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 南平縣志
  • 吳栻
  • 4240字
  • 2016-01-04 09:59:23

列傳第二十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而況一邑之廣,百里之大乎?其間應(yīng)運而生,紹淵源於伊洛,顯功烈於巖廊㈠,昭明德之馨香,永他邦之遺愛者,代有作人。故舊志有:道學(xué)、鄉(xiāng)賢、仕跡諸傳,既分門而標(biāo)目,復(fù)匯舉以書名。雖井井有條,然例以孔子世家,孟荀列傳之義則拘矣。夫天生賢哲非為一邑,而豪杰之興后先同揆。無他,人不以地限,地乃以人傳也。南平人物,漢晉之間,邈不可考。至宋而文明大啟,人才輩出,有海濱鄒魯之風(fēng)。其最著者,楊、羅、李、朱四夫子,授受相承,道德醇備,可謂盛矣!前乎四子者,若范道卿之不茍進(jìn)退,黃冕仲之不負(fù)科名,后乎四子者,若張振綱之著績中外,馮夢得之卓越群僚,洵一代之偉人也。明清以還,紲圭組㈡者,彰勁草忠葵之義,藏名山者,殫圣經(jīng)賢傳之功。至於一官一職,不乏有守有為,其人非皆可傳者歟?故歷敘之,以列於左。

【注】㈠ 巖廊:巖峻之廊,謂朝廷。

㈡ 圭組:圭為瑞玉,組為綬轉(zhuǎn)喻官爵。

列 傳

范迪簡

黃 裳

吳 輔

張 維

馮夢得

魏 任

陳 麟

練 毖

吳 播

吳方慶

魏 郁

范 潔

黃 藻

吳一鳴

吳應(yīng)酉

俞亨宗

劉 璋㈠

羅 明

胡 瓊

黃 焯 父中  子應(yīng)林附

鄭慶云

游居敬 父綸  子於北 於廣  王廷附

王宗仁

葉 宜

魏 宗

李 勝

吳 毅

陳 綸

王 顯

張 榮

朱 顯

吳 珙

吳 泰

陳 紳 子應(yīng)鶚  孫正謨附

王 焲

吳必學(xué)

黃成樂

吳思立

朱成武

林若桂

寧 烈

黃 縉

王以蒙

林有梧

邱憲章

應(yīng)懋璜

黃應(yīng)春

陳應(yīng)桐

吳道宣

徐登第

楊秉紀(jì)

余履信

陳國楨㈡

林以文 子鍾鳴附

寧 善

黃夢瑞

魏懋績

游文信

江 榮

林有檳

駱天閑

楊大韶 弟大武附

李鳳翔

葉成章

鄒儀周

陳 儼 子世蔭㈢

林日勛

林 鍾

謝圣揚 子珍瓚

危世美

黃宮桂

李永芳

危履亨

應(yīng)丹詔

盧家元㈣

應(yīng)鑾階 峽陽人

葉新榆

應(yīng)肇元

應(yīng) 衷

【注】㈠ 劉 璋:在城人。

㈡ 陳閩楨:樟湖坂人。

㈢ 陳 嚴(yán):樟湖坂人。

㈣ 盧家元:寶龜山人。

范迪簡,字道卿。慶歷六年進(jìn)士。陳襄得其文二軸。大加稱賞,嘗為趙抃引薦,后調(diào)官至闕下,不肯一謁,議者偉之。子峒、峋、峵、嵎、峣俱登科,峋官至龍圖閣直學(xué)士。

黃裳,字冕仲,一字道夫。為諸生時,常有魁天下志。博學(xué)多通,尤邃禮經(jīng)。元豐五年舉進(jìn)士第一。政和間,知福州,累遷端明殿學(xué)士,禮部侍郎。時方行三舍法,裳謂:“宜近不宜遠(yuǎn),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貧,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人以為確論,建炎中,年八十七卒。著有:《演山集》六十卷。

