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人文是平羅的靈魂
經濟是一個地區的基礎,風貌是一個地區的形象,人文是一個地區的特色。人文是一定區域歷史與文化的積淀,是對形成人文景觀所涉及的歷史掌故、風俗文化、生命體驗、價值追求等的全面總稱,是各類人文要素有機融合的精神財富。無論是仰以察古,還是俯以觀今,人文精神對于一個地區的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平羅是一塊人文薈萃的地方,在其悠久的歷史演進中,勤勞質樸的先民耕作于斯,忠貞耿介的勇士征戰于斯,智慧風流的墨客吟唱于斯,精明能干的商旅行走于斯……他們共同構成了平羅人的歷史群像,創造了平羅獨一無二的文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探索總結平羅的人文精神,是平羅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繼承發展平羅的人文精神,是平羅人不可推卸的時代責任。我認為,平羅的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忠勇愛國。歷史上平羅是邊城,平羅人歷來都有強烈的愛國守土意識,他們以蕭如薰、孫應舉為代表受命危難、保家衛國,構筑了一段段長城、一座座烽堠,贏得了“抗逆孤忠”、“精忠固國”的褒獎,受到了“鐵打的平羅城”的贊譽。李雙雙等革命先烈承其遺志,為國家拋灑一腔熱血、殺身成仁,彪炳史冊、廣為傳頌。
二是崇文尚德。平羅人有尊師重教、崇文尚德的優良傳統,他們以徐保字、俞德淵為代表興義學、重文教,形成了西園翰墨、書院飄香的勝景,營造了“天府文光百丈開”, “不是書生不上來”的濃郁學術氛圍。夏森等丹心園丁光大其事業,為民族培育莘莘學子、各界英才,朗朗書聲響徹大地。
三是文化包容。平羅歷來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在這塊熱土上各民族和睦相處、休戚與共、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形成了各種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包容、和而不同的局面,佛儒道一體的玉皇閣是文化奇葩,清真寺的梆克聲聲是清音妙樂,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早已成為平羅人民的共同行動。
四是自強不息。平羅地處西北,土地并非異乎尋常的肥沃,生產條件也不是得天獨厚。4000多年前明水湖邊的石器訴說著先民的自力更生,唐徠渠、惠農渠邊郭守敬、通智的身影見證了先民的艱苦創業。而今,從不毛之地西大灘到碧波萬頃翰泉海的變遷,西部百強縣的創建更是平羅人開拓進取的實踐。
人文精神是不斷發展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因而又孕育新的人文精神,不斷創造歷史文化,引領時代步伐,推動社會發展。《人文平羅》一書,是拋磚引玉之作,試從史海淵源、文化傳承、地域風情、詩詞歌賦等方面粗線條地勾勒平羅人文的基本風貌、源流變遷、時代特征等,以期進一步傳承歷史文脈,培育人文精神,凝聚各方共識,弘揚平羅精神,為建設產業突出、環境和諧、民生幸福的西部百強縣共同奮斗!
是為序,與每一位平羅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