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葉澄衷:寬厚慈善的“五金大王”(2)
- 一代創富者的智慧與情懷:民國商魂
- 王建男
- 4374字
- 2016-01-12 11:52:34
葉貽銓早年曾在圣約翰大學求學,他的恩師顏福慶(當時任國立上海醫學院院長)對他影響很大。1933年2月師生偶然相見,顏談及亟須籌建一所專門醫治肺結核病人的醫院,葉聞后深為震動。也許是受到他父親熱心公益思想的影響,加之內心對洋人的不滿,于是慨然將葉家花園捐贈給國立上海醫學院,建立主要治療肺病的第二實習醫院。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建,醫院在這年6月15日正式成立。葉貽銓為紀念先父,將醫院取名為“澄衷療養院”,首任院長就是顏福慶。葉貽銓的這一善舉獲得了當時政府教育部的褒揚。
葉家花園后門有一座臥龍崗,崗上有一座四角十二柱的水泥亭子,抗戰時,愛國將領張治中將軍曾在此指揮將士們,英勇抗日。如今,人去亭在,豐碑永駐。上海淪陷后,醫院一度被日軍占領,更名“敷島園”,后又成為日本特務機構的駐地。直到抗戰勝利,花園又收歸國立上海醫學院。1947年10月再次恢復“澄衷療養院”的名稱。解放上海時,國民黨軍隊在此負隅頑抗,園內略有破壞。新中國成立后,葉家后裔將葉家花園獻給國家。后被改為上海市第一結核病防治院,現為上海市第一肺科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大眾療病休養的一塊寶地。
慧眼
1882年,已經發跡成為上海大老板的“五金大王”葉澄衷回到老家莊市祭掃祖墳。那天他租了一條航船,船經莊市街,他順便到街上的阜生南貨店購買祭品。進了店堂,一名模樣周正的小伙計熱情地招呼他。葉澄衷看那小后生一邊按照客人的要求配好貨物麻利地包扎,一邊很快算清了賬目,心里就喜歡上他了,心想自己在上海那么多的店鋪,倒是很需要這樣的后生伙計。不過那時他急著要去掃墓,等后生把祭品包扎完了,他拿起東西放下銀元就匆匆上船走了。
那天順風順水,航船行駛很快。等航船走出三四里,葉澄衷聽到后面有人喊“停一停”,葉澄衷探出頭一看,原來是剛才南貨店那個小伙計追了上來。葉澄衷急忙吩咐停船。
小后生滿臉通紅地追上了航船,氣喘吁吁地說:“先生,剛才您多付了錢,這是找頭,還給您!”
葉澄衷說就那么幾文錢找頭給你算了,值得你跑那么遠的路來還?小后生說,那咋可以,做生意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該拿的錢一文也不好多拿。葉澄衷簡單問了小后生的一些情況,知道小后生叫宋煒臣,今年16歲,讀過4年私塾,也算認識一些字,于是心里就越發喜歡他了。
祭掃回來,葉澄衷找到宋煒臣,告訴他有心帶他到上海發展。宋煒臣聽說葉澄衷要帶他去上海,當然愿意,葉老板少年時只身闖蕩上海灘的故事他老早就聽說了。
宋煒臣到上海后,葉澄衷只是給他安排做伙計,他想看看宋煒臣到底是不是一塊可以委以重任的料。宋煒臣果然不負厚望,他不僅勤快好學,而且做事極有條理。葉澄衷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他覺得自己看準了人。
1890年,葉澄衷辦了一家火柴廠,就提拔宋煒臣擔任廠里的協理,實際上總攬全廠的大小事務。宋煒臣果然能干,只一兩年功夫,火柴行銷長江中下游數省。3年后,宋煒臣擔任了火柴廠經理,工廠連年獲利豐厚,成為上海嶄露頭角的經商新秀。
葉澄衷在上海發跡后,一直有個夙愿,想把生意做到漢口去。漢口號稱“九省通衢”,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向來是扼制中原的經濟樞紐。但是他這個夙愿一直沒有如愿,起先,因為忙于上海的事務,無暇抽出精力到漢口發展,現在年歲又大了,再去漢口與“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的漢口人打交道恐怕力不從心。于是他想到了宋煒臣,有心讓宋煒臣代自己闖蕩漢口。
