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4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55字
  • 2015-12-29 09:34:19

法曲(五兩熬) 干姜(炮) 枳實(炙各五兩) 附子(三兩炮)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蜀椒(一兩汗)上七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十五丸。酒飲皆得。不知增之。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三卷中)千金翼大溫脾丸。主脾胃中冷。水谷不化。脹滿。或時寒極方。

法曲(五合熬) 甘草(炙) 桔梗 人參 干姜(各三兩) 桂心(五兩) 附子(炮)細辛(各二兩) 枳實(三枚炙) 吳茱萸 大麥 (熬各五兩)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忌海藻菜豬肉生菜。

又溫脾丸。主脾胃氣弱大腹冷則下痢。少腹熱則小便難。氣響腹滿。喘氣虛乏。干嘔不得食。溫中消谷。療脾益氣方。

法曲(熬) 吳茱萸 小麥 (各五合熬) 枳實(三枚炙) 甘草(炙) 桂心 濃樸(炙)當歸 茯苓(各三兩) 細辛 干姜 麥門冬(去心) 人參 桔梗 附子(各一兩炮)上十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黃二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酢物。(文仲肘后同并出第十七卷中)

肉極論一首

刪繁論曰∶凡肉極者。主脾也。脾應肉。肉與脾合。若脾病則肉變色。又曰∶至陰遇病為肌鼻之下鼠始即外肉終不可療。(千金同出第八卷中)

肉極熱方四首

刪繁療肉極熱。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為脾風。風氣藏于皮膚肉色則敗。鼻見黃色。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方。

麻黃(去節) 枳實(炙) 防風 白術 細辛(各三兩) 石膏(八兩碎綿裹) 生姜附子(炮各四兩) 甘草(炙) 桂心(各二兩)上十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桃李雀肉等。(千金同)又療肉極熱。則體上如鼠走。或風痹。唇口壞。皮膚色變。石南散方。

石南(炙五分) 薯蕷 天雄(炮) 桃花 菊花 甘草(炙各四分) 黃 (三分) 山茱萸(七分) 真珠(二分) 石膏(八分碎) 升麻 葳蕤(各六分)上十二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食后服。日再。溫清酒進之。忌豬肉海藻菘菜。(千金同并出第八卷中)千金療肉極熱。則身體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越婢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石膏(八兩碎綿裹) 生姜(二兩) 甘草(炙二兩) 附子(炮一枚) 大棗(十五枚擘)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一名起脾湯。忌豬肉海藻菘菜(本方無附子刪繁同出第七卷中)又療肉極虛熱。肌膚淫淫如鼠走。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西州續命湯方。

麻黃(去節) 生姜(各三兩) 當歸 石膏(碎綿裹各二兩) 芎 桂心 甘草(炙)黃芩防風 芍藥(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熬去尖皮兩仁)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去上沫。下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為四服。

日再。忌海藻菘菜生蔥。(刪繁同出第八卷中)

肉極寒方五首

千金療肉極虛為脾風。陰動傷寒體重怠墮。四肢不欲舉。關節疼痛。不嗜飲食。虛極所致。大黃 酒方。

黃 巴戟天(去心) 桂心 石斛 蜀椒(汗) 澤瀉 茯苓 柏子仁 干姜(各三兩)防風 人參芋栝蔞半夏(洗)上二十三味 咀。絹澄貯。以清酒三斗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三日。初服三合。漸漸加。

微痹為度。日再。忌豬羊肉桃李雀肉生菜生蔥酢物(刪繁同出第十五卷中)刪繁療肉極虛寒則脾咳。其狀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痛。不可以動。動則咳。腹脹滿。

留飲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大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洗) 白術 茯苓 人參 甘草(炙) 附子(炮) 橘皮(各二兩) 生姜(八兩) 桂心(三兩)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四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又療肉極虛寒。則皮膚不通。外不得泄。名曰厲風。內虛外實。腰腳疼弱。大風引湯方獨活(四兩) 當歸 茯苓(各二兩) 干姜 甘草(炙) 人參 黃 防風(各二兩)桂心 附子(炮各一兩) 大豆(二升熬去皮)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酒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為四服。晝三夜一。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酢等物。

又療肉極寒。肌肉變。舌痿。名曰惡風。腰腳疼弱。小風引湯方。

獨活 防風 茯苓 甘草(炙) 人參(各三兩) 當歸 干姜(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大豆(二升熬去皮)上九味切。以水一斗。酒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為四服。日三夜一。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等物。

又療肉極虛寒。四肢怠墮或咳。脅下堅滿痛。飲食不嗜欲舉不能。手足厥冷。憂恚思慮五膈丸方。

人參(十分) 附子(炮) 干姜(各三分) 遠志(二分去心) 桂心 椒汗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分) 細辛(四分)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彈子大。取一丸著喉中。稍稍咽之。覺胸中熱藥勢盡又服。日三夜一。亦可丸如梧子十丸酒服。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并出第八卷中)

