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3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99字
  • 2015-12-29 09:34:19

蒼耳(和莖葉花實取銼一石八月收) 牛膝根(一升) 松葉(二斗) 商陸根(二升白色者)上五物皆銼訖量之,以水兩石五斗,煮取六斗汁,如釜小可分煮之,即分三斗汁,將浸曲一斗二升,高量其曲,加于常法五分,為藥力費曲故也,余三斗汁,留將拌 料,糯米一石二斗,分作五 ,凈淘干漉,以上并大斗,第一 一日炊四斗米,取藥汁九升拌 熟,細切生地黃三斗,和米下之,第二 三日炊三斗米,取藥汁七升拌 熟,與杏仁一斗去皮尖,碎和搗如泥下之,第三 五日炊二斗米,取藥汁六升半拌 熟,取木麻子一斗,搗碎和下之,第四 七日炊二斗米,取藥汁四升半拌 熟,取胡麻一斗,搗碎和下之,第五 九日炊一斗米,取藥汁三升拌 下之。

上以前五 法,須候米消盡,即炊 之,未必要須隔日,其酒如米少味薄,更炊一二斗米下之,使味足,然后去糟取清,依常法飲半升,不能者可量性多少,常使有酒氣逼,夜飲最是所宜,此酒縱非風疾飲之,補養(yǎng)益精神,令人充健。

又烏麻地黃酒,療風虛,補不足,除百病,已試大效方。

六月六日曲(四升凈) 王斯油麻(六斗五升出囗州赤色者是如無別用巨勝替之以脫去皮干曝脫烏麻法以冷水浸經(jīng)一宿出之置筲箕中漉水令盡舂之即皮自脫去耳) 生地黃(四斗冷熟湯洗待水氣盡便切之更取生地黃一石以水一石和煮粗布絞去滓即取汁六斗又以蠟及麻子涂甕內(nèi)蒸之令干前三味總內(nèi)甕中浸之) 丹參 生石斛 牛膝 杜仲 萆 生姜(各二斤)人參(八兩)上七味切,以生絹袋盛,同納前件熟地黃汁甕中浸,封閉七日外,更取烏豆四大斗,摩使光凈,分作四度,微熬令香,取無灰,重醞酒二斗八升,三度淋豆,豆一熬三淋,淋訖,并去豆,總計十二度淋豆,取淋酒別器中盛,然后更寫曲汁等物及諸藥,并出在大甕中,以物閉頭,及更將此酒先重蒸甕看冷暖,還納曲汁及藥等安在甕中,其日即用八斗精糯米,炊作飯,如常釀酒法, 酒,即以淋豆酒投在甕中,封閉經(jīng)一兩宿,看米消盡,又炊四斗糯米飯之,此后更封閉經(jīng)七日,其酒即熟,任性飲多少量之,不限時候,常微微覺身潤,夜中稍加少許,或汗出佳,避風及忌房室,特禁毛桃芥生菜熱面,并酢蒜牛肉冷物,醞初酒法,待此上曲依當家常用法,每一斗曲用熟水一斗一升浸,炊酒飯,即量熟湯多少用沾飯,如凡釀酒法,更不得加生水,每一斗米酒為佳釀,重醞酒法,待此酒熟,即將酒二斗八升淋豆。

上每一斗曲,以熟水一斗浸其酒米,每一斗 料,以四斗清酒淋其 ,然后炊飯使熟,更不得加水,其所洗甑洗手盆甕等,皆須用此酒,還投釀甕中,釀藥酒法上欲和藥酒時,先置五斗許藥在甕底,然后加五斗許飯,每次如此斟酌至半即納藥袋其藥袋上亦使藥飯相參,以至于盡,然始閉封。

封閉藥酒甕法上封閉甕頭,用紙七重,布一重,其釀酒室,唯造酒得入自外貓犬婦人不得輒入室中。

又枸杞酒,療五內(nèi)邪氣,消渴風濕,下胸脅氣,頭風。(本方作痛)堅筋骨,強陰,利大小便,填骨髓,長肌肉,破除結(jié)氣,五勞七傷,去胃中宿食,利耳目衄血吐血風癥,補中逐水,破積瘀膿血石淋,長發(fā),傷寒瘴癘毒瓦斯,煩燥滿悶,虛勞喘吸,逐熱破血,及香港腳腫痹,悉糯米(一石黍米亦得) 曲(計常釀酒米一石用曲一斗此藥加五升彌佳未用之) 枸杞根(二十斤刮去赤皮半寸銼之以水一石漬經(jīng)三日煮取汁五斗) 生地黃(二十斤洗去土細切和米炊之) 秋麻子(三斗微蒸以枸杞湯淋取汁) 香豉(二斗以枸杞湯煮取汁)上四味,地黃和米蒸之,三物藥汁總合得五斗,地黃濕即四斗分半漬米 ,半及曲和釀飯,即總和一 密蓋甕口,經(jīng)二七日壓取,封泥,復(fù)經(jīng)七日,初一度一釀,用麻子二斗,多即恐令人頭痛,服酒忌生冷酢滑雞魚面蒜油膩,白酒,房室等,服訖一二七日將息。

