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述評(1)

《周禮》又稱《周官》,是我國古代一部官職資料匯編,是中國儒家經典“十三經”中所謂“三禮”所謂“三禮”:一曰《周禮》,二曰《儀禮》,三曰《禮記》。之一。通過《周禮》,我們既可以充分認識中國古代成熟的政治制度,也可以窺見當時軍政外交斗爭的一般情形。本文擬分專門官職和相關官職列表梳理其外交和情報官制的概況,并作簡要的分析和評述。

一、專門官職

《周禮》中關于外交和情報的專門職官,均見《夏官》和《秋官》。主要有:侯人、環人、懷方氏、匡人、撣人、小司寇、邦汋、邦諜、朝士、司盟、大行人、小行人、司儀、行夫、環人、象胥、掌客、掌訝、掌交、掌察、掌貨賄等?,F依照原著,將各自職責簡述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周禮》中未單列“邦汋”和“邦諜”的專門職責,只將其列為“士師”所屬“八成”之中。據鄭玄注,邦汋、邦諜分別為刺探和異國反間。詳見《十三經注疏》之《周禮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9月第1版,第237頁。此二者相關外交和情報工作尤多,故此特別予以單列,并加括弧以示區別。而掌察、掌貨賄二職,《周禮》原文皆缺。二官既屬大行人,蔣伯潛說:“以理度之,這二者屬于外交官職當無疑問。”詳見蔣伯潛:《十三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第314頁。故此依據前人疏證予以補闕,據《周禮傳》卷五下,掌察主督察邦國之事。而“掌貨賄”,諸家解說不一。賈公彥疏曰:“掌邦國所致貨賄”。詳見《十三經注疏》之《周禮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9月第1版,第232頁。宋王與之《周禮訂義》卷六十九曰:掌所以供交通諸國之幣帛。二者相較,似以前說更為合理。也加括弧以示區別。

二、相關官職

外交和情報工作牽扯很多,除了需要一些專門人員孜孜努力之外,還需要多個部門多位官員的通力合作,形成協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先秦時期的軍政外交斗爭就已經呈現出這個面目,并在《周禮》書中有充分反映。故此,《周禮》既有“官?!敝?,又有“官聯”之法。(此點將在下文做進一步論述)《周禮》在分述天、地、春、夏、秋、冬六部門長官和屬官的職責時,也對他們在外交和情報活動中相應的權限和職責予以明確。六部之中,因冬官亡佚,后人以“考工記”補之,所以牽涉到外交和情報的實際只有五部?,F遵從原著,將其中相關外交和情報的官職及職責表釋如下:

三、略論外交和情報活動的“官?!迸c“官聯”

《周禮》在《天官·大宰》中談到了“官?!焙汀肮俾摗眴栴},并將其列為治理官府的“八法”之一。據《天官·大宰》,這“八法”分別為:官屬、官職、官聯、官常、官成、官法、官刑和官計。所謂“官常”,指一官之常職。就外交和情報來說,前文所舉專門官職,如侯人、環人、懷方氏及大、小行人等,要負責履行“官?!钡穆氊?,擔當起這兩個方面最主要的工作。而“官聯”,是指一官不能獨專之事,需要會同眾多官員共同來完成?!奥摗?,據鄭玄注,是“聯事通職,相佐助”的意思?!短旃佟ば≡住分姓f:“以官府之六聯邦治,一曰祭祀之聯事,二曰賓客之聯事,三曰喪荒之聯事,四曰軍旅之聯事,五曰田役之聯事,六曰斂馳之聯事?!痹凇吨芏Y》作者看來,舉凡“祭祀”、“賓客”、“軍旅”等等,皆屬于“國之大事”,需要眾多官員通力合作方能完成。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周禮》中見出相關“賓客”之事有如此豐富的相關官職。

通過對外交、情報專門之職和相關官職的打量,我們可以看出《周禮》“官聯”制度的成熟?!吨芏Y》的官聯有“同官聯事”和“異官聯事”的區別。同官聯事其實是同行,也即“官常”的聯系。就外交和情報活動來說,顯然有些屬于能在同一業務部門或“官?!狈秶鷥染湍芙鉀Q的。這種協同,我們可以稱之為“同官聯事”。當遇有重大活動,或此項活動一定牽涉多個部門時,就需要實行“異官聯事”。比如就一次重大外交活動來說,和外交、情報活動直接相關聯的屬于“官?!钡谋姸喙賳T自是不免,其他各部為數眾多的官員也難免要涉及。如果有像諸侯這樣的大賓客來朝,上面表列專門和相關官員共計七十余位,均需參與進來。正是因為有如此整齊的人馬出動和如此周密的保障工作,賓客之事中諸如飲食、警衛、引導、馬匹、盟書、禮儀等大小事務,才能安排妥當。

