八十六
這世界到底是在變還是沒變呢?變化多是外在直觀的東西,正因為是外在直觀的東西,所以在多數人眼里,世界和歷史變化太快和太大,但本質和基本的價值卻沒有變化多少,比如良知、道義、信仰、真理、情感,現代人從古代人的言行中永遠解讀凝望,正如古代人對未來生活的期盼與夢想一樣。
八十七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肯定有人。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人把你看得很高。你是否曾經使別人失望,肯定有過。別人的失望原因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別人對你期望值太高,高估了你。另一種是你把別人的希望沒當回事。我想,不管出于對別人的原因還是出于你自己的原因,你都應該對別人的希望懷有一種感激,因為畢竟是一種純潔的信任之情,對你來說是一種動力。
你是否對別人的希望感到珍惜和感激,由此也可以斷定你是怎樣的一個人。無論如何,你不可把別人的真誠希望視同兒戲。
八十八
一個人似乎擁有整個時間,但一個人內心經歷的實在生活和時間是非常有限且并不完整,工作、睡眠、穿衣吃飯以及雞毛蒜皮的小事將一個人能夠擁有的時間分割得支離破碎。
八十九
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和軌跡實際一直在不斷重復,沒有什么變化,變化的是內在和外在的衰老。你不改變或無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時間卻有能力改變你。時間的殘酷和生活的一成不變會給你帶來多少記憶呢?一方面,我對人們的渾然不知而感到悲哀;另一方面,有人對這種平靜如水波瀾不驚的生活表示羨慕,在我看來則多少有些遺憾。
九十
因其復雜和誘惑性更大的特性,假象使許多人蒙蔽其中難以自拔。
九十一
城市一直企圖改變和裝扮自己。城市在改造自己的時候,往往丟失了自己的個性。
九十二
其實,歷史對我們來說永遠是不真實和不完整的,有的被遺漏,有的被歪曲,有的被誤會,有的被省略,有的被渲染,有的被故意放大,有的被故意縮小。“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知道的歷史只是大概或者是已被各種因素限制從而規定好了的那個樣子的歷史。
九十三
關于真理和權威之間的關系,多位名人已有過精辟的解說。培根說真理不是權威的產物;布萊希特說真理不是權威的孩子;莫特說權威并非真理,真理才有權威。無疑,這些都是至理名言。但是許多人仍然跟著權威走而非跟著真理走,因為他們認為權威就是真理。所以如何解決把權威當成真理和真理怎樣才能成為權威才是最為關鍵和緊要的事情。
九十四
佛陀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那么人追求快樂而不得,追求愛情而不得,是不是也是錯誤的呢?我想這種痛苦并不是證明你在追求錯誤的東西,而大概在于只求外在而未向內心求,只衡量別人而未衡量自己。
九十五
選擇完成了回憶,同時回憶也完成了選擇。
九十六
有時,虛妄的東西更能控制人。
九十七
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后不久,有位客人前來拜訪他的母親。客人笑道:“有哈里這樣的兒子,你一定感到自豪。”杜魯門的母親贊同地說:“是這樣。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有如此看法的,我想只會是母親。這給我們多大的啟示呀!
