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0章

  • 東觀漢記
  • 劉珍
  • 3951字
  • 2015-12-29 09:30:04

(一)“汝南王琳字巨尉”,此句原僅有“王琳”二字,聚珍本有“汝南”、“字巨尉”五字,御覽卷四一六、卷四二〇引同,今據(jù)增補(bǔ)。王琳,范曄后漢書卷三九趙孝傳后附載其事。

(二)“冢”,原作“家”,聚珍本作“冢”。按“冢”字是,范曄后漢書趙孝傳后載王琳事云:“琳兄弟獨(dú)守冢廬,號(hào)泣不絕。”“冢”與“冢”,二字同。

淳于恭

淳于恭以謙儉推讓為節(jié),(一)家有山田橡樹,人有盜取之者,恭助為收拾。載之歸,乃知是恭。其盜還橡,(二)恭不受。(三)類聚卷二一淳于恭,字孟孫,北海淳于人。以謙儉推讓為節(jié),人有刈恭禾者,(四)恭見之,(五)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門外,上有盆,鄰里牧牛兒爭飲牛。(六)恭惡其爭,多置器其上,(七)為預(yù)汲水滿之。小兒復(fù)爭,恭各語其家父母,父母乃禁怒之,里落皆化而不爭。御覽卷四〇三

淳于恭養(yǎng)兄崇孤兒,教誨學(xué)問,時(shí)不如意輒呼責(zé),(八)數(shù)以捶自擊其脛,欲以感之。兒慚負(fù),不敢復(fù)有過。(九)御覽卷五一二

(一)“淳于恭”,姓淳于,名恭。范曄后漢書卷三九有傳。又見汪文臺(tái)輯司馬彪續(xù)漢書卷三。

(二)“橡”,亦稱橡子,即櫟實(shí),可食。范曄后漢書李恂傳記載,恂免官后,“徙新安關(guān)下,拾橡實(shí)以自資”。

(三)“恭不受”,此句下原有“人又有盜刈恭禾者,恭見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數(shù)句,為避免與下條重出,今刪去。此條御覽卷四二四、卷四九一亦引,文字大同小異。

(四)“者”,原無,姚本、聚珍本有,類聚卷八五,御覽卷四二四、卷四九一引亦有此字,今據(jù)增補(bǔ)。

(五)“恭”,原無,姚本、聚珍本有,類聚卷八五,御覽卷四二四、卷四九一、卷八三九引亦有此字,今據(jù)增補(bǔ)。

(六)“兒”,聚珍本作“而”,誤。

(七)“多置器其上”,事類賦卷八引云:“淳于恭家井在門所,鄰兒飲牛,恭惡不凈,多置器在井上。”字句多所刪改。

(八)“呼”,原作“平”,于此無義,必是誤字。聚珍本作“呼”,當(dāng)是。“呼”字殘破,舛誤為“平”。今依聚珍本校正。

(九)“不敢復(fù)有過”,此條聚珍本置于上條“至去乃起”句下。按以上三條記述了淳于恭的四件事情,一為恭助盜橡者,二為伏草中不見盜禾者,三為置器井旁,不令牧牛兒爭,這些舉動(dòng)使得“里落皆化而不爭”。四為教誨兄子事,與以上三事不為一類,在東觀漢記中,教誨兄子事當(dāng)在以上三事之后。范曄后漢書淳于恭傳云:恭“家有山田果樹,人或侵盜,輒助為收采。又見偷刈禾者,恭念其愧,因伏草中,盜去乃起,里落化之。王莽末,歲饑兵起,恭兄崇將為盜所亨,恭請代,得俱免。后崇卒,恭養(yǎng)孤幼,教誨學(xué)問,有不如法,輒反用杖自箠,以感悟之,兒慚而改過”。由此也可看出,“里落化之”以上為一類內(nèi)容,以下為另一類內(nèi)容。東觀漢記所記恭教誨兄子事當(dāng)序在“里落皆化而不爭”句后,聚珍本連綴于第三事之前,舛亂失次。

江革

江革,(一)字次翁,(二)客東海下邳,傭賃以養(yǎng)父母。下邳知其孝,市買輒與好善者,(三)雖無錢,任貰與之。御覽卷八二七  江革專心養(yǎng)母,幅巾屣屩。(四)文選卷四三孔稚珪北山移文李善注

江革母年八十,革不欲搖動(dòng)之,常自居轅內(nèi)挽車,不用牛馬。(五)書鈔卷一四一

永平中,江革為五官中郎將,每朝會(huì),(六)帝詔使虎賁迎送扶掖。(七)革每進(jìn)拜,上輒自禮之,(八)小有疾,(九)輒太官送食,寵遇甚厚。京師貴戚衛(wèi)尉順陽侯馬廖、侍中竇憲等各奉書致禮遺革,(一〇)終不發(fā)書,無所當(dāng)受,(一一)上以此重之。(一二)御覽卷四七四

