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婦人科(2)
- 古今醫鑒
- 龔信
- 4976字
- 2015-12-30 09:34:07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參 白術 白茯 甘草 柴胡 黃芩 半夏 痰盛加橘皮。
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百合湯(宋柏河傳) 治婦人血虛勞怯,午后發熱,夜出盜汗,四更汗止熱退,咽痛口干,惡心,心慌頭痛。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桔梗 黃芩 柴胡 地骨皮 百合麥門冬 黃 遠志(甘草水泡,去骨) 棗仁(炒,去殼) 蔓荊子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逍遙五黃湯(云林制)〔批〕(按此方治虛勞嗽熱有汗者) 治婦人午后發熱,汗出后熱退。
當歸(酒洗,半錢) 白芍(酒洗,一錢) 白術(土炒,一錢) 白茯(去皮,一錢)柴胡(酒炒,八分) 薄荷(二分) 生地(姜炒,一錢) 黃芩(酒炒,一錢) 黃連(姜炒,一錢) 黃柏(酒炒,一錢) 知母(生,一錢半) 黃 (鹽水炒,一錢) 神曲(炒,八分)甘草(炙,四分) 香附(便制,一錢) 地骨皮(酒炒,一錢)上銼一劑,煨姜三片,烏梅半個,水煎溫服。
茯苓補心湯 治婦人以血旺氣衰為本。心生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氣盛者,由心氣虛耗,不能生血,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氣得以乘乎肝木。肝之虧損,則不能藏,漸至枯涸,不榮經絡,故月事不調矣。此藥專補心元之虛,抑其肺氣之盛,調和營衛,滋養血脈,其疾自愈。兼治去血過多,虛勞發熱,及吐血、衄血、咳嗽、痰喘,上壅胸膈不利。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陳皮 半夏(姜炒) 白茯(去皮) 桔梗(去蘆) 枳殼(麩炒) 前胡(去蘆,各一錢) 干葛 紫蘇(各七分) 人參 木香(各五分)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清熱飲(西園公制)〔批〕(按此方治虛勞嗽熱無汗者) 治婦人經閉發熱,咳嗽吐血,右脅痛。
紫蘇 陳皮 桔梗 枳殼 前胡 半夏 干葛 赤茯 赤芍 丹皮 生地 梔子 黃芩 甘草血虛加芎、歸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百補保真丸〔批〕(按此方治虛勞調理之劑)當歸(酒洗,四兩) 川芎(四兩) 白芍(酒炒,四兩) 熟地(酒蒸,四兩) 生地(酒洗,四兩)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各一兩二錢) 知母(鹽炒,二兩) 白術(土炒,四兩) 陳皮(去白,二兩) 香附(童便炒,四兩)上制忌鐵器,木臼內杵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送下。
加味歸脾湯 治脾經失血,少寐發熱盜汗;或思慮傷脾,不能攝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不寧;或心脾傷痛,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熱;或肢體作痛,大便不調;或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瘰 流注,不能消散潰斂。
黃 (蜜炙) 人參 白術(炒) 白茯苓 當歸 遠志肉 酸棗仁(炒)龍眼肉(各一錢) 木香 甘草(各五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一婦人虛勞發熱,盜汗咳嗽,痰喘面紅,經閉不通,脈數有力,諸醫以滋補百藥累投,并無寸效,危篤之甚,予以大黃(酒拌,九曬,九蒸,四兩) 血竭(五錢) 沒藥(五錢)上為末,水丸。每服七十丸,用四物湯加紅花煎湯送下。不二三服,前疾悉除,經亦通矣。
一婦人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肺勞。用紫菀 款冬花 木通 枇杷葉 杏仁 桑白皮 大黃(減半,各如常制上為末,蜜煉為丸如櫻桃大。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
經閉
證夫經水陰血也,屬沖任二脈,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其為患有因脾虛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傷而血耗損者,有因胃火而血銷爍者,有因脾胃損而血少者,有因勞傷身而血少者,有因怒傷肝而血少者,有因腎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氣虛不能行血而閉者。治療之法∶若脾虛而不能行者,調而補之;脾郁而不行者,解而補之;胃火而不行者,清而補之;脾胃損而不行者,調而補之;勞傷心血而不行者,靜而補之;肺氣虛而不行者,補脾胃;腎水虛而不行者,補腎肝。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審而治之,庶無誤矣。