1896年,宋煒臣攜帶25萬兩銀兩和葉澄衷給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親筆信來到漢口創業。張之洞是晚清頗具威望的“洋務派”實力人物。宋煒臣拜會了張之洞后,沒有馬上按照葉澄衷的安排開辦火柴廠,而是相機行事做起了軍服生意。等到在軍服上大賺一把后,他才創辦了火柴廠,并利用張之洞等關系向清廷申請了獨家生產火柴的專利,因為基礎扎實,又有朝廷作后盾,宋煒臣的火柴廠當年就獲利白銀18萬兩。之后幾年,宋煒臣的火柴廠如日中天,產品熱銷到鄂豫川陜甘諸省,占領了廣闊的內地市場。
眼光敏銳的宋煒臣并沒有就此滿足,他把目光瞄向一個嶄新的行業:水電。當時,漢口沒有一家公用水電事業。雖然有外國商人多次向張之洞提出辦水電,但是張之洞以“公用事業,關系國家主權”為由,拒絕了外國商人請求。
獲知了這個信息,宋煒臣就聯合浙鄂贛11名商人聯名上書張之洞,呈請申辦水電公司。張之洞本來對宋煒臣就有好感,見宋煒臣等提出辦水電,正中下懷,于是馬上批準。1906年7月,“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在江漢路正式成立,宋煒臣擔任總經理。兩年后,既濟水電公司電廠供電,這天夜晚,當一萬八千盞電燈把漢口照亮之時,宋煒臣成了漢口的著名人物。又過了一年,公司水廠竣工供水,當漢口市民眼觀水龍頭一開清水嘩嘩直流的場面時,都驚奇不已。當時,因為自來水加了氯,有股怪味,市民們以為自來水有毒,不敢飲用,宋煒臣遂從公司坐轎子出發,故意招搖過市,到了漢正街供水站,他當眾打開水龍頭喝下自來水,這一喝,讓漢口市民放心了,于是大家都爭相飲用自來水。
辦水電以后,宋煒臣又投資機器廠和礦業,在漢口做足了市面,被人譽為“漢口頭號商人”。
樸素
葉澄衷的孫女葉吉謀回憶說:“我爺爺終身穿老布衫到頭。以前聽爺爺常對別人說,穿老布衫襖是不忘祖宗。”葉澄衷的節儉美德是從小養成的。由于出身貧窮家庭,他比普通孩子更懂得生活的艱辛,逐步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另外,母親的教育和影響,對他的成長也十分重要。咸豐年間,他和弟弟在上海做小生意稍有積蓄,母親唯恐兒子們沾沾自喜,不思進取,便親自趕去告訴他們“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葉澄衷牢記母親的教誨,一生粗茶淡飯、布衣布衫,即使后來事業發達,依然自奉儉約,從不鋪張浪費。他在法租界擁有幽靜的花園洋房,卻一直沒有搬進去住,依然住在陳舊、嘈雜的老順記,與員工同吃同住。他視老順記為發祥之地,是自己與手下員工艱苦創業的見證,無論如何發達都不能忘本。朋友勸他建一幢豪華的別墅養老,被他婉言拒絕,他說還有更需要花錢的事情要做,這事就是創辦澄衷蒙學堂。他臨終時床上那頂破舊的土布蚊帳,還是妻子三十多年前的陪嫁之物,他始終沒有忘記夫妻二人風風雨雨走過的創業之路。
婚姻
葉澄衷先后娶了兩位太太和一位姨太太。元配湯氏十八歲嫁入葉家,新婚僅一個月便病故了,沒有留下子嗣。葉澄衷與湯家一直保持關系,妻舅湯佑鋆長期在順記商號做事,后來還擔任樹德房地產公司經租賬房經理。
同治三年(1864年)葉澄衷繼娶鎮海曹街夏孝和的女兒為妻,這一年葉澄衷25歲,夏氏17歲。當時上海順記洋號開業只有兩年,生意還處在起步階段,家庭經濟尚不寬裕,葉澄衷既當老板又當伙計,工作十分辛苦,無暇照顧老人。夏氏用柔弱的雙肩挑起照顧婆婆操持家務的重擔,葉母患哮喘疾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夏氏“縫織佐家,湯藥奉親,戰戰兢兢,克盡婦職”,使丈夫能夠一心撲在事業上。以后葉澄衷事業逐漸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依然粗茶淡飯不喜歡珍饈美味。夫唱婦隨,夏氏也荊釵布衣,不尚奢華。五十歲那年,幾個兒子準備設宴隆重慶祝母親生日,她拒絕道:“這樣的事情我和你們的父親都不會去做的。你們的父親從貧寒開始起家,他性情善施于人,在外面的事情我不知道,至于建造書院、修譜牒、建造祠堂廟宇的事情我都是知道的,這先后花掉的金錢有數萬元,而單單用于這世俗奢侈的事情上,少不了會奢靡浪費,要知道,事情有輕重緩急的。現在又要設置義莊、建造學堂,你們兄弟應當同心協力去做這件事,這樣足能滿足我的愿望了,實在是不想你們花費在給我慶祝生日這樣沒有益處的事情上。”
