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4944字
  • 2015-12-29 09:34:23

兒科總論

小兒形色論

夫小兒半周兩歲為嬰兒。三四歲為孩兒。五六歲為小兒。七八歲為齠齔。九歲為童子。

十歲為稚子矣。小兒半歲之間有病。當于額前眉端發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輕手滿額按之。兒頭在左用右手。在右用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若三指俱熱。主感受風邪。

鼻塞氣粗。發熱咳嗽。若三指俱冷。主外感內傷。發熱。若食中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指熱。主夾驚。食指熱。主胸膈氣滿。乳食不消。又要觀形察色。假如肝之為病。則面青心之為病。則面赤。脾之為病。則面黃。肺之為病。則面白。腎之為病。則面黑。先要分別五臟形癥。次看稟受盈虧。胎氣虛實。明其標本而治之。無不可者。

入門審候歌

觀形察色辨因由。陰弱陽強發硬柔。若是雙足冷。要知有熱肚皮求。

鼻冷便知是瘡疹。耳冷應知風熱癥。渾身皆熱是。上熱下冷傷食定。

觀形察色面目圖

觀形察色面目

觀面部

左腮屬肝。其色青者為順。白者為逆。若色赤主肝經風熱。發熱拘急。青黑主驚風腹痛淡赤主潮熱。痰嗽。

右腮屬肺。其色白者為順。赤者為逆。若赤色甚者。主咳嗽喘急悶亂。飲水傳于腎。則小便赤澀。或淋閉不通。

額上屬心。其色赤者為順。黑者為逆。若青黑主驚風。腹痛螈 啼哭。微黃主盜汗。頭發干燥。驚疳骨熱。

鼻屬脾。其色黃者為順。青者為逆。若色赤主脾經虛熱。飲食少思。深黃主小便閉而鼻燥衄血。

頦屬腎。其色黑者為順。黃者為逆。若色赤主腎與膀胱有熱。而小便不通。

又面赤心家熱。面黃脾有積。面白肺家寒。面青肝有風。唇赤心家熱。唇黃脾有積。唇白肺虛寒。唇燥脾有熱。眼赤心經熱。眼青肝有驚。眼黃脾有積。眼白肺有驚。鼻青主。人中青感風。人中赤肺家痰。人中黑腹蟲痛。風池紅多蹄。風池黃吐逆。山根紫傷食驚。承漿黃主吐青主驚。唇紅面赤主。臉青唇黑驚風。唇青面白瘧疾。面黃如土食癥。痢下眉頭皺驚風面頰紅。渴來唇帶赤。熱甚眼朦朧。面黃多食積。青色是驚風。面白多成瀉。色紫紅。

手指脈紋式

夫小兒三歲以下有病。須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關紋理。兩手食指本節為風關。中節為氣關。

第三節為命關。其紋曲直不同。如紋只在本節。病易治。通過中節則病重。過第三節則難治驚則紋青。淡紅則寒熱在表。深紅必主傷風痘疹。

紋亂則病久。紋細則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指甲。必主驚風惡候。紋黑如墨。

必困重難醫。此乃神圣工巧之一端也。

虎口三關脈紋圖

虎口三關脈紋虎口。叉手處是也。三關在第二指。應看三節。

第一節風關。第二節名氣關。第三節名命關。

脈指歌

小兒食指辨三關。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氣候。末是命門易亦難。要知虎口氣紋脈。

倒指看紋分五色。紅黃安樂五臟和。紅紫依稀有損益。紫青傷食氣虛煩。青黑之時癥候逆。

忽然純黑在其間。好手醫人心膽寒。若也直上到命關。粒米短長分兩端。如槍沖射驚風至。

分作枝叉有數般。弓反里順外為逆。順逆交連順已難。叉頭長短猶可救。如此醫人仔細看。

初看掌心中有熱。便知身體熱相從。肚熱腳冷傷積定。腳熱額熱是感風。額冷腳熱驚所得。瘡疹發來耳后紅。孩子無事忽大叫。不是驚風是天吊。大叫氣促長聲粗。誤吃熱毒悶心竅。急須吐下卻和脾。若將驚藥真堪笑。痢后努氣眉頭皺。不努不皺腸有風。冷熱不調分赤白。脫肛因毒熱相攻。十二種痢何為惡。噤口刮腸大不同。孩兒有病不可下。不熱自汗兼自瀉。神困囟陷四肢冷。干嘔氣虛神怯怕。吐蟲面白毛憔悴。府氣潮熱食不化。鼻塞咳嗽及虛痰脈細腸鳴煩躁訝。方將有積與疏通。下了之時必生詫。孩兒實熱下無辜。面赤睛紅氣壯強脈大弦洪肚上熱。胙腮喉痛尿如湯。屎硬腹脹脅肋滿。四肢浮腫夜啼長。遍體生瘡肚隱痛下之必愈是為良。

