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述評(2)

就外交和情報史而言,包括《周禮》在內的先秦典籍,是一座積淀豐厚而又亟待挖掘的寶庫。《周禮》書中所載的外交和情報官制和所折射出的活動實跡,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

首先,研究《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是對相關史學的一項極大極重要的補充和完善工作。如前所述,《周禮》所載外交和情報官制,向我們展示了先秦時代,尤其是列國紛爭時代,外交和情報戰線的一個組織機構側面。書中所折射出來的這些豐富的軍政外交斗爭實際情形,無疑能進一步豐富中國外交和情報史的某些層面。而且,自西漢劉歆的著力發掘后,再經東漢鄭玄的的精心注釋和極力傳播,《周禮》終于躋身儒家經典行列,并一舉成為“三禮”中首要的一部傳布下去。其后,《周禮》得益于其特殊的儒家經典的地位,所載官制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曾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隋、唐、宋、元、明、清歷代政府組織的構成,都可尋見《周禮》的部分痕跡。外交和情報官制自然也要深受浸染。在幾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即王莽政權、西魏政權、王安石改革時期的北宋政權以及太平天國政權,《周禮》對于執政當局的影響顯得尤為顯著。這幾個政權雖然都為時不長,人們卻都非常關注。其實,在舊勢力轉衰或新勢力崛起的特定時期,當政者都會想起這部儒家經典,抓來做藥方,甚至仿照其書建立六官之制,試圖借《周禮》來建立完善的政府機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統治集團的利益,而其中的外交和情報官制當然也要被借鑒、消化和吸收。

其次,研究《周禮》相關官制對于我們今天外交和情報的實際工作以及相關理論建設也不失啟示價值。毋庸置疑的是,《周禮》作者對外交和情報這兩個領域有著全面和深刻的把握。建立在軍政外交斗爭實踐基礎之上的如此系統的官制,對今天的外交和情報體制構建以及實際工作都有借鑒價值。尤其是其書中對官常和官聯的探討,可以啟示我們更好地做好部門之間的協同和配合,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有效的辦事和監督機制。這對協同工作、減少扯皮、杜絕腐敗和增加透明度、保證國家核心機密的安全等都有益處。此外,《周禮》還對官員的考核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也包括對外交和情報官員的考核。比如“宰夫”這個官職就擔當著考核官吏的職責??梢哉f,對官員一直不斷的考核和管理是促使他們勤勉其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對于涉及國家安全的外交和情報這兩個重要部門而言,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實現對官員們的全程監管,無疑顯得更加重要。

六、申論《周禮》作者及成書年代

《周禮》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學術界一直聚訟不已。應該承認,《周禮》的一經發現和受到重視,便立即與政治斗爭糾纏在一起。西漢時期著名學者劉歆在王莽篡政前后力抬古文經,其中主要便是《周禮》和《左傳》。后人據此便將《周禮》與劉歆、王莽共系榮辱。一部薄薄的經書從此承擔太多無關的是非。20世紀以來,隨著經學門戶之見的逐漸被摒棄和考古學的迅猛發展,《周禮》研究逐漸走向科學客觀。但在《周禮》作者和成書年代等問題上,仍然存在很多分歧。

較早跳出經學藩籬來研究《周禮》作者和成書年代的當數錢穆。當然,錢穆從祀典、刑法、田制等方面考察《周禮》,所證明的仍是東漢今文經學大師何休“周官乃六國陰謀之書”的“近情”。何休曾說《周禮》為“六國陰謀之書”(見賈公彥《序周禮廢興》),以此反駁周公著書說。錢穆考證的結果:“與其謂《周官》乃周公所著,或劉歆偽造,均不如何氏之說遙為近情”。見錢穆:《周官著作時代考》,載《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商務印書館,2001年7月第1版,第322頁。較早利用考古對《周禮》進行研究的則是郭沫若。他對金文做系統考察后,認為:“《周官》一書,蓋趙人荀卿子之弟子所為。”這也從根本上否定了“周公著書說”。郭沫若:《周官質疑》,載《金文叢考》,1932年初版??梢哉f,近世以來,“六國成書說”是相對占據主流的觀點。研究《周禮》的諸多學者中,只少數人將著作年限推到戰國早中期,比如楊向奎楊向奎說:“《周禮》應當是戰國初年的作品……這一部書中大部分篇章著作的年代,應當是戰國中葉以前的作品。”詳參楊向奎:《論〈周禮〉》,載《中國古代社會與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大多數則是將著書年代設為戰國末期,比如顧頡剛顧頡剛考察《周禮》與《管子》的關系后認為《周禮》當為稷下學派所作。參見顧頡剛:《周公制禮的傳說和〈周官〉一書的出現》,載《文史》第六輯,1979年。、齊思和齊思和認為,《周官》乃戰國末年之書。參見齊思和:《西周時代之政治思想》,載《燕京社會科學》第一卷,1948年8月。、劉起釪劉起釪認為,《周禮》的成書有一個發展過程,作為一部官職匯編,它所依據的是西周以來逐漸完備的周、魯、衛、鄭等姬周系統的官制,后來逐漸修訂詳細,寫上了各國官職,包括一些戰國時的資料。詳參劉起釪:《古史續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650頁。等。