丹溪曰∶經閉不通,或因墮胎,及多產傷血,或因久患潮熱爍血,或因久出盜汗耗血,或因脾胃不和,飲食少進,而不生血。治宜生血補血,除熱調胃之劑,隨證用之。或因七情傷心,心氣留結,故血閉而不行,宜調心氣,通心經,使血生而經自行矣。
治節齋曰∶經脈不通,多有脾胃損傷而致者,不可便認作經閉血死,輕用通經破血之藥。遇有此證,便須審其脾胃如何。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惡食,泄瀉疼痛,或因誤服汗下攻克之藥,傷其中氣,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補養脾胃,用白術、茯苓、芍藥為臣,使以黃 、甘草、陳皮、麥芽、當歸、柴胡等藥。脾旺則能生血,而經自行矣。又有飲食積滯,致使脾胃者,亦宜消積補脾。
若脾胃無病,果有血塊凝結,方宜行血通經。
方通經湯(劉近川方)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大黃 官桂 濃樸 枳殼 枳實 黃芩 蘇木 紅花 烏梅(一個)生姜(三片) 棗(一枚)水煎溫服。
二黃散(秘方) 治婦人室女經脈不通,服之如神。
大黃(燒,存性) 生地黃(各三錢)上為末,作一服,空心好酒調下。
通經散(方上異人傳)斑蝥(去頭、足) 大黃(酒浸,三錢) 藿香(少許)上斑蝥量疾遠近輕重用之。如一年,壯者,用七八個,每服七八分;弱者,五六個,每服五六分。如五六個月,壯者,五六個,每服五六分;弱者,四五個,每服四五分。俱為末,未服之先,以熱水嗽口令凈,即食棗三四枚,將藥用溫酒一鐘調服,再食棗三四枚,靜臥勿令人攪擾。待腹疼二三陣,其經即行。如腹不疼,再進一服,立通。忌氣惱、生冷油膩,后服平胃散,以復胃氣也。
神應丹(秘方)〔批〕(按此方治經閉屬實熱者) 治婦人經脈不行,五心煩熱,口燥咽干,頰赤心怯,潮熱,胸膈不利,減食多渴,咳嗽,唾稠痰。
大黃(二兩,臘二兩,煮干,曬) 血竭(五錢) 桃仁(五錢) 紅花(五錢)上為末,和勻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醇酒送下。
通經調氣湯 治婦人經閉不通,并發熱咳嗽。
當歸(酒浸,一兩) 生地(酒浸,一兩) 川芎(一兩) 白芍(酒浸,一兩) 柴胡(八錢) 香附(便制,一兩) 丹皮(八錢) 生芩(六錢) 黃柏(炒,六錢) 桃仁(一兩)知母(便炒,八錢) 牛膝(酒浸,八錢) 紅花(二錢)上銼十劑,水煎,空心一服,食遠一服。
加味八物湯 治經閉屬虛熱者。
即四君合四物,加柴胡、黃芩、小茴、香附是也。腹痛,加玄胡索、枳殼、干漆。嘔吐惡心,加良姜、砂仁。手足麻痹惡寒,加肉桂。咳嗽,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
歸末破瘕湯 治婦人經水不通,腹中積塊疼痛。
歸尾(酒洗,一錢) 赤芍(一錢) 白芍(一錢) 青皮(一錢) 烏藥(七分) 香附(醋炒,錢半) 三棱(一錢) 莪術(醋煮,一錢) 官桂(五分) 蘇木(五分) 紅花(五分)上銼一劑,水煎,入酒一鐘,空心服。
血竭散(秘方) 治婦人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 桂心(六分) 芍藥(炒,六分) 玄胡索(炒,四分) 血竭(六分) 蒲黃(炒,六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通經丸 治經閉不通,及血塊疼痛。
歸尾 棗仁(去皮尖) 大黃(煨) 丹皮 干漆(炒煙盡) 肉桂(各一兩) 三棱(五錢) 莪術(醋炒) 牛膝(各一兩) 麝香(八分)上為末,皂角五錢,芫花二錢,水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破血金丹(秘方)〔批〕(按此方治經閉腹有血塊者) 治婦人月經不通,腹痛有塊者。
香附(十兩,醋制) 艾葉(四兩,焙干) 當歸(二兩,酒浸一宿,醋煮焙干) 紅花(一兩,焙干) 桃仁(一兩,去皮尖)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二錢,淡醋湯送下,早晚各一服,經通藥止。
一醉飲(劉桐川傳)托盤科根,銼一大劑,黃酒兩碗煎至一碗,空心熱服,汗出至足者立愈。
通經秘方用大船上多年灰條,不拘多少,用炭火燒通紅,淬入好燒酒內,取出待干為末。每服三錢,好酒調下,空心服;第二服,紅花酒調下;第三服,大黃酒調下。三次要見紅,如神。
芫花散(秘方) 治婦人虛羸有鬼胎, 塊,經候不通。
芫花根三兩,炒黃色為末。每服一錢,桃仁煎湯調下,當下惡物,神效。
無極丸〔批〕(按此方治經閉專治之劑) 治婦人血塊氣疼,有爬床席,十指出血。
錦紋大黃(四兩,每兩用酒、醋、童便,鹽水各煮七次,俱曬干)上合作一處,蒸之,曬干,又蒸又曬,如此七次為末。用當歸、熟地各一兩半,濃煎汁一碗,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遇心疼氣痛,用小茴香炒研七分,煎湯送下三十丸。有塊者,一月之內,下小小血粒,自此除根不痛,經脈不行,紅花湯下。
崩漏
脈洪數而疾,漏下血赤白,日下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緊大者死,虛小者生。
