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半斤) 丹參(半斤) 芎 (五兩) 桂心(四兩) 細辛(二兩)上五味切。以酒一斗浸五宿。隨多少飲之。延年忌生蔥生菜。(經心錄同無桂心出第五卷中)延年療腰卒痛拘急。不得喘息。若醉飽得之欲死者。大豆紫湯方。
大豆(一升熬令焦)上一味。以好酒二升。煮豆令熟。隨多少飲。勿至醉。亦云用酒一升。(出第十五卷中)文仲葛氏療卒腰痛。不得俯仰方。
正立。以小竹柱地。度至臍斷竹。乃以度度后。當背脊灸竹上頭處。隨年壯。灸畢藏竹勿令人知之。(千金同)又方鹿角長六寸燒上一味。搗篩為末。以酒服方寸匕。陶云。鹿茸尤良。(短劇范汪同)又方桂心(八分) 丹皮(四分去心) 附子(二分炮)上三味搗篩為末。以酒服一刀圭。日再服。此主脅肋氣痛如打者。忌生蔥胡荽豬肉冷水。(千金同)又方灸脊 骨上一寸七壯。左右各一寸灸七壯瘥。(備急同)經心錄杜仲酒。療卒腰痛方。
杜仲(半斤) 丹參(半斤) 芎 (五兩)上三味切。以酒一斗漬五宿。隨性少少飲之。即瘥。(出第四卷中)
久腰痛方二首
病源夫腰痛皆由傷腎氣所為。腎虛而受于風邪。風邪停滯于腎經。與血氣相擊。久而不散。故為久腰痛也。(出第五卷中)短劇療腰痛。及積年痛者方。
干地黃(十分) 白術(五分) 干漆(五分) 桂心(八分) 甘草(五分炙)上五味搗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蕪荑等。(范汪同)必效療積年腰痛方。
取一杖令病患端腰立杖。以杖頭當臍中分。以墨點訖?;卣扔诒场H∧c處當脊量兩口吻。折中分灸兩頭。隨年壯妙。
腰胯痛方二首
廣濟療臍下冷。連腰胯痛。食冷物即劇方。
牛膝(八分) 當歸(八分) 黃 (八分) 芍藥(八分) 濃樸(六分炙) 白術(八分) 茯苓(六分) 人參(六分) 橘皮(八分) 訶黎勒皮(八分熬) 桂心(六分)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崭咕品琛<又了氖?。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蔥酢物。
又療腹中冷氣。食不消。腰胯冷痛者方。
檳榔仁(八分) 當歸(六分) 牛膝(八分) 芍藥(六分) 枳實(八分炙) 人參(六分)白術(八分) 桂心(六分) 芎 (六分) 吳茱萸(六分) 橘皮(六分)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若飲酒沖上頭面。宜煮姜棗湯下。飲服亦得。忌桃李雀肉生蔥。(并出第四卷中)
腰腳疼痛方三首
病源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于風冷。風冷與真氣交爭。故腰腳疼痛也。(出第五卷中)廣濟療患腰腎虛冷。腳膝疼痛。胸膈中風氣。重聽丸方。
石斛(五分) 五味子(六分) 牡丹皮(八分) 桂心(四分) 白術(六分) 丹參(六分)磁毛石(十分研) 芍藥(四分) 檳榔仁(十分) 枳實(六分炙) 通草(六分) 細辛(四分)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忌生蔥雀肉桃李生菜胡荽。(出第四卷中)集驗秦艽散。療風冷虛勞。腰腳疼痛諸病。悉主之方。
秦艽(四分) 白術(十四分) 桔梗(四分) 干姜(五分) 附子(三分炮) 牡蠣(熬) 防風(六分) 人參細辛(三分) 甘草(三分上十五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一方加鐘乳粉一兩。亦好。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文仲療腰髀連腳疼方。
