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91字
- 2015-12-29 09:34:19
崔氏療牙疼方。
烏頭 獨活 郁李根白皮(各一兩)上三味切,綿裹以好酒一大升半漬一宿,緩火煎,取一升去滓,看冷熱漸含,良久即吐卻,含取瘥,齒痛不問風蟲,無不瘥,必須含吐之,不可咽卻也,有毒恐傷人,單用烏頭獨活亦又方令患人所患牙齒嚙宅東南桑枝一條,教三姓人于桑枝炙三炷,一炷咒之曰,東方有蟲子,不食五谷,專食牙齒,三姓灸齒痛,蝎蟲自然死,一咒一再拜,即合灸人患人等還,不得回張文仲療牙疼驗方。
獨活(五分) 莽草(二分) 細辛(二分) 附子(一枚)上四味切,以苦酒五合浸,以銅器中溫之稍熱,含良久,吐卻汁,未差更含之。勿咽汁,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
救急療牙疼方。
莽草 細辛 枳根皮(各三兩) 椒(一合汁)上四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細細含之,十度永不發,藥有毒,不得咽之。含了,以暖水三五度漱口訖,以胡桐律一豆著痛齒上,風痛蟲食并瘥。
必效療牙疼方。
取皂莢子搗末,以綿裹如彈子大兩顆,于釅醋中煮熱徹,于牙疼處嚙之,冷即易,日三五度,以瘥為度。
又方取桃李槐并白皮各等分,以酒煮含之,取定。
姜君療牙疼方。
白楊皮(一握) 地骨皮(一兩) 椒(二七枚) 杏仁(二七枚去皮) 細辛(一兩)生地黃(二兩碎) 好鹽(一合) 蒼耳子(二兩碎)上八味切,以酒二升煎六七沸,去滓含之,冷即吐卻,別含,以瘥為度。
十二
齒痛方一十一首
病源手陽明之支脈入于齒,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若風冷客于經絡,傷于骨髓,冷氣入痛乃止,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后,養生方導引法云,常向本命日發之始根,東向其二金剛廣濟療齒痛及落盡。石膽敷方。
取石膽研,以人乳汁和,以敷齒痛上,或孔中,日三兩度,止痛后生齒,百日復故,齒生止,每以新汲水漱令凈。
集驗療齒痛方。
雞屎白燒灰末,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瘥。
又方芎 細辛 防風 礬石(燒令汁盡) 附子(炮) 藜蘆 莽草上七味各等分,搗篩為末,以綿裹彈丸大,酒漬熨所患處,含之勿咽汁。(千金同)又方獨活(三分) 黃芩 芎 當歸 蓽茇(各二兩) 丁香(一兩)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卻更含。
又方含白馬尿,隨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張文仲備急同并出第六卷中)張文仲療齒疼痛方。
燒牛膝根末,以綿裹著齒痛處,含之。
又方蜀椒 礬石(各一兩)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含之,嗽口吐卻,勿咽之。
備急療齒痛方。
胡 子五升,應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謹按本草 耳一名胡荽殺疳濕 封丁腫此治齒痛相近即非是胡 子也)又方馬夜眼如米許,以綿裹著痛孔中,斷根源也。(通按馬夜眼未許何物)古今錄驗療齒痛方。
取楊柳細白皮,卷如指大含嚼之,以汁漬痛齒根,數過即瘥。
又方獨活(三兩) 芎 (二兩) 當歸(二兩) 蓽茇(二兩) 黃芩(二兩) 甘草(二兩) 細辛(二兩) 雞舌香(一兩)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取瘥。(千金無甘草)
十二
齒疼方六首
千金療齒疼方。
灸外踝下高骨前交脈三壯。