吳輔,字鼎臣。少孤,兄仲己鞠之。力學(xué)自奮。登天圣八年進(jìn)士。歷道州推官。時蠻獠蠢動,有傳寇薄城,郡僚惶懼!欲撤橋,嬰城守。輔曰:“橋以南,皆吾民也,其可棄乎?”聞?wù)邏阎?,民心以安,寇亦不至。監(jiān)司知其能,鄰郡有訟不能直者,并使鞫之。攝耒陽、醴陵二邑篆。既去,民攀留以千數(shù)。改著作郎,知臨川縣事。忤上官意,謫臺川酒務(wù),徙南城令,歷屯田員外郎,致仕歸。輔生平以道德教化為己任,與人落落不茍合。在臺州日,於稅廨建一軒,扁曰:怡軒,因以自號。有詩文數(shù)百篇,楊龜山為之序。次子儀,及從子熙,皆隱居求志,時稱為雙壁,見獨行傳。

張維,字振綱。一字仲欽。紹興中登第。初調(diào)賀州司理參軍,不行,徙汀州軍事推官,盜起屬邑,附從萬眾,抄掠三郡境,維護(hù)巡尉兵,會大軍討平之。身履巢窟,撫其馀眾,秩滿,丞龍溪,改左宣教郎。知閩縣。首定差役條約,資倍者半其停年,民以為便,遂著為令,積餐錢數(shù)十萬,義不自取,民號曰張?zhí)濉R员阌H自請,得主管崇道以歸。會陳正獻(xiàn)公知建康府,辟通判府事,又遣攝守當(dāng)涂,吏戢而民安之。擢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自虜再通好,維每謂:“符離之役,失於輕舉,而人心終不以為非。四郡之棄,急於休息,而人心終不以為是?!毕葒L告執(zhí)事者,宜將順救,正使上於起居食息,不替坐薪嘗膽之誠。修明政事,使人心曉然知朝廷未忘中原之念。及對,遂以立志開上心,且引益之,所以戒舜者,以謂今日正當(dāng)汲汲自治,不可狃於小康,便謂太平1,語甚切至。孝宗曰:“朕何敢望舜!”維對曰:“有為者亦若是,愿陛下加之意而已?!毙⒆诩渭{,且俾察部內(nèi)守令臧否?以聞。到部按2行,周遍郡縣,陳船渡海,所至邊氓難噭,以為百年來始見使者旌節(jié)。官吏有望風(fēng)解綬去者。還臺,條上臧否若干人,即日施行。就除直秘閣,知靜江府,主管經(jīng)略安撫司公事。平易近民,撫循周洽。間召長老,從容與語,授以教條,使轉(zhuǎn)相告戒。禁吏妄賦,奏減經(jīng)總之額。滯訟或數(shù)歲不決者,取故牘置便坐,暇日躬閱視,予奪咸得其情。有暴橫或3亡匿者,立誅斬。作興學(xué)舍,按故典。新社稷風(fēng)雨壇壝,月遣官屬潔除,為圖以著其兆域,修登降之位甚飭。南丹徭,莫氏,以賂結(jié)永樂王氏,藉兵以逐其兄而自立。既立背約,王氏以兵攻之,莫氏困,急請輸并塞田及銀冶稅場以乞師,寮屬咸謂受之便。維曰:“莫王連兵,正坐貪此耳,又將以啖我。即國家為夷夏宗主,屬國不奉條約,正當(dāng)以義結(jié)之。”維於是遣一小校,持檄往諭二酋,頓顙受命,即日釋兵?;蚋嬲阎莨时I甘文誠者謀叛。去郡,紿而縛之,欲致之死。維察其非辜,撫遣之。未幾,象郡徭反。使者欲調(diào)兵逐捕。維曰:“以官兵入箐,歷險與猿猱角勝負(fù),非計也?!鼻柴孕J娇?,且文告之。徭曰:“前年殺凌鐵,往年殺王宣,今年又殺甘文誠,非從若招者耶?誰敢聽命?!本S遣文誠示之,則皆大喜!亟遣子入謝罪。進(jìn)直徽猷閣,留鎮(zhèn)五年。孝宗方謀北略,移軍建康,使者謀作屯營不如旨4。乃召維為江南東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趣入面對,獎維治績,且屬以營屯事,營屯新治,就加秘閣修撰,以寵其勞。江東歲和糴以備儲積。先是嘗糴三十萬,或以予直太高,而損其半,維力爭不能止。至是復(fù)以命維,而詔問所以經(jīng)畫狀。且曰:“鑒5前失,毋傷民?!本S即條奏曰:“前事之失,民以陛下為不知,故獨歸怨有司,今既知之,乃曰:姑以為鑒6而不能償。則天下將有以空言疑明詔者矣?!睂ふ偃胱嗍?,因訪軍務(wù)得失,稱旨,留為尚書左司郎中。丁艱,服闋,除司農(nóng)少卿。再入都司,初維在桂,常言熙豐行義倉法,獨不及南方。至是復(fù)以為言,從之。維資稟端裕,不見喜慍。家無姬媵,祿稍以班族里。平居接物甚夷剞劂之節(jié),遇事乃見。歷中外,聲績藹然。朝廷嘉重,卒以不能逢世,不大見於設(shè)施。所著有《澗集》奏議若干卷。

