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乙集(2)

凡人謀事。雖日用至微者亦須齟齬而難成。或已成而敗。既而復成。然后其成也永久平寧。無復后患。若偶然易成。后必有不如意者。造物微機。不可測度。如此。靜思之。則見此理。可以寬懷

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人交游。若常見其短而不見其長。則時日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而不顧其短。雖終身與之交游可也。

凡人行已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不可恃此以傲人。雖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為言。況下此者哉。彼有行已不當理者。中有所慊。動輒知畏。猶能避遠災禍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災禍者。多由自負以召致之耳

人有詈人而人不荅者。必有所容也。不可以為人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人或起而我應。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訟人而人不校者。必有所處也。不可以為人畏我而更求以攻之。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辨。恐理虧不能迯罪矣

同居之人。或往來須揚聲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慮其適議我。彼此慚愧。況其間有不曉事之人。好伏于幽暗處以伺人之言。此生事興爭之端也。凡人居僻靜不可輒譏人。必慮有聞之者。俗謂墻壁有耳是也

人家不和。多因婦女以言激怒其夫及同輩。蓋婦女所見不廣遠。不公平。所謂舅姑伯叔妯娌皆假合強為稱呼。非為天屬。故輕于割恩。易于修怨。非丈夫有遠識。則為其役而不自覺。一家之中。乖變生矣。于是兄弟子侄隔屋連墻。至死不往來者。有無子而不肯以猶子為后。有多子而不與兄弟者。有不恤兄弟之貧。養親必欲如一。寧棄親而不顧者。葬親亦欲均費。寧留喪而不葬者。其事多端。不可槩述。亦有遠識之人。知婦女之不可諫誨。而外與兄弟相愛。私救其所急。私赒其所乏。不使婦女知之。彼兄弟之貧者雖怨其婦女。而愛其兄弟。至于分析不敢以貧而貪愛兄弟之財產者。蓋由不聽婦女之言。而先施之厚。因以得兄弟之心也

婦女易生言語者。多出于婢妾。婢妾愚賤。尤無見識。以他人之短言于主母。若婦女有見識。能一切勿聽。則虛佞之言不復敢進。若聽信之。從而愛之。則必再言之。又言之。使主母與人遂成深讎。而婢妾方且得志。奴隸亦多如此。若主翁聽信。則房族親故皆大失歡。而善良之仆。佃皆飜致誅責矣

士大夫之子弟。茍無世祿可守。無常產可依而欲為仰事俯育之計莫若為儒。其能習儒業者。命運亨通。可以取科第置富貴。次可以訓導受束修之俸。否則事筆扎代箋簡之役。次可以習點。讀為童蒙之訓。如不能為儒。則巫醫僧道農啇伎藝可以養生。不至于辱先。皆可為也。子弟之流蕩至于為乞丐竊盜。此最辱先之甚。世人有為之而不自愧者何哉

凡人生而無業。及有業而喜于安逸者。家富則習為下流。家貧則必為乞丐。凡人生飲酒無度。食物無筭。好淫濫習博奕者。家富而致于破蕩。家貧而必為竊盜。

治家

夜間覺有盜。便須直言有盜。徐起逐之。盜必且竄。不可乘暗擊之。恐盜之急以刀傷我。及誤擊自家之人。若持燭見盜擊之猶庶幾。若獲盜已受拘執。自當凖法勿歐傷

刼盜雖小人之雄。亦自有識見。如富家平時不刻剝。又能樂施。又能種種方便。當兵火擾撓之際。猶得保全。至不忍焚毀其屋。凡盜所決意焚掠者。皆積惡之人。宜自省也

茅屋須常防火。大風須常防火。積油物積石灰須常防火。此類甚多。切宜仔細

富人有愛其小兒者。以金銀珠寶之屬飭其身。小人有貪者于僻靜處壞其性命。而取其物。雖聞于官寘于法何益。小兒非有壯夫攜抱。不可令游行街巷。恐有誘畧之人

清晨早起。昏晚早睡。可防婢仆奸盜。婢妾若與主翁親近。多挾此私通。仆輩。有子則以主翁借口。畜愚賤之裔至破家者。多矣。凡有婢妾。不可不謹其始。而防其終

人有婢妾不禁出入。至與外人私通有姙。不正其罪而不遽逐去者。往往有于主翁身故之后。言是主翁遺腹子而求歸宗。旋致興訟。世俗所宜謹此。免累后人。

婦女多妬。有正室者少蓄婢妾。蓄婢妾者多無正室。夫蓄婢妾者。內有子弟。外有仆隸。皆當關防。制以主母猶有他事。況無所統轄。以一人之耳目臨之。豈難欺蔽哉。暮年尤非所宜。使有意外之事當如之何。

夫置婢妾教歌舞。使侑樽以為賓客之歡。切勿蓄姿貌過人者。慮有惡客起覬覦之心。必欲得之。逐獸則不見泰山。茍勢可以陵我則無所不至。綠珠之事。在古可鑒。近世亦有之。不欲指其名耳

婢仆有頑狠全不中使令者。宜善遣之不可留。留則生事。主或過于歐傷。此輩或挾怨。為惡有不容言者。婢仆有奸盜及逃亡者。宜送之于官。依法治之。不可私自鞭撻。亦恐有意外之事。或逃亡非其本情。或所竊止于微物。宜念其平日有勞。只畧懲之。仍前留備使令可也

婢仆有小過。不可親自鞭打。蓋一時怒氣所激。鞭打之數必不記。徒且費力。婢仆未必知畏。惟徐徐責問。令他人執而打之。視其過之輕重。而定其數。雖不過怒。自然有威。婢妾亦自畏憚矣。壽昌胡倅彥特之家。子弟不得自打仆隸。婦女不得自打婢妾。有過則告之家長為之行遣。婦女擅打婢妾則撻子弟。此賢者之家法也

