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凡得溫毒病新瘥,脾胃尚虛,谷氣未復,若食犬、豬、羊肉并腸血,及肥魚、炙脂膩,必大下痢,下痢則不可復救,又食餅、餌炙、 棗栗諸生果難消物,則不能消化,停積在于腸胃,便脹滿結實,大小便不通,因更發熱,復成病也,非但雜食,梳頭洗浴諸勞事等,皆須慎之。(如桃、李、生蔥、生菜、海藻、菘菜、雀肉等俱在所忌,并出第十卷中)《千金》論曰,凡熱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豬肉及腸血、肥魚、炙膩必大下痢,醫所不能療也,必至于死。若食餅餌、粢黍、飴脯、炙膾、棗粟諸果,及堅實難消之物,胃氣尚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熱,適以藥下之,則胃虛冷,大利難禁,不下之必死,下之復危,皆難救也,熱病及大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寧可少食令饑,慎勿飽,不得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引日轉久,可漸食羊肉糜,若羹汁雉兔鹿肉,不可食豬、狗肉也。新瘥后當靜臥,慎勿早起,勿令人梳頭澡洗,非但體勞,亦不可多語言,用心使意勞,凡此皆令人勞復。有人得病已瘥而未健,詣華敷視脈,曰,雖瘥尚虛未復,陽氣不足,勿為勞事,余勞尚可,御內則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夫病除,從百余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舌出數寸而死。病新瘥未滿百日,氣力未平復,而以房室者,略無不死,及熱病房室,名陰陽易之病,皆難療多死。(《古今錄驗》、《集驗》同)又療重病新瘥早起勞,及飲食多,致復欲死方。
燒鱉甲末服方寸匕。忌莧菜。(《肘后》、《集驗》、文仲《備急》同,出第十卷中)《深師》療溫病瘥愈食復病。麻黃散方。
麻黃(十分去節) 大黃(十五分炙) 附子(一分炮) 濃樸(二分炙) 苦參(六分) 石膏(六分碎,綿裹) 烏頭(六分炮)上七味,搗篩,以酒若米汁和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出第十四卷中)《古今錄驗》療熱病復。麻子湯。(吳正服效方)麻子(一升) 豉(一升) 牡鼠屎(一十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立愈,試之有神驗。(《肘后》同)又大黃丸方大黃(一兩蒸之二斗米下) 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 硝石(三分熬,無者以芒硝代之) 桂心(二分) 干姜(二分炮)上五味,搗篩四味,別搗巴豆令如泥,合和以蜜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一丸,湯服之。但熱在膈上當吐,在膈下當利,豫作粥。如服他吐下丸法,服藥兩食頃不吐下,以熱飲動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一丸半,能藥,壯人可二丸,此藥優于他下藥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瘡,綿挺如指,蜜和一丸涂挺頭,且納瘡中, 出之,不瘥更作。溫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飛尸、遁尸,漿服半丸,日一,應須臾止,心腹脹滿痛,服一丸,瘧者依發日先宿勿食,清晨服一丸,丁壯人服二丸,得吐下,忍饑過發時乃食。婦人產后血結中,奔走起上下,或絕產無子,或月經不調,面目青黃,服半丸。
小兒淋瀝寒熱,臚脹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三四歲者如麻子服一丸,日一,六七歲兒服二丸,比三十日心腹諸病瘥,兒小半之愈,大良。忌野豬肉、蘆筍、生蔥。(出第三卷中)
諸黃方一十三首
《病源》黃病者,一身盡疼,發熱,面色洞黃,七八日后,結熱在里,有血當下,去之如肝狀,其人小腹滿急。若其人眼睛澀疼,鼻骨疼,兩膊及項強,腰背急,則是患黃,大便澀,但令得小便快,則不慮死,不用大便多,多則心腹脹不好。此由寒濕在表,則熱蓄于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則大小便不通,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凡黃候,其寸口近掌無脈,口鼻氣冷,并不可療之,必死。(出第十二卷中)仲景《傷寒論》諸黃。豬膏發煎主之方。
豬膏(八兩) 亂發(大如雞子一枚)上二味,納發膏中煎之,發消盡研,絞去膏細滓。分二服,病從小便去也。(《肘后備急》、文仲、《千金》、《古今錄驗》、《深師》、《范汪》同,云太醫校尉史脫家婢再病,胃中干糞下便瘥,神驗。出第十四卷中)《刪繁》療天行毒熱,通貫臟腑,沉鼓骨髓之間,或為黃膽、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馬黃等疾,喘息須臾而絕。瓜蒂散方。