郭沫若利用金文研究周代官制的方法在后世產生很大影響,但不少學者據此得出的結論卻與郭氏相左。比如張亞初、劉雨就批評郭氏“對《周禮》持過分的否定態度,未免有偏激之嫌?!睆垇喅酢⒂辏骸段髦芙鹞墓僦蒲芯俊罚腥A書局,1986年5月第1版,第2頁。張、劉二學者將西周金文官制與《周禮》六官進行比較發現:“總計《周禮》三百六十五官,有九十六官與西周金文相同或相近,這說明《周禮》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職官在西周金文中可找到根據?!睆垇喅?、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華書局,1986年5月第1版,第140頁。因此,他們主張對《周禮》官制資料應予以足夠重視。陳漢平比較《周禮》與西周金文所見冊命制度,認為:“《周官》一書有相當成分為西周實錄,保存有相當成分西周史料。”陳漢平:《西周冊命制度研究》,學林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218頁。這種肯定趨勢漸而導致部分學者對于《周禮》成書年代過于樂觀,甚至放棄原有立場,轉而認為“《周官》當是西周厲、宣或稍晚的某位史官,糾集周初以來的典制文件匯編而成?!备鹬疽悖骸丁粗芄佟蹬c西周制度》,載《學習與探索》,2002年第6期。葛志毅早年則認為“《周官》是戰國時所寫成”。參見葛志毅:《〈周官〉與戰國制度》,收入其論文集《先秦兩漢的制度與文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對于樂觀派有力的反駁之作出自沈長云、李晶。他們在考察《周禮》官制并與春秋官制進行比較之后,認為《周禮》成書年代不會早于春秋晚期,或當在這之后不久的戰國時期。沈長云、李晶:《春秋官制與〈周禮〉比較研究——〈周禮〉成書年代再探討》,載《歷史研究》,2004年第6期。顯然,這種說法等于又回到了民國時期,承認“六國成書說”的相對合理性。但是,這種回歸未嘗不是一種前進。

通過對《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的研究,也可以引發我們對于《周禮》作者及成書年代做進一步的思考。從上文可以看出,《周禮》作者對于外交和情報的重視是不言而喻的。這一點,甚至也得到那些認為其書出自歆、莽偽造的學者的認同。即便認為《周禮》屬劉歆偽造的學者徐復觀也指出,《周禮》的特點之一便是“全書對于賓客的重視”。詳見徐復觀:《〈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載《徐復觀論經學史二種》,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239頁。劉歆偽造說實則宋代胡安國胡宏父子首先提出(見《朱子語類》卷八十六,《周禮總論》),后來則為今文學家,尤其是康有為所力倡。見《新學偽經考·漢書藝文志辨偽》。遺憾的是,這一信息沒有引起徐復觀的足夠重視,故而他得出《周禮》為歆、莽偽造的結論。當然,這種觀點很難站住腳,也已基本被學術界所放棄。

筆者認為《周禮》中豐富的外交和情報官制,不是出自作者的向壁虛構,而是時代使然,堪為“當時實錄”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第290頁。楊向奎是書進一步肯定地認為《周禮》一書是戰國時期齊人所作。。官制作為政權的組織制度,“關系到這個政權的盛衰,關系到當時社會的安定和動蕩,關系到當時人民的生活?!标霸破帧⒅斐鐦I、王云度:《歷代官制兵制科舉制表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第1頁。故此,官制的產生與發展總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就《周禮》來說,如果沒有豐富的外交和情報活動實際,則無論作者如何冥思苦想,也設計不出這一套系統的外交和情報官制?!吨芏Y》豐富的外交和情報官制向我們散發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其成書年時代,外交和情報活動一定高度發達,而且對于國家安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已引起執政當局的高度關注,方于設官定職方面下了很大力氣??梢钥隙ǖ卣f,無論其付諸實踐與否,能夠給《周禮》以如此獨特成書背景的,只有春秋戰國時期。

總之,《周禮》豐富而系統的外交和情報官制,具有明顯的列國紛爭的時代背景。正是諸侯爭霸的這種復雜國際背景和嚴酷斗爭形勢,催生了《周禮》這一套系統的官制。《周禮》的成書只能是在這當中或者稍后,而一定不會是在這之前。故此,“西周末期成書”的說法是很難站住腳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临澧县| 古田县| 连云港市| 淮南市| 鄂托克旗| 张家港市| 泾阳县| 循化| 嘉兴市| 宁津县| 勃利县| 易门县| 马鞍山市| 定襄县| 建水县| 南陵县| 皮山县| 郓城县| 通道| 台山市| 香河县| 苏州市| 安多县| 佛教| 通榆县| 东明县| 金阳县| 清徐县| 宣恩县| 敦煌市| 土默特右旗| 亚东县| 尚义县| 黑龙江省| 衡阳县| 绩溪县| 武川县| 肃南| 册亨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