杜仲(八兩) 獨活 當歸 芎 干地黃(各四兩) 丹參(五兩)上六味切。以絹袋盛。上清酒二斗漬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蕪荑。(備急同)
腰胯疼冷方二首
廣濟療下冷腰胯。肋下結氣刺痛方。
當歸(六分) 鱉甲(八分炙) 桑耳(八分炙) 禹余糧(八分研) 白石脂(八分)芍藥(八分炙) 濃樸(六分炙) 吳茱萸(六分) 茯苓(六分) 橘皮(六分) 檳榔仁(六分) 人參(六分)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飲服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忌莧菜酢物。
延年生石斛酒。主風痹腳弱。腰胯疼冷。利關節。堅筋骨。令強健悅澤方。
生石斛(三斤捶碎) 牛膝(一斤) 杜仲(八兩) 丹參(八兩) 生地黃(切三升曝令干)上五味切。以絹袋盛。以上清酒二斗。入器中漬七日。每食前溫服三合。日三夜一服。
加至六七合。至一升。忌蕪荑。(出第一卷中)
腰腎膿水方二首
必效療腰腎病膿水方。
牛膝(六分) 檳榔仁(七枚) 防己(六分) 牽牛子(八分熬)上四味搗篩為散??崭挂跃葡氯X匕。以宜瀉即瘥。如利三五行。即以醋飲止之。慎生冷油膩蒜等物。后以補腎氣湯丸也。
深師療腰疼下膿水方。
石鹽 干姜 杏仁(去尖) 醬瓣(各等分)上四味搗。以綿裹導之六七過。下膿水兼下氣妙。瘥止。
虛勞補益方九首
深師黃 湯。療丈夫虛勞風冷少損?;虼蟛『笪雌綇投缈M勞。腰背強直。腳中疼弱。
利諸不足方。
黃 (二兩) 遠志(二兩去心) 麥門冬(二兩去心) 茯苓(二兩) 生姜(三兩)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椒(一兩汗) 芍藥(二兩) 烏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增減量性服之。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豬肉冷水酢物等。(出第三卷中千金無遠志橘皮蜀椒烏頭有細辛五味子止十四味千金療虛勞補養方。
豬肚(一具凈洗切) 白術(切一升)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忌桃李雀肉等。
又方豉(二升蒸三斗米下) 薤白(一斤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出第十九卷中)崔氏腎瀝湯。療腎臟虛勞所傷。補益方。(李子豫增損)羊腎(一具切) 黃 (二兩) 干姜(四分) 當歸(二兩) 甘草(二兩炙) 黃芩(二兩)遠志(二兩去心) 五(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桂心上十七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腎減四升。即去腎。入諸藥。煮取三升二合。絞去滓??崭狗址撕?。日三。忌生蔥醋物海藻菘菜蕪荑等。(出第八卷中)文仲益州長史蔡淳妻褚氏。所上補益方。
蓯蓉 桂心 菟絲子(酒漬) 干漆(熬) 蛇床子(各三兩并搗為末) 生地黃(一斤切以上好酒一斗漬之晝曝夜漬酒盡則止曝干搗篩以和前藥)上六味。蜜和丸如彈丸。酒飲任下二丸。嚼破。日三。楮云∶奴年七十六?;佳_。服之即瘥。顏色如三十時。常服者髓滿骨中。忌生蔥蕪荑。(出第二十九卷中)延年鐘乳散。生補虛勞。益氣力。消食。強腰腳無比方。
鐘乳粉(二分) 防風(一分) 人參(一分) 細辛(半分) 桂心(二銖) 干姜(一銖)上六味為散。分作三帖。每日溫酒服一帖。食時服。進食不用過飽。亦不得饑。日一服。常飲酒令體中醺醺。若熱煩。以冷水洗手面即定。不用熱食。亦不得大冷。忌生蔥生菜。
(出又單服鹿角膠。主補虛勞。益髓長肌。悅顏色。令人肥健方。
