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 臺案匯錄庚集
  • 佚名
  • 4731字
  • 2015-12-29 09:34:04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詳請報銷事:竊照剿捕臺灣逆匪,派調本省福州駐防并水陸各鎮標協營滿漢官兵,先據總辦局將裹帶鹽糧夫船腳價、租賃民房、柴蠟淡水等項列為第二、三、四等案造冊詳送,經臣會疏具題,準到部駁,行據總辦局查明按款登覆,又經題請開銷,茲復準部駁查,轉飭遵照刪減去后。茲據布政使伊轍布、按察使戚蓼生詳稱:遵即督同局員轉飭承辦廳縣等官遵照據實刪減,節據各廳縣申詳:奉駁各款,果系實用實銷,并無絲毫浮捏,難以刪減等由。本司等覆查:軍需例載出征官兵沿途住宿,租賃民房,每小間給銀三錢,大間給銀四錢,并無指明自過兵之日起至過畢之日止字樣。今閩省市鎮村莊各民房,均系有人居住,前因過境官兵沿途棲止,必須租賃,是以各地方官諭令民間般移歸并,方有空出房間為官兵住宿。當時本系按起給租,故每起有住宿二、三次者,只給銀三錢、四錢,如一起只賃宿一次者,亦照大小房間分別給租,其相隔十余日復行住宿開銷者,乃系下起之官兵,冊內按起支發,并非重復開銷。今房租銀兩久經各居民承領,此時若一一著追,勢必擾累,殊多未便,且系實給實報,并無捏溷,應請照冊準銷。

至綠營官兵騎馱馬匹,乃系例所應得,均應按數應付,原未計其隨身行李、軍裝有若干斤重,亦非凡有軍營需用軍裝、軍火等項均就例給人夫背運也。至運送軍裝、軍火等項,以五十斤用夫一名,亦系凡有運送,均應照辦,并未指出隨兵與不隨兵之分,兩例本屬并行不悖,前冊造報將兵丁隨帶行李及隨身攜帶鳥槍、腰刀等物,聲明即用例給人夫背運,其營中撥出炮位、藥鉛、軍械各項,按五十斤用夫一名,系各照本例辦理。

是以內地軍需自第一案起至三十四案止報銷冊內,均無續運軍裝、軍火等項項目造報之事,俱系隨同各起官兵本案并例開造。其實營中撥出炮位、藥鉛一切應用軍裝,為軍營必需,與續運軍裝、軍火等項毫無二致,難以隨兵行走,必須另給人夫。至閩省各州縣驛額設站夫,本屬無多,原系常年應付驛遞差使,當軍興之際,往來雜差繁多,其不入軍需報銷之案撥用站夫,均歸驛站項下造報,是額夫惟有不敷,并無空余,故官兵軍裝迅速過境,需用人夫眾多,均系就地雇應,不能扣除,委系實在情形,應請照冊準銷。

又馬匹裹帶草料,均系本色,如料米系動支倉榖,軍糧草束系用價買貯倉廊,以備供應。前項赴臺馬匹所帶草束,如折價給發,海船開洋后憑何支食?但用過價銀,應行入冊開銷,是以于后款分晰造報,并非折銀給發,復行重開夫價,應請照冊準銷。

又水陸應付官兵軍裝等項,按照人數、斤數核給雇價,此乃內河則例,與海船雇價大不相同。如內河小船柁水不過五、六人,裝載物件,立時開行,計期而到,所得雇價,足敷食用。而海船柁水,每船均有二十余人,守候風〈日卂〉,停泊多時,難以領料。如照人數、斤數給價,在通船柁水不敷往返口食,自難強令受雇。是以前督臣李侍堯奏明官員奉差往來及載運軍裝、餉銀,并遞送緊急文報,難以石數計者,就船之大小可載若干石之數,照此計算,以歸畫一等由,欽奉朱批:此時惟以渡兵接運軍儲濟用為要,余可徐論,寧可從寬,欽此。是解餉、載兵,就船只大小照載米石數給發雇價,乃系奏準辦理,并非地方官憑空支飾浮冒。今于事后,駁飭比照內河則例,按官兵人數、軍裝斤數核給雇價,在領銀之船戶,彼時既無多支,事后斷難著追,而承辦之地方官乃遵照奏案撙節給發,亦難責令賠補,實屬無從刪減,應請照冊準銷。