【?!?.太平:原本作“太年”,今據(jù)改。

2.按:原本作“案”字,今據(jù)改。

3.或:原本作“若”字,今據(jù)改。

4.旨:原本作“指”字,今據(jù)改。

5.鑒:原本作“監(jiān)”字,今據(jù)改。

馮夢得,字初心,其先河南固始人,自三世祖諱遵者,奉敕世守閩,遂擇地南劍州居焉。先生幼讀書有異質(zhì),塾師以大成器之。比壯,篤志嗜學(xué),博洽經(jīng)史。登宋嘉熙二年進(jìn)士,累官禮部尚書。初任給事中時,敢死諫,不避斧鉞。轉(zhuǎn)侍郎,有干進(jìn)者以金饋,公叱郤之。文天祥稱其輔國經(jīng)畫言中其長,巨才洪識,卓越大臣之表,殆深知公者也。卒贈太師。誥敕有曰:“養(yǎng)其氣以剛大,尊所聞則高明。博觀載籍,遠(yuǎn)追正始,知言自況於孟軻,論事肯卑於陸贄㈠。放海南,而如在朝廷,酌古今,而若斡造化。節(jié)不可奪,道暗而章?!毕壬奚碇轮髦畬W(xué),殆與四賢后先相輝映歟。

【注】㈠ 陸贄;唐德宗時為翰林學(xué)士,在朝諫議,語皆切中。這里表明對陸贄敬仰效法之意。

魏任,字亨之,唐太常少卿滋七世孫。元豐五年進(jìn)士。初尉海鹽,以獲賊功,授虔州節(jié)度推官。郡卒有忤太守意者,將置極典。任力爭之,上其讞於朝,卒從任議。徙蘄州防御推官,攝羅田縣事??h適草創(chuàng),任經(jīng)營有方,民以不擾。用薦改知虔州石城縣,豪強斂手,盜賊屏跡。雨旸不時,祈禱隨應(yīng)。以慶典,轉(zhuǎn)奉議郎兵馬都監(jiān),賜緋。

陳麟,字夢兆,舊居劍浦,后娶於沙㈠,因家焉。大觀三年登第。授閩縣令,有富室誣里民為盜。麟辨其冤,尋獲真盜,邑人神之。勢家欲徙人墓,部使者以屬麟,麟不可,使者杖縣吏撼之,終不為動。使者復(fù)令諸邑,求翠羽、奇花、怪石,麟亦不顧。使者恚甚!使謂之曰:“汝何恃敢爾”?應(yīng)曰:“孤寒小官,恃潔己耳?!苯B興初,知韶州。鄰寇至,率所部敗之。獲其渠魁,及馀黨數(shù)百人。擢河南轉(zhuǎn)運判官。孫光遠(yuǎn),石城令。

【注】㈠ 沙,即沙縣。

練毖,為旌陽令,雅有清操。凡飲酒遇清者,人輒曰:“此練長官酒也。”