鹿角膠上一味搗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增至二三匕效。
又枸杞根釀酒。療風冷虛勞方。
枸杞根(切一石五斗) 鹿骨(一具炙碎)上二味。以水四石。煎取六斗。去滓澄清。曲一斗須干好。糯米一石。炊如常法造酒。
酒熟蜜封頭。然后壓取清酒服之。除風補益悅澤人無比。
古今錄驗調中湯。療虛勞。補益氣力方。
麥門冬(半兩) 干棗(一兩) 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炙) 桂心(半兩) 當歸(半兩)芍藥(半兩)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忌生蔥海藻菘菜醋物。
補益虛損方七首
延年常服枸杞補益延年方。
春夏采苗葉。如常食法。秋冬采子根。以九月日采子曝干。十月采根取皮作散。任服。
至于造酒服餌。各有常宜。及羹粥為妙。
又生枸杞子酒。主補虛。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方。
枸杞子(二升)上一味。以上清酒二升 碎。更添酒浸七日。漉去滓。任情飲之。
又生地黃煎。主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方。
生地黃汁(五升) 棗膏(六合) 白蜜(七合) 酒(一升) 牛酥(四合) 生姜汁(三合) 紫蘇子(一升研以酒一升絞取汁) 鹿角膠(四兩炙末)上八味。先煎地黃等三分減一。納蜜酥。以蜜調入膠末。候煎成。以器盛之。酒和服。
又方黃 (三分) 人參(三分) 防風(二分) 茯神(二分) 甘草(八分)上五味搗篩為散。納前煎中。更煉為丸。服之大效。忌海藻菘菜酢物。(張文仲同)又生地黃煎。主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方。
生地黃汁(五升) 棗膏(六合) 白蜜(一升) 好酒(七合) 牛酥(三合)上五味先煎生地黃汁如稠糖。攪不停手。次納棗膏蜜煉如糖。煎成可丸如彈丸。日以酒服一枚。日服。漸至二枚。食訖。以酒送含咽并得。無所忌。唯禁蕪荑。(蔣孝璋處)又地黃煎中加補益鎮心強志力方。
鹿茸(八分炙) 人參(六分) 枸杞子(十二分) 茯神(六分) 干姜(三分) 桂心(三分) 遠志(二分去心)上七味搗篩細末。取前地黃煎一升。納藥臼中和搗令勻。丸如梧子大。每食前酒下三十丸。日再服。忌生蔥大酢。(張文仲處)又枸杞子煎方。是西河女子神秘有驗。千金不傳。又名神丹煎。服者去萬病。通知神理。安五臟。延年長生。并主婦人久無子冷病。有能常服大益人。好顏色。年如十五時方。
枸杞子(三升) 杏仁(一升去皮尖研) 生地黃(研取汁三升) 人參(十分) 茯苓(十分) 天門冬(半斤搗汁干者末亦得) 白蜜(五升) 牛髓(一具無亦得) 酥(五升)上九味各別。依法料理。先煎汁等如稀餳。納諸藥煎候如神膏。入水不散即成。一服兩匙。
雖此更安
虛勞羸瘦方五首
病源夫血氣者。所以榮養其身也。虛勞之人。精髓萎竭。血氣虛弱。不能充盛肌膚。故羸瘦顏色如此者崔氏地黃酒。療虛羸。令人充悅益氣力。輕身明目方。(雍州高長史得效)生地黃(肥大者一石二斗搗以生布絞取汁四斗四升) 杏仁(一斗去尖皮雙仁熬搗末) 大麻子(一斗熬搗末) 糯米(一石曝干) 上曲(一斗五升曝干細銼)上五味。先以地黃汁四斗四升。浸曲候發。炊米二斗作飯。冷暖如人肌。 曲汁中和之。候待待去又療虛羸無比。薯蕷丸方。
薯蕷(二兩) 蓯蓉(四兩) 牛膝(二兩) 菟絲子(二兩酒漬) 杜仲(二兩) 五味子(十分)萸(二兩)赤上十二味搗篩。以蜜和丸如梧子。食前以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再夜一服。無所忌。
唯禁身肥古今錄驗通命丸。療虛勞百病。七傷六極。少氣羸弱。不能飲食方。