又方以繩量手中指至掌后一橫文,又折為四分,量文后當臂中,灸一壯,隨左右取之。
又方雞屎白以醋漬煮,稍稍含之瘥又方生地黃(一節) 蒜(一瓣)上二味搗,以綿裹著痛處咬之,勿咽汁,汁盡吐出,日日為之,瘥止。
又方含驢尿須臾止。(并出第六卷中)姜生療齒疼方。
附子(一分) 胡椒 蓽茇(各二分)上三味搗末,著齒痛上,又以散用臘和為丸,置齒痛孔上,取瘥止。
十二
牙齒疼痛方八首
病源牙齒痛者,是牙齒相引痛,牙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手陽明之支脈入于齒。若髓氣不足,陽明脈虛,不能榮于牙齒,為風冷所傷,故疼痛也又有蟲食于牙齒,則齒根有孔,蟲廣濟療牙齒疼痛,牙斷腫癢,齒根宣露方。
肥松節(四分) 細辛(二分) 蜀椒(二分) 胡桐律(四分)上四味切,以清酒四升煮十沸,承熱含之,冷即吐卻,更含瘥止。
又療牙疼齒痛方。
取槐白皮(一握切)上一味,以酢一升煮,去滓著鹽少許,適寒溫含。日三易之。
備急姚氏療牙齒疼痛方。
取枯竹,燒竹一頭以注錢上,得汁多著齒上即瘥。
必效療牙齒疼痛方。
防風 附子 蜀椒(各二兩) 莽草(一兩炙)上四味搗篩為散,溫清酒一盞和少許含,勿咽汁,以酒嗽口,十年患亦差止。
又方獨頭蒜煨之,乘熱截一頭以熨痛上,轉易之,亦主蟲痛。
又礬石散,療牙齒疼痛,風齲蟲食,挺根出,齒已落者方。
礬石(燒令汁盡) 藜蘆(炙) 防風 細辛 干姜 白術 椒(汗) 甘草(炙)蛇床子 附子(炮各八分)上十味搗篩為散,溫酒半升納散方寸匕,攪調含之,漱吐勿咽之,日三度差,百日齒已落者還生。每食時,更以空酒漱去藥氣,然后吃食。
又療牙齒疼,肉宣露,風疼效方。
莨菪子搗末,綿裹著痛上,吐卻汁,勿咽之良。
又方獨活(十兩) 生地骨白皮(切三升) 細辛(一兩) 楓柳皮(一兩) 甘草(二兩炙)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細細含,勿咽,冷即吐之。
十二
齒方五首
病源齒 者,是蟲蝕齒至斷,膿爛汁臭如蝕之狀,故謂之 齒。(出第二十九卷中)廣濟療 齒。石黛散方。
五月五日干蝦蟆燒灰,石黛甘皮各等分,搗末,以敷齒上取瘥。
又療 齒,及口疳蟲食。紫藍灰方。
取紫藍燒作灰以涂敷之,日三五度,取瘥為度。
又療 齒并蟲,積年不瘥,從少至老方。
雀麥一名牡姓草,似牛尾草一味,苦瓠葉三十枚,凈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長二寸,廣極熱者黃必效近貴勝共敷 齒方。
細辛 當歸 甘草(炙) 蛇床子(各一兩) 青葙子(三兩)上五味搗,以綿裹如大豆著齒上,日三,勿咽汁,瘥止。(肘后同)又 齒方。(韋給事處得之)每見月拜咒云∶月阿姑, 齒蟲枯,月阿姨, 齒蟲死,以差即止。
十二
齒風疼痛方三首
張文仲療頭面風,口齒痛不可忍方。
椒(一合) 莽草(十葉熬) 白術 崔李根(郁李根也) 獨活 芎 (各二兩) 細辛防風(各一兩)上八味切,以酒三升煮三五沸,去滓含之,以瘥為度。勿咽汁。(千金無白術)救急療齒風動痛方。
蒼耳一握,以漿煮,著鹽含之。
古今錄驗療齒中風疼痛齲腫。芎 湯方。
細辛(一兩) 芎 (二兩) 附子(一兩炮)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含之少許,冷即吐卻,日三四度。勿咽汁。
十二
齲齒方七首
病源手陽明之支脈入于齒,足太陽脈有入于頰,遍于齒者,其經虛,風氣客之,絡搏齒間,與血氣相乘,則斷腫熱氣,加之膿汁出而臭,侵食齒斷。謂之齲齒,亦曰風齲,養生方云,朝夕琢齒,齒不齲。又云∶食畢當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出第二十九卷中)五月五日蝦蟆(燒作灰) 石黛 甘皮 細辛 白雞屎 麝香 干姜 熏黃上八味各等分,以薄綿裹少許,納蟲齒孔中。日三易之瘥。
集驗療齲齒方。
取松脂銳如錐,注齲孔內,須臾齲蟲緣松脂出。
