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純粹理性批判(6)

  • 康德的智慧
  • 曾紀軍 劉燁
  • 4282字
  • 2016-03-07 10:43:51

先驗理想很容易使我們向上帝的概念靠攏。康德說:“倘若在窮迫我們這個理念的過程中,再進一步將它實體化,我們就能通過最高實在這個純然概念而將這個原始存在者確定為一個惟一的、單純的、永恒的等等的存在者。簡單點說,我們通過一切斷定就能在它的無條件的完整性上確定它。這個概念,在其先驗的意義上來理解就是上帝的概念;如此一來,純粹理性的這個理想,就是先驗神學的對象了。”上帝這個概念是一切先驗理念所要取得的最終成果。思辨理性能夠得出它是以三種證明方式為途徑的。這三種證明方式:一為本體論的,即抽掉一切經驗,從純然概念完全驗前地論證到一個最高原因的存在;二為宇宙論的,即從一般存在的經驗出發;三為自然神學的,即從一定的經驗和由經驗而知道的感性世界的特殊造性開始,按照因果作用的規律上升到這個世界以外的最高原因。

純粹理性的理想容易導致上帝觀,但是嚴格來說,先驗神學與自然神學屬于兩種神學觀,先驗神學是純粹理性,只通過先驗概念思維它的對象,而自然神學則是通過類比于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而確定一個最高理智的存在,從而作為一個理念成立的。先驗神學包括宇宙神學和本體神學,自然神學基本上從與它們共屬的先驗神學的狀態下分離出去了。這種分離出去的自然神學又分兩種類型:一是稱為一般意義的自然神學;二是道德神學。先驗神學作為理性神學之一種,只有以限定性的方式存在,才不會使我們在自然研究中產生幻覺。道德神學作為理性神學之另外一種類型,在行為實踐中具有其實際意義,也只有在這一點上,理性神學才有存在的必要。倘若將先驗神學論者稱為神有論者,把道德神學論者稱為神治論者,那么“神有論者相信有一個上帝,而神治論者相信有一個活生生的上帝。”

理性、知性、理念、經驗之間的關系

康德對先驗辯證論進行一番詳細的論證后,對理性、知性以及理念、經驗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做了集中表述:“理性對于對象沒有直接關系,而只是對知性有關系;它只有通過知性才有它自己特定的經驗性使用。所以理性并不創造對象的概念,而只安排它們,且給它們以統一性。”

康德對先驗辯證論進行一番詳細的論證后,最后,他對理性、知性以及理念、經驗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做了集中表述:“理性對于對象沒有直接關系,而只是對知性有關系;它只有通過知性才有它自己特定的經驗性使用。所以理性并不創造對象的概念,而只安排它們,且給它們以統一性,換句話說,就是在概念得到最大可能的應用時,才能具有那種統一性。知性并不干涉這種總體,而只追問這種聯系,即通過這種條件系列按照概念而自己得以成立的這種聯系。因此,理性以知性以及知性的有效應用作為它的惟一對象。正如知性通過概念將對象里的雜多統一起來那樣,理性也通過理念將概念的雜多統一起來,以設定某一集合統一性作為知性種種活動的目標。而在別的方面,知性關心的只是個別的統一性。”理性總要先行設定一個非真實的、沒有可靠經驗保證的先驗理念,以調節并組織知性諸原則的統一性。康德說:“這種統一性有助于我們為知性在其多種多樣而特別的使用方式中找到一個原理,像知性注意到還沒有被給予出來的事例,從而使它更為連貫一致。”