瓜蒂(二七枚) 赤小豆(三七枚) 秫米(二七粒)上三味,搗篩為散。取如大豆粒,吹于兩鼻之中,甚良。不瘥,間日復服之。(《千金》、《范汪》、《集驗》同)又方瓜蒂(二七枚)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作一服。
又方鹽(一升)上一味,紙裹漬濕,燒之取通赤,納三升水中攪令調。手巾漉度為一服,以前二方服訖,并吐出黃汁。
崔氏療黃,貧家無藥者,可依此方。
取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濃汁,搦半升,一服令盡。
又療黃兼主心腹方蔓荊子(一大合揀令凈)上一味,搗碎,熟研,以水一升更和,研,濾取汁,可得一大盞。頓服之,少頃自當轉利,或亦自吐,腹中便寬,亦或得汗,便愈。(《備急》、文仲、《深師》同,并出第一卷《延年秘錄》療黃。瓜蒂湯方。
瓜蒂(一兩) 赤小豆(四十九枚) 丁香(二七枚)上三味,搗末,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澄清。分為兩度,滴入兩鼻中。(出第十卷中)《救急》療三十六種黃方。
取雞子一顆并殼燒作灰,研酢一合,又溫之。總和頓服。身體眼暗極黃者,不過三顆,鼻中蟲出,神效。
又療諸黃,暗黃眼暗,及大角赤黑黃,先擲手足,內黃患渴,疸黃,眼赤黃,腎黃,小便不通,氣急心悶,五色黃。瓜蒂散方。
丁香 瓜蒂 赤小豆(各十枚)上三味,細搗篩。取暖水一雞子許,和服,大神驗。(并出第十七卷中,《廣濟》同)《必效》療一切黃,蔣九處得,其父遠使得黃,服此極效。茵陳湯及丸方。
茵陳(四兩) 大黃(三兩) 黃芩(三兩) 梔子(三兩)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空肚服之。不然,搗篩,蜜和為丸。飲服二十丸,稍稍加至二十五丸,量病與之,重者作湯,勝服丸,日一服。忌羊肉、酒、面、熱物等,以瘥為限。小便黃色及身黃者并主之。
又療諸黃,眼已黃亦差。瓜蒂散方。
丁香(一分) 赤小豆(一分) 瓜蒂(一分) 一方加秫米(一分)上三味,搗末,溫水食前頓服使盡,則當利,并吐黃水。不瘥更服。(并出第一卷中)《千金》療黃膽。大黃丸方。
大黃(二兩) 葶藶(三兩)上二味,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十丸,日三服,病瘥便止。
又大黃丸方大黃(二兩) 黃連(三兩) 黃芩 黃柏(各一兩) 曲衣(五合)上五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食前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可至五丸。忌豬肉、冷水。(并出第十卷中)
急黃方六首
《病源》脾胃有熱,谷氣郁蒸,因為熱毒所加,故卒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頃刻,故云急黃也。有得病即身體面目發黃者,有初不知是黃,死后乃身面黃者。其候得病,但發熱心戰者,是急黃也。(并出第十二卷中)《廣濟》療急黃,身如金色。瓜蒂散方。
赤小豆(二七枚) 丁香(二七枚) 黍米(二七枚) 瓜蒂(二七枚) 麝香 薰陸香(等分別研) 青布(二方寸燒為灰)上七味,搗篩為散。飲服一錢匕,則下黃水,其黃則定。忌生冷、熱面、粘食、陳臭等。(一方止三味,出第一卷中)《必效》療急黃膽內等黃。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切) 芒硝(二兩)上二味,以水二升,生漬大黃一宿,平旦絞汁一升半,納芒硝攪服,須臾當快利,瘥。
(出第一卷中)《延年秘錄》療急黃,心下堅硬,渴欲得水吃,氣息喘粗,眼黃,但有一候相當,即須宜服此瓜蒂散,吐則瘥方。
瓜蒂(二小合) 赤小豆(二合)上二味,搗篩為散,年大人暖漿水五小合和散一服,滿一方寸匕。一炊久,當吐不吐,更服五分匕,水亦減之。若輕病直吹鼻中,兩黑豆粒大亦得,當鼻中黃水出即歇,并宜灸心厭骨下一寸,名巨闕,灸五七炷以來,初小作炷,在后漸大,仍不得大如梧子。
吐訖及灸了計即渴,仍服麥門冬飲子方。
麥門冬(四兩去心) 栝蔞(三兩) 竹葉(一升) 茯苓(四兩) 升麻(二兩) 生蘆根(一升) 甘草(一兩炙)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八九里久,服此飲,渴即止。(出第十卷中)《千金》療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地黃汁湯方。
生地黃汁(八合) 大黃(六分末) 芒硝(一兩)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服,以利為度。
《近效》療急黃方取蔓荊子油一盞,頓服之。臨時無油,則以蔓荊子搗取汁,水和之吃亦得。候顏色黃,或精神急,則是此病。(韋給事試用之有效)
黃膽方十三首