又方煮雞舌香汁含之瘥。
千金療齲齒及蟲齒方。
白附子(一分) 知母(一分) 細辛(五分) 芎 (三分) 高良姜(二分)上五味末,以綿裹少許,著齲上,勿咽汁。日二三,亦治口氣。
又方取白馬懸蹄少許塞孔中,日三度,即瘥止。(翼同并出第六卷中)張文仲療齲齒方。
以郁李根白皮切,水煮濃汁含之,冷易之,當吐蟲出。
備急齲齒方。
皂莢炙去皮子,末,少許著齒痛上瘥。
十二
齒蟲方五首
病源齒蟲,是蟲食于齒,齒根有孔,蟲在其間,亦令齒疼痛,食一齒盡,又度食余齒。
養生方云∶雞鳴時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又云;朝未起,早漱口中唾必可短劇療齒蟲,腐棘刺漱湯方。
腐爛棘針二百枚,即是棗木刺朽落地者,用一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即瘥,日四五度,以瘥為度。
刪繁療齲齒蟲方。
莨菪子三合,青錢七文,燒令赤,取小口瓶子,可令口含得者,將錢納瓶子中,取莨菪子一蟲食齲又療蟲齒痛,椒湯方。
蜀椒(一兩) 礬石(半兩) 桂心(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含之,漱齒勿咽汁,甚良。
又附子塞蟲孔丸方。
附子一枚炮末,以臘和之為丸,準齒蟲孔大小納之。
取瘥止。
必效殺齒蟲方。
雄黃末,以棗膏和為丸,塞牙孔中,以膏少許置齒,燒鐵篦烙之,令微熱,以瘥止。(一方有附子一枚)
十二
風齒方四首
病源手陽明之支脈入于齒,頭面有風,陽明之脈虛,風乘虛隨風流入于齒者,則令齒有風微腫而根浮也。(出第二十九卷中)集驗療風齒疼腫悶方。
莽草(二兩)上一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含漱之,勿咽汁。
又方椒(二十粒) 枳根皮 莽草 細辛 菖蒲 牛膝(各二兩切)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細細含之,以瘥為度,未瘥,更作取瘥。
備急療風齒疼刺腫方。
煮獨活含之良。
又療風齒腫,杉葉湯方。
杉葉(三兩) 芎 細辛(各二兩)上三味切,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半,稍稍含之,取瘥勿咽之。
十二
風齒根出方二首
廣濟療熱風,齒齦肉欲盡根出,恐是疳蟲食齦,及耳鼻疼痛方。
石黛(五分) 細辛 棘刺 菖蒲 香附子 當歸 青木香 胡桐律 干姜(各四分) 青葙子(六分)上十味搗為散,以半錢匕綿裹,就齒痛處含之勿停,瘥止,服后丸方。(一方無細辛有雞舌香)丸方苦參(八分) 大黃 黃芩 枳實(各六分) 地骨皮(六分) 玄參(八分) 黃連(八分)上七味搗篩,蜜為丸,食后少時以漿水服一十五丸,日再服,至二十丸,增減自量之。
忌蒜面豬肉。
十二
風齒口臭方二首
廣濟療風齒口氣臭。芎 湯方。
芎 (三兩) 當歸(三兩) 獨活(四兩) 細辛 白芷(各四兩)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含漱,日三五度,取瘥。
齒敗口臭方。
取芎 煮一味含之。
十二
牙齒風齲方三首
延年療牙齒風齲方。
鼠粘子上一味搗,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濾去滓,適寒溫含之。冷吐,別含取瘥。
又方薏苡根(四兩切)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含,冷易之。
又方郁李根白皮(切四兩) 細辛(一兩) 鹽(一合)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鹽,含之取瘥。
十二
牙齒疼風蟲俱療方五首
廣濟療牙齒疼痛。風蟲俱瘥方。