至海船備載淡水,系計口授食,原奏載兵一名,給船戶買備淡水錢一百五十文,言兵即官在其內,有兵即有余丁,有官即有跟役,若拘泥原奏,必一一指駁,則官員亦未指出當與跟役、余丁一體刪除。況跟役、余丁與官兵飲食相同,斷無跟役、余丁可以偏飲咸水之理。所有隨帶跟役支過淡水錢文,自應一例準銷。其每錢九百文合銀一兩,緣時值兵差過境,一切鹽菜夫船腳價等項,雖系以銀給發,其實仍須換錢行用,市間銀多錢少,錢價未免較昂,每兩紋庫銀實只換錢八百五、六十文,業經前撫臣徐嗣曾奏請動撥江浙制錢,附搭川米船只解閩應用,此其明證。前項買汲淡水錢文,尚在江浙制錢未到之先,而閩省雖有錢局,只敷按月給兵,為數有限,難以撥充公用。且所給之銀,每百兩例扣平余銀一兩,冊造每錢九百文,合銀一兩,實屬按時酌減,祗緣閩省錢價并無按月造報,況系隨時辦理之件,無關例案,是以并未報部,委無以多報少情事。其每船官兵隨帶蠟燭五斤,每員名給予火柴百斤,前已刪減十分之二計算,每船只有蠟燭四斤,僅敷在船點照,并無報有余剩,毋從逐船查追。其每員名實給火柴七十斤,除在船支用外,余剩火柴,聽各官兵隨帶軍營應用,前經移明臺灣查照,免其繳回,已據臺灣局于二十案報銷凱旋官兵需用夫船銀米、火藥等項冊末聲明造報在案,并無聽人取攜,虛糜帑項,毋從將支用余剩各款,分晰應銷、應變數目開造送核,應請照冊準銷。

又閩省抬運軍裝等項雇募人夫,與他省情形不同。如江、浙等省概系船只載運,直隸、河南等省車馬馱載,無需杠索應用。而陜西、云、貴各省又系按田派夫,則杠索應歸人夫自備,是以均無開銷。今閩省人夫每值差務緊要,于得價之外,尚欲增添價值,否則不肯受雇,業經前督臣李侍堯奏明有案。倘再令其自備杠索,則各人夫均系隨時雇募,并非盡屬積慣充夫之人,焉能自捐己貲購買,攜來應差,差畢仍復攜歸,勢必退縮不前,有誤軍行,故地方官不得不為制辦添換,俾得隨到隨行。此雖例所未載,實則事所必需。況系閩省情形與西北等省不同。前經咨部有案,并無捏溷浮冒,難以刪除,應請照冊準銷。

至裹帶料米口袋,業經移明臺局逐一查明估變,另行匯案造報查核。理合逐款聲明,造具登覆清冊,詳送察核具題等由前來。

臣等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會同撫臣浦霖合詞具題,伏祈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察核具奏。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五本四二九~四三○頁。

一五三、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報銷事:竊照臺灣逆匪不法,派調各省官兵前赴剿捕,動銷軍需銀米,先據臺灣總辦局將臺灣軍需第七案內應付各省凱旋滿漢屯土官兵裹帶鹽菜、口糧銀米登覆部查各款,詳請咨覆,經臣轉咨戶部核銷,準到部咨,行令具題到日再議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布政使伊轍布、按察使戚蓼生詳稱,遵即轉行查照辦理。節據臺灣府轉準據各該承辦廳縣委員詳覆前來。本司等覆查:四川屯土番族平日口食以牛羊肉面為主,不慣米飯。臺灣四面環海,所產魚鲄氣腥味咸,該官兵等素未曾食。且由川起程赴閩,即經四川總督臣保寧奏明,給予牛羊蔬肉等物,以示優異,錄折知會一體照辦。內地沿途均系按照川省議定章程,一體應付,并給與腌肉裹帶渡臺。此次大功告竣,該屯番等凱旋內渡,尤未便兩歧,是以承辦各員,不得不查照內地應付章程辦理。且既系裹帶,必須咸腌,俾免臭腐。其給過肉價,原系遵照川省知會辦理,并非承辦之員例外濫應,即難責令賠補,而該屯番等宣力行間,凱旋已久,又未便移明川省著追還款,業于臺局第五案內據實詳請題覆,所有給過腌肉價錢二千三百五十四千四百文,應請仍照原冊核銷。理合查明據實登覆,詳請核題前來。

臣會同撫臣浦霖覆查無異,謹合詞具題,伏祈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察核具奏。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五本四三一頁。

