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師:尋找那些遠去的大師才子
最新章節
- 第11章 陳寅恪——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 第10章 南懷瑾——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的國學大師
- 第9章 蔡元培——大德垂后世,中國一完人
- 第8章 梅貽琦——終生守望著清華園的“兩岸校長”
- 第7章 徐志摩——永遠留在康橋月色中的民國風流才子
- 第6章 王國維——自沉昆明湖為文化而殉節的“國之瑰寶”
第1章 序篇 民國大師:一個時代的肖像
近百年前,一群站在舊時代與新時代夾縫之間的“新青年”們,他們在西方科學文明的影響下意氣風發地站在了時代的最前沿,在這片廣袤且依舊彌漫著腐朽氣息的土地上,揚起了他們的理想之帆,不畏艱難與險阻,沖破重重驚濤駭浪,將新思想、新希望、新氣象帶到了這片他們所摯愛的熱土之上。當百年之后的我們再度回望那段崢嶸歲月之際,他們的身影依然偉岸,是那個大時代中永遠不會消逝的一道道豐碑。
——寫在前面的話
1911年,武昌城頭的那一聲炮響,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制度,也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就在舊時代與新時代承接發展的裂縫中,又有一群柔弱卻偉大的人用自己身上的熠熠華光點燃這個國家的夢想與希望。
他們就是在那個王綱解紐、諸侯蜂起、外敵入侵的年代中尋找國家與民族的新起點,傳播文明與進步的布衣書生們。在那個遙遠的年代里,他們被稱為“先生”;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他們被稱為“大師”。
他們,生逢亂世,不求聞達,在顛沛流離中堅持自己的信仰,并讓無數人走進他們所信仰的世界,傳播真理,啟迪民智,追求民主與自由,竭盡全力去推動民族與國家的發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與深厚學術功底彰顯了一個時代的風骨。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回望那個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年代之時,胡適、傅斯年、陳寅恪、林語堂、于右任等一個個偉岸的身影依然無比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的面前……這些身處大變革、大輝煌之時代的大師們,他們學貫中西,在積淀了深厚的國學根基的同時,也對西方的文明與科學有著很深的造詣,在經歷了時代的動蕩與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之后,讓一座座直聳云霄的精神建筑在神州大地上屹立了起來。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集在當下的時候,卻頹然發現:在這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極度發達的年代里,大師卻成為了最為稀缺的一個群體,精神風骨與學識造詣能夠達到民國大師們的高度的,真可謂是寥寥無幾,甚至沒有,這就如同天幕一般恢宏的時代舞臺上僅有零零散散的幾顆星,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枚散發著皎皎光芒的大月亮。
這,不啻為這個時代的悲哀,大師之后再無大師!
——那些已經遠去但卻依舊散發著灼灼光芒的背影,早已經成為了無法忘卻的記憶。
——那些已經遠去但卻依舊散發著灼灼光芒的背影,早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挽歌。
——那些已經遠去但卻依舊散發著灼灼光芒的背影,早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