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 南平縣志
  • 吳栻
  • 2971字
  • 2016-01-04 09:59:23

明清郵驲

劍浦驲舊在建寧門溪東,明嘉靖十三年,同知張真移建延福門內??滴跞四隁w縣,在延福門城樓,今仍移溪東馬站,上至大橫四十里,下至茶洋七十里。留設贍天一百三十名,走遞夫十名,兜夫十五名,新設京報夫二名,又塘遞夫二名。

大橫驛在縣東汾常里,洪武初,建景泰門,驛丞馮清重建。乾隆二十年歸縣,上至太平四十里,下至劍浦四十里,留設贍夫百名,走遞夫八名,兜夫十五名,新設京報夫二名,又塘遞夫二名,有薩都剌詩,見藝文。

茶洋驲在縣治東南金砂里,宋為金砂驲,元間改今名。洪武間,知縣劉居信建,景泰中迭建。萬歷已卯,洪水漂流,知縣劉兆元重建,乾隆廿年歸縣,上至劍浦七十里,下至峽四十里,留設瞻夫一百名,走遞夫八名,兜夫十五名,新設京報夫二名,又塘遞夫二名,有薩都剌詩,見藝文。

峽驲在縣東南長安北里,原峽司代理,乾隆二十一年歸縣,上至茶洋四十里,下至古田縣黃田四十里,留設贍夫一百名,走遞夫六名,兜夫十五名,新設京報夫二名,又遞夫二名,今名清風驲。

王臺驲在縣西天竺里,宋為站,元因之。洪武初改今名,成化間,知府王范檄縣丞鄭賢,易民地重建,后圮。清朝復設未建,雍正九年歸縣,上至劍浦七十里,下至順昌縣雙峰六十里,留設贍夫一十名,走遞夫三名。

已上五驲,通共設夫五百三十五名,每年額給夫食銀三千八百一十兩,如遇有閏之年,加額銀三百一十七兩五錢。

按南邑山多地瘠,不產馬畜,驲傳皆以足力。昔理大橫、劍浦、茶洋、峽四驲,西路王臺一驲,歷官皆為五驲累。聞往日臺灣林逆之變,浙兵過境,長吏皆避於僧寺。倉貯府庫,輒耗缺數萬計。清嘉慶丁卯,有司請於上官,為均勞逸策,請以閩清理水口。以古田理黃田、峽。以南平理茶洋、劍浦。以建安理大橫、太平。又請照古田勻幫例,年勻幫錢三千兩1,上官許之,至后均裁。

驲館

舊有大橫公館在汾常里,嘉靖間,知府裴椿立。

金溝公館在城東仁州里,嘉靖間,知府彭澄立。

王臺公館在本驲前,知縣伍偉立,今廢。

發竹公館縣西長砂上里,知縣伍偉立。

武林公館在縣南長安北里,知縣張燾立。

茶洋公館

西芹稅館先在長砂里,后遷天竺里王臺館。

今俱裁

鋪附

府前總鋪,額設鋪兵九名分遞,城東鋪下至倪鋪十里,城西鋪上至秋竹鋪十里。

按季每季給銀十九兩二錢五分一厘。

東路城東鋪十里達福州路。

坵墩鋪十里,達建寧路。

上京鋪十里,一名金溝。

高桐鋪十五里,仁州里。

大橫鋪十里,汾常里。

以上五鋪,每鋪額設鋪兵七名,每鋪每季各給銀一十四兩九錢七分三厘。

西路城西鋪達邵武、汀州路。

沙溪鋪十里。

以上二鋪,每鋪額設鋪兵六名,每鋪每季各給銀一十二兩八錢三分四厘。

秋竹鋪十里,羅源里。

西芹鋪十里,長砂上里。

發竹鋪十里,長砂上里。

吳坑鋪十里,天竺里。

王臺鋪十里,天竺里。

樟槎鋪十里,資福里。

筼鋪十里,資福里。

三連鋪十里,建興里。

以上八鋪,每鋪額設鋪兵五名,每鋪每季各給銀一十兩六錢九分五厘。

南路倪坑鋪十里,崇福里。

安濟鋪十里,崇福里。

吉溪鋪十里,遷喬里。

金砂十里。

茶洋鋪十里,金砂里。

白砂鋪十里,金砂里。

龍源鋪十里,長安北里。

清風鋪十里,長安北里。

武步鋪十里,長安北里。

峽鋪十里,長安南里。

以上十鋪,每鋪額設鋪兵七名,每鋪每季各給銀一十四兩九錢七分三厘。

東、西、南二十六鋪,共鋪兵一百六十六名,全年額工食并勻閏帶征銀一千四百二十兩零二錢九分六厘。四季給發,每季給銀三百五十五兩零七分四厘,每名應給銀二兩一錢三分九厘。

外有羅源鋪羅源里。

鳩源鋪云蓋里。

大蓋鋪云蓋里。

嶺頭鋪尤溪界。

赴尤溪山路,不屬大道通行之區。

冷 鋪在城四隅,人煙輳聚之區,每十余家設一所。藏滅火之具,於中夜輪流守宿,以備緩急,兼防盜賊,今廢。

按宋紹熙間,守胡舜創立水鋪以防火,冷鋪即其遺意。清時府縣署前各備應援旗號,大小桶楻,積水以備球火,蓋原於此。

電郵

電報局始于清光緒九年,初設馬站,由各官署按2月捐助報費,以電報生管理。至民國二年,方透電線過河至城內,賃民屋設局,旋遷舊縣署監獄故址。

郵政局始于清光緒二十九年,初設分柜,賃清泰坊商店,后移左三坊,改稱分局。

【?!?

