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0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884字
  • 2015-12-29 09:34:19

肘后方云∶亦可用射 五兩。茱萸末。以雞子白和涂癥上。(出第三卷中)暴癥方六首病源暴癥者。由臟氣虛弱。食生冷之物。臟既本弱。不能消之。結聚成塊卒然而起。其生無漸。名之暴癥也。本由臟弱。其癥暴生。至于成病。斃人則速。(出第十九卷中)肘后療卒暴癥。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方。

取牛膝根(二斤 咀曝令極干)上一味。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舉者熱灰中溫之。令味出。先食服五六合至一升。

以意量多少。又用蒴 根。亦準此大良。(千金集驗經心錄張文仲同)又凡癥堅之起。多以漸生。而有覺便牢大者。自難療也。腹中微有結積。便害飲食轉羸瘦。療多用陷冰玉壺八毒諸大藥今上取小小易得者方。

取虎杖根勿令影臨水上者。可得石余。凈洗干之。搗作末以秫米五斗炊飯內攪之。好酒五斗漬封。藥消飯浮。可飲一升半。勿食 鹽。癥當出。亦可但取其根一升。干搗千杵。酒漬飲之。從少起日三亦佳。此酒療癥。乃勝諸大藥。(張文仲同)又方大黃(半斤) 樸硝(三兩) 蜜(一斤)上三味合于湯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備急文仲崔氏同惟崔氏用樸硝半斤蜜一升半服二十丸日再服余依肘后并出第一卷中)千金翼療卒暴癥方。

蒜(十片去皮五月五日戶上者) 伏龍肝(鴨卵大一枚) 桂心(一尺二寸)上三味合搗。以淳苦酒和之如泥。涂著布上掩病處。三日消。(肘后千金同凡蒜或無桂心亦得用也)又方商陸根搗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藥鋪布上。以衣覆冷即易。取瘥止。數日之中。晨夕勿息。(千金集驗肘后同并出第十九卷中)古今錄驗療暴得癥方。

取蒴 根一小束凈洗。瀝去水細切。以醇酒浸之取淹根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第

鱉癥方四首

病源鱉癥者。謂腹內癥結如鱉之形狀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癥者。有食雜冷物不消變化而作者。此皆脾胃氣弱。而遇冷不能克消故也。癥者。其病結成。推之不動移是也。(出第十九卷中)廣濟療鱉癥。服白馬尿方。

白馬尿一升五合。溫服之。令盡瘥。

又方白馬尿(一升) 雞子(三枚破取白)上二味。于鐺中煎取三合。空腹服之。不移時當吐出病。無所忌。(千金同)又療鱉癥。蟹爪丸方。

蟹爪(三分) 附子(六分炮) 麝香(三分研) 半夏(六分) 生姜(四分屑) 鱉甲(六分炙) 防葵(六分) 郁李仁(八合)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日再服。以知為度。忌生冷豬肉莧菜。(并出第二卷中)集驗療鱉癥伏在心下。手揣見頭足。時時轉者。并心腹宿癥。及卒得癥方。

白雌雞一雙。絕食一宿。明旦以膏熬飯飼之。取其屎。無問多少。以小便和之。于銅器中火上熬令燥。搗篩服方寸匕。日四五服。消盡乃止。常飼雞取屎瘥畢。殺雞單食之。(肘后同出第六卷中)

米癥方二首

病源人有好啞米。(啞謹按說文于革切笑也集韻無此字但有饑乙革切饑也今詳啞者饑而喜食之義也下同)轉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癥結。其人常思米而不能飲食。久則斃人。(出第十九卷中)廣濟療米癥。其疾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方。

雞屎(一升) 白米(五合)上二味合炒。取米焦搗篩為散。用水一升。頓服取盡。少時即吐。吐出癥如研米汁碎。

若無癥即吐白沫痰水。乃憎米不復食之。無所忌。(千金同)又療米癥久不療。羸瘦以至死方。

蔥白(兩虎口切) 烏梅(三十枚碎)上二味。以水三升。宿漬烏梅。使得極濃清晨啖蔥白隨飲烏梅汁令盡。頃之心腹煩。欲吐。即令出之。三晨療之。當吐去米癥。瘥。無所忌。(并出第三卷中)

食癥及食魚肉成癥方二首

病源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饑值生蔥。便大食之。乃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則愈。故謂食癥。特由不幸。致此妖異成癥。非飲食生冷過度之病也。(出第十九卷中)廣濟療食癥病食蔥瘥方。

有一人食飯七升。并羊脂餅番不論數。因于道中過饑。急食生蔥。須臾吐出一實。簿而圓。繞畔有口無數。即以食投之立消。盡飯七升乃止。吐此物后。其人食病便愈。此名食癥。無忌。(出第二卷中)千金療食魚肉等成癥。結在腹內。并諸毒瓦斯方。