(一)“江革”,范曄后漢書卷三九有傳。又見汪文臺(tái)輯謝承后漢書卷二、華嶠后漢書卷一。袁宏后漢紀(jì)卷一一亦略載其事。

(二)“字次翁”,此句原無,聚珍本有,御覽卷二四一引江革拜五官中郎將事有“江革,字次翁”之文,今據(jù)增補(bǔ)“字次翁”一句。

(三)“買”,聚珍本作“賈”。

(四)“幅巾屣屩”,“屣屩”,聚珍本作“屐履”,文選卷二一顏延年秋胡詩李善注引同。此條杜工部草堂詩箋卷八引作“江革養(yǎng)母,幅巾屐履”。

(五)“不用牛馬”,此條御覽卷七七五亦引,文字稍有不同。

(六)“每朝會(huì)”,原無“每”字,姚本、聚珍本有,御覽卷二四一引亦有,今據(jù)增補(bǔ)。此句書鈔卷六三引作“每有朝會(huì)”,亦有“每”字。

(七)“迎送扶掖”,原脫“送”字,御覽卷三六九引有,今據(jù)增補(bǔ)。此四字姚本、聚珍本作“扶持”二字,書鈔卷六三、御覽卷二四一引同。

(八)“上輒自禮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恒自禮焉”。書鈔卷六三引作“常自禮之”,孔廣陶書鈔注云:“‘恒’作‘常’,系唐人轉(zhuǎn)寫避穆宗諱也。”御覽卷二四一引作“帝自禮之”。

(九)“小有疾”,此下三句姚本作“時(shí)有疾不會(huì),輒敕大臣送醪膳,恩寵莫與為比”。“臣”字當(dāng)作“官”。聚珍本“臣”作“官”,“醪膳”作“餐醪”,余與姚本同。書鈔卷六三引與聚珍本全同。

(一〇)“竇憲”,其下姚本、聚珍本有“慕其行”三字,與范曄后漢書江革傳相合。

(一一)“當(dāng)”,姚本、聚珍本作“報(bào)”,范曄后漢書江革傳亦作“報(bào)”。

(一二)“上以此重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帝聞而益善之”,范曄后漢書江革傳同。

劉般

劉般,(一)字伯興,(二)兼屯騎校尉。(三)時(shí)五校官顯職閑,(四)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畢給,故多宗室肺腑居之。御覽卷二四二  劉般字伯興,(五)為太仆,在朝盡節(jié),(六)夙夜不怠。書鈔卷五四

劉般字伯興,遷宗正,(七)在朝廷竭忠盡節(jié),勤身憂國,(八)夙夜不怠,數(shù)納嘉謀,州郡便宜,(九)清凈畏慎,受職修治,振施宗族。御覽卷二三〇

(一)“劉般”,原作“劉磐”。書鈔卷五三、卷五四、卷六一,初學(xué)記卷一二,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御覽卷二三〇皆引劉般事跡片段,字皆作“劉般”,姚本、聚珍本亦作“劉般”,今從之。劉般,范曄后漢書卷三九有傳。又見汪文臺(tái)輯華嶠后漢書卷一。

(二)“字伯興”,原作“字仲興”,書鈔卷六一引劉般為屯騎校尉事,亦云“字仲興”,皆誤。初學(xué)記卷一二、御覽卷二三〇引劉般為宗正事,皆云“字伯興”,與聚珍本合,范曄后漢書劉般傳亦云:“字伯興”,今據(jù)改。

(三)“兼屯騎校尉”,范曄后漢書劉般傳載:“永平……十年,征般行執(zhí)金吾事,從至南陽,還為朝侯。明年,兼屯騎校尉。”

(四)“五校”,范曄后漢書劉般傳同。書鈔卷六一引作“五校尉”,聚珍本同。按有無“尉”字,均無妨文義。五校尉,指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司馬彪續(xù)漢書百官志劉昭注云:“大駕鹵簿,五校在前,各有鼓吹一部。”

(五)“伯興”,原誤作“與伯”。

(六)“在朝盡節(jié)”,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在朝竭忠盡節(jié)”,初學(xué)記卷一二引東觀漢記云:“劉般字伯興,代名忠孝,在朝竭忠盡節(jié)。建初元年,拜為宗正。”據(jù)此,此句上又有“世名忠孝”一句。初學(xué)記“代”字原作“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引亦有“代名忠孝”一句。

(七)“遷宗正”,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建初元年,拜為宗正”。與初學(xué)記卷一二所引全同。按范曄后漢書劉般傳云:“建初二年,遷宗正。”