吳播,君稱子,政和五年進(jìn)士,紹興間,知建寧縣,謹(jǐn)飭有吏才。省科役,抑豪強,潔己愛民,民甚德之。

吳方慶,字少琳,雷州刑曹覯長子,宣和三年進(jìn)士。臺檄考試昭武,得李綱卷,批云:“必能為國了事?!边獮榻馐?。調(diào)尉永昌,以外艱去。起授福州司戶,歷知松溪縣,以禮化民,修崇學(xué)校,多所成就。歲饑,開倉賑給,境賴以全。邑有崇先潛結(jié)兇黨為變,期夜半竊發(fā)。方慶廉得其情,先期警備,賊計無所出,遂就擒。獄具,白郡,郡將嫉其能,一切釋放,方慶力爭不得。后范汝為復(fù)起,果皆其黨。既以秩滿還鄉(xiāng),會李綱卒,遂無意仕進(jìn)。屢請不得,復(fù)調(diào)遂安軍節(jié)度推官。紹興始,以通直郎致仕歸,結(jié)廬曰真佚。及卒,妹婿李侗為狀。

魏郁,字周文,滋八世孫。少游學(xué)京師,中上庠。建炎二年成進(jìn)士。補漳浦縣尉,適洞蠻竊發(fā),朝命招撫之,郁被檄先往,數(shù)日朝命不至,蠻以為誑己,使立雨中窘辱之!毅然不為屈。后蠻得朝命大悅,厚宴郁,饋以白金五百兩,馬二匹,郁辭之,不獲,悉以歸公。族人虎臣,政和間,以貢任豐城簿。奉檄按視陂堰,核實無所隱匿。遷朝陽丞,亦有清儉聲。

范潔,字景圭,南渡初,知新昌縣,披榛櫟,撫瘡痍,以創(chuàng)縣治。紹興間,守光化軍,后守鄂州,終於漕使。二子留居新昌。

黃藻,紹興丁丑進(jìn)士。乾道間,為清流令,興學(xué)養(yǎng)士,躬課試而激勸之。縣有貼銀鈔鹽錢,藻請蠲之。催科必究利弊,惟恐厲民。歲大歉,行勸分法,民以不饑。鄰寇作,自相戒曰:“彼有善政,慎勿犯之。”秩滿去任,老稚攀留,數(shù)日始得出境。

吳一鳴,字伯大,號定齋,紹定五年進(jìn)士。為潭州益陽尉,帥李華聞其賢,置之幕下,政事一以委之,復(fù)薦於朝,遷泉州德化令。時康維新帥漕,或謂之曰: “三司例得歲舉其屬一人,公何獨不薦?”維新曰:“留以待吳一鳴也?!彼焖]之。調(diào)長樂令,縣豪家逋租,歷數(shù)令不能詰。一鳴督之,輸納恐后,期年倉廩皆盈。乃廣學(xué)舍,修公廨,邑人作歌頌之。邑有盧尚書被劫,得賊所遺一刀。一鳴悉召鐵工示之,一工認(rèn)為泉州巨賈從人所作,物色得之,一訊而服,人以為神。后為仇家所誣去任,行李蕭然。邑民遮道號哭,執(zhí)政亦知其枉,擢臨安僉判。樞密鄭清董修大內(nèi),疾作,知一鳴賢,委使代之,官終浙東帥司機宜。

吳應(yīng)酉,字叔西,嘉熙戊戌進(jìn)士。歷仕司理,司錄,各有能聲。調(diào)廣東提干,減鹽價,增官窀,私販無所牟利。倉漕三臺交薦之,再調(diào)宰瑞金,感寨官,鋤梗民。轉(zhuǎn)朝奉郎,遷信州倅,父老遮留之。為福州宗丞,純用儒吏。直監(jiān)解試揭曉,每放一名,則衙吏一人降階拜。問之,曰:“向皆掾之子孫也?!边w徽州倅,秩滿歸,甫抵家,聞北兵入,不食不語而卒。

俞亨宗,字原章。嘉泰初,以朝請郎知漳州。罷粥鹽及河渡等累。又捐俸,代民納丁錢,民德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岱山县| 通化市| 青河县| 武清区| 丹东市| 安阳县| 柞水县| 日照市| 贡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冶市| 虎林市| 胶州市| 手游| 宁化县| 汝南县| 板桥市| 芦溪县| 洪江市| 望都县| 溧阳市| 社会| 天等县| 射洪县| 江孜县| 尉犁县| 彭山县| 左云县| 巩留县| 昌乐县| 陆河县| 克东县| 平果县| 铜川市| 丹东市| 宜宾市| 临武县| 噶尔县| 锡林浩特市|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