九十八
婚姻不同于愛情,婚姻需要更多地體會細節。愛情像大海,婚姻像小溪。始終保持激情,只是柏拉圖的理想國。
九十九
玻璃窗是一道屏幕,紗窗是一道屏幕。紗窗分割了風景,玻璃窗呈現了風景。紗窗讓風通行,玻璃窗把風擋在了外面。你是要風還是要風景。在炎炎的夏天,似乎風比風景更重要了。
一百
速度就是情緒和欲望,由速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或一個城市的情緒和欲望。
一百一
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吃喝玩樂,這對大家都是一樣。不一樣的是看你是否有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責任和行動。
一百二
人都是聰明的,關鍵看你是否敬業和盡心。
一百三
存在即合理某種程度即可理解為存在即有意義。
一百四
色情,必然導致精神和道德上的墮落;腐敗,必然導致政治和經濟的病變。
一百五
公園是城市接近自然的一種形式,雕塑則是城市企圖與自然的對話溝通。雕塑表現出來的美和精神傳達了自然對城市的照顧,否則城市只是欲望之城。之所以有那么多城里人駐足凝神觀望沉思,正是因為好的雕塑透露出沒有商業功利意味的自然氣息。
一百六
適度的焦慮對一個人的成長、成熟、成功都有利。相反,得過且過無所事事和過重的負擔都不利于人。適度的焦慮既是壓力又是動力,是恰到好處的清醒狀態和前進姿勢。
一百七
人們渴望改善自己所處的境況,但卻不愿意完善他們自身,因此他們的境況依舊甚至更糟。比如一個長期遭受疾病折磨的人愿意花大筆金錢祛除疾病,然而卻不愿意節制他暴飲暴食的欲望。這是一個有意思并值得深究的話題。人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卻一直培育著與目標背道而馳的思想和欲望,事實上他是在作繭自縛。因為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而且在立場不堅定的人身上,往往是壞的思想會占領上風,一方面有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一種形式否定它,從而導致更大的困苦和不幸。然而,真正懂得這條法則的人并不多。究其實質,我想大概是人類投機和貪欲心理根深蒂固使然。
一百八
史懷澤說:“只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時候,他才是倫理的。”由此看出宗教與倫理的關系,宗教與這個意義上的倫理是一致的。另外一點是,只有以倫理價值和宗教信仰為基點,人才能對人類的生命更加珍惜。
一百九
過度的感官享受或刺激必然導致肌體的病變和精神的墮落,甚至會危及整個民族和人類。比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和性的某種程度放縱。而現代人卻引以自豪,真以為是快樂刺激,自由的享受,卻不見正是高血壓、冠心病、艾滋病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百一十
當你對一件事情失去了熱情,那么其實就意味著你所能聯系的世界在開始變小。等到某一天你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熱情,那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只有封閉的你一個,一個沒有感情和靈魂的軀殼。
一百一十一
性越來越多,愛越來越少,這是現代人生活中出現的事實和困境。顯然,在人類社會中,性與愛是不可分割的。性多愛少更多地暴露了現代人動物性的一面以及他們的困惑和迷惘。當然,我們并非夸大愛的價值和貶低性的力量,至于性愛中性與愛的比例和程度則是不好劃分的。不過,性與愛的統一和諧應該是人類社會的追求。人類已經為此經歷坎坷滄桑,不可忘記。
一百一十二
“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到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我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句話。
我想說的還有兩點:一是有些人并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二是有些人無法順應自己的天性。前者且不必說,只能讓人感到遺憾,后者則讓人感到心痛,因為天性被惡劣的環境或滯后的制度所消蝕和扼殺。
一百一十三
時間有許多度量方法,如年月日,年月日都是由秒、分、小時累加起來的。在這些計時方法中,由于每天有白天黑夜的變更,人大概體會最深的莫過于白天了。但是白天黑夜在較短時間內更替和不斷重復以及人在夜間的休眠,還是多少讓人感到麻痹。而季節卻不是這樣,四季的更替,春潮、夏雨、秋風、冬雪實實在在顯示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流逝的明顯與感知是因為人也隨之變更生活和勞作方式,而沒有過多的重復。
重復容易導致麻木,而變化則是提醒。
一百一十四
加繆說:“每當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義時,正是它的簡單令人震驚。”細細想想,世界和生活真的很簡單而平凡,其實正是出于這種震驚和警醒,才有思想家、藝術家之類企圖探求一種生活的真相和深刻,以尋求一種安慰并以普世情懷式的愿望給人信念和價值。事實上,平凡簡單的生活中的確蘊藏著真義,而且豐富多彩,不是一兩個人所能窮究,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繼,雖九死而未悔。
一百一十五