一五四、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謹題為報銷事:竊照臺灣逆匪不法,派調各省官兵前赴剿捕,動銷軍需銀米,先據臺灣總辦局將臺灣軍需第五案內應付侍衛章京暨廣西、四川、貴州、湖南等省滿漢屯土官兵鹽菜、口糧銀米登覆部查各款,詳請咨覆,經臣轉咨戶部核銷,準到部咨,行令具題到日再議等因,轉行遵照去后。茲據布政使伊轍布、按察使戚蓼生詳稱:遵即轉行查照辦理,節據臺灣府轉準據各該承辦廳縣委員詳覆前來。本司等覆查:軍需則例內開,出征陣亡、病故兵丁多支月餉,免其扣追等語。臺灣逆匪滋事,調撥內地各起官兵前赴協剿,軍行迅速,承辦糧員俱經查照接支月日,照例將應得口糧米石按日給領,鹽菜銀兩按月支給,緣病故各兵于患病之時,日用不無多費,是以病故之后并無余剩銀兩,其陣亡各兵捐軀行陣,即獲有尸身,亦無銀兩存剩,無可追繳。是此項長支鹽菜銀兩,實與軍需則例所載長支月餉免其扣追之例事同一律,應請免其扣追。又內地第二十三案造報欽差將軍公福康安統領巴圖魯侍衛章京、文武官員、兵丁、番丁、遣犯實共四百七員名,而臺灣造報本案鹽菜、口糧共三百八十九員名,計短少十八員名,緣內地二十三案冊內之湖南岳州府知府德明額、原任上洋通判鄭一桂、南平縣教諭郭廷筠、候補鹽大使張均等四員應支鹽糧匯入臺灣第六案文員鹽糧冊內造報請銷;又書吏余嘉謨、鄭光、鄭齊、林德、謝成、許斌、醫生莊延保、畫匠宣通海、鄭文嘉、刻匠施角使等共十名,匯入臺灣第十二、十三案隨營書識鹽糧冊內造報請銷;又原任上洋通判鄭一桂隨帶壯丁蔡慶、林天茂、邵天升、陳問等四名到軍營后,所有應得鹽菜口糧俱系該員自行捐給,并未動銷正項。以上共十八員名,未經并入本案匯造,是以較之內地軍需第二十三案內官兵名數短少一十八員名。至前起官兵渡臺,內地原支裹帶鹽菜銀一千九百一十二兩四錢,口糧米六百六十九石六斗,內本案扣除官兵裹帶鹽菜銀二千二十九兩五錢;又第二十三案造報應付隨營書識冊內,扣除裹帶鹽菜銀四十二兩,共扣除鹽菜銀二千七十一兩五錢,較之內地裹帶原數,計長出銀一百五十九兩一錢。又本案扣除官兵裹帶口糧米六百一十八石六斗,又二十三案扣除裹帶口糧米六石,共扣除口糧米六百二十四石六斗,較之內地裹帶原數,計短米四十五石。緣內地支發裹帶鹽糧,其鹽菜銀兩系給領兵各官承領,而口糧米石系交船戶承領裝載,至抵臺之日,各領兵官開報裹帶鹽菜,實祗一千九百一十二兩四錢,而船戶開報米石,因在船日久,耗折較多,計短交米四十五石。當經糧站委員以軍需攸關,未便任其耗折,照數飭追,該船戶等即照彼時臺灣米價每米一石交銀三兩五錢三分五厘六毫,共交銀一百五十九兩一錢。維時軍行迅速,各委員不及買補還款,其應支口糧即照船戶實交米數按日扣算,于臺灣軍需米石動支給發,其船戶所交米價銀一百五十九兩一錢,即存為支發官兵鹽菜之用,是以裹帶鹽菜內有長出銀一百五十九兩一錢,而口糧米內計短米四十五石。俯俟報銷完竣,于匯總收支銀糧冊內登明造報。所有前起官兵實支鹽菜銀四千九百九十兩二錢一分五厘一毫,口糧米一千一百七十石一斗五升七合九勺,應請照數核銷。

至四川屯土番族,平日口食以牛羊肉面為主,不慣米飯。臺灣四面環海,所產魚鲄,氣腥味咸,該官兵素未曾食。且由川起程赴閩,即經四川總督臣保寧奏明,給予牛羊蔬肉等物,以示優異,錄折知會,一體照辦,內地沿途,均系按照川省議定章程一體應付,并給與腌肉裹帶渡臺,仍撥解牛只以資接濟。臺灣軍營系征剿之地,未便兩歧,是以承辦各員,不得不查照內地應付章程辦理。其給過肉價,系實在支食之項,既難責令承辦之員賠補,又未便移明川省著追還款。所有給過肉價錢文,并宰過內地撥解牛只,應請一并照冊核銷。理合逐款聲明,造具登覆清冊,詳送核題等由前來。

臣會同撫臣浦霖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合詞具題,伏祈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覺羅伍拉納。

旨:該部察核具奏。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五本四三一~四三二頁。

一五五、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东平县| 新竹市| 西城区| 桐庐县| 邵武市| 绵阳市| 丰宁| 磐石市| 尼勒克县| 枣强县| 清徐县| 股票| 邻水| 威信县| 巴南区| 景宁| 左贡县| 柘城县| 瑞安市| 怀安县| 凤翔县| 犍为县| 济源市| 临西县| 寿光市| 蒙自县| 崇仁县| 昭平县| 名山县| 景洪市| 建湖县| 宾阳县| 精河县| 茶陵县| 台东市| 太湖县| 龙山县| 陇川县| 广灵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