茯苓(六分) 甘草(六分炙) 杏仁(六分去皮尖熬) 牛膝(七分) 黃芩(五分)阿膠(三分炙) 防風(四分)分) 干姜(六分) 干地黃(七分) 白術(四分) 蓯蓉(五分) 吳茱萸(三分) 蜀上二十二味搗篩。以棗膏蜜相拌和作丸。食前服七丸。日三。不知漸增。以知為度。病劇者夜更一服。忌蕪荑鯉魚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等。(出第二十五卷中)又療體虛少氣。羸瘦不堪。榮衛不足。善驚。胸膈痰冷。而客熱欲冷水飲食。則心腹弦滿。脾胃氣少。不能消食?;驎r衄血方。
黃 (二兩) 附子(一兩炮) 大棗(十四枚) 甘草(二兩炙) 蜀椒(一兩汗) 生姜(六兩) 芍藥(二兩) 茯苓(二兩) 當歸(二兩) 人參(三兩) 黃芩(二兩) 桂心(二兩)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一。適寒溫。忌海藻生蔥菘菜豬肉冷水大酢。
又療男子虛羸七傷。八公散方。
麥門冬(去心) 石葦(去毛) 五味子 茯苓 菟絲子(酒漬) 干地黃 桂心上七味等分。搗篩為散。以飲服方寸匕。日三后食。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益顏色。久服令人耐老輕身。七十有子。忌大酢生蔥蕪荑。(出第二十卷中)
虛勞食不生肌膚方三首
范汪療男子七傷。面目黃黑。飲食不生肌肉。手足 疼。少腹重急。小便利方。
石斛(六分) 山茱萸(六分) 肉蓯蓉(六分) 牛膝(六分) 五味子(六分) 附子(四分炮) 遠志(六分去心) 桂心(四分) 人參(六分) 茯苓(六分) 菟絲子(八分酒漬) 秦艽(四分)上十二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食前服之。忌豬肉冷水生蔥酢物。(出第七卷中 ○一方無牛膝用萆 )短劇黃 湯。療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視 。惚惚志損。常躁熱。臥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瀝。
黃 (三兩) 人參(一兩) 芍藥(二兩) 生姜(半斤) 桂肉(三兩) 大棗(十四枚) 當歸(一兩) 甘草(一兩炙)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濃樸二兩。忌生蔥海藻菘菜。(經心錄同出第三卷中)集驗淮南五柔丸。療虛勞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大便秘澀。此藥和腸臟。并療癖飲百病方。
大黃(一斤) 前胡(二兩) 茯苓(一兩) 細辛(一兩) 蓯蓉(一兩) 半夏(一兩湯洗) 當歸(一兩) 葶藶子(一兩熬) 芍藥(一兩)上九味搗篩蜜和。搗萬杵。丸如梧子。食前以湯飲下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丸。忌生菜酢物羊肉餳等。(延年崔氏同出第五卷中)
長肌膚方三首
范汪大行諧散。主強中益氣。補力不足。長養肌肉。通和百脈。調利機關。輕身潤澤。
安定五臟。強識不忘方。
白防己(二兩) 子(五兩) 豬苓(七兩) 六安石斛(二兩) 占斯(四兩一名良無極) 鐘乳(五兩研)皮(七兩) 地膚子(五兩) 澤瀉(二兩)兩) 胡麻(三升熬令香) 當歸(五兩) 覆盆子(五兩) 薔薇(五兩)上二十一味搗篩。蜜一升。生地黃汁三斤。取汁合令相和。微煎以和前藥。丸如桐子大。曝海藻延年服大豆法。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又能嗜食。瘦人服兩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