生病可以或多或少地提醒人們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不值得做;哪些事情應該淡忘,哪些事情應該留戀。真正領悟了的人除了珍惜健康外,還向真善美走近了一步。但還有一部分人把住院治療當成一種享受并期待探望他的人越多、禮品越多以顯示他的地位和權力,他仍然認為名利是最重要的,來日不多,得緊緊抓住不放。
一百一十六
蘇格拉底曾說:“美德即智慧。”我想說的是“智慧即美德”。因為智慧是養育出來的。
一百一十七
關于民主,字典上是這樣解釋的:指人民有管理國家和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根據大多數群眾意見處理問題的工作方式。這是我見到的關于“民主”比較好的解釋。但是,正如同老版字典上的注釋一樣,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仍然把民主當作政治民主這一過于狹隘的理解,所以在本應充滿民主氣氛的經濟、文化、精神、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中,卻體會不到民主或把民主拒之門外。對民主的狹隘理解和運用使大家深受其害。
一百一十八
如果知識能夠得到淋漓盡致地流露,就會表現為智慧、修養和氣質。
一百一十九
沒有宗教,人們失去了一層敬畏;沒有信仰,人們又失去了一層敬畏;甚至沒有了迷信,人們就無所謂敬畏了。正因為如此,人們的情欲、物欲肆無忌憚地展露出來,在沒有信念和精神的支撐下的人們,將能堅持多久呢?這是一個必須思考和加以解決的問題。
一百二十
棱羅說:“關于奢侈與舒適,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窮人更加簡單和樸素。”簡單和樸素與奢侈、寒酸、困苦相比,顯然是更高一個層次的境界,如同大智若愚,大音無聲,大象無形。
一百二十一
形狀體現空間,遐想體現時間。
一百二十二
現實中夢魘般的丑惡和不合理不但常常出于人們預想,而且已經剝奪了善良的人們包括諷刺家的最大膽幻想。
一百二十三
互相指責對方,是因為都沒有達到對方的標準或共同的標準。
一百二十四
禮花升空了,不是自己炸碎了自己,而是被夜空吞沒了。
一百二十五
獨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天才最終淪落為庸才或蠢才,是因為同流合污或不思進取,自然就無獨立性可言。
一百二十六
千萬別對有些話當真。當真表明還給了你一線希望,而這希望又是多么帶有欺騙性,多么渺茫啊。
一百二十七
劉再復有句話,我并不認同。他說:“先驅者的卓越品格就在于,明知人生是如此一幕無可逃遁的悲劇,但還是要去完成該做的事。”先驅者是從來不考慮是否可以逃遁,他更注重的是追求的過程而非結果,只要是他認定的真理和信仰。
一百二十八
沒有健康的環境,根本談不上現代性。但許多人借環境創新為現代性制造陷阱。
一百二十九
有智慧,能自省,才能守住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
一百三十
真誠即意味著敞開胸懷,接受或者傾吐。
一百三十一
出身普通,不同之處在于得不到有計劃的指導和教育,但亂中取勝和某種突圍的例子卻不鮮見。
一百三十二
美德在利益面前經不住誘惑,則已無美德可言。
一百三十三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另一方面則是只見泰山而未見一葉,只知全豹而未窺一斑。事實上,許多事情的全面深刻了解,是要從其細節入手,而非從其表面。
一百三十四
心靜不下來,別想干成任何事。而讓心靜下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百三十五
一些日子應該銘記,破壞和邪惡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其影響絕不亞于戰爭。
一百三十六
不向往錢權,就信仰精神,回歸內心。
一百三十七
心理才是最繁雜豐富的。心想事不成,是由于外界諸多因素的限制與束縛。
一百三十八
想象擁有比現實和政治更巨大的力量,但只能是影響和想象,并不能決定。
一百三十九
許多問題因為自身具有更多的說辭而得到掩蓋和辯護,并轉嫁給別人或他處。
一百四十
忘卻過去并不容易。有些人自以為忘卻了過去,實際是在踐踏過去,并因為踐踏過去而受到傷痛。
一百四十一
我對城市有一種復雜的感情,但我卻真切地同情農民。
一百四十二
經驗造就了一部分人,經驗也束縛了一些人。
雪化了是什么?有一個孩子回答說:雪化了是春天。
一百四十三
而答案是:雪化了是水。這樣,一個未來的詩人便被扼殺了。
誰在痛苦?誰還會痛苦?誰在為他人痛苦?
一百四十四
這首先是知識分子和官員的重大責任,可是現在呢?誰在痛苦?
一百四十五
“一個人物質生活的豐欠,不僅取決于本人所創造的價值的絕對量,而且還取決于同一個社會中其他人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到底是誰妨礙了我們致富?茅于軾先生的這句話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啟示。
一百四十六
生活,不僅包括人所經歷的事,還包括人的所思所想。其實,愛默生早就說過類似的話。我想說的是,人的所思所想占據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往往是實質而隱秘的,經歷和經驗則顯得膚淺和公開。
一百四十七
經歷生死是達到徹悟的有效方式,但對徹悟的堅持還需要真正的徹悟。
一百四十八
一種才能,一種機會,一種選擇,一種眼光,一種發現。
一百四十九
首先是愛,其次甚至再次才是性。
一百五十
我喜歡文學、音樂、電影、美術和美景。除此之外,我相信愛、責任、智慧和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