理念相對于理性就好比后者的圖式,知性通過理性的這一圖式結合而為統一性體系;但是其不同之處在于:“知性的概念應用于理性的圖式上時,并不產生關于對象本身的知識,而只產生知性一切使用的系統統一性的規則或原理。”“圖式”在此只起類比的作用,以此來說明,知性與理性的這種結合也要像純然知性概念應用于感性直觀時那樣,需要一座橋梁。相對來說,理念的圖式與感性的圖式沒有任何關聯,因為前者完全沒有可能經驗的內容。但理性的這種統一性對經驗對象依然存在間接作用,通過對知性的處理,理性“在那對象中并不確定什么,而只是為了指出一種程序,使知性的經驗性的與確定的使用能由此與它自己達到完全一致。”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可以說,純粹理性的原理對于經驗對象也有其客觀有效性。理性從來不設定對象的內容,而只作為“對于對象知識的某種可能的完成之關心而得來的一切主觀原理”,即只起到限定性的作用,從而,康德將它所確定的理念由“原理”改為“準則”,以便準確地適應于其自身的功能。對經驗事實來說,我們首先要查明其物理方面的聯系,然后在此基礎上依照理性原則尋找更進一步的統一性,只有如此,有意圖的統一性這條原理才能總是有助于關于經驗的理性使用的擴大,而絕不會妨礙它。

理性的新途徑

康德對先驗辯證論的分析到此走向了它的結論,而先驗方法論是要進一步發展這一結論,以致徹底否定傳統形而上學,并為實踐理性及道德形而上學開辟新的途徑。

先驗辯證論的分析到此走向了它的結論,而先驗方法論是要進一步發展這一結論,以致徹底否定傳統形而上學,并為實踐理性及道德形而上學開辟新的途徑。康德將傳統形而上學稱為“哲學”。倘若將哲學認為與數學及自然科學一樣是一門知識,那么它的真實性就必須要以直觀為基礎。直觀有兩種類別,一是驗前直觀,一是驗后直觀。驗前直觀產生合乎理性的數學知識,而驗后直觀產生部分合乎理性的經驗性知識,即機械知識,也可以稱為自然科學。

哲學處理的是先驗概念之綜合的問題,一方面,哲學不屬于驗前直觀,盡管它運用驗前概念,但并不像數學那樣,這種驗前概念畢竟是由經驗直觀而來。比如需要一個三角形,我們不必實際地找到一個三角形體,只需要我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普遍的三角形概念就可以。由此,康德稱數學為“理性按概念構成直觀性的使用”,而哲學卻缺乏這種“構成”;另一方面,哲學不考慮經驗性直觀,盡管它使經驗性知識的任何綜合統一性成為可能,但實際上這只是作為它的一個中間性手段而已,其最終所取得的概念如絕對必然性、第一起源、最高存在性、絕對單純性都完全無法為經驗直觀所證實。這樣,哲學便不屬于任何一種直觀性知識,盡管它與任何一種都貌似親和,但它處理的只是“先驗綜合概念”,而這一論斷本身是不成立的,只是一種虛妄之說。

由于缺乏直觀條件,哲學不存在像數學那樣所謂的定義、公理與實證。康德認為,哲學一方面處理經驗性概念,沒有下定義的必要;另一方面處理純粹知性概念或先驗概念,這時往往出于人的一種有意計劃性,而根本不能保證有相應的直觀被給予出來。所以,哲學不能下定義。其次,哲學也不能有公理,公理是不言自明的,不需要演繹,它直接由直觀經驗得出。最后,哲學也無需實證。用康德的話來說,哲學“毋寧稱之為講述的(論證的)證明,因為這種證明只是通過話語(思維中的對象)就可實現。”因此,根本無需實證。

哲學,由于其只是在概念中構建體系,即只以理念之系統統一性為目標,結果只是知識的邏輯形式而已。哲學家們可以無限地并完善地靠近理性及構建體系,但這仍然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做法。他們不是發現理性中的理念,而是通過完美體系設立它。如此看來,“哲學”的基石勢必會被根除掉。正因為先驗理念的體系在思辨理性中經不起推敲,所以,它根本構不成任何知識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純粹理性的理念卻在實踐理性當中通過設定道德律以指導我們的行動而找到了一塊新的立足之地。

