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9章 諸儒學案下三(3)

  • 明儒學案
  • 黃宗羲
  • 2657字
  • 2015-12-29 09:33:59

夫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德性之虛體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問學之實地也。論感應之跡,人心一日之間,無思無為者,不能斯須;而論存主之神,自幼至老,其寂然不動者,百年常住,故曰:“不睹不聞,莫見莫顯?!必M徒操存靜養,無思無為,謂之尊德性乎哉?若是,則所謂道問學者,亦風影耳。

身無邪動即心正,心無欺詐即意誠,意無曖昧即知至,事事物物,知明處當即物格。

世教衰,道術裂,日事浮華,粉飾鋪張,不識道體本初,故子思微顯闡幽,示人以不睹不聞,無聲無臭之真,使人斂華就實,返本歸元,非專教人遺事物,靜坐觀空,如禪寂也。且如《論語》言敬,只是謹慎,無敢慢之意,不外修己事上。而理學家必曰“主一無適乃為敬”,使學人終日正襟危坐,束縛桎梏胸臆以為操心,曰“戒慎不睹,恐懼不聞,君子慎獨,當如此”。畢竟張皇隉杌,如捕風系影,徒費商量,終無所得。何如即事就境,隨處隨時,恂恂規矩,從容和順,自然內外渾融矣。

禮曰:“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敝c氣非二,知即氣也,無氣即無知,太虛渾是氣,所以能神。

氣即理之實處。

剛大充塞者,氣之分量,所以稱浩然者也。要其善養,不在剛大充塞處,只在幾微存主中。集義自然氣和,心廣體胖,上下同流。世儒錯向剛大充塞處求,謂《易》道貴剛,與時中妙用迥隔。大抵氣質不用事,即是養氣,德性常主,即是集義。

學養氣,即氣是事,但不可著於氣;平常執事,凡事皆事,但不可著於事,著事便是勿求於心。事在即心在,心為主,事不得為主,便是心勿忘。心勿忘,則即事是心,不必更於事外覓心,如心上添心,即是助長。體用一原,顯微無間,事理圓通,心境不二,求放心之要領也。

養氣是徹上下,合內外之道,天地時行物生,人身動作威儀,皆氣也。天命無聲無臭,於四時百物上調停,人心不睹不聞,於動作威儀上培養。偏外則支離,偏內則空寂,圣學所以養未發之中,於已發之和也。

《儀禮》親喪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眾賓,不拜棺中之賜禮,凡尊者有賜,厥明日必往拜。惟喪禮,孝子不忍死其親,棺中之賜,衣衾含襚之類,拜於既葬之后。孟子為齊卿,母卒,王以卿禮賻之。臧倉所謂后喪踰前喪,衣衾棺槨之美,皆王之賜。路中論棺槨之美,其故可知。反於齊,拜王賜也。止於嬴,止境上不入國也。衰絰不入公門。大夫去國,於境為壇位而哭親,至齊境拜賜,即返魯終喪也。俗儒譏孟子不終母喪,不考禮文之故也。

道之大原,出於天,假使人性本無此道,雖學亦不能。洪荒至今,不知幾億萬載,習俗緣染,斧斤戕伐,此理常新,茍非性善,絕學無傳久矣,豈書冊所得而留哉!由學而能者,萬不敵天生之一,由不學而壞者,一喪其天生之萬,故學為要。

七篇大抵與楊、墨辯,然七國時,二子死久矣,當世為害者,非盡楊、墨。二子亦未嘗教人無父無君也。要之楊子為我,墨子為人,當時游士,無父無君,皆起於自為為人,故曰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淳于髡曰“先名實者為人”,此墨氏兼愛之言也;“后名實者自為”,此楊氏為我之言也。千萬世功利之媒,不出此兩途,皆是無君父、害仁義者也。仁義者立人之道,人知孟子為楊、墨辨,不知為當世不仁不義者辨也。

孔子之道,時中而已,隨處適中,包三才,貫古今,化育所以流行,人物所以生成,千變萬化,所謂滄海之闊,日月之光,觀波瀾浩蕩,然后知天下莫大於水;觀光輝普照,然后知明莫大於日月。若但窮源於山下,涓涓耳;仰觀懸象,規規耳;求本於圣心,幾希耳。故善觀水者,於波瀾洶涌處;善觀日月者,於光明普照處;善觀圣道者,於萬象森羅處。說者顧謂觀瀾知水之本,觀容光知明之本。夫水之本天一也,日月之本二氣也,觀者不於實而於虛,不於顯而於微,不於費而於隱,何以觀?何以見大?觀天載於無聲無臭,不於時行物生;觀圣人於不睹不聞,不於經綸變化。所以世之學道者,澄心默坐,不於人倫庶物躬行實踐,則二氏之觀空無相,為無量大千者而已。以此言道,豈孔子下學上達之旨?

