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們一生態度的,是嬰兒時期經歷的感受。眾多生命中所處的位置,最早可推至他出生幾個月后。降世幾個月之后,兩個嬰兒的行為就不可能相互混淆,因為他們已經顯示了明晰的發展模式,而這模式決不會改變。孩子的心理活動借著社會關系,日漸擴大,天賦社會感的第一個證據,在于他很早就尋求溫柔,這一點導致他尋求成人的接近。弗洛伊德認為:小孩會以親近自己的身體來尋求愛,其實不然,“愛的生活”往往導致他親近別人,當然,這種肉體之愛的緊張度、爭取及表現,也是因人而異的。
當我們會用語言表達感受時,這種差異可能表現在言語中,人只有處于最嚴重的精神病之中,已經固著于靈魂中的社會感才會棄他而去。這個社會感幾乎終生都保持著,直到他除了家人以外,還接觸到親友、國家乃至人類全體,它才偶爾改變、換色、受限,或者擴大、加寬。社會感還可能延伸到上述范圍以外而擴大到動植物、微生物,最后到達整個宇宙。我們必須理解,人是一種社會性存在,理解這一點,才能了解人類行為??梢哉f,這是了解人類行為的重要工具。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所以我們的心理機制中都備有一種能力——從外界吸收印象。不僅如此,那個心理機制還會根據對世界的詮釋,循著幼兒時代就開始的理想行為模式,去追求一個固定目標。雖然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且恰當的名詞來表達這個宇宙詮釋和那個追求目標,但我們卻可以把它形容成一股常在的氣氛,而且它經常是“缺欠感”的一個對比。心理活動可能發生的條件是——懷著一個固定的目標。據我們所知,由行為自由而得的精神富足,是珍貴而無價的,然而提供改變能力與相當的行為自由的正是目標的構成。
當我們剛能直立,第一次進入全新世界的剎那,都會隱約感到敵對氣氛。第一次嘗試行動——尤其在抬腿學步時——就經歷到各種程度的困難,這些困難可能強化他對未來的希望,也可能摧毀他對未來的希望。大人以為不重要或平常的印象,可能已對孩子的靈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塑造了他對所居世界的看法。
我們發現,給自己塑造一個充滿暴烈及匆促行動為理想的小孩往往在行動上有困難;我們只要問小孩他最喜歡的游戲是什么,或者問他長大后要干什么,就可以發現這個理想。小孩通?;卮?,他想當汽車駕駛員、修理火車頭的機械工程師等,這些都明顯象征著他們極欲征服妨礙其自由活動的每個困難。他希望有一個終點,可以通過完全自在的行動,消除自卑感及障礙感,而這正是他的生命目標。
不難了解,在發育遲緩或多病孩童的靈魂中,這種障礙感很容易滋生。同樣,生來兩眼有缺陷的小孩大概會把全世界看成比一般人更明暗分明的視覺概念;聽覺有缺陷的孩子則對某些可以讓他們愉快的音調特別有興趣——換言之,聽覺的缺陷造就了他們的“音感”。
感覺器官是小孩用來戰勝世界的所有器官中,決定他與所居世界的主要關系中最為重要的。人利用感覺器官構成他的宇宙圖,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用來觀察環境的眼睛。個體強迫自己留心每個人類,并且構成經驗中主要資料的,大半是眼睛。由于眼睛是接觸一些不變持久的基礎事物的器官,與耳、鼻、舌、皮膚等只接受短暫刺激的器官不同,所以視覺構成的世界圖,意義非凡。
但有的人卻以耳朵為主要器官,他心理中的信息庫這時便只能仰賴聽覺,像這種情形,此人的靈魂便可能被稱為具有絕佳的聽覺優勢。而對嗅覺及味覺刺激有絕大興趣的人,又是另外一種類型,對嗅覺比較敏感的那一型,在我們的文明中比較少見。也有一些小孩,他們的肌肉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群人來到塵世,特征就是比較好動,這個特征使他們在兒時不停地活動,長大成人后活動量也一樣較大。他們的興趣就是如何能使自己身體的肌肉派上用場。甚至他們連睡覺時也在展現活動,在夢中翻來覆去的睡態來證明“坐立不安”的小孩,也可納入這類人之中。
然而,不特以某一器官或器官群為興趣,去接近世界的人,大致不存在。小孩根據他比較敏感的器官所收集的印象,去構造他的世界圖像,因此,我們只有先知道一個人用什么感覺器官或用什么器官系統去接近世界,才可能了解他,因為他的一切關系都因這個事實而改變。一個人的器官缺陷對兒時及日后發展所構成的宇宙圖的影響,以及我們對這些影響所持的看法,決定了他的活動與反應的價值。
