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 古今醫(yī)鑒
  • 龔信
  • 3646字
  • 2015-12-30 09:34:07

回生養(yǎng)胃丹〔批〕(按此方治翻胃氣虛有寒者) 治真元虛損,心胃不交,精神耗散。脾臟受濕,飲食不納,五味不成津液,反成痰涎,聚于中脘,不能傳道,以致大腸燥澀,小便反多而赤?;驎r嘔吐酸水,久成翻胃結腸之證。

蒼術(米泔水浸三日,洗凈曬干,再換浸三日,四兩) 蓮肉(酒浸一宿,四兩)雄豬肚(一個,壁土揉擦洗凈入蒼術、蓮肉在內,以線縫緊,用好酒煮爛,取入石口內搗如泥,捻作小餅,烘干加后藥) 南星(四兩,細切,姜汁浸一宿,以伏龍肝同炒,去伏龍肝用,或用黃土亦可) 半夏(四兩,泡,曬干細切,好醋浸七日,蒸熟) 橘紅(四兩,以灶心土炒,去土用) 粟米(四兩,姜汁浸,蒸,焙) 人參(一兩) 白術(一兩)白茯苓(一兩) 濃樸(姜汁炒,一兩) 蓬術(一兩,醋炒) 蓽澄茄(一兩) 砂仁(一兩)三棱(一兩,醋炒) 白豆蔻(一兩) 谷芽(炒,一兩) 麥芽(炒,一兩) 甘草(一兩)丁香(五錢) 木香(五錢) 沉香(五錢)上為末,稀面糊為丸,如梧大子。每服一百丸,空心時,陳米湯送下。

加味保和丸〔批〕(按此方治翻胃有熱者) 治實熱翻胃。

保和丸(三錢,方見傷食) 加姜汁浸炒黃連三錢、山楂肉三錢,共為末,米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六十丸,煎人參竹瀝湯送下。

九仙奪命丹(秘方) 治翻胃痰涎壅盛。

南星(姜制,三錢) 半夏(姜制,五錢) 枯明礬(五錢) 枳殼(麩炒,一兩) 濃樸(姜制,五錢) 人參(三錢) 木香(四錢) 豆豉(洗,一兩) 甘草(三錢) 加阿魏(三錢) 糖球子(五錢)上為末,老米打糊為餅如錢大,瓦上焙干,晴夜露過。每服一餅,細嚼,以姜煎平胃散送下。

沉香降氣丹(長葛李大尹傳方)〔批〕(按此方治翻胃腹中積塊者) 治翻胃腹中有積塊。

黑牽牛(取頭末,三兩) 大黃(一兩,酒蒸) 檳榔(一兩) 當歸(一兩,酒浸)良姜(三錢) 蒼術(一兩) 青皮(炒,一兩) 陳皮(五錢) 烏藥(一兩) 砂仁(五錢)枳殼(麩炒,一兩) 枳實(麩炒,五錢) 香附(一兩,炒) 沉香(三錢) 三棱(三錢,火煨) 半夏(制,五錢) 木香(三錢) 莪術(三錢,火煨) 黃連(一兩,姜汁炒) 黃芩(一兩,酒炒)上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淡姜湯送下。

木香順氣丸(俞九河傳方)〔批〕(按此方治翻胃大便閉結者) 治翻胃大便閉結者。

沉香(五錢) 木香(三錢) 當歸(一兩,酒浸) 白茯苓(一兩) 山藥(一兩) 郁李仁(二兩) 檳榔(二兩) 菟絲子(一兩,酒制) 牛膝(二兩,酒浸) 枳殼(一兩,面炒) 獨活(一兩) 防風(一兩) 火麻仁(二兩) 大黃(酒蒸,五錢)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白滾湯下。

定生丹(秘方)〔批〕(按此方治定翻胃之生死者) 治噎膈翻胃。

雄黃(三錢) 朱砂(三錢) 阿魏(五分,箬焙) 砂(五分) 乳香(三錢) 半夏(三錢) 木香(三錢) 沉香(一錢) 肉豆蔻(三錢) 綠豆(四十粒) 烏梅(四十個)百草霜(三錢,為衣)上為末,將烏梅以熱湯泡令軟,剝去核,研極爛,入藥搗為丸,如彈子大,百草霜為衣,陰干。每用一粒,噙化咽下,以姜湯嗽口,復以陳麥餅火燒熟,細嚼壓之。噙藥即燃官香一炷,如香盡藥未化者,難治;藥先化香未盡者,可愈。按此方用之以定吉兇生死者。

