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三枚炙) 梔子(十四枚擘)上二味,以酢漿一斗,先煎取六升,煮藥取三升,納豉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納大黃如棋子一枚。(范汪救急集驗并同出第十卷中張仲景傷寒論納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又療勞復垂死者方。
暖湯三合洗四五歲女子陰,取汁納口中服則愈。男兒亦得,起死人方。
又療食勞方。
曲一餅,煮取汁服之。
又療食勞方。
杏仁五十枚,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則瘥。
又方燒人糞灰,水服之方寸匕。
又療傷寒瘥后,更頭痛壯熱煩悶者方。
服黃龍湯三合,日三服。
又欲令病患不復者方。
燒頭垢如梧子大,服之。(并出第十卷中)崔氏療傷寒勞復,鼠屎湯方。
梔子(二七枚擘) 豉(五合) 鼠屎(兩頭尖者二七枚)上三味,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數試異驗。(出第一卷中)古今錄驗梔子湯,療傷寒勞復方。
梔子(十四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 大黃(二兩) 豉(一升綿裹)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深師肘后同)又療傷寒勞復,鼠屎湯方。
鼠屎(二十一枚) 豉(一升綿裹) 梔子(七枚擘) 大黃(三兩切)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微取汗,應小鴨溏下。(千金同)又療病新瘥早起及食多勞復,鼠屎豉湯方。
鼠屎(兩頭尖者二十一枚) 香豉(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溫臥令小汗。(千金同)又療食不消勞復脈實者,鼠屎梔子豉湯方。
豉(二升綿裹) 鼠屎(二十一枚) 梔子(七枚擘) 麻黃(三兩去節)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服七合,汗微出,日三服。(千金麻黃作大黃)又療傷寒已愈,食飲多復發者方。
豉(五合綿裹) 甘草(二兩炙) 大黃(四兩) 芒硝(半兩)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飲一升,日再。忌菘菜海藻等。(范汪同)又療傷寒瘥令不復,白芷散方。
白芷(十二分) 白術(十分) 防風(八分) 栝蔞(五分) 桔梗(四分) 細辛(三分) 附子(二分炮去皮) 干姜(二分) 桂心(二分)上九味,搗篩為散,以粳米粥清服一錢匕,食已,服二錢,小兒服一錢,常以雞子作羹,吃粳米飯,多少與病患食之,亦未必常有雞子羹粳米飯,如服藥訖,即扶起令行步,仍頭洗手面,食輒服之,勞行如前,則不復,浩云數用佳。忌豬肉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魚生蔥生菜。(范汪同出第三卷中一方有人參三分)
傷寒百合病方七首
病源傷寒百合病者,謂無經絡百脈一宗悉致病也,皆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后不平復,變成斯病也。其狀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得臥,復不得臥,欲出行,而復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時,聞飲食臭,或如強健人,而欲臥,復不得眠,如有寒,復如無寒,如有熱,復如無熱,至朝日苦,小便赤黃,百合之病諸藥不能療,得藥則劇而吐利,如有神靈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脈微數,每尿輒頭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時頭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時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復見,其狀惡寒而嘔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當愈,其狀腹滿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時復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當愈,其狀小便淋瀝難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當愈,各隨其證以療之耳。(并出第八卷中)仲景傷寒論療百合之病,諸藥不能療,若得藥則劇而吐痢,如有神靈所加也,身體仍和,脈微數,每尿時輒頭痛,六十日乃愈,尿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尿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復見者,悉療之。
又發汗已更發者,百合知母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兩)上二味以泉水洗,先漬百合經一宿,上當白沫,瀉卻其汁,更以好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置之一處,別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之。(短劇千金同)又下之已更發者,百合滑石代赭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以泉水漬一宿上當白泔出去之) 滑石(三兩碎) 代赭(如彈丸一枚碎)上三味先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置一廂,又以泉水二升,煮和二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千金短劇同)又吐之已更發者,百合雞子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上一味依前法,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扣雞子一枚,取中黃納百合湯中攪,令調溫再服之。(千金同)又不吐不下不發汗,病形如初,百合生地黃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上一味依前法,漬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生地黃汁一升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溫分再服,一服中病者,更勿服也。大盒飯出惡沫。(千金短劇并同)又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以漬百合水洗身法,其后千金方中一味是,后服栝蔞牡蠣散,其次則是。(并出第十七卷中)短劇凡百合病見于陰而以陽法攻之,其陰不得解也,復發其汗,此為逆,其病難治,見于陽而以陰法攻之,其陽不得解也,復下之,其病不愈。
千金百合病經一月不解變成渴者方。
百合根(切一升)上一味,以水一斗漬一宿,以汁洗病患身也,洗身訖食白湯餅。(今 也)勿與鹽豉也,渴不瘥,可用栝蔞根并牡蠣等分為散,飲調方寸匕,日三服。(短劇張仲景方同)又療百合病變而發熱者方。
滑石(三兩) 百合根(一兩炙)上二味末之飲下方寸匕,日三,微利者止勿服之,熱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澀,臍下堅急。
又百合病變腹中滿痛者方。
但服百合根,隨多少熬令色黃,末之飲調方寸匕,日三,滿消痛止。(短劇同并出第十卷中)
傷寒狐惑病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狐惑之病其氣如傷寒,嘿嘿但欲臥目瞑不得眠,起臥不安,蝕于喉咽者為惑,蝕于陰者為狐,狐惑之病并惡飲食,不欲聞飲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其聲嗄,蝕于下部其咽干,蝕于上部,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苦參湯淹洗之,蝕于肛外者,雄黃熏之。
又瀉心湯,兼療下利不止,心中 堅而嘔,腸中鳴者方。
半夏(半升洗)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黃連(一兩) 甘草(四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服。忌豬肉冷水菘菜海藻羊肉餳。(千金同出第六卷中)又雄黃熏法,兼主 病。
雄黃一物研末,以兩筒瓦合之燒,以熏下部。
千金療狐惑,薰草黃連湯方。
黃連(四兩去皮) 薰草(四兩)上二味切,以白漿一斗漬之一宿,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二服。忌豬肉冷水。(短劇同)又其人脈數無熱微煩,嘿嘿但欲臥,汗出,得之三四日,眼赤如鳩眼者,得之七八日,其四 黃黑,能食者,膿已成也,療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漬之,令生牙足復干之加當歸三兩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短劇同出第十卷中此本仲景方)凡病形不可炙,因火為邪,散走血脈,傷脈尚可,傷臟則劇,井輸穴腫,黃汁自出,經絡外爛,肉腐為癰膿,此為火疽,(七居反)醫所傷也,凡微數之脈,慎不可炙,因火為邪,即致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