諫議吳朗公先生執御

吳執御字朗公,臺州人也。崇禎間,由進士擢刑科給事中。初入考,選宜興令,其私人李元功邀致之,先生不往。御史袁弘勛、金吾張道浚,搏擊善類,太宰王永光主之。先生劾其誨貪崇墨,宜避賢路,永光尋罷。上憂兵餉缺額,先生言:“今日言餉,不在創法,而在擇人。誠令北直、山西、陜西,凡近邊州縣,罷去遢茸之輩,敕吏部精擇進士,盡行改選,畀以本地錢糧,便宜行事,各隨所長,撫吾民,練士兵,餉不取償於司農,兵不借援於戍卒,計無便於此?!辈宦?。又劾宜興塘報、奏章:“一字涉盜賊,一字涉邊防,輒借軍機,密封下部,明畏廷臣摘其短長,他日敗可以捷聞,功可以罪按也。詞臣黃道周,清嚴不阿,欲借試錄處之,未遂其私,則遷怒儀部黃景昉,楚錄箴砭異同,必欲斥之。李元功、蔣福昌等夙夜入幕,私人如市,此豈大臣壁立千仞、不邇群小之所為哉?”奏上,上切責之。先生再劾三劾,俱留中。凡先生所言,皆時局小人之深忌。已而先生奏薦劉忠端、曹于汴,并及御史遲大成所舉之姜曰廣、文震孟,中允倪元璐所舉之黃道周,上責其狥濫。御史吳彥芳言:“正人蠖伏尚多,邪類鵷班半據?!彼]曹于汴、李邦華、李瑾,劾呂純如、章光岳。上以朋比,下先生與彥芳於刑部,坐奏事上書、詐不以實律,杖徒三年。兵部員外郎華允誠,劾溫體仁與閔洪學同邑相依、驅除異己,而吳執御之處分,遂不可解矣。未幾,先生亦卒。有《江廬獨講》一編。其學大都以立誠為本,而以《坤》二爻為入門,因合之《乾》三爻,深佩宋儒居敬窮理之說,至海門言求己處,亦篤信不疑。故于克己閑邪,謂不當作去私說,雖未洞見道體,獨契往圣,而一種擔當近理之識,卓然躬行君子也。

江廬獨講

克復工夫,是一了百當,其余出門使民,都是逐件做工夫。假如出門時,聚起精神,這出門時,便是仁;使民時,聚起精神,這使民時,便是仁。(子劉子曰:“精神只是一箇,這能出門的精神,便是能使民的精神,此理月落萬川,不分江河沼沚,只人所見有不同。然此語自是從親切體貼來者。”)

祭祀感格,乃生者之氣,非死者之氣,朱子“人死未盡散”之說,尚從佛學來,然難說只是生者之氣。氣本無間,屈伸有無,皆氣也。雖散而盡,仍是死者之氣。故曰返而歸者為鬼。

天無時不動,而天樞則不動。(子劉子曰:“是動靜判然二物也。天樞之動甚微,如紡車筦一線,極渺忽處,其動安可見?故謂之‘居其所’。其實一線之微,與四面車輪,同一運轉,無一息之停,故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丝梢晕蛐捏w之妙,故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此學不明,遂令圣真千載沉錮,而二氏之說,得以亂之?!保?

兩間可求,惟己;七尺可問,惟心。

喜怒哀樂,稍有盈溢,便是氣。

常存此心,不為氣動,即是無終食之間違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翼城县| 安泽县| 南江县| 甘泉县| 蒙自县| 伊通| 黎城县| 三都| 磐石市| 乐平市| 壶关县| 礼泉县| 和平县| 厦门市| 娱乐| 贵南县| 常德市| 桐乡市| 临西县| 石柱| 公主岭市| 鲜城| 双桥区| 博罗县| 新疆| 宁蒗| 灌阳县| 新营市| 凭祥市| 贡山| 揭东县| 共和县| 巍山| 黑山县| 东方市| 共和县| 吕梁市| 盈江县| 侯马市|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