養(yǎng)血助胃丸(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翻胃收功保后之劑) 治嘔吐翻胃,愈后用此養(yǎng)元氣,健脾胃,生血脈,調榮衛(wèi),清郁氣,收功保后。

當歸(酒洗,一兩) 川芎(一兩) 白芍(鹽酒炒,一兩二錢) 熟地黃(姜汁浸炒,八錢) 人參(五錢) 白術(土炒,一兩三錢) 白茯苓(六錢) 甘草(炙,三錢) 山藥(炒,一兩) 蓮肉(去皮心,一兩) 扁豆(姜汁炒,六錢)上為末,姜打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滾水下。

咳逆

脈浮而緩者,易治,弦結而按之不鼓者,難治?;蚪Y或促或微,皆可治;代者危;右關脈弦者,木乘土位,難治。肺脈散者,是心火刑肺金,不治。

病夫咳逆者,氣逆上沖而作聲也,俗謂之呃逆是也。其發(fā)也,或三、五聲而止,或七、八聲而止,或連續(xù)不絕,收氣不回者。然所得之由不同∶有因久病胃虛而得者,有因傷寒失下而得者,有因痰熱內郁火氣沖上而得者,有因過服寒劑,胃寒而得者,有因水氣停痰,心下痞悸而得者。大抵咳逆者,不順之義。

治治法當以降氣化痰、和胃為主,隨其所感而用藥。其或病久脾胃衰敗,而發(fā)咳逆,額上出汗,連聲不絕者,最為惡候,不治之證也。

方鮮陳湯 治呃逆欲死。

半夏(五錢) 生姜(二錢半)上銼一劑,水煎服。

溫中散 治吐瀉,及病后胃中虛寒,咳逆至三、四聲,或數(shù)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一錢) 柿蒂(一錢) 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橘皮(一錢) 良姜(一錢)半夏(一錢) 生姜(一錢半)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水煎服。

羌活附子湯 治吐利后胃寒發(fā)呃。

羌活 附子(泡去皮) 小茴(炒,各一錢) 干姜(泡) 木香(各一錢) 丁香(一錢)上銼,棗一枚,水煎,入鹽少許,不拘時溫服。

橘參飲 治吐利后胃虛,膈熱而咳逆者。

橘皮(五錢) 人參(二錢) 竹茹(二錢) 甘草(炙,一錢)上銼作一劑,生姜五片,棗三枚,水煎服。

黃荊散治傷寒發(fā)熱而咳逆者。

黃荊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

嗅法 治咳逆服藥無效者。

好硫黃、乳香(各等分) 以酒煎,急令患之嗅之。

雄黃酒明雄黃(一錢),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

吞酸

脈脈弦而滑,兩寸或浮而弦,或浮而滑,或沉而遲,或緊而洪,或洪而數(shù),或沉而遲,胸中寒飲。洪數(shù)者,熱痰在膈間,時吐酸水,欲成翻胃之疾也。

病丹溪曰∶吞酸與吐酸不同。吐酸,《素問》明以為熱,東垣又言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醋,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郁積而成。郁積而久,溫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水吐出,非熱而何?其有積之以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得溫暖,則腠理開發(fā)?;虻孟銦釡?,津液得行,亦得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者,主其本;東垣言寒者,言其標也。

戴氏曰∶濕熱在胃口上,飲食入胃,被濕熱郁遏,其食不得傳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濕熱則易為酸也。

《原病式》曰∶吐酸者,肝木之謂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則肝木自盛,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于酸矣。必用 米菜蔬以自養(yǎng),宜節(jié)濃味。

方清郁二陳湯 治吞酸刺心及吞酸嘈雜。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蒼術(八分) 川芎(八分) 香附(一錢)神曲(炒,五分) 枳實(炒,八分) 黃連(炒,一錢) 梔子(炒,一錢) 白芍(七分)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服,或為丸服,尤效。