又地黃酒,療虛羸,令人充悅,益氣力,輕身明目方。(雍州高長史服用效)生地黃(一石二斗搗絞取汁四斗) 杏仁(一斗去尖皮兩人者熬令黃搗末) 大麻子(一斗熬搗末) 糯米(一石曝干) 曲(一斗五升凈刮曝干細銼)上五味,先以地黃汁四斗漬曲,待發(fā),炊米二斗作飯,冷暖如人肌, 曲汁中和之,候飯消,更炊米一斗, 之如前法,又取杏仁麻子末各一升二合半和飯攪之, 曲汁中,待飯消,還炊米一斗杏仁麻子末各一升二合半,一依前法 之,如此凡八 訖,待酒沸定,封泥二七日,取清,溫服一升,漸加至二升,日再服之,令人頓能食,久服去萬病,婦人服之更佳,令人有子。

近效五加酒方。

五加根莖(細銼五斗) 六月六日曲末(三斗) 黍米(一石糯米亦得)上三味,以水五斗共五加同下于大釜中,以木度深淺,與水準刻之,即更添水一石五斗,并前計兩石,即下火煎,旋旋急火,取藥汁減下至木刻處即得,以火盆安凈筐,筐中安凈單兼滓漉著筐中,其汁在盆中,唯有五斗,且別盛密封蓋之,又重取所漉者五加滓,以水煮之,如別有五加添和同煮更佳,取此汁用洮米,拌飯炊之,如常炊法,用前五加濃汁漬曲,且炊米五斗釀之余五斗分為兩 ,如常造酒法,酒熟壓漉,蜜封頭,每服一盞,暖飲之,漸加勿令醉,又遠志十兩末之,下釀中益妙,玄參及蛇皮肉亦得,其糟與己下食之尤佳。

又代茶新飲方。

黃 通草(各二斤) 茯苓 干姜 干葛(各一斤) 桑根白皮(一斤) 鼠粘根(三斤濕加一斤) 生干地黃 枸杞根(洗) 忍冬(十二月采枝莖葉陰干濕加五兩) 薏苡仁(各十兩)上十四味并揀擇,取州土堅實上者,刮削如法,然后秤大斤兩,各各別搗,以馬尾羅篩之,攪令勻調(diào),重篩,務(wù)令相入,不令偏,并別取黃白楮皮白皮根相兼細切,煮取濃汁,和溲令硬軟得所,更于臼中搗,別作一竹 子,圍闊二寸半,濃二分以下,臨時斟量大小濃薄作之,此亦無定,眾手依摸捻成餅子,中心穿孔,日曝干,百余餅為一穿,即以葛蔓為繩貫之,竹作篾亦得,掛之通風陰處妙,若須煮用,以炭火上炙令香熟,勿令焦,臼中搗末,任隨時取足,煎以代茶,大都濃薄量之,著少鹽煮之,頻揚之,即滑美,著鹽橘皮蓽茇亦佳,除風破氣,理丹石,補腰腳,聰耳明目,堅肌長肉,緩筋骨,通腠理,頭腦閉悶,眼睛疼痛,心虛腳弱,不能行步,其效不可言,若患香港腳肺氣疝氣咳嗽,入口即愈,患消中消渴尤驗,主療既多,不復(fù)一一具說,但服之立取其驗,禪居高士特宜多飲,暢腑臟,調(diào)適血脈,少服益多,心力無勞,饑飽飲之甚良,若臘月臘日合之,十年不敗。

十一

解飲食相害成病百件

肘后凡飲食雜味,有相害相得,得則益體,害則成病,以此致疾,例皆難療,所以病有不受藥療,必至于死也,今略疏其不可啖物,不須各題病名,想知者善加慎之,諸鳥獸陸地肉物忌法。

