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6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897字
  • 2015-12-29 09:34:19

十四

產(chǎn)后渴方二首

集驗療產(chǎn)后渴,栝蔞湯方。

栝蔞(四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三兩) 干地黃(三兩) 甘草(二兩炙) 干棗(二十枚) 土瓜根(五兩)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良。

千金療產(chǎn)后虛渴,少氣力,竹葉湯方。

竹葉(切三升) 甘草(炙) 人參 茯苓(各一兩) 小麥(五合) 生姜 半夏(洗各三兩) 干棗(十五枚) 麥門冬(五兩去心)上九味切,以水九升先煮竹葉小麥生姜棗,取七升,去滓納藥再煎,取二升半,絞去滓,一服五合,日三夜一。(出第二卷中)

十四

許仁則產(chǎn)后方一十六首

第一產(chǎn)后若覺血氣不散,心腹刺痛,脹滿喘急,不能食飲,宜依此方。

鬼箭羽(折之如金色佳) 當(dāng)歸 白術(shù) 生姜(各三兩) 細辛 桂心(各二兩) 生地黃(汁上七味切,以好無灰酒三升,水四升和煎,緩火煎,取二升三合,去滓,溫分服三合,忌如常法。

第二產(chǎn)后若覺惡露下多,心悶短氣,貼然無力,不能食。宜依此方。

當(dāng)歸 艾葉 生姜(各三兩) 干地黃(四兩) 人參(一兩) 地榆(二兩)上六味切,以水七升半,煎取二升四合,去滓,分溫服八合,日三。

第三產(chǎn)后惡露下多少得所,冷熱得調(diào),更無余狀,但覺腹內(nèi)切痛,可而復(fù)作,宜依此方當(dāng)歸(五兩) 生姜(六兩) 桂心(三兩) 芍藥(二兩)上四味切,以水酒各三升半,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三服之,忌生蔥。

第四產(chǎn)后諸狀無所異,但不能食者,宜依此方。

白術(shù)(五兩) 生姜(六兩)上二味切,以水酒各二升,緩火煎取一升半,分溫二服,忌如常法。

第五產(chǎn)后更無他狀,但覺虛弱,欲得補氣力,兼腹痛,宜羊肉當(dāng)歸湯方。

肥羊肉(一斤去脂膜) 當(dāng)歸(五兩) 生姜(六兩) 黃 (四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緩火煮羊肉,取八升,澄清,納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分服,若覺惡露下不盡,加桂心三兩。惡露下多,覺有風(fēng),加芎 三兩,覺有氣,加細辛二兩,覺有冷,加吳茱萸一兩,覺有熱,加生地黃汁二合。

第六產(chǎn)后惡露雖下,不甚通利,遂覺心腹?jié)M悶,脅肋脹妨,兼咳喘,息急,不能食飲,大便不通,眼澀,坐起不穩(wěn),心腹時時痛,宜服此方。

白術(shù) 當(dāng)歸 桑白皮 大黃(各三兩) 生姜(四兩) 細辛 桂心(各二兩)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此湯當(dāng)?shù)美?,利又不宜過多,事不獲已,所以取微利,緣初產(chǎn),舉體皆虛,尚藉藥食補之,豈宜取過利,脫未即止須斷之,取三兩匙酢飲,飲之即止,適寒溫將攝佳,忌如常法。

如利后諸候不減,宜依后方。

當(dāng)歸(十分) 白術(shù)(八分) 甘草(炙七分) 生姜(六分) 桑根白皮(六分) 桂心(三分)上八味搗篩,蜜丸桐子大,以酒下十五至二十丸,忌如常法。

第七產(chǎn)后患水痢,宜依此方。

神曲(末五合六月六日者) 人參(四兩) 枳實(炙六分) 赤石脂(十分) 白術(shù)(六分)上五味搗散,飲下方寸匕,漸漸加之,忌如常法。

第八產(chǎn)后患血痢,宜依此方。

艾葉(虎掌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者) 黃柏 芍藥 甘草(炙各六分) 阿膠(十七分)黃連(七分) 地榆(五分)上七味搗散,以飲下方寸匕甚妙,忌如常法。

第九產(chǎn)后患膿痢,宜依此方。

附子(炮) 蜀椒(汗) 干姜(各五分) 甘草(炙六分) 赤石脂 黃 (各十分)白術(shù)(七分)上七味搗散,飲服方寸匕,加一匕半,日再,忌如常法。

第十產(chǎn)后諸痢方。

取薤白煮食之,唯多益好,肥羊肉去脂,作炙食之,唯多益好,以羊腎炒薤白食之良。

第十一產(chǎn)后腹內(nèi)安穩(wěn),惡露流多少得所,但緣產(chǎn)后日淺,久坐視聽言語多,或運勞力,遂覺頭項及百肢節(jié)皮肉疼痛,乍寒乍熱,此是蓐勞,宜依此方。