康德說:“古人用‘哲學家’這個詞時,總是特指道德家說的。”道德律中有關幸福的概念,其中含有感性經驗的條件,但這也不足以說明整個道德律內涵。道德律作為純粹理性的理念盡管是針對感性世界來說的,但實際上,這個感性世界是被具有這一理念的人們視為一個“自身與他人在自由意志的基礎上結合成的一個系統的統一體”。而要想達到這一點,則必須要通過理性設定一個純粹理念才能完成。道德律作為一種純粹理念,其根本上脫離經驗或感性沖動所提供的幸福感而通過理性為我們先驗地體會到,而成為一種純粹的自由。康德認為,自由是“一個不依靠感性沖動,只通過理性所提出的動機而被確定的任意選擇的意志,這種意志就稱為自由的意志,而凡是同這種意志結合在一起,無論是作為根據還是作為后果,都稱為實踐的。”道德律作為“理性提供的規律,是命令宣示的規律,它告訴我們什么是應該發生的,也就是說它可能永遠不會發生,正因如此,它不同于只與發生的東西有關系的自然律,因此這些規律需稱為實踐的規律。”

同樣由于實踐的原因,道德律為更好地約束我們的行為,掌控我們的行動,試圖與一個神學式的最高存在者聯系起來,賦予其人格性,上帝的概念也就隨之產生了。同時,它也總被視作未來。康德說:“倘若沒有上帝的存在,也沒有一個我們不可見卻期望的世界存在,那么道德的光榮的理念盡管是人們稱贊的對象,但不會是意圖與行為的動機。”

至此,思辨神學完全被道德神學所取代,而思辨神學是從道德神學衍生出來的一種“幻覺知識”,它的作用僅僅是為了從知識角度使道德神學也具有思辨理性的支撐。用康德的話說,“一切目的的有系統的統一性必然導致一切事物的有意圖的統一性,而這一切事物是按照自然的普遍規律構成這種大全體的,從而將實踐理性和思辨理性結合起來,倘若這個世界要和理性的道德使用相一致——這種使用完全以至善這個理念為基礎——倘若要這樣,那么就必須將這個世界表現為起源一個理念。如此一來,一切對自然的探討就都會傾向于采取一種目的系統的形式,而這擴充到極點,就變為一種自然神學了。但是,由于這種自然神學在作為以自由本身的本質為根據的統一性之道德秩序中有其根源,而并非由于外來的命令偶然成立的,因此它就會把自然的有意圖性與必定在驗前和事物的可能性不可分割地聯系著的那些根據結合起來,如此一來,就會導致一種先驗的神學——這種神學是以最高本體論的完備性這個理念作為系統的統一性之原理的。”

康德的這一番詳細闡釋,使我們更清楚地知道,人類理性有兩個對象:一是自然;二是自由。因此,人類理性不但包含著自然律還包含著道德律。康德說:“自然的哲學討論的是一切實在的事物,而道德哲學討論的是應有的事物。”正如我們前面所談到的,自然神學、先驗神學都是在道德神學基礎上,即實踐性的合目的的沖動中被人建立起來。由此,形而上學也被分為純粹理性思辨使用的形而上學和純粹理性實踐使用的形而上學,也就是自然形而上學和道德形而上學。自然形而上學包括從概念得來的一切純粹理性原理且用于一切事物的理論知識中;道德形而上學包括在驗前方式確定我們的一切行為與疏忽并使之成為必然的那些原理。道德是完全能夠驗前從原理得出而適用于我們行為的惟一法典。所以說,道德形而上學事實上就是純粹道德哲學,它并不以人類學或其他的經驗條件為基礎。形而上學一詞從其嚴格意義上,通常是保留給思辨理性的形而上學使用的。但是,由于純粹道德哲學實際形成了從純粹理性而來的人類哲學知識這個特殊部門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為純粹道德哲學保留“形而上學”這個名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河池市| 南漳县| 大关县| 施甸县| 无锡市| 家居| 茶陵县| 金塔县| 同江市| 四会市| 岳普湖县| 青海省| 乌海市| 芜湖县| 三台县| 寻甸| 泽州县| 金门县| 云和县| 岑溪市| 渝北区| 饶平县| 梁河县| 隆昌县| 永定县| 加查县| 白银市| 宣汉县| 肇庆市| 大安市| 桐柏县| 酒泉市| 南京市| 承德县| 通化县| 玉田县| 汾西县| 曲松县| 龙江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