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固原歷史源遠流長

固原歷史悠久,曾是中國古代西北重鎮之一,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澤東同志的壯麗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名揚中外。

考古發現,境內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嶺兒、劉河遺址及其層位的打制石器和動物化石,都說明遠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固原境內繁衍生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各河谷地帶的大量先民已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相傳固原境內曾是伏羲、女媧等人文始祖活動過的地方。戰國時期,境內屬秦國版圖。最早的行政建置始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攻義渠,得25城,滅烏氏戎,置烏氏縣(今固原市境內)。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誘殺義渠戎王,秦滅義渠國,設朝那縣(今彭陽縣古城鎮),并在境內筑戰國秦長城。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縣(今原州區),共轄21縣,屬今市境的有高平、朝那、烏氏3縣和月氏道(今隆德縣境)。東漢沿襲西漢建置。西晉新置都盧縣(今西吉縣境內)。在東晉時有高平、朝那、烏氏、都盧4縣。南北朝時,市境先后為北魏、西魏、北周屬地。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鎮,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鎮為原州,并置高平郡和縣,均治高平。原州領高平、長城2郡,高平、里亭、黃石、白池4縣。北周置原州總管府,仍領2郡4縣。隋統一全國后,于大業三年(607年)廢原州總管府,置平涼郡,領平高(改高平為平高)、百泉、默亭、他樓4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廢平涼郡復置原州,貞觀五年(631年)復置原州中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又改為平涼郡。廣德年間(763~764年)沒于吐蕃。宋朝屬市面上境的有鎮戎軍(今原州區)、懷德軍(今原州區黃鐸堡鄉)、德順軍(今隆德縣)。金升軍為州,改鎮戎軍為鎮戎州,德順軍為德順州,廢懷德軍。元朝設有開成路、開成州(今原州區開城鎮)、廣安州(今彭陽縣古城鎮)。明置固原衛和固原州。清代設有固原州、隆德縣、海城縣和化平川直隸廳辛亥革命后,將固原州改為固原縣,海城縣改為海原縣,化平川直隸廳改為化平縣。1936年,紅軍西征部隊到達固原,在固原縣東北部設固北縣,隸屬陜甘寧省,此后不久即撤,回歸固原縣。1942年,新置西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化平縣改為涇源縣。1953年11月1日,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成立,轄西吉、海原、固原3縣。1955年11月改稱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撤銷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地區行政公署,轄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涇源5縣。1983年從固原縣析置彭陽縣。2003年7月,改固原地區行政公署為固原市,固原縣改稱原州區,轄海原縣、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和原州區。2004年6月,海原縣劃歸中衛市管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丹江口市| 锦州市| 宁武县| 德昌县| 汪清县| 延安市| 朔州市| 乳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桃江县| 泗水县| 大足县| 河津市| 准格尔旗| 抚松县| 阳泉市| 元江| 丁青县| 榕江县| 烟台市| 金山区| 永清县| 博湖县| 泾阳县| 巴东县| 偏关县| 娄底市| 长岭县| 深圳市| 永胜县| 安溪县| 曲靖市| 夏河县| 海门市| 湖北省| 册亨县| 金门县| 晴隆县| 石景山区|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