豬腎(一具去脂) 當(dāng)歸 芍藥 生姜(各三兩) 桂心(一兩) 蔥白(三合)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緩火煮腎,取六升澄清,納諸藥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第十二產(chǎn)后覺患風(fēng),手足不多隨和,言語不多流利,恍惚多忘,精神不足,宜依此方。

獨活(三兩) 當(dāng)歸 芍藥 防風(fēng) 芎 玄參(各二兩) 桂心(一兩半)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如一劑覺安穩(wěn),隔三日又服一劑,若一兩劑后漸瘥,但須適寒溫將息,如未全瘥,即以此方作丸,有熱加干葛五兩,有冷加白術(shù)五兩,有氣加生姜六兩,有痛加當(dāng)歸芍藥各二兩,不能食,加人參二兩,玄參四兩,覺手足不穩(wěn),加牛膝五加皮萆 各三兩,黃 四兩,丸服,忌如常法。

第十三產(chǎn)后更無余苦,但覺體氣虛,宜服此方。

當(dāng)歸 干地黃(各十分) 澤蘭(八分) 防風(fēng) 黃 續(xù)斷(各六分) 桂心 人參 地骨皮芍藥(各七分) 干姜(六分)上十一味搗末,蜜丸桐子大,酒下二十丸,忌如常法。

第十四產(chǎn)后不論服藥宜爾,不宜食諸生冷陳久滑物,若服藥,彌須將息,每方服藥后,合疏忌食法,為欲錄其都要,不能一一具言,諸方有白術(shù)忌桃李,細辛忌生蔥,甘草忌菘菜海藻,枸杞忌狗肉,附子,黃連忌諸肉,桂心忌生蔥。

第十五產(chǎn)后血氣不多通散,當(dāng)時不甚覺之,在蓐雖小不和,出則成痼結(jié),少腹疼硬,乍寒乍熱,食飲不為肌膚,心腹有時刺痛,口干唾粘,手足沉重,有此狀,宜依此方。

當(dāng)歸 芍藥 人參 甘草(炙) 鬼箭羽 牛膝(各五分) 牡丹皮(六分) 白術(shù)(六分)桂心 白薇 烏梅(熬各四分) 大黃(八分) 虻蟲(熬去翅足) 水蛭(熬各三分) 蒲黃(三分) 樸硝 赤石脂(各十分) 干地黃(七分) 虎杖(六分)上十九味搗末,蜜丸桐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加二十五丸良,忌如常法。

第十六產(chǎn)后膿血痢相兼,宜依此方。

赤石脂 五色龍骨 黃連(各十分) 阿膠(炙) 黃 (各六分) 黃柏(四分) 白術(shù)(五分)上七味搗末,蜜丸桐子大,飲下三十丸,散服亦妙,如前服,忌如常法。

產(chǎn)后遺糞方三首廣濟療產(chǎn)后遺糞方。

取故燕巢中草燒末,以酒下半錢,亦治男子。

集驗療產(chǎn)后遺糞方。

取礬石燒,牡蠣熬,各等下篩,酒服方寸,日三,亦治男子。

又療產(chǎn)后遺糞,不知出時方。

白蘞 芍藥(各二分)上二味搗為散,以酒服方寸匕。

產(chǎn)后陰道開方二首廣濟療產(chǎn)后陰道開不閉方。

取鍛石一升,熬令能燒草,以水二升投灰中,適冷暖,入水中坐漬,須臾復(fù)暖,坐如常法用之。

集驗療婦人產(chǎn)后冷,玉門開不閉,硫黃洗方。

石硫黃(研) 蛇床子(各四分) 菟絲子(五分) 吳茱萸(六分)上四味搗散,以湯一升投方寸匕,以洗玉門,瘥止。

十四

產(chǎn)后陰下脫方六首

集驗療婦人產(chǎn)后陰下脫方。

取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療陰中痛。

千金療產(chǎn)后陰下脫方。

以鐵精粉上推納之。

又方燒人屎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

又方臍下橫紋灸二七壯。

古今錄驗療產(chǎn)后陰下脫方。

蜀椒(一升) 吳茱萸(一升) 戎鹽(半雞子大)上三味搗,以綿裹如半雞子大,納陰中,日一易,二十日愈。

又方鱉頭(陰干二枚) 葛根(一斤)上二味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十四

八瘕方一十二首

素女經(jīng)論婦人八瘕積聚,無子,斷絕不主,令有子受胎養(yǎng)法。并曾傷落依月服藥法,及陰閉生息肉,陰癢生瘡,陰癢 瘡,帶下陰子臟不正,陰門挺出,陰腫堅隱疾方。