白犬血腎(不可雜白雞肝白鵝肝) 白羊肉(不可雜雞肉) 犬肝(不可雜烏雞狗兔肉)豬肉(不可合烏梅食,一云不可合羊肝) 兔肉(不可雜獺肉及白雞心食) 白馬(黑頭者不可食) 麋肉(不可合蝦蟆及獺生菜食) 麋脂(不可合梅李食) 麋肉(不可雜鵠肉食) 羊肝(不可合烏梅白梅及椒) 牛腸(不可合犬血肉等食) 白馬(青蹄肉不可食) 白豬(白蹄青瓜班班不可食) 雞(有六翮不可食) 烏雞(白頭不可食之殺人) 鹿(白膽不可誤食) 食豬肉(不可臥稻穣草中) 雄雞肉(不可合生蔥芥菜食) 雞鴨子(不可合蒜桃李子鱉肉山雞肉) 雀肉(不可雜牛肝落地塵不著不可食) 暴脯(不肯燥及犬炙不動見水而動者不可食) 祭肉(自動及酒自竭并不可飲食也) 鳥獸(自死口不開翼不合不可食) 鳥獸(被燒死不可食) 病患(不可食熊肉及猴肉) 山羊肉(不可合雞子食之) 半夏 菖蒲(忌食羊肉) 雞子(不合鯉魚) 巴豆(忌豬肉蘆筍) 商陸(忌白犬肉) 細辛桔梗(忌菜) 白術(shù)(忌食桃李) 甘草(忌食菘菜)牡丹(忌胡荽) 常山(忌蔥) 茯苓(忌酢) 天門冬(忌食鯉魚) 黃連桔梗(忌食豬肉) 藜蘆(忌食貍?cè)猓?凡(蠅蜂及螻蟻集食上而食之致 病也) 凡(飲水漿及酒不見影者不可飲之) 丙午日(勿又療猝得食病似傷寒,其人但欲臥,七日不療殺人。

按其脊兩邊當有陷處,正灸陷處兩頭各七壯則愈。

又療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瘦,四肢 弱,百病因此而生方。

薤白(一斤) 枳實(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粳米(二合) 豉(七合)上五味,以水七升煮薤,余五升,納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瘥止。

又方豉心(一升熬末) 麥 曲(各一兩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升末)上五味搗篩,以蜜拌,食后酒服之方寸匕。

又方曲(半斤熬) 麥 (五升半熬) 杏仁(一升去尖皮熬)上三味搗篩,蜜和末,食后服如彈丸一枚,漸增之。

又方大黃 芍藥 芒硝(各一斤)上三味末之,以蜜三斤于銅器中湯上煎可丸,服如梧子十丸,日再服。

又方曲(一斤熬) 吳茱萸(一升) 干姜(十兩)上三味搗為末,服方寸匕。

又療脾胃氣弱,谷不消,兼不復(fù)受食方。

大麻仁(三升) 大豆黃(二升并熬香)上二味搗篩,以飲服一方寸匕,漸加服。

又療飽食訖便臥得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方。

大麥 (一升熬) 干姜(二兩)上二味搗為末,服方寸匕,日三良。

又療食生冷雜物,或寒時衣薄當風,夜食便臥不消,心腹煩滿痛脹急,或連日不化方。

燒地令極熱,即激薄覆取汗愈。

深師療食飽煩悶,但欲臥而腹痛方。

曲熬令香黃上一味搗為末,服方寸匕,大麥 亦佳。

千金翼(凡六畜五臟著草自動搖及得酢咸不變色又隨地不污又與犬不食皆有毒殺人也)凡食飲有毒(澆地地墳起皆殺人)凡(肉在器中蓋密氣不泄者皆殺人)凡(脯肉熟肉不用深藏密氣不泄殺人)若中此毒者,皆犬糞灰,水服方寸匕良。

古今錄驗療新中雜食,瘀實不消,心腹堅痛方。

取水三升煮白鹽一升令消,分服取吐必瘥。

備急席辯刺史云,嶺南俚人毒藥,皆因食得之,多不即覺,漸不能食或更心中嘈脹,并背急悶,先寒似瘴,微覺,即急取一片白銀含一宿,銀變色,即是藥也,銀色青是藍藥,銀色黃赤是菌藥,久久毒入眼,眼或青或黃赤,若青是藍藥,若黃赤是菌藥,俚人有解療者,畏人得法,在外預(yù)合,或言三百頭牛藥,或言三百兩銀藥,余住久,與首領(lǐng)親狎,知其藥并是常初得俚人毒藥,未得余藥且令定方。