獨活 防風(各四兩) 芎 細辛 當歸(各五兩) 沉香(八分) 雞舌香 零陵香(各五兩) 黃芩(十分) 升麻(八分) 甘草(六分炙)上十一味搗篩,烊臘少許,丸如小豆,以薄綿裹當痛上,含有汁,咽亦無妨,口臭氣尤妙。
又療齒痛,不問蟲風者方。
熏黃(一兩) 莽草(一兩) 臘月羊脂 蜀葵莖(兩枚)上四味,搗熏黃等為末,消羊脂,以葵莖蘸脂,點藥末,注齒痛處孔中,日三五度,每令葵莖熱用之良。
又療牙齒疼蟲痛。含湯方。
肥松脂(三兩) 皂莢(一枚去皮子炙令黃) 石鹽(七枚)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溫含,冷吐之,即瘥止。
崔氏療牙齒隱隱痛,無問風蟲搖動齒,齦腳宣露,含此藥效。其齦便生方。
取細柳枝捋去皮,銼一升炒之,納大豆一升和柳枝更炒,以豆炮聲盡,于 器盛之,以清酒三升漬之,經三日,含之頻吐即無妨,兩劑無不愈,其齦亦生。(出第四卷中)必效療風蟲疼痛方。
取屋間蜂窠(一枚炙) 椒(七粒)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半升,含之,或齦腫,勿怪之。
十二
風沖牙齒搖動方二首
延年療風沖牙齒搖動方。
車下李根白皮(郁李根也三兩切) 蒼耳子(三合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含之良。
又方芎 (三兩) 細辛(一兩) 防風(二兩) 薏苡根(三兩)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齒,日三五度。瘥止。
十二
疳蟲食齒方一十首
千金凡齒齦宣露,多是疳 及月蝕方。
以角蒿燒灰,夜涂齒齦間使滿,不過兩三度即瘥。慎油膩沙糖干棗及桂。切忌之。
又方每旦以鹽一捻納口中,以暖水含,和鹽揩齒百遍,可長為之,口齒牢密。
又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所致,識者特宜慎之。所以日月蝕未平復時,特忌飲食,小兒亦然方。
蚯蚓糞,水和作稠泥團,以火燒之令極赤,末之如粉。以臘月豬脂和,敷齒齦上,日三,即瘥止。
又疳蟲食齒根方。
伏龍肝置石上,著一撮鹽,須臾化為水,以面展取,待凝濃,取以納病上。
又方以皂莢去皮,炙末,涂上,蟲即出。
又方純麻子燭燼研,以井花水和敷之。
又方黑羚羊脂 莨菪子各等分上二味和,先燒鋤銎使赤納其中,煙出,以布單覆頭,令煙入口熏之。(并出第六卷中)張文仲疳蟲方。
大酢一升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蟲即出。姜生論云∶齒齦虛軟,而無膿血,又口孔,死此后其口里之疾皆療之,其膏以十二月合,即得一年用,不爾難久停方。
好牛酥(五大兩) 蜜臘(半兩) 雄黃(一小兩研) 朱砂(二分研) 本(半大兩) 藜蘆(二分) 杏仁(四分去皮尖) 芎 白芷 鰻鱺魚 升麻(各三分)上十一味,以酥中煎諸藥,魚令黃色,去魚煎三上三下,入臘煎,沫盡膏成,收器中,攪勿住手,凝定,以本方即諸藥并為末,不去滓甚良。
又升麻揩齒方。
升麻(半兩) 白芷 本 細辛 沉香(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研)上六味搗篩為散,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一方云,用石膏貝齒各三分,麝香一分。尤妙。
十二
齒痛有孔方四首
備急療牙齒有孔方。
莨菪子數粒,納齒孔中,以臘封之即瘥。
古今錄驗療齒痛有孔,不可食飲,面腫。莽草湯方。
莽草(七葉) 蜀椒(九個)上二味,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適寒溫含滿口,冷即吐之,日二三含之。(千金同)又療齒齲痛有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