黃帝問于素女曰,吾聞天下婦人產(chǎn)乳有子而病者,未曾生子而病者,又產(chǎn)乳后而中絕不復(fù)產(chǎn)者,何也,諸病作生,而令婦人腹中有積聚,胸脅腰背攣而痛,久而生八瘕之聚。病深可畏,不在腸胃,療之或已復(fù)作,其狀寧可得聞之乎,對曰,婦人之病,皆由于月病生產(chǎn)所致,又從胞胎所起,其病不同,針灸食藥,不得其方也。

黃帝曰,安心其要易,聞之為寶,受之良久,詳思念其事曰。善哉,療將奈何,素女曰,誠為主說,婦人胞胎之?dāng)?shù),皆在陰里,萬物皆從生淵深,血脈精氣所從行,腎為陰,陰主開閉。左為胞門,右為子戶,主定月水,生子之道,胞門生于子精,精神氣所出入,合于中黃門,玉門四邊,主持關(guān)元,禁閉子精。臍下三寸,名曰關(guān)元,主藏魂魄,婦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從上,然婦人經(jīng)脈俞絡(luò)合調(diào),則月水如時來至,故能生子而無病,婦人營衛(wèi)經(jīng)絡(luò)斷絕不通,其人思惟,邪氣便得往來,入合于子臟,若生后惡露未已,合陰陽,即令婦人經(jīng)脈攣急,令人少腹里急支滿,胸脅腰背相引痛苦,四肢酸削,飲食不調(diào),結(jié)牢惡血不除,月水不如時,或在前或在后,乍久不止,因生積聚如懷胎狀,邪氣盛甚,令人恍惚多夢,寒熱,四肢不欲時動,陰中生氣,腫肉生風(fēng),甚者小便不利,苦痛如淋狀,面目黃黑,歲月病即不復(fù)生子,黃帝曰,吾深所憂也,療之奈何,可得愈病,令人有子,愿拜受非其人不敢妄傳。何以神良耳。素女曰,今詳面圖。

一曰黃瘕,黃瘕者,婦人月水始下,若新傷墜,血氣未止,臥寢未定,五臟六腑虛羸,精神不定,因向大風(fēng)便利陰陽開閉關(guān)節(jié)四遠,中于風(fēng)濕,氣從下上,入于陰中,稽留不去,名為陰虛,則生黃瘕之聚,令人病苦四肢寒熱,身重淋露,臥不欲食,左脅下有氣結(jié)牢,不可得抑??嗖⊙诚嘁?,月水不利,則善令人不產(chǎn),少腹急,下引陰中如刺,不得小便,或時寒熱,下赤黃汁,病苦如此,令人無子,療當(dāng)刺關(guān)元氣沖,行以毒藥,有法療治,瘕當(dāng)下即愈矣。

又療黃瘕皂莢散導(dǎo)之方皂莢(一兩炙去皮子) 蜀椒(一兩汗) 細辛(六分)上三味搗散,以三角囊大如指長二寸貯之取納陰中。悶則出之,已則復(fù)納之,惡血畢出,乃洗以溫湯,三日勿近男子,忌生菜等。

二曰青瘕,青瘕者。婦人新生未滿十日起行,以湯浣洗太早,陰陽虛,玉門四邊皆解散,子戶未安定,骨肉皆痛,手臂不舉,飲食未復(fù),五內(nèi)吸吸,又當(dāng)風(fēng)臥不自隱障,若居濕地及濕席,令人苦寒灑灑入腹中,心腹煩悶沉淖。惡血不除,結(jié)熱不得散,則生青瘕之聚在左右脅下,藏于背膂,上與肩甲腰下,攣急兩足,腹下有氣起,喜唾,不可多食,四肢不欲動搖?;秀鄙茐?,手足腫,面目黃,大小便難,其候月水不通利,或不復(fù)禁,狀如崩中,此自過所致,令人少子,療之當(dāng)刺胃管,行以毒藥,有法瘕當(dāng)下即愈矣。