狗糞(五升)上一味燒灰末之。綿裹以酒一斗漬再宿。濾取清。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令盡。隨所食。癥結即便出矣。(出第十一卷中)

發癥方二首

病源有人因食飲內誤有頭發。隨食而入胃成癥。胸喉間如有蟲下上來去者是也。(出第十九卷中)廣濟療發癥。乃由人因食而入。久即胸間如有蟲上下去來。唯欲得飲油方。

油(一升)上一味。以香澤煎之。大 鐒貯之。安病患頭邊。以口鼻臨油上。勿令得飲。及敷之鼻面。并令有香氣。當叫喚取飲。不得與之。必疲極眠睡。其發癥當從口出飲油。人專守視之。

并濃菜。隨發長短。形亦如之無忌。(千金同)又療胸喉間覺有癥蟲上下。偏聞蔥豉食香。此是發蟲故也方。

油煎蔥豉令香。二日不食。張口而臥。將油蔥豉置口邊。蟲當漸出。徐徐以物引去之。

無所忌。(出第二卷中)

虱癥方一首

病源人有多虱。性好嚙之。所嚙既多。而腑臟虛弱。不能消之。不幸變化生癥。而患者亦少。俗云患虱癥人見虱必嚙之。不能禁止。虱生長在腹內。時有從下部出。亦斃人。(出第十九卷中)千金療虱癥。由嚙虱在腹。生長為虱癥方。

故篦子(一枚) 故梳子(一枚)上二味各破為兩分。各取一分燒作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頓服前末盡。少時當病出。無所忌。(廣濟同出第二卷中)

鱉瘕方一首

病源鱉瘕者。謂腹內瘕結如鱉狀是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諸雜冷物變化而作者。皆由脾胃氣弱。而遇冷即不能克消所致。瘕言假也。謂其形假而推移也。昔曾有人共奴俱患鱉瘕。奴在前死。遂破其腹。得一白鱉。仍故活。有人乘白馬來看此鱉。白馬忽尿墮落鱉上。即縮頭及腳。尋以馬尿灌之。即化為水。其主曰∶吾將愈矣。即服之。果如其言得瘥。故養生云∶六月勿食澤中水。令人成鱉瘕。(出第十九卷中)崔氏療鱉瘕方。

大黃(六銖) 干姜(半兩) 附子(九銖炮) 人參(九銖) 側子(半兩炮) 桂心(六銖)貝母(半兩) 白術(二兩) 細辛(十八銖) 蟲(大一寸者七枚熬)上十味搗下篩。以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忌豬肉冷水。(出第九卷中)

蛇瘕方一首

病源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內生蛇瘕也。亦有蛇之津液。誤入飲食內。亦令人病瘕。其狀常苦第十九卷中)崔氏療蛇瘕。大黃湯方。

大黃(半兩) 芒硝(如雞子一枚) 烏賊魚骨(三枚) 黃芩(半兩) 甘草(如人指一尺炙)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之三沸。下絞去滓。納芒硝。適寒溫。盡服之。十日一劑。煮作如上法。欲服之。宿無食平旦服。當下病也。(千金同出第九卷中)

蛟龍病方一首

病源蛟龍病者云∶三月八月蛟龍子生芹菜上。人食芹菜。不幸隨入人腹。變成蛟龍。其病之狀。發則如癲。(出第十九卷中)廣濟療蛟龍病。三月八月近海及水邊。因食生芹菜。為蛟龍子生在芹菜上。食入人腹。

變成龍子。須慎之。其病發似癲。面色青黃。少腹脹。狀如懷妊。宜食寒食餳方。

寒食粥餳三升。日三服之。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開皇六年。又賈橋有人吃餳。吐出蛟龍。大驗。無所忌。(千金方同出第二卷中)

胸痹方二首

病源。寒氣客于五臟六腑。因虛而發。上沖胸間則胸痹。胸痹之候。胸中 如滿。噎塞不利。習習如癢。喉里澀。唾燥。甚者心里強痞急痛。肌肉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俯仰。

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白汗出。或徹背膂。其脈浮而微者是也。

不上。除胸痹食熱嘔。(出第三十卷中)仲景傷寒論。療胸痹。理中湯方。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 白術(三兩) 干姜(三兩)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一。頻服三劑愈。(張仲景云胸痹心中痞堅留氣結于胸胸滿脅下逆氣搶心理中湯亦主之千金同出第十六卷中)深師療胸痹。麝香散方。

麝香(四分) 牛黃(二分) 生犀角(一分屑末)上三味研服五分匕。日三。忌生冷物蔥蒜。(出第十六卷中)

胸痹短氣方三首

千金論曰∶夫脈當取太過與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故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脈陰弦故也。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仲景傷寒論同。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其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者。栝蔞湯主之方。

