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 述報法兵侵臺紀事殘輯
- 佚名
- 2000字
- 2015-12-30 09:34:17
正月二十一日
枉用機謀
法人于去冬復困臺灣??谑亟卮綍r,其意實欲杜絕中國接濟軍需及傳遞消息;嚴密巡哨,可云不遺余力耳。聞得近日有華船二十艘合載華兵二千五百名,由淺水小河(?)暗行渡運,安然登岸;法船無有知其蹤跡者。法弁機謀雖嚴密,究亦何所用哉!
藉振軍威
中國自法人黷武海疆、騷擾邊陲,朝廷諭令各口岸封圻大吏籌辦海防不稍松懈,致貽縱敵之憂;并撥帑項廣購軍火炮械,藉壯軍威。前任美國駐華參贊某君曾奉中朝札委,購置毛瑟快槍二萬桿;現已置辦齊備,運解交納,并無延誤。聞華官于點收后,將撥給各海口防軍應用。此亦可見中國整頓戎行、講求武備,不遺余力矣。
法人封禁米糧來華說
客有即近事質于余曰:『法自封禁岸以來,凡器械、軍火運自外洋者,動多掣肘;且華船之往來基隆、淡水,為其截留者,亦復不少。嗟乎!此特軍械為其禁制,而非米糧止商販賣也;此特一隅為其邀截,而非數省縱彼猖狂也。近日諒山一役,法獲小捷;遂侈然自大,不顧理之順逆、事之是非,為其所欲為。如本月初九日,法公使來電云:奉廷諭照會各國領事官,自本月十二日為始,以米作違禁貨物論。現于揚子江口,截緝米船并軍裝等物。又如昨晚來電云:所有越南米粒,不準運販出口。此無論其為恫喝故智否也,然有是言,容有是事;彼切杞人憂者,當以為何如乎』?
余聞言而愀然者久之。既而瞿然起曰:『子知彼能制我,亦知我能制彼乎?子知米運于水,亦知米運于陸乎?夫法人萬里裹糧,勞師遠襲;日用所需,不知凡幾。今各國既守公法,則不能私售中國者,即不能私售法人。凡糧食、煤斤等物,法人又何以予取予攜乎!則以主待客、以逸待勞,法之不能制我,我之轉能制法也明矣。且也,當軸諸公逆料法人封禁之舉,平時購買谷粒,倉儲豐如山積;飛蒭挽粟,自可源源不絕。況河道雖阻,而陸路盡多運至接濟者。彼繼能阻我于水路,不能遏我于旱區;法即禁運米糧,又不足為中國慮也』!
客又曰:『彼以十數艘兵輪梭巡海面,出我不意、攻我無備,出沒無常;我欲求其一戰而不可得,老師糜餉。我縱不疲守虞,彼軍亦無退志;兵爭何時而能已乎』?
余曰:『不然。現今中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敵愾同仇之士不知幾千億萬。況宣光則岑、劉兩軍克復矣,基隆則劉、孫眾旅告捷矣;諒山雖經小挫,安知非中國誘敵計乎!現聞法人欲撤臺圍他顧,正可糾集兵輪、整備炮壘,乘其移動時并力轟擊。法縱船堅炮利,亦難與中國爭衡;其不棄甲曳兵、只輪不返,吾不之信!然而主將貴能堅忍,兵士果能耐勞,敗不足憂,勝不足喜;枕戈待旦,誓欲滅此朝食。彼夜郎自大者,亦黯然氣沮矣!至籌餉一節,因勢利導,不病國、不擾民;開源節流,則食足而兵亦足。區區封禁米船,又何足為中國重輕乎』!
客聞言,遂唯然而退。
臺軍紀實
嘉平月之二十二日,有廈門商船由臺北布袋港口駛回;述稱:本月十三日在是處啟行,一路沿靠臺灣山岸而駛,伺隙內渡。同行三船,兩船被法人遙見,開炮擊沈;伊船雖受兩炮彈,幸在船堵上,未經損壞。本月初七日,劉省三撫帥督率將士在基隆地方復與法人開仗,大獲全勝。法人在獅球嶺所扎營壘,已為官軍克復;傷斃法人一百余名,斬獲首級八、九顆。至十一日,法人復調兵來犯,鏖戰半日,官軍死傷百數十人,未能據守,依舊退回;法人死傷較眾。此系該船上人目擊情形,不同無稽讕語;急錄之,以告留心時事者。
軍情口述
禪臣洋行之「廈門」輪船由香港啟行回滬,于初三日道經芭蕉山,見有法兵船二艘停泊在彼;俄而法船一艘駛出,見系熟船,亦不阻難。囗遠遠望見法船下半旗,旋見以兩尸埋于芭蕉山下。至初五日,抵寧波???;有山上華軍似欲攻擊,后知系商船,始行停止。該輪船雇引水人帶至寧波,將書信等件交出。過鎮海,見有中國兵船五艘;并有失事兩船脫離諸兵共約數百名,欲附該船來滬。該船因聞招寶山有法船停泊,恐被稽查,故不敢攬載。定海關道,亦設法招集該逃兵。該船遂于初六日由寧啟輪,至初七晚到埠;并聞法兵船刻下有前赴廣東之信,未知確否。
電傳兵警
杭友來信云:浙撫劉仲良中丞于去臘二十五日接得閩省發來電報,謂有法兵船多艘駛進馬江,中國援臺兵艦退至定海洋面等語。除夕又接電音,謂有紅單船兩只被法船所毀。新正初二日,再接電信:法兵船駛進鎮海等處,共計十五號之多云云。而不知月正元日,已有「馭遠」、「澄慶」兩華艘之陡遭毒手也。噫吁!悲哉!
捷音志喜
京友來函云:近聞十二月內臺灣連獲勝仗,其首功則孫開華暨章高元二將;朝廷已頒恩旨,分別獎勵矣。
法弁來華
聞法國水師后營提督聯尼,昨奉廷命前赴孤拔麾下與李士卑士合兵進攻中國。據法人傳說,該員名列戎行歷有年所,現年五十有一歲,深明韜略;乃法之良將也云云。夫孤拔等乃鼠輩耳,自率大兵窺伺基隆,尚且屢遭敗績;況復智出其下者乎!
京華郵信
日前寓京西人函致上海云:去冬十二月內華軍與法兵在臺灣交綏,連獲勝仗。是役之出奇制敵、沖鋒破銳、調度得宜、身先士卒、奮力戎行者,則以孫開華暨章高元二將為功之首。捷報晉都,朝廷欣悅;業經頒發恩旨分別獎勵,以示優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