心理現象
人類從小到大游戲、興趣愛好、夢的內容及其才能等這些重要的心理現象,其實都是為朝向某一特定目標而做的準備。換言之,所有的心理現象都可以當作是針對特定目標而做的準備,這是個人心理學的基本信條之一。
一、游戲的作用
生活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游戲”,它很清楚地顯示了為將來做準備的過程。游戲并不是父母或教育者信手拈來的念頭,而是對教育的輔助,同時也是對孩子的精神、幻想、欲望、信念和生存技巧的刺激。
生活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游戲”,它很清楚地顯示了為將來做準備的過程。游戲并不是父母或教育者信手拈來的念頭,而是對教育的輔助,同時也是對孩子的精神、幻想、欲望、信念和生存技巧的刺激。
小孩對環境的看法,他和環境的關系,以及他和同伴的聯系情形,在他選擇游戲,他賦予游戲的重視程度,他接近游戲的態度中都可以得到暗示。他是否含有敵意、是否友善,特別是有沒有當統治者的傾向,在玩耍時顯而易見。觀察玩耍中的孩子,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對生命的全部態度,可見玩耍對每個小孩都有無比的重要性。以上事實讓我們明白,應把孩子的玩??醋鳛閷碜龅臏蕚?。這些事實是一位叫葛拉斯的教授發現的。同時,他發現在動物的玩耍中也有相同傾向。
把游戲當作準備的觀點,不勝枚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游戲不僅是社交的練習,而且能讓孩子滿足其社會感的需要。凡回避游戲和玩耍的孩子,總讓人懷疑他們會不太適應社會,這種孩子樂于從所有游戲中撤退,如果碰到別的孩子一起游戲的時候,他們常常破壞其他孩子的玩興。驕傲、自尊感不足及害怕不會扮演角色的恐懼,是這種行為的主要原因。大致說,我們想判斷一個小孩有多大社會責任感,就觀察一下他在玩耍中的表現。追求超越的目標是游戲時另一個明顯易見的因素,也可以從孩子想當指揮者、統治者的傾向中看出端倪。我們只要觀看孩子如何出風頭,以及對那些能給他機會滿足扮演領袖欲望的游戲所表現的喜歡程度,就可以發現這個傾向。為人生準備、社會感以及操縱與服務,這是絕大多數游戲所蘊含的因素。
但游戲中呈現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孩子能在游戲中表現自己的可能性。游戲時,孩子多少是呈現了自己,并且他的表現受到他與同伴的關系的刺激。在很多人的生命史中,確有孩提時曾為玩具娃娃或小布偶縫制衣服,而后來真的成為裁縫或服裝師的事例發生。若論替未來職業做準備這一點,那些能夠提供給孩子創意練習機會的游戲就特別重要。
游戲也是一種專精的工作,它與靈魂的關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這樣去看待它。打擾一個游戲中的小孩不是一件小事,我們決不應把游戲當作是消磨時間的方法。若論為將來做準備這個目的,則每個小孩都具有一些他日后要成為的那種人物特質,因此,在評價衡量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要想下結論容易一些,就必須對他的幼年有所認識。
二、人類的專注性
專注,是靈魂的特征之一。若有機體或靈魂的任何一部分緊張被“專注”喚起,則此時這一部分以外的其他緊張都會被剔除在外。因此。每當我們想注意任何一件事物時,我們都渴望排除所有其他的干擾。就靈魂所牽涉的注意而言,它指的是在我們和特定事實之間搭起橋梁的意愿態度,也是一種為攻擊所做的準備,它基于需要,要求我們把全部力量朝向某一特殊目標的不尋常情況而生。
人類才能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專注,同時,它也是靈魂的特性之一。
當我們用感覺器官來關注我們體內或身外的某種特殊事件時,我們就會有特別專注的感覺,它不是遍布我們全身,而是限于某一個感覺器官中——以眼睛為例,視軸的方向會給我們一種特別緊張的感覺,這時我們就覺得有什么正在準備中。
若有機體或靈魂的任何一部分緊張被“專注”喚起,則此時這一部分以外的其他緊張都會被剔除在外。因此。每當我們想注意任何一件事物時,我們都渴望排除所有其他的干擾。就靈魂所牽涉的注意而言,它指的是在我們和特定事實之間搭起橋梁的意愿態度,也是一種為攻擊所做的準備,它基于需要,要求我們把全部力量朝向某一特殊目標的不尋常情況而生,換言之,它是基于我們的需要而生。