證崩之為病,乃血大下,豈可為寒?但血去后,其人必虛,當大補氣血為主。東垣專主于寒而不言熱者,亦間而有之,但不知熱之多也。丹溪曰∶有虛有熱,虛則不溜,熱則流通。《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
崩漏之疾,亦有陰陽。若婦人年五十后,經止數年矣,忽經又行,兼腹痛,或身熱口渴者,曰崩,陰證也。若婦人年三四十后,經行三十日,涌暴不止者,陽證也,曰漏。
治若崩漏,初不問虛實,先用四物湯加荊芥穗(燈上燒)、防風、升麻、煎服。如不止,加蒲黃炒、白術、升麻,并諸止血藥止之。
一婦人血崩,年四十以上,悲哀太甚,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
面黃肌瘦,慎不可服熱燥之藥。蓋血熱而流行,先以黃連解毒湯,后以涼膈散合四物湯調治最效。
西園公治一婦人,年六十二歲,患血崩不止,以黃連解毒湯四帖,后服涼膈散合四物湯,六帖即愈。姑記以廣其傳。
方二圣湯(劉嵩皋傳) 治血山崩,如神。
何首烏切五錢,甘草三錢,用黃酒一碗,煎至八分取出,入刺刺芽汁一盞,同服立效。
天靈散(秘方) 治經血不止,神效。
天靈蓋燒灰,每服二錢,黃酒調服,立止。
黑龍丸(秘方) 專治血崩如神,及經水過多不止者,尤效。
黑驢糞燒灰,存性為末,用面糊為丸。每服七十丸,空心黃酒送下。
斷源散(胡云閣傳)〔批〕(按此方專治血崩如神) 治血崩如泉流不止。
棉花子(銅器炒,煙盡為末) 每服二錢,空心黃酒調下。
荊芥四物湯 治崩漏初起,不問虛實,服之立止。
荊芥 條芩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香附 一方加艾葉(炒)、阿膠(炒),去香附、荊芥。
上銼,水煎溫服。如不止,加防風、升麻、蒲黃(炒)、白術。
西園公加地榆,良驗。
膠艾四物湯 治血崩。
阿膠(蛤粉炒珠) 艾葉(醋炒)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蒲黃(炒)黃連 黃芩 生地 梔子 地榆 白術 甘草上銼,水煎,空心服。
子芩丸 治婦人四十九歲以后,天癸當住,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
條芩(四兩,醋浸,紙裹煨七次) 當歸(二兩,酒洗)加香附(醋制,二兩尤妙)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霹靂酒下,日進三服。
當歸龍骨丸〔批〕(按此方治血崩屬虛熱者) 治月事失常,經水過多不止,及帶下淋漓,無問新久,赤白諸證。并孕婦惡露,胎動不要,及產后惡物不止。或大人小兒泄瀉并治。
當歸 白芍 白茯 黃連(各五錢) 黃柏(二兩) 龍骨(一兩) 槐子(五錢)艾葉(五錢,炒) 木香(二錢半) 西園公加黃芩、白術(各五錢),累效。
丁香膠艾湯〔批〕(按此方治血崩屬虛寒者) 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其脈兩尺俱弦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濃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時下鮮血,右尺脈時微洪也。
四物湯加丁香、阿膠、艾葉,煎,空心熱服。
凡血崩乃經脈錯亂,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積淤之血,凝成窠臼,更藥澀住,轉見增劇。宜以五積散加防風、荊芥,再加醋煎,投一二服。次進獨行散,以霹靂酒下,二三服即止;如不止,再以諸止血藥治之。
帶下
脈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陰中癢痛生瘡,弦則陰戶掣痛。凡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實大緊數者死。
證帶下者,榮衛滯氣之所成也,經分赤白之殊,感病有深淺之異,所以男子遺精白濁,女子帶下白淫。
赤屬榮,白屬衛,此病之常言也。皆因喜怒憂思,素有濕熱,產育房勞,傷于榮衛包絡,使濁氣滲入膀胱,故流穢物,或如白涕,或如紅津,或黃如爛瓜,或青如泥澤,或黑如 血,皆合五臟之色也。輕則來而不來,重則來而無度,下流不止,面色無光,使腰腿酸疼,或便血淋瀝,以致飲食減常,精神短少,皆帶下之所致也。
世俗皆行溫補燥熱澀劑,從而效者,或有因而延綿者,止知下焦白帶之虛寒,凝結濁物,故為之帶下。熱氣熏蒸,則為腥腐之氣,安獨言其虛寒者乎?治治之當清上實下,清濁自分,理脾養血,濕熱自解,更能清心薄滋味,然后溫補下元,帶自除矣。一云帶下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當升之,二陳湯加蒼術、白術、柴胡、升麻。甚者以吐法以提其氣,一用二陳湯加二術以燥濕痰。
方清白散 治白帶。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生地(酒洗過,姜汁炒) 黃柏(鹽水炒) 貝母 樗根白皮(酒炒,各等分) 干姜(炒黑) 甘草(各減半)上銼一劑,生姜煎服。肥人多濕痰,加白術,半夏。赤帶,加酒芩、荊芥;久下、加熟地、牡蠣。氣虛,加人參、黃 。腰腿痛,加鹿角膠,或只以二陳湯加蒼術、白術。氣虛,加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