據此我們也可以推想“官聯”制度實際操作起來的繁瑣和復雜。一官與一官相聯,一官與數官相聯,數官與數官相聯等,屬于尋常情形。通常情況下,為完成一項工作,其中某個部門難免要向多個部門或多個領導遞交報告或申請。賓客來朝,舉凡五部官員盡皆牽涉,于是如何做好五部之間的協調則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盡管繁瑣,《周禮》所設計的官聯制度還是有著很強的實際作用和很大的存在價值。概括地說,主要有這兩條:第一,可以有效防止各個部門和各級官員各自為政;第二,可以有效地做好各級別、各部門官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和約束??梢哉f,搞好內部監控,實現權力部門之間的很好制約,一直是統治者的重要御人術。對于情報和外交這樣直接關系國家安危的重要部門而言,實現官常、官聯的這種分工合作,對保護國家核心機密、保護國家安全更具特別意義。孫子曾這樣總結情報戰線的重要性:“三軍之事,莫親于間”;“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均見《孫子·用間》??梢哉f,《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中官聯的繁瑣,也多少折射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激烈和殘酷。

四、《周禮》折射出先秦時期外交和情報活動的一些實際情形

《周禮》具有豐富的軍政外交和情報官制不是偶然的。作為一部官職匯編,它所依據的是成書當時以及成書之前豐富的軍政外交斗爭實踐。故此,從《周禮》中,我們無疑可以管窺先秦時期外交和情報活動的一些實際情形。

透過系統而完備的外交和情報官制,我們可以不難想見其中政治家們的運籌帷幄、外交家們的疲于奔命以及軍事家們的刀光劍影。春秋戰國時期,由于禮樂崩壞和周王室的式微,各諸侯國之間或而爭霸,或而爭雄,中原大地動蕩不安并綿延數百年之久。與豐富的軍事、政治斗爭相應而生的是,外交和情報戰線呈現出空前活躍的景象,這便給了外交家和戰略間諜提供了廣闊的表演舞臺。這種情形到戰國后期發展得尤為劇烈。著名的合縱、連橫兩大戰略即應運而生于此時。在當時諸多學派之中,縱橫家派在外交和情報戰線尤其惹人矚目。他們以“客卿制度”為依托,公開出使,悄悄行間,既做外交家,又充當超級間諜,舉手投足均對當時國際關系和國際戰略態勢產生非凡影響。其中尤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相關問題可參閱儲道立、熊劍平:《蘇秦間諜案述評》,載《軍事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正是這些大戰略家和大外交家充滿傳奇色彩的外交和情報活動實績,給《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的成熟提供了保證。

需要指出的是,《周禮》這種官常、官聯章法,先秦另一重要典籍——《管子》,在若干篇章也有涉及?!豆茏印ぐ匝浴氛f:“夫國之存也,鄰國有焉;國之亡也,鄰國有焉;鄰國有事,鄰國得焉;鄰國有事,鄰國亡焉。”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國家的安危與鄰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的面貌休戚相關,一項外交政策的推行乃至列國行人聘問的得失都會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從《周禮·春官》中可以看出,當時各諸侯國間的外交活動主要有以下八種:1.會;2.同;3.朝;4.宗;5.覲;6.遇;7.問;8.視。所謂“會”,即諸侯因時而受天子詔見。所謂“同”,即天下諸侯每隔12年共同朝見天子。12年王如不巡守,則六服盡朝,朝禮既畢,王亦為壇,合諸侯以命政也。詳見林尹《周禮今注今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第16頁。諸侯春天朝覲天子的曰朝,夏天朝見曰宗,秋天朝見曰覲,冬天朝見曰遇。所謂“問”,即天子有事時,諸侯可以派遣臣子前來聘問。而所謂“視”,即各方諸侯都派遣臣子前來聘問。《周禮》之姓“周”,反映出強烈的周王室色彩。而從作者列舉的這八種外交活動,我們也不難看出,當時還自命為真命天子的周王室為與日益強盛的諸侯竭盡周旋,在外交禮儀設計上可謂動足了腦筋,下足了力氣。

晉代學者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說:“《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于策,小事簡牘而已?!痹O官定職都有很現實的政治考量。考察先秦史,我們可以發現,自“周鄭交質”之后,周王室與諸侯之間在各個領域,尤其是外交和情報領域,一直糾紛不斷,爭奪不已。各諸侯國之間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可以推想,如果當時諸侯之間如果沒有多姿多彩的外交和情報斗爭實際情形,或沒有實際施行過相關禮儀的話,無論作者如何善于冥想,他也很難考慮得如此周全,建構得如此系統。

五、研究《周禮》外交和情報官制的意義

顯然,通過設置官制和強化外交禮儀的做法來實現自保,對于一個墮落的王室來說,無疑只是杯水車薪,一定不能挽救什么。所以,王室的這些努力最終只能隨桃花而伴流水。然而,這本透著濃重的時代氣息的官制著作,卻意外的歷經艱難而留存下來,甚至一步步榮列儒家經典。這部古籍以其頑強的生存能力,既為一段時期的政治外交活動起著生動的證明作用,同時也持久而深遠地影響著其后的政治思想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桐梓县| 本溪市| 上饶县| 卓尼县| 忻城县| 阿克陶县| 湖北省| 尖扎县| 南和县| 武功县| 合作市| 碌曲县| 棋牌| 台前县| 博湖县| 陈巴尔虎旗| 东平县| 托克托县| 胶州市| 文登市| 利川市| 赤壁市| 鄱阳县| 株洲市| 丹江口市| 鄱阳县| 桂东县| 泸定县| 泌阳县| 宁明县| 余姚市| 永登县| 乌苏市| 哈巴河县| 驻马店市| 饶河县| 静海县| 元阳县| 安仁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