一個人如果想從某個狀況中退出,改向他想要注意的方向去,這其實就是“不專注”。因此,我們若說“某人沒辦法集中注意力”,這是不正確的,要證明他可以集中注意力很簡單,只不過他的注意力常在別處罷了。意志力缺乏和精力缺乏,與注意力缺乏的情形類似,在那些意志力缺乏和精力缺乏的個案當中,我們時常發現他們在其他的方向表現出堅決的意志和強悍的精力,要治療這種情形大概只能通過改變這個人整個生命的格調來實現。我們可以確定,在這種個案當中,追求錯誤的目標是每一個個案的問題癥結,我們需相當重視。
常碰見一些人,你給他們一個任務,他們或者拒絕,或者完成一部分,或者根本逃避,以至于他們總是成為別人的負擔。不能集中注意力是這種人固定的性格,此類例子相當常見。這種經常性的散漫是一種固著的性格特點,當別人要求他們幫忙或做事時,就會顯露無疑。
有一種疏忽叫“惡意的疏忽”,它是指一個人的安全或健康在必要的預防方面因疏忽而遭到威脅。惡意的疏忽是不注意到極點的表現,這種注意力的缺乏,其基礎是對同類缺乏興趣。我們若觀察孩子在游戲中的疏忽特性,就能確定孩子是只想到他們自己,還是會考慮到別人的權利。疏忽現象確實是一個人的社會意識與社會感的衡量標準,若社會感發展不夠充分即使有處罰的威脅,這個人也很難對他的同類產生充分的興趣。反之,社會意識發展良好的人這種興趣不證自明。
事實上,惡意的疏忽其實就是缺乏社會責任感,但是我們也不能太過偏頗,免得忘了去探察人類所應有的對同類的興趣。
我們可能因為注意力的褊狹而造成遺忘,就如我們可能錯失有價值的東西一樣。盡管原本有著較大的興趣,但這興趣卻可能被缺乏經驗遏阻,以至于產生錯失或記憶的失誤(或者至少方便了錯失或記憶的失誤)。學童遺忘課本即這類案例,這是因為他們還不習慣學校的環境。常常遺失或誤置鑰匙的家庭主婦,往往是不熟悉家庭主婦這一角色的女性。健忘的人通常不公開反抗,但他們的行為卻說明了他們對任務缺乏興趣這一事實。
三、潛意識與夢
一個夢不僅顯示做夢者思索著某個人生問題的解決,并且顯示出他怎么去接近這些問題。再詳細一點說,社會感和奮求力量是影響做夢者與現實世界之關系的兩個因素。而這兩個因素總是伴隨著我們的夢。
人類的意識領域范圍大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他們的潛意識生命認識比一般人多的人;另一種是認識比一般人少的人。在很多例子當中,我們都恰巧發現第二種人所投入的活動范圍比較小,而第一種人則多方面接觸,并且對人、事、物、觀念等有很大的興趣。凡是覺得自己是被遺忘的人,他們都自然地滿足于狹小的生活圈,因為他們不能融入生活,他們不能像那些根據角色玩游戲的人那樣清楚地看出問題,他們不是好的團隊伙伴,他們不太有能力了解生活中較美好的事物。因為他們對生活的興趣有限,所以他們只能理解生活問題中不重要的片段,由于害怕個人力量的喪失,所以他排斥較寬廣的視野。
我們常常發現有的人因為低估了自己,以至于對他的生活能力毫無所知,我們也會發現,有的人對自己的短處不很明確,他會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但實際上,他做每件事情均出于自我;或者相反的,有的人自認為有點自大,但是仔細分析的結果卻顯示出他是個好人。我們每個人的每項愿望、興趣、活動,都是由我們對社會的整體態度決定的。所以,你自己怎么想或別人對你怎么想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對人類社會的整體態度如何。
有一種人,他們過著比較有意識的生活,他們以一種客觀的態度,耳聰目明地去接近生活;還有一種人是以偏見的態度去接近生活,因此只能看見生活的一部分,這種人對他的行為和言談總是無意識地支配。
如果這兩種人生活在一起,大概會困難重重,因為他們彼此總是站在對立的位置上,任何一方對對方都一無所知,他們只堅持自己的觀點及態度,大發議論以顯示自己是和諧與和平的斗士,而事實卻并非那樣。
判斷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只受其有意識的行為及表現的指引。他自己沒有覺察的思想及行為上的細節,往往可以給我們較佳的線索去了解他真實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