生姜(四兩) 甘草(三兩炙)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平旦分二服訖,后別方療之。

又療之方。

常山(四兩) 白鹽(二匕)上二味,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月盡日漬之,月一日五更以土釜煎,勿令奴婢雞犬見之,煮取二升,平旦分再服,服訖,少時即吐,以銅盆盛之,看若色青,以杖舉得五尺不斷者,即藥未盡,一二日后更進一劑。

又方都 藤(十二兩此藥嶺南有土人識俚人呼為三百兩銀藥甚細長有高三尺微藤生切)上一味,以水一升酒二升和,煮取二升,分三服,服訖,藥毒逐大小便出,十日慎毒食,不瘥更服,以瘥為度。(肘后云黃藤)又療腹內(nèi)諸毒方。

都 藤 黃藤(各二虎口長三寸并細銼)上二味以酒三升合罌中密封,以糖火圍四邊燒,令三沸,待冷出之,溫常服,令有酒色,無禁忌,若不獲已,欲食俚人食者,先取甘草一寸,炙令熟,嚼咽汁,若食著毒藥,即吐便是藥也,依前法療之,若經(jīng)含甘草而不吐非也,宜常收甘草十數(shù)片隨身帶之自防也,嶺南將熟食米及生食甘蔗巴蕉之屬自更于火上炮炙燒食之,永無慮也,若被席上散藥臥著,因汁入肉,最難主療,可常自將凈席隨身,及匙箸甘草解毒藥行甚妙。(肘后無黃藤)張文仲白黍(不可合飴糖蜜共食) 黍米(不可合葵共食) 白蜜(不可合菰首食) 菰首(不可合生菜食) 病患(不可食胡荽芹菜及青花黃花菜) 妊身(勿食桑椹并鴨子) 五月(勿食韭) 十月(勿食椒) 二月三日四月八日(勿食百草) 二月(勿食小蒜) 四月(勿食胡荽謹按仲景方云正月勿食生蔥二月勿食蓼三月勿食小蒜四月八月勿食葫五月勿食韭五月五日勿食生菜七月勿食茱萸八月九月勿食姜十月勿食椒) 食(駿馬肉不飲酒殺人也) 馬(鞍下肉不可食)馬黑脊(而斑臂亦勿食)食馬肝中毒方。

取牡鼠矢二七枚,兩頭尖者是,水和研飲之。(仲景同)又食諸六畜鳥獸肝中毒方。

取發(fā)剪之,長半寸, 土作溏沾二升,合和所銼發(fā)飲之,須臾發(fā)皆貫所食肝出也,謹按發(fā)誤食之,令人成發(fā)癥為病,不可療,今和發(fā)土飲之,豈得有此理否,可詳審之,別有方法也。

又方服頭垢一錢匕,立瘥。(仲景千金同)又方清水投豉,絞取汁飲數(shù)升,瘥止。

又凡物肝臟自不可輕啖,自死者彌勿食之。

諸心皆勿食之,為神識所舍,使人來生獲報對,又食生肝中毒方。

服附子末方寸匕,日三,須以生姜湯服之不然,自生其毒。

又禽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可以藍汁大豆解射罔也。

又食郁肉及漏脯中毒方。

取犬矢燒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搗生韭,絞取汁,服一二升,冬月連根取,和水洗絞之用薤亦佳,凡肉閉在密器中經(jīng)宿者為郁肉,茅屋溜下沾脯為漏脯,并有大毒。

又食黍米中臟干脯中毒方。

濃煮大豆汁,飲數(shù)升即解,兼療諸肉及漏脯毒。

又食自死六畜諸肉中毒方。

搗黃柏末,以水和方寸匕服,未覺,再服瘥。

又凡六畜自死,皆是遭疫則有毒,人有食疫死牛肉,令病洞下,亦致堅積者,并宜以利藥下之良。

又食諸菜肉脯中毒方。

燒豬骨搗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四瘥。(千金同)又方燒笠子末,服方寸匕,日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峨山| 周宁县| 河池市| 余干县| 新平| 象州县| 绥化市| 房产| 三亚市| 高青县| 湖州市| 旺苍县| 永泰县| 孟连| 含山县| 凤山县| 柏乡县| 怀仁县| 通海县| 迁西县| 乌拉特中旗| 宜兰县| 合肥市| 万宁市| 赫章县| 洪洞县| 望江县| 获嘉县| 神木县| 东乡族自治县| 光山县| 邹城市| 乐东| 澳门| 卢氏县| 兴安盟| 阳信县| 丽水市| 右玉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