葉澄衷一生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事業,先后拿出數十萬金,受到朝廷和各界的贊揚,這與他的妻子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農歷年底,懷德堂堂屋正在建造之中,夏氏寫信給各位董事,準備從日常節余中拿出一萬兩規元銀,請堂董存款生息,用于年終向貧困人家施米施粥。她的這一善舉,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
葉澄衷與夏氏夫人共同生活了三十余年,夫妻感情甚篤,他們共同生育了五子五女。光緒年間,葉澄衷又娶了蘇氏為側室,蘇氏比葉澄衷小29歲,為葉家生育二子二女。
軼事
葉澄衷的發跡史令當時還在德商洋行跑街的虞洽卿(后來成為知名的企業家)非常癡迷。虞洽卿常常想,這個在黃浦江的風浪里出沒的少年,來到上海灘時比自己還小兩歲,他能夠成為上海灘的五金大王,我虞洽卿為什么就不行?葉澄衷能把五金商店分號開到長江及沿海各通商大埠,我要借雞下蛋,靠著他,把顏料也賣到那些通商大埠。
一天,葉澄衷正在處理公司事務。等候辦事的人魚貫走入秘書間,由秘書先接待,然后視情況看是否需要報告葉澄衷。虞洽卿恭敬地站在秘書的辦公桌前,雙手捧著名片遞給秘書。秘書看了他的名片,笑了笑,“你又來了?”
“請多關照,讓葉董事長再見我一下吧。我要說的事情,可以給順記再帶來一條生財之路。”昨天,虞洽卿已經來過了。他告訴秘書,他想找葉董事長合作,讓順記在已經經營的五金雜貨、洋燭、洋線和火油的基礎上,再經營顏料,由幾乎遍及長江與沿海各通商大埠的五金商店分號銷售。可是,在與葉澄衷交談時,葉澄衷卻告訴他,顏料和五金屬于兩個行當,難以搭配銷售。這種合作沒有可能。
“請讓我再見一下葉董事長吧。我想和他合作,更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幫助。”見虞洽卿言辭懇切,秘書有幾分同情地說:“我再試試吧。”
秘書拿著虞洽卿的名片走進里間,把名片交給葉澄衷。葉澄衷接過,掃了一眼,“又是他?”隨即不耐煩地把名片扔給了秘書。
秘書來到外間,沖著虞洽卿尷尬地搖了搖頭,把名片遞給虞洽卿。
虞洽卿卻笑笑,把名片又塞給秘書。“沒關系,我下次再來拜訪。所以還是請葉董事長留下我的名片。”
拗不過虞洽卿的堅持,秘書硬著頭皮,再次走進葉澄衷的寫字間。
“怎么又是他?”葉澄衷火了,將名片一撕兩半,扔給秘書。
秘書有些發蒙,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葉澄衷看著被撕毀的名片,雖然有些后悔自己的失禮行為,但余怒未消的他,仍然只從口袋里摸出一塊鷹洋,“一塊大洋,買他一張名片,夠了吧?”
秘書小心地來到外間,把撕壞的名片和那塊鷹洋一起遞給虞洽卿,怏怏地說:“虞先生,我已經盡力了。請你走吧。”
虞洽卿卻笑著拍了一下秘書的肩膀:“謝謝大哥。好事多磨,別灰心!”他隨即又掏出一張名片,高聲說:“請你跟葉董事長說,一塊鷹洋可以買我兩張名片,我還少給他一張。請把這一張再遞給他。”
里面的寫字間中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葉澄衷走了出來,熱情地握住了虞洽卿的手說:“這樣執著的跑街,我不同你談生意,還同誰談?”葉澄衷看了虞洽卿帶去的顏料樣品,問明了價錢,同意按照一桶一百兩的批發價購進五十桶。對于虞洽卿提出的順記先付一部分貨款的要求,葉澄衷也答應下來。不過,葉澄衷只同意先付百分之二十,即一千兩。按照虞洽卿原先的設想,是要讓順記先支付百分之四十的貨款,即兩千兩的。見葉澄衷態度堅決,他決定還是見好就收,答應先拿走一千兩的銀票,其余的慢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