1.兩:原本作“里”字,今據改。

2.按月:原本作“接月”,今據改。

外交志第十七

昔周文王,以百里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二。大邦畏其威,小邦懷其德。故其詩曰:“虞芮(一)質厥成,文王蹶厥生。”大學言其與國人交,止於信。蓋人之所助者信也。杖信以行,則近悅而遠來。春秋而后,盟會日繁,尤重邦交。鄭善辭命,儲侯賴之。魯稱秉禮,大國庇之。此亦善交之明徵也。故孟子曰:“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庇衷唬骸靶∫鄞螅跻蹚?,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而告滕君,則曰:“疆為善而已矣。為善奈何,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時君不察,故泗上十二諸侯,卒并於六國,六國卒并於秦,非不事秦之過也,患在不能自強耳。中國自秦并諸侯,北郤匈奴,南平百粵,聲威震於遐陬。漢初許和親,武帝命將出師,窮追漠北,而匈奴卒破,遂通西域,斷匈奴之右臂。唐平突厥,四夷來朝。肅、代藉回紇兵,以平安史之亂,非皆得力於外交歟。宋之外交誠為失策,秦檜以和誤國,賈似道又以諱和誤國。明祖英武,逐元北徙。末造西洋賀蘭諸國,始入邊島,為通商之濫觴。清與通商,僅粵東澳門,厥后江寧條約,遂許英、法、俄、普租界為商埠,然僅通商口岸,不得闌入州縣。教堂猶未遍立,惟游歷則請護照以行,是亦寓限制於交通也。同、光以來,法、日搆釁,中國藩籬盡撤,而外交日棘。北京始設使館,我國亦命使節往駐。以兵戎始,未嘗不以玉帛終。蓋外交以信為本,以公法為衡,折沖樽俎,是在使臣之得人耳。夫中國宗教,向惟釋、老,唐始有回教。自明季洋教傳入,其人如南懷仁、竇瑪利、湯若望等,皆西洋之杰。然耶教猶未盛也,同治、光緒初,南邑未有教堂,間啟教案之爭。至於末年,而教堂始建矣。今日洋樓高矗,學堂起,醫院開,教徒遍於鄉閭,然習常見慣,入與俱化,而外交之事,重煩有司慮!可知世變之所由來矣。故作外交志,以著於篇。

【校】

(一)虞芮:古國名,在今陜西大荔縣。

各國傳教堂

天主堂在城內東山頭,建於清光緒中葉,內奉天主,有西洋神父住居。

耶穌福音堂二一在鹽倉坪,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為美以美會禮拜之所。一在北鎮街山麓,流芳學堂內,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

流芳學堂在北鎮街山麓,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為耶教徒教育子弟之所,民間子弟均聽入學,西人萌為廉為校長,經始建筑。

淑馨女學堂在北鎮街山麓,又有懿德女道學堂,布道寶師姑、賴師姑、貴師姑,先后為堂主任。

牧師住屋二俱在北鎮街山麓。

吐吡哩醫院在紫云岡,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醫士西人蘇雅各,兼為院長。

民心堂在大街開平坊路前,建於民國六年,為美以美會閱報藏書之處。

按天主教,傳入南邑,始於清初,至雍正元年復禁。在昔民間雖傳其教,而西人尚未狎至。迨光緒中葉,西人始購民屋於東山頭,而改筑天主堂焉。若耶穌教之入,始自光緒初年,有教會閩侯人,賃小水門市屋以售書時,美人薛承恩,布道偶至,兒童聚觀滋事,延平守董公、張公先后辦理完案。自此十余年來,輾轉賃屋數處。光緒二十三年,續租綠竹嶺民屋,為培元書舍,以為傳道學習班,兼禮拜之所。自是女布道寶師姑、賴師姑、萌教士相繼至廷,始購地於鹽倉坪,及北鎮街,紫云岡等處,而福音堂、流芳學堂、醫院乃次第成立。厥后流衍漸廣,凡外鄉鎮,若峽陽、王臺、下道、畬溪、樟湖坂,無不各有傳道之所,而二教并駕爭驅於邑中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平远县| 柳江县| 山东| 瑞昌市| 固原市| 拉孜县| 新河县| 绥江县| 忻城县| 汕尾市| 田东县| 德惠市| 景泰县| 永德县| 宁南县| 仁化县| 广水市| 贺州市| 乌什县| 瑞金市| 新竹县| 新河县| 双鸭山市| 博湖县| 龙井市| 手机| 都安| 通化市| 平邑县| 白水县| 湘乡市| 东港市| 炉霍县| 西乌珠穆沁旗| 麻江县| 高阳县| 漳浦县| 娄烦县| 巴林右旗|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