小兒脈理

小兒一歲。變蒸已足。方有脈自寸口而生。予見小兒初生未盈月。手掌高骨之際。亦有脈息。吸吸而動。脈者氣血之波瀾。既生乃成人。必有氣血。焉得無脈。但不見有大人察其端的之至意也。

小兒脈歌

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息數。遲冷數熱古今傳。浮風沉積當先識。左手人迎主外癥。

右手氣口主內疾。外候風寒暑濕侵。內候乳食痰積致。洪緊無汗是。浮緩傷風有自汗。

浮洪多是風熱盛。沉細原因乳食積。沉緊腹中痛不休。弦緊喉間作氣急。緊促之時痘疹生。

緊數之際驚風至。虛軟慢驚作螈囗。緊實風癇發搐搦。軟而細者為疳蟲。牢而實者因便閉。

脈芤大小便中血。虛濡有氣兼驚悸。滑主露濕冷所傷。弦急客忤君須記。大小不勻為惡候。

二至為脫三至卒。五至為虛四至損。六至和平曰無疾。七至八至病猶輕。九至十至病勢急。

十一二至死無疑。此訣萬中無一失。

小兒五臟主病脈歌

心脈 心脈浮數驚與熱。傷暑焦啼明白訣。吊腸疝氣及盤腸。壅結口瘡小腑澀。心脈沉遲臟腑寒。諸氣有冷痛難當。小便頻數腸中冷。下指端詳仔細看。

肝脈 肝脈浮數定主風。目赤翳膜又主筋。流淚出血眼生眵。或癢或痛怕羞明。肝脈沉遲主有寒。面青唇白眼喜張。諸病傳入慢風候。良醫仔細要參詳。

脾脈 脾脈浮數熱痰涎。能食胃惡脾臟堅。滯頤口瘡停壅結。唇紅臉赤胃中熱。脾脈沉遲主風吹。更加慢脾傳。氣虛胃弱不能食。滯頤嘔惡醒脾丸。

肺脈 肺脈浮數主便血。咳嗽遍身熱。氣急痰甚或瘡疹。瀉痢潮熱大腑澀。肺脈沉遲主虛寒。臟腑滑腸或洞泄。仍有咳嗽與痰涎。下根不定即無根。

腎脈 腎脈浮數實有熱。偏墜膀胱痛又赤。口臭切牙是腎驚。火熱齒內出鮮血。腎脈沉遲定有寒。臟腑停留入腎囊。偏墜膀胱尤不痛。浮而虛大最難當。

小兒死癥真訣

黑色如懸針眼下。盧醫也須怕。忽然腹痛鼻青時。不必更求醫。青色連目橫入耳。此候死。黑色繞口及連目。看看定不足。黑色眉間也不良。十日必然亡。人中黑色入口來。孩子入泉埋。水腫之病準頭黑。報君腎氣滅。咳嗽切忌白入眉。肺絕要君知。孩子吐時鼻色白。

命斷難再得。切忌面如妝。焉能得久長。目陷無光兼直視。必定三朝死。更有瞳人不動時。死候要君知。目似開如又不開。也是死之媒。口噤全然不進乳。此病終不起。瀉下之物如溺血。孤兒不得活。長吐不止止又吐。休要勞心顧。痢久不食更啖人。終與死為鄰。瀉痢不歇歇又來。指日下泉臺。小便艱難又大渴。畢竟難得活。大便用藥全不通。扁鵲也無功。耳上主瘡黑斑出。醫人無此術久嗽四肢皆逆冷。無由難得醒。體熱多應睡不醒。休要費精神。痘疹出后熱不退。此候應為害。下糞青黑不止時。不必覓良醫。久渴之后加燥渴。命必難得活。腹腫脹時氣又粗。終久命不蘇。