(八)“勤身憂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憂勤國事”,書鈔卷五三引作“勤憂國事”,字異而義同。

(九)“州郡便宜”,此下四句姚本、聚珍本無。

劉愷

劉愷,(一)字伯豫,以當(dāng)襲父般爵,(二)讓與弟憲,遁逃避封。(三)久之,章和中,(四)有司奏請絕國,上美其義,特優(yōu)加之,(五)愷猶不出。有司復(fù)奏之,侍中賈逵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為國,于從政乎何有’。”和帝納之,下詔曰:(六)“故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當(dāng)襲父般爵,而稱父遺意,致國弟憲,遁亡七年,所守彌固。蓋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聽?wèi)椝镁簟!蹦苏鲪穑轂槔桑赃w侍中。愷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風(fēng)行。御覽卷四二四

(一)“劉愷”,范曄后漢書卷三九劉般傳附有劉愷傳。又見汪文臺(tái)輯華嶠后漢書卷一。書鈔卷四八引有此條,首云“東觀漢記劉愷傳云”,可知東觀漢記有劉愷傳。

(二)“以當(dāng)襲父般爵”,此句下聚珍本有“封居巢侯”一句,御覽卷二〇一引亦有此句,但作“居崇侯”。按“居巢侯”是,東漢有居巢縣,屬廬江郡。據(jù)范曄后漢書劉般傳,般于建武九年封災(zāi)丘侯,后徙封杼秋侯,永平元年又徙為居巢侯。

(三)“遁逃避封”,“遁”字原脫,聚珍本、御覽卷五一五引皆有“遁”字,范曄后漢書劉般傳附劉愷傳同,今據(jù)增補(bǔ)。

(四)“久之,章和中”,此二句原無,聚珍本有,御覽卷五一五引亦有此二句,范曄后漢書劉般傳附劉愷傳同,今據(jù)增補(bǔ)。

(五)“加”,御覽卷五一五引同,此字誤。聚珍本作“嘉”。“加”乃“嘉”的殘破字。范曄后漢書劉般傳附劉愷傳作“假”,于義亦通。

(六)“下詔”,原誤倒作“詔下”,聚珍本作“下詔”,范曄后漢書劉般傳附劉愷傳同,今據(jù)改。

蔡順(一)

蔡君仲,汝南人。王莽亂,人相食。君仲取桑椹,赤黑異器。賊問所以,君仲云:“黑與母,赤自食。”賊義之,遺鹽二斗,(二)受而不食。(三)御覽卷九五五

(一)“蔡順”,字君仲,范曄后漢書卷三九周磐傳附載其事。

(二)“斗”,事類賦卷二五引作“升”。

(三)“受而不食”,此條類聚卷八八亦引,字句略簡。

趙咨

趙咨,(一)字文楚,東郡燕人,大司農(nóng)陳奇舉咨至孝,(二)躬率子孫耕農(nóng)為養(yǎng)。盜嘗夜往劫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shè)食,謝曰:“老母八十,疾病須養(yǎng),居貧無儲(chǔ),(三)乞少置衣糧,(四)妻子余物無所惜。”(五)諸盜皆慚嘆,跪曰:“所犯無狀,干暴賢者。”言畢奔走。類聚卷二〇

(一)“趙咨”,范曄后漢書卷三九有傳。

(二)“字文楚,東郡燕人,大司農(nóng)陳奇舉咨至孝”,此三句原僅有“至孝”二字,今據(jù)御覽卷四一二引增補(bǔ)。

(三)“無儲(chǔ)”,此二字原無,聚珍本有,御覽卷四一二引亦有,今據(jù)增補(bǔ)。

(四)“少”,原無此字,聚珍本有,御覽卷四一二引亦有,今據(jù)增補(bǔ)。范曄后漢書趙咨傳載咨言云:“老母八十,疾病須養(yǎng),居貧,朝夕無儲(chǔ),乞少置衣糧。”

(五)“妻子余物無所惜”,此句御覽卷四一二引作“妻子余物,一無所請”,與范曄后漢書趙咨傳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西乡县| 竹山县| 南川市| 邛崃市| 眉山市| 灵宝市| 东港市| 莎车县| 确山县| 霞浦县| 福清市| 孝昌县| 延庆县| 石屏县| 赫章县| 固镇县| 木里| 新津县| 分宜县| 家居| 平山县| 汝城县| 渑池县| 临城县| 台中市| 常宁市| 饶阳县| 巴南区| 广饶县| 东台市| 什邡市| 新和县| 霍州市| 濮阳市| 禄丰县| 晴隆县| 年辖:市辖区| 广宗县| 宁晋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