又療青瘕導(dǎo)藥方。

戎鹽(一升) 皂莢(半兩去皮子炙) 細辛(一兩六銖)上三味搗散,以三角囊大如指長三寸貯之,納陰中,但臥瘕當(dāng)下青如葵汁,養(yǎng)之如產(chǎn)法三曰燥瘕,燥瘕者,婦人月水下,惡血未盡,其人虛憊。而以夏月熱行疾步,若舉重移輕氣上達膈中背膂。少腹壅急,月水與氣俱不通利,而反以飲清水快心,月水橫流,溢入他臟不去有熱,則生燥瘕之聚,大如半杯,上下腹中苦痛在兩脅下,上引心而煩害飲食,食欲嘔吐,胸及腹中不得太息,腰背重,喜臥盜汗,足酸削,久立而痛,小便失時,忽然自出若失精,月水閉塞。大便澀難,有此病者,令人少子,療之以長針按而刺之法度,行以毒藥,瘕當(dāng)下即愈矣。

又療燥瘕方。

大黃(如雞子許) 干姜(二兩) 雞 中黃膜(一枚炙) 黃連(二兩) 桂心(一尺)蟲(三枚熬) 濃樸(十銖炙) 郁李仁(一兩去皮尖熬)上八味搗散,早朝空腹,以溫酒一盞和三錢匕頓服,瘕當(dāng)下,下畢,養(yǎng)之如產(chǎn)婦法,三月無子者,當(dāng)有子,三日勿合陰陽。

四曰血瘕,血瘕者婦人月水新下,未滿日數(shù)而中止,因飲食過度,五谷氣盛,溢入他臟,若大肌寒,吸吸不足,呼吸未調(diào),而自勞動,血下走腸胃之間,流落不去,內(nèi)有寒熱,與月水合會,則生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橫脅下有積氣。牢如石,少腹裹急苦痛,背膂疼,腰股下痛,陰裹若生子風(fēng)冷,子門僻,月水不時,乍來乍去,有此病者令人無子。

療之,瘕當(dāng)下即愈矣。(方缺)崔氏療婦人血瘕痛方。

干姜 烏賊魚骨(各一兩炙) 桃仁(一兩去皮尖熬)上三味搗散,酒服二方寸匕,日二。

又方取古鐵秤錘,或大斧頭,或鐵杵,以炭火燒令赤,投好酒三升中,稍稍飲之。

又方桂末,溫酒服方寸匕佳,日二。(并出第十下卷中)古今錄驗療婦人血瘕攻刺腹脅時痛,導(dǎo)藥方。

大黃 當(dāng)歸(各半分) 山茱萸(一兩) 皂莢(一兩去皮子炙) 細辛 戎鹽(二六銖)上六味搗,以香脂丸如指大,每以綿裹納陰中,正坐良久,瘕當(dāng)下,養(yǎng)如乳婦之法。

五曰脂瘕,脂瘕者,婦人月水新下,若生未滿三十日,其人未復(fù),以合陰陽,絡(luò)脈分,胞門傷,子戶失禁,關(guān)節(jié)散,五臟六腑津液流行,陰道 動,百脈關(guān)樞四解,外不見其形,子精與血氣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生脂瘕之聚,令人支滿裹急痛痹,引少腹重,腰背如刺,四肢不舉,飲食不甘。臥不安席,左右走,腹中切痛,時瘥時甚,或時少氣,頭眩,身體疼解,苦寒惡風(fēng),膀胱脹,月水乍來乍去,不如常度,大小便血不止,有此病者,令人無子,療之當(dāng)刺以長針,行以毒藥,瘕當(dāng)下即愈矣。

又療脂瘕方。

皂莢(十八銖去皮尖) 礬石(六銖燒) 五味子 蜀椒(汗) 細辛 干姜(各半兩)上六味搗散,以香脂和如大豆,著男子陰頭,以合陰陽。不三行,其瘕乃愈。

又療婦人絕不復(fù)生,及未曾生,皆以脂瘕腹中有塊,以湯煎自下,尚不受子,導(dǎo)散方。

皂莢(炙去子皮) 吳茱萸 當(dāng)歸(各一兩) 蜀椒(汗各二兩) 細辛(熬) 礬石(燒) 五味子(各三分) 大黃 戎鹽(各二兩) 干姜(二兩)上十味搗散,以輕絹袋如指大長三寸盛藥令滿,納陰中,坐臥隨意,勿行走,小便時去之,別換新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高雄县| 江阴市| 德州市| 常德市| 乐平市| 福海县| 大理市| 宁武县| 新宾| 定日县| 宜章县| 康乐县| 兰西县| 温泉县| 宁远县| 彩票| 新邵县| 宜兰市| 杭州市| 沾益县| 道真| 常山县| 嫩江县| 龙海市| 庐江县| 富民县| 丹凤县| 通化县| 浦县| 特克斯县| 黄浦区| 恩施市| 尉氏县| 丹巴县| 瓮安县| 濉溪县| 松溪县| 道真| 湛江市|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