《病源》黃膽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臟腑不和,水谷相并,積于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瘀結不散,熱氣郁蒸,故食已如饑,令身體面目爪甲及小便盡黃,而欲安臥。若身脈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必寒熱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此黃膽也。疸而渴者,其病難療;疸而不渴者,其病可療。發于陰部,其人必嘔;發于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出第十二卷中)仲景《傷寒論》黃癉。麻黃醇酒湯主之方。
麻黃(一大把去節)上一味,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頓服盡。古今方云,傷寒熱出表發黃膽,宜汗之則愈,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短劇》、《古今錄驗》、張文仲、《經心錄》同)又黃膽。茵陳蒿五苓散主之方。
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上二味和,先食白飲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深師》、《范汪》同)又五苓散 利小便,治黃膽方。
豬苓(三分去皮) 白術(三分) 茯苓(三分) 澤瀉(五分) 桂心(二分)上五味,搗篩,和合。白飲和服一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以助藥勢,汗出便愈。(《千金》、《深師》、《范汪》同,并出第十四卷中)《肘后》療黃膽方。
燒亂發,服一方寸匕,日三,秘驗。酒飲并得。(《備急》、文仲同,出第一卷中)《范汪》療黃膽散方。
取瓠子白瓤及子熬令黃,搗為末,服半錢匕,日一服,十日愈。用瓠子數數有吐者,當先詳之。(出第三十四卷中)《集驗》療黃膽百藥不瘥者方。
驢頭一枚煮熟,以姜齏啖之,并隨多少飲汁。(《備急》、崔氏、張文仲、《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千金》療黃膽方取生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三四日便愈。無小麥苗, 麥苗亦得。《范汪》云,用小麥勝也。(《備急》、文仲、《集驗》并同,出第十卷中)《千金翼》療黃膽目黃不除。瓜丁散方。
瓜丁細末如大豆許,納鼻中。令病患深吸取入鼻中,黃汁出。
又黃蒸湯方(通按∶黃蒸未詳)黃蒸(一升) 麥面(一升) 豬屎(一升)上三味,以水五升,漬一宿,煮取三升,絞去滓,頓服一升。覆取汗,必效。(同出第十八卷中)崔氏療黃膽年六十以上方。
茅根(一把) 豬肉(一斤)上二味,合作羹,盡一服愈,當灸臍上下兩邊各一寸半一百壯,手魚際白肉側各一,灸隨年壯。(《備急》、《范汪》同)又療黃膽方苦葫蘆瓤如大棗許上一物,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三兩食頃。取兩酸棗許汁,分納兩鼻孔中,余節候與上方同。比來常用,乃勝瓜蒂散。
《近效》療黃膽。瓜蒂散方。
瓜蒂(二七枚) 赤小豆(七枚) 生秫米(二七枚) 丁香(二七枚)上四味,搗篩,重者取如大豆二枚,各著一枚鼻孔中,痛縮鼻,須臾,鼻中瀝清黃水,或從口中出升余則愈。病輕者如一小豆則可,一與不盡,間日復頻用,效,李皓用之立驗,俗人或使人以竹筒極力吹鼻中無不死者,慎之。
又療男子女人黃膽病,醫療不愈,身目悉黃,食飲不消,胃中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干屎使病爾方。
以成煎豬脂一小升,溫熱頓盡服之,日三,燥屎下去乃愈。(《備急》、崔氏同)
黃膽遍身方一十一首
《廣濟》療黃膽,遍身面悉黃,小便如濃梔子汁。茵陳丸方。
茵陳(四兩) 黃芩(三兩) 枳實(二兩炙) 大黃(三兩)上四味,搗篩,蜜丸。空腹以米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二十五丸,微利為度。忌熱面、蒜、蕎麥、粘食、陳臭物。(一方有升麻三兩,出第一卷中)《肘后》療黃膽者,一身面目悉黃如橘柚,暴得熱,外以冷迫之,熱因留胃中,生黃衣,熱熏上所致方。
豬脂(一升)上一味,成煎者,溫令熱。盡服之,日三。燥屎當下,下則稍愈便止。(與前《近效方》同,《備急》、崔氏同,出第三卷中)《短劇》療黃膽身目皆黃,皮膚曲塵出。三物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一把) 梔子(二十四枚) 石膏(一斤) 《千金方》加大黃(三兩)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燒石膏,令正赤,投湯中沸定取清汁,適寒溫。服一升。自覆令汗出周身遍,以溫粉粉之,則愈。若不汗,更服一升,汗出乃愈也。(《深師》、《古今錄驗》、《千金翼》同,出第四卷中)《集驗》療黃膽身體面目皆黃。大黃散方。
大黃(四兩) 黃連(四兩) 黃芩(四兩)上三味,搗篩為散,先食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為丸服。(《備急》、文仲、《千金》同,出第二卷中)《刪繁》療黃膽者通身并黃。茵陳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