栝蔞(一枚) 薤白(一斤) 半夏(半升洗) 生姜(四兩) 枳實(二兩炙)上五味切。以白 漿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三。肘后。仲景傷寒論。無生姜枳實半夏等三味同。短劇云∶用水一斗。忌羊肉餳。

又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湯主之方。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炙) 杏仁(五十枚)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合。仲景傷寒論同。(并出第十三卷中)深師療胸痹連背痛。短氣。細辛散方。

細辛 干地黃 甘草(各二兩炙) 桂心 茯苓(各五兩) 枳實(炙) 白術 生姜 栝蔞實(各三兩)上九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古今錄驗千金同出第十三卷中)

胸痹心下堅痞緩急方四首

千金論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急痛。肌中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 如滿。咽塞習習癢。喉中干燥。時欲嘔吐。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腹痛。不即療之。數日殺人。(出第十三卷中)范汪療胸痹。心中痞堅。留氣結于胸中。胸滿脅下。逆氣搶心。枳實湯方。

陳枳實(四枚炙) 濃樸(四兩炙) 薤白(八兩) 桂心(一兩) 栝蔞實(一枚)上五味。先以水五升煮枳實濃樸。取二升半。去滓。納余藥又煎三兩沸。去滓。分溫三服。除心氣良。(古今錄驗千金同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古今錄驗療胸中隱然而痛。脊膂肩痛方。

桂心(一分) 干姜(一分) 人參(三分) 細辛(三分) 烏頭(一分炮) 山茱萸(三分)貝母(三分)上七味搗下篩。和以蜜丸如小豆大。酒若粥汁吞二丸。稍稍益。以胸中痛止溫溫為度。

忌生蔥生菜豬肉冷水。又療胸痹偏緩急。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五百枚) 附子(十枚大者炮) 甘草(三兩炙)上三味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三。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又療胸痹偏緩急。薏苡仁散方薏苡仁(一千五百枚) 附子(大者十枚炮)上二味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之。忌豬肉冷水。(此方出僧深范汪同仲景方用薏苡仁十五兩并出第八卷中)

胸痹噎塞方二首

仲景傷寒論。胸痹之病。胸中 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唾燥沫是也。橘皮枳實湯主之方。

橘皮(半斤) 枳實(四枚炙) 生姜(半斤)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肘后短劇文仲深師范汪古今錄驗經心錄千金同出第十五卷中)千金通氣湯。療胸滿短氣噎塞方。

半夏(八兩洗) 生姜(六兩) 桂心(三兩) 吳茱萸(四十枚)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生蔥。(一方無桂心用橘皮出第十三卷中)

胸痹咳唾短氣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脈沉而起。關脈小緊數者。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方。

栝蔞實(一枚) 薤白(切半升)上二味。以白 酒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分再服。(深師范汪同出第十五卷中)肘后論∶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急痛。肌中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及背皆痛。手不得犯胸滿短氣。咳唾引痛。煩悶自汁出。或徹引背膂。不即療。數日殺人。療卒患胸痹方。

雄黃 巴豆(去皮心熬)上二味。先搗雄黃細篩。納巴豆。務熟搗之相和。丸如小豆。服一丸。不覺稍益。忌野豬肉蘆筍。

又方枳實(炙)上一味搗篩。以米汁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又或已瘥復更發方。

取薤根(五斤)上一味搗絞取汁。飲之立愈。(并出第一卷中)

胸痹心痛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白 漿湯主之方。

大栝蔞(一枚) 薤白(切三兩) 半夏(半升洗)上三味。以白 漿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羊肉餳。(古今錄驗同范汪同出第十五卷中)千金療胸痹心痛方。

灸膻中百壯。穴在鳩尾上一寸。(一云膺 中行直兩乳內間是忌針)又療胸脅滿心痛方。

灸期門。隨年壯。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不容旁一寸半是。(并出第十三卷中)古今錄驗小草丸。療胸痹心痛逆氣。膈中飲不下方。

小草(三分) 桂心(三分) 蜀椒(三分汗) 干姜(二分) 細辛(三分) 附子(二分炮)上六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大。先食米汁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胸痛方二首

范汪療胸痛。枳實散方。

枳實(八分炙) 桂心(五分)上二味搗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生蔥。(深師同)深師療胸痛。枳實散方。

枳實(四枚炙) 神曲(一兩熬) 白術(一兩)上三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六卷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徐闻县| 南溪县| 塔城市| 承德县| 辉南县| 临朐县| 蓬安县| 巴南区| 错那县| 台北市| 瑞丽市| 常德市| 洛浦县| 绿春县| 璧山县| 宝坻区| 诸城市| 丰原市| 上饶市| 红河县| 瑞安市| 武清区| 上蔡县| 西青区| 阳朔县| 都兰县| 开原市| 滨海县| 新营市| 苗栗市| 和静县| 油尖旺区| 莱州市| 阳春市| 苗栗县| 加查县| 逊克县| 崇阳县| 仁寿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