茱蓮丸 治郁積吞酸。

吳茱萸(去梗,湯泡浸半日,炒) 陳皮(去白) 黃芩(陳壁土炒,各五錢) 黃連(陳壁土炒,一兩) 蒼術(米泔浸炒,七錢半)上為末,神曲糊為丸。每服六七十丸,津液咽下。

蒼連丸 治郁積吐酸。

蒼術(米泔浸炒,一兩) 陳皮(一兩) 半夏(一兩,姜汁炒) 黃連(一兩半,夏月倍用) 白茯苓(一兩) 吳茱萸(炒,一兩,冬月倍用)上為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服。

曲術丸 治中脘宿食、留飲,酸螫心痛,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兩) 蒼術(米泔浸,一兩半) 陳皮(一兩) 加砂仁(一兩)上為細末,生姜汁,煮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湯送下。

平肝順氣保中丸(云林制)〔批〕(按此方治吞酸、吐酸、嘈雜、噯氣兼治之劑)治郁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郁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進美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

香附米(三兩,童便浸三日,炒) 川芎(二兩) 陳皮(去白,三兩) 白術(四兩,土炒) 濃樸(一兩) 枳實(二兩,炒) 黃連(姜汁炒,一兩) 神曲(炒,二兩) 麥芽(炒,七錢) 木香(三錢) 梔子(姜汁炒,二兩) 萊菔子(炒,一兩) 半夏(姜汁炒,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砂仁(炒,四錢) 干生姜(一兩) 山楂(取肉,二兩) 青皮(六錢,香油炒) 甘草(炙,四錢)上為末,竹瀝打神曲糊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后白滾湯送下,日服二次。

附噯氣

病胃中有火有痰。

一云∶噫氣吞酸,此系食郁有熱,火氣沖上,用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

方星半湯 治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作噯氣。

南星 半夏 石膏 香附 梔子上銼生姜煎,或作丸亦可。

軟石膏丸 治食積痰火,并瀉胃火。

軟石膏不拘多少,研細。

上用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滾湯送下。

嘈雜

脈右寸關緊而滑,兩手弦滑,胸中有留飲;寸脈橫者,膈上有橫積也;右關弦急甚者,木乘土位,欲作胃反,難治。

病夫嘈雜者,是痰因火動。其證似饑不饑,似痛非痛,如有懊不自寧之狀者是也。其證或兼噯氣,或兼惡心,漸至胃脘作痛,痰火之為患也。

治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紅之類,以消其痰;芩、連、梔子、知母之類,以降其火;蒼術、白術、芍藥之類,以健脾行濕,壯其本元;又當節(jié)欲,無有不安者也。

一肥人嘈雜,二陳湯加撫芎、蒼術、白術、炒梔子。

一濕痰氣滯不喜食、用三補丸,加蒼術、倍香附。

方化痰清火湯〔批〕(按此方治痰火嘈雜之劑) 治嘈雜。

南星 半夏 陳皮 蒼術 白術 白芍 黃連 黃芩 梔子 知母 石膏 甘草上銼,生姜三片煎服。

養(yǎng)血四物湯 治血虛嘈雜。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人參 茯苓 半夏 黃連 梔子 甘草上銼,生姜三片,煎服。去人參加香附、貝母,甚效。

茯苓補心湯〔批〕(按此方治血虛嘈雜之劑) 治婦人心胸嘈雜,氣盛血衰者。

即參蘇飲合四物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普格县| 博客| 延寿县| 仁怀市| 龙海市| 黑水县| 临城县| 长兴县| 靖远县| 怀远县| 河池市| 江孜县| 苏尼特右旗| 阿尔山市| 钟祥市| 清丰县| 鲁山县| 湘潭县| 宜都市| 宁明县| 洞头县| 平原县| 北辰区| 承德县| 读书| 隆子县| 武夷山市| 抚远县| 沁源县| 阿克苏市| 三明市| 龙江县| 宽城| 墨玉县| 千阳县| 盐津县| 怀化市| 余江县| 桐乡市|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