肺勞論一首

刪繁論曰∶凡肺勞病者。補腎氣以益之。腎旺則感于肺矣。人逆秋氣。則手太陰不收。

肺氣焦滿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生矣。(千金

肺勞實熱方五首

刪繁療肺勞實熱。氣喘息鼻張。面目苦腫。麻黃引氣湯方。

麻黃(去節) 杏仁(去皮尖兩仁) 生姜 半夏(洗各五兩) 石膏(八兩碎綿裹) 白前細辛 桂心(各一兩) 竹葉(切一升) 橘皮(一升) 干紫蘇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羊肉餳生蔥生菜。

又療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為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為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從勞氣所生。名曰膏盲針灸不著。麥門冬五膈下氣丸方。

麥門冬(十分去心) 椒(四分汗) 遠志皮 附子(炮) 細辛(各六分) 甘草(十分炙)干姜 桂心 人參 百部 白術 黃 (各五分) 杏仁(四十枚熬去尖皮兩仁者)上十三味搗篩。以白蜜和為丸如彈子大。將一丸納牙齒間含稍稍咽其汁。忌豬肉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等。

又療肺勞熱。生肺蟲。在肺為病。桑白皮根煎方。

桑根東引白皮(切一升) 野狼牙(三兩) 東行茱萸根皮(五兩)上三味切。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平旦服之良。

又療肺熱。不問冬夏老少頭生白屑搔之癢起者。然肺為五臟之蓋。其勞損傷。肺氣沖頭頂。致使頭皮白屑。搔之而起。人多患此。皆從肺來。世呼為頭風也。沐頭湯方。

大麻仁(三升) 秦艽(二兩) 皂莢(屑五兩)上三味熟研納米泔汁中一宿漬。去滓。米泔攪之三五百遍。取勞。乃用沐發。燥訖。別用皂莢湯洗之。通理然后敷膏。

又療頭風。頭中癢搔之白屑起。五香膏方。

藿香 甘松香 甲香(炙) 雞舌香 附子(炮) 續斷 烏喙(炮各五分) 澤蘭 防風細辛 白術(各甘草(三分炙) 豬上十八味 咀綿裹。以苦酒二升漬一宿。用膏煎之。取附子黃為度去滓。準前沐頭了。

將膏敷用。手揩頭皮。令膏翕翕著皮。非唯白屑瘥。亦能長發光黑滋潤。(并出第七卷中)

肺勞虛寒方二首

刪繁療肺虛勞寒腹脹彭彭。氣急。小便數少。濃樸湯方。

濃樸(四兩炙) 枳實(炙) 桂心 橘皮 大黃(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五加皮生姜(各五兩) 大棗(二十枚擘)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菜。

又療肺虛勞寒損。則腰背苦痛。難以俯仰。短氣唾如膿。生姜溫中下氣湯方。

生姜(一斤) 大棗(三十枚) 杜仲皮(五兩) 萆 桂心(各四兩) 白術(五兩) 甘草(炙) 附子(炮三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等。(并出第七卷中)

肺虛勞損方三首

刪繁療肺虛勞損。腹中寒鳴切痛。胸脅逆滿氣喘。附子湯方。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兩) 宿姜 半夏(洗破各四兩) 大棗(二十枚擘去皮核)白術(三兩) 倉米(半升)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又建中湯。療肺虛損不足。補氣方。

黃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桂心(三兩) 生姜(六兩) 半夏(五兩洗) 大棗(十二枚擘) 飴糖(十兩)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生蔥。

又療肺虛勞損。致腸中生痔。名曰腸痔肛門邊有核痛。寒熱得之。好挺出。良久乃縮而生瘡。豬懸蹄青龍五生膏方。

豬后懸蹄(三枚炙黃) 生梧桐白皮(四兩) 生桑根白皮 龍膽 雄黃(研各五分) 蛇蛻皮(五十炙)(炮各四分)生柏皮(七上十三味細切綿裹。以苦酒二升半淹漬一宿。于火上炙燥搗篩。以豬膏三升和。微火上煎如薄糖敷瘡。并酒服如棗大。(并出第七卷中)

氣極論一首

千金論曰∶凡氣極者。主肺也。肺應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感庚辛則甚上胸源。

則治太津繁同出第十七卷中)

氣極熱方三首

刪繁療氣極傷熱。氣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大前胡湯方。

前胡(八兩) 半夏(洗) 麻黃(去節) 芍藥(各四兩) 枳實(四枚炙) 生姜(五兩) 黃芩(三兩) 干棗(十二枚擘)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忌羊肉餳又療氣極傷熱氣喘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竹葉湯方。

竹葉(切一升) 麥門冬(去心) 小麥 生地黃(切各一升) 生姜(六兩) 干棗(十枚擘去核) 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一兩炙) 石膏(六兩碎綿裹)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

又療氣極傷熱。肺虛多汗。咳唾上氣。喘急。麻黃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桂心(二兩) 生姜(二兩) 半夏(五十枚洗四破) 石膏(六兩碎) 紫菀(一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黃兩沸。去上沫。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海藻生蔥菘菜羊肉餳。(并出第八卷中)