小兒死候形癥

太沖無脈。滿口枯涎。身出黑汗。舌縮生瘡。五心凸腫。瀉出黑血。丹毒遍身。瀉止又瀉。直視看人。黑面狂躁。驚叫咬人。不止。魚口氣粗。鼻干黑燥。忽作鴉聲。啼哭無淚。兩眼半開。四肢羸瘦。氣喘無煙。肚大青筋。四肢逆冷。汗珠不流。唇反舌縮。用手撤人。搖頭動項。囟門作坑。涎如牽鋸。拗腰凸腹。鼻內氣冷。患者皆死。以上并是死候。難以醫療。不可順情。

看兒眼法

小兒諸病。但見兩眼無精光。黑睛無轉運。目睫無鋒芒。如魚眼貓眼之狀。個個不治。

或神藏于內。外若昏困者無妨。其有病篤而眼中神氣不脫者。可以活。眼者五臟六腑神氣之發。

神氣已脫。脈雖僅存。亦未能保。

相兒命短長法

兒初生。叫聲連延相屬者壽。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啼聲散。不成人。啼聲深。不成人。

臍中無血者好。臍小者不壽。通身軟弱如無骨者不壽。魚白長大者壽。自開目者不成人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頭四破者不成人。汗血者多死不壽。汗不流不成人。常搖手足者不成人。頭毛不周匝者不成人。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躅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不收者死。魚口者死股間無生肉者死。頭下破者死。陰不起者死。陰囊下白者死。卵縫通達黑者壽。

急驚

脈訣啟蒙曰。小兒脈促急為虛驚。

直指云。浮數洪緊為急驚。沉遲散緩為慢驚。虎口脈紋青紫為驚風。紅者風熱輕。赤者盛。青者驚積。紫者驚熱。青紫相半。驚積風熱俱有。主急驚風。青而淡紫。伸縮來去。主慢驚風。紫絲青絲或黑絲。隱隱相雜。似出而不出。主慢脾風。情勢彎入里者順。出外者逆。

急驚風者。因內有郁熱。外挾風邪。心家受熱而積驚。肝家生風而發熱。夫木制在金。若火盛則金受克。金衰不能平木。木能生火。火得風則焰煙起。故子母縱橫。血亂氣并。痰涎壅塞。關竅不通。風火蕃盛而不得泄。暴烈而成急驚也。其癥牙關緊急。壯熱涎潮。竄視反張搐搦。顫動唇口。眉眼眨引頻并。六脈浮散洪緊。治先搐鼻通關。痰涎壅盛。以吐風散吐之。次用敗毒散。保命丹。或雄黃解毒丸下之。驚退而神志未定。投安神散。但噴藥不下通關不嚏。眼睛翻轉。口中出血。兩足擺跳。肚腹搐動。或神緩而摸床尋衣。癥篤而晨昏氣促。心中熱痛。忽大聲叫者不治。

嚏驚散半夏 牙皂等分為末。用少許吹入鼻中。

一論小兒急慢驚風。發熱口噤。不省人事。手心伏熱。痰涎咳嗽。上壅喘急。并宜涌法吐風散全蝎(炒一個) 瓜蒂(炒十個) 赤小豆(三十個)上為末。每一歲兒服一丸。溫米飲調下。未吐。再服。

一論小兒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眼上視等癥。并一切風寒。咳嗽鼻塞聲重頭疼發熱。及痘疹欲搐。發搐。并時行瘟疫等癥。宜加味敗毒散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白茯苓(去皮) 人參 枳殼(去蘆麩炒) 桔梗 天麻 全蝎僵蠶 白附子 地骨皮 川芎 甘草上作一劑。生姜三片。水煎。熱服。

一論小兒急驚搐搦。眼翻口噤。搖頭天吊。痰嗽喘熱。服南極壽星湯膽星 防風 白附子 蟬蛻 薄荷 甘草上銼。水煎服。

一小兒潮熱驚啼。

木通 車前 赤茯苓 麥門冬 蟬蛻 防風 白芍 甘草 燈草水煎服。

一小兒驚風。咳嗽痰喘。天南星一個。大者炮去皮。為末。每服一錢。生姜三片。水煎溫服。

一論小兒胎驚內吊。肚腹堅硬。目睛上視。手足搐搦。角弓反張。痰熱咳嗽。一切急慢驚風。并皆治之。

至圣保命丹南星(炮去皮用白礬水浸一宿再出曬干再用生姜水浸一宿曬干再炒) 半夏(同上制) 薄荷青黛(各一兩) 全蝎(去尾尖) 天麻 白附子(略炒) 僵蠶(姜汁炒) 防風 郁金 甘草(各五錢) 麝香(少許) 朱砂(五錢)上為末。煉蜜為丸。朱砂為衣。芡實大。每服一丸。燈心、薄荷湯化下。