氣極寒方二首

刪繁療氣極寒傷風肺虛咳。氣短不得息。胸中迫急。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桂心 附子(炮) 麻黃(去節) 干姜 芎 (各二兩)細辛(一兩) 干棗(二十枚擘)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生菜。(出第八卷中)千金療氣極虛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虛勞百病。氣力損乏。黃 湯方。

黃 (四兩) 人參 白術 桂心(各二兩) 生姜(八兩) 干棗(十枚擘去核) 附子(五分炮)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為四服。忌桃李雀肉生蔥。(本方無附子刪繁同出第十七卷中)

腎勞論一首

刪繁論曰∶凡腎勞病者。補肝氣以益之。肝旺則感于腎矣。人逆冬氣。則足少陰不藏。

腎氣

腎勞實熱方二首

刪繁療腎勞實熱。少腹脹滿。小便黃赤。末有余瀝。數而少。莖中痛。陰囊生瘡。梔子湯方。

梔子(三兩) 子芩(四兩) 石膏(五兩碎綿裹) 淡竹葉(切) 生地黃(切) 榆白皮(各一升) 芍藥 通草 石葦(去毛各三兩) 滑石(八兩碎綿裹)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分為三服。忌蕪荑。(千金同出第七卷中)千金療腎實熱。少腹脹滿。四肢正黑。耳聾。夢腰脊離解。及伏水等。氣急。瀉腎湯方黃芩(三兩) 磁石(八兩碎如雀頭綿裹) 大黃(三兩切以水一升密器中漬一宿) 甘草(炙二兩) 茯苓(三兩) 芒硝(三兩) 生地黃(取汁) 菖蒲(各五兩) 玄參(四兩)細辛(二兩)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七物。取二升五合。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三合。去大黃滓。

腎勞虛寒方二首

刪繁療腎勞虛寒關格塞。腰背強直。飲食減少。日日氣力羸。人參補腎湯。

人參 甘草(炙) 桂心 橘皮 茯苓(各三兩) 杜仲 白術(各四兩) 生姜(五兩) 羊腎(一具去膏四破) 豬腎(一具去膏四破) 薤白(切一升)上十一味切。以水三斗。煮取六升。去滓。分為六服。晝四夜二。服覆頭眠。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腎虛寒損。耳鳴好唾。欠 委頓。羊腎補腎湯方。

羊腎(一具細切) 磁石(碎綿裹) 白術(各八兩) 黃 茯苓 干姜(各四兩) 桂心(三兩)上七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七升。絞去滓。分服一升。晝四服。夜三服。燥器貯之六月減水。忌生蔥桃李雀肉酢等物。(并出第八卷中)

腎勞熱方二首

千金療腎勞熱。陰囊生瘡。麻黃根粉方。

麻黃根(三兩) 石硫黃(三兩研) 米粉(五合)上三味搗下篩合研。安絮如常用粉法折瘡上。粉濕更折之。(刪繁肘后同出第十九卷中)刪繁療勞熱。四肢腫急少腹滿痛。顏色黑黃。關格不通。鱉甲湯方。

鱉甲炙 麻黃去節 升麻 前胡 羚羊角(屑各三兩) 桑根白皮(五兩) 薤白(切一升) 香豉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莧菜。(出第八卷中)

腎熱方三首

刪繁療腎熱。四肢腫急。有蟯蟲。如果中蟲生。在腎為病。貫眾散方。

貫眾(大者三枚切熬) 干漆(三兩熬) 吳茱萸(五十粒) 蕪荑(熬) 胡粉(熬)槐皮(燒各四分)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熬研)上七味搗篩。和胡粉研。平旦以井華水調服方寸匕。(并出第八卷中)千金療腎熱好忘。耳聽無聞。四肢滿急腰背動轉強直方。

柴胡 茯苓(本方云茯神) 澤瀉 黃芩 磁石(碎綿裹) 升麻 杏仁(去尖皮兩仁者)大青 芒硝(各三兩) 生地黃(切一升) 羚羊角(四兩屑) 淡竹葉(切一升)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為三服。日再。忌酢物。

又療腎熱。小便黃赤不出。出如梔子汁輒如黃柏汁。每欲小便。即莖頭痛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乌鲁木齐市| 保山市| 政和县| 登封市| 永川市| 武宣县| 安仁县| 临沭县| 灯塔市| 涿鹿县| 尚义县| 贡嘎县| 墨竹工卡县| 靖边县| 武胜县| 绥芬河市| 萝北县| 景泰县| 丰台区| 周至县| 阿拉善左旗| 康马县| 晋城| 共和县| 江口县| 临海市| 麦盖提县| 平凉市| 嘉黎县| 凌海市| 紫金县| 革吉县| 东丽区| 海城市| 佳木斯市| 灵川县| 若尔盖县| 应城市| 榕江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