一論小兒痰喘。急慢驚風欲死。但能開口灌下。無不活者。用千金散 內閣秘傳。

全蝎(炙熟) 直僵蠶(各三分) 朱砂(四分) 天麻(四分) 冰片(二分) 牛黃(六厘)黃連(四分) 膽星 甘草(各三分)上為細末。每服五七厘。薄荷、燈心、金銀花煎湯。不拘時調下。

一論驚風退后。恍惚虛怯。安神定志。調理之劑。

安神散人參 茯苓(去皮) 遠志(去心) 天麻 白附子 麥門冬 全蝎 蓮肉 茯神(去皮木)朱砂(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燈心湯調下。

一小兒沉困發熱。驚搐不乳。視其脈紋如亂魚骨。此風熱急驚之癥也。先用抱龍丸少許祛風化痰。后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壯脾平肝。熱遂退而驚定愈矣。

一小兒螈 啼叫。額間青黑。此驚風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以六君子湯加木香、柴胡、鉤藤鉤。啼叫漸緩。更加當歸。又二劑而安。

一小兒目內色青。發搐。目上視。叫哭不已。或用牛黃清心丸。不愈。反切牙頓悶。小便自遺。此肝經血氣虛甚故耳。余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而痊。

慢驚

夫慢驚風者。因外感風寒。內傷乳食。而作。或大病之余。或誤吐下之過。脾胃兩虛者也脾與肺母子也。母虛子亦虛。而生粘痰。胃虛則能生風。風能開能動。故其癥目偏喜開。

痰滯咽喉如牽鋸狀。口鼻氣冷。唇緩面青。涎流口角。將復螈 是也。治宜祛風活痰。健脾生胃。不可妄用腦麝巴粉等藥。其有眼閉。四肢厥冷者。名曰慢脾風。極危篤。速用回陽之藥。手足漸溫。復以醒脾散理之。其服藥不效。太沖脈尚有者。灸百會穴。但面暗神慘。魚口鴉聲。脾痛脅動。身冷粘汗。頭搖發直。睛定口瘡。喘嗌仄臥。唇縮氣粗者。不治。

加味和中散 治小兒慢驚風。

人參 白術(去蘆各一錢) 白茯苓(去皮用) 陳皮(各五分) 半夏(七分) 全蝎(炒五分) 天麻(七分) 細辛(三分) 薄荷(三分) 甘草(二分)上銼一劑。生姜、棗煎服。乳母亦宜服之。

一論小兒不止。作慢驚風。脾困昏沉。默默不食。宜醒脾散人參 白術(去蘆) 白茯苓(去皮) 木香 全蝎 僵蠶 白附子 天麻 甘草上銼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一方。去天麻、僵蠶。加炮南星、半夏曲、陳倉米二百粒。水煎熟。旋服之。

一論慢驚。乃元氣虛損而至昏憒。急灸百會穴。若待下痰不愈。而后灸之。則元氣脫散而不救矣。此乃臟腑傳變已極。總歸虛處。惟脾受之。無風可逐。無驚可療。此因脾虛。不能攝涎而作痰也。此方專治慢驚涎潮發搐。或吐或瀉。不思飲食。神昏氣弱。宜用紫金錠子人參 白術(去蘆) 白茯神(去皮木) 山藥(炒) 乳香 辰砂(各二錢) 赤石脂(醋炒七分) 麝香(一錢) 茯苓(二錢)上為細末。以糕一兩為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每一粒。薄荷湯研化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江阴市| 漳州市| 安仁县| 泊头市| 曲麻莱县| 古交市| 陈巴尔虎旗| 历史| 乐安县| 永平县| 绍兴市| 丰顺县| 拉萨市| 金昌市| 碌曲县| 西宁市| 雷波县| 拉孜县| 宜春市| 封开县| 张家口市| 海南省| 涞源县| 阿巴嘎旗| 海宁市| 许昌市| 罗源县| 舒城县| 阿瓦提县| 丹寨县| 东安县| 荥经县| 宣恩县| 台中县| 洪江市| 灵寿县| 冷水江市| 丹阳市| 南平市|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