婢仆有過。既已鞭撻而使令。辭色如常。則無他事。蓋小人受杖方懷怨。而主人怒不釋。恐有輕生而自殘者

婢仆有無故而自縊者。若其身溫可救。不可觧其縛。須急抱其身令稍高。則所縊處必稍寬。仍更令一人以指于其縊處。漸漸寬之。覺其氣漸往來。乃可觧下。仍急令人吸其鼻中使氣相接。乃可以蘇。或不曉此理而先觧其縊處。其身力重。其縊處愈緊。只一噓氣便不可救。此不可不預知也。如身已冷不可救。或救而不蘇。當留本處。不可移動。呌集鄰保以事聞官。仍令得力之人日夜同與守視。恐有犬鼠之屬殘其尸也。自刄不死。宜以物掩其傷處。或氣絕亦當如前說。人家有井。于甃處宜為缺級。令可以上下。或有墜井投井者可令人救應。或不及。亦當如前說。溺水投井而水深不可援者。宜以竹篙及木板能浮之物投與之。溺者有所執則身浮可以救應。或不及亦當如前說。夜睡囗死及卒。死者亦不可移動

婢仆宿臥去處。當為點檢。冬無風寒。夏無蚊蚋。以至牛馬六畜。遇冬寒各為區處牢圈棲息之處。此其仁人之用心。物我為一理也

蓄奴婢惟本土人最善。或病患。則有親屬為之扶持。或非理自殘。有親以明其事。或婢妾無夫子兄弟可依。仆隸無家可歸。念其有勞不可不養。當預經官自陳則無患

雇婢仆須要牙保分明。牙保又不可令我家人為之

買婢妾不可不細詢其所自來。恐有良人子女為人所誘。若果然則告之于官。不可還與引來之人。恐自殘

佃仆婦女。有等于人家婦女小兒誘謔。莫令家長知而欲重息以生借錢谷。及借資物以濟急者。皆有心于脫漏必無還意。而婦女小兒不令家長知。則不敢取索。終為所負。為家長者宜常以此言喻之

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賣買針灸為名。皆不可令入人家。凡脫漏及引誘為不羙之事。皆此曹也

人戶交易先憑牙人指出丘叚。參合契書文字。就問有無界至交爭。重迭典賣。次問有無暪昧尊卑。未曾分析。寡婦幼子執憑交易。有無諸般違礙方可成契。必親見其押字書契。交錢必有知證。已成契后。宜即投印管業割稅。若因循不割稅入戶而為人告論。以致拘沒官府。條令昭然。惟交易一事最為詳明。蓋欲以杜爭端也。而人戶不悉。乃至違法交易。不印契。不離業。不割稅。以致重迭交易。詞訟連年不決。豈非自取其辜哉

凡鄰近利害之產。欲得之。宜增其價。不可恃勢執其親鄰。及從典至賣。及無人敢買。而欲低折其價。萬一他人買之。則悔且無及。亦爭訟之由也

凡交易必須項項合條。即無后患。不可以人情契密不為之防。或失歡則成爭端。如交易取錢未盡。及贖產不曾取契之類。宜即理會去著。或即聞官以絕將來詞訟。切戒切戒。

貧富無定勢。田產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買產之家當知此理。不可苦抑賣產之人。蓋人之賣產。或缺食。或負債。或疾病。或死亡。或婚嫁爭訟。欲百千之用。則鬻百千之產。若買產之家。即還其直。雖轉手無存。且了其欲用。而為富家不仁之人。知其欲用之急。則陽距陰鉤之。以重扼其價。既成契則姑還其直之半。則延自變量日辭以未辦。或以此?夕少。或以米谷他物高價補償。而出產之家必是窘乏。所得零微。隨即耗散。向之準擬以辦此事。今不復辦矣。而又往來取討跋涉之費出乎其中。彼富家方自喜以為善謀。不知天道好還。有及其身而獲報者。縱不及其身而及其子孫。富家多不之悟。豈不迷哉

貪并之家。恃其豪強。見有產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緩急。多是將錢強以借與。或始借之時。設酒食以媚悅其意。或既借之后。歷數年而不索。待其息多。又設酒食以誘。使之轉息并為本錢而又生息。又誘勒其將田產折還。于條雖幸免。天網不漏。諺云。富兒更替做。迭相報也

有輕于舉債者不可借。必是無藉之人。已懷負賴之意。凡借人錢谷。少則易償。多則易負。故借多者雖力可還。亦不肯還。寧以所還之資為爭訟之費者多矣

凡人之敢于舉債者。必謂他日之寬余可以償也。不知今日之無。他日何為而有。譬如百里之路。分為兩日行。則兩日可辦。若以今日之路使明日并行。雖勞亦不可至。無遠識之人。求目前寬余而那積在后者。無不破家也

凡有產必有稅賦。須是先留輸納之費。卻將余剩分給。日用。所入或薄。只得省用。不可侵支。臨時官中追索。未免舉償充息。以致耗家。大抵曰貧曰儉。自是賢德切不可以此為愧。若能知此。則無破家之患矣

納稅雖有省限。須早納為安。如納苗米若不趁晴早納。或值雨連日。將如之何。然州縣多有不體量民力。如納米初時又要干白加量。后且濕惡減量。又折為低價。如納稅絹物帛。初時必欲重厚實者。后來見納數少。則放行折納。人戶攬子較量前后輕重。不肯攙先送納。致被囗道追擾。惟鄉曲賢者自求省事。不以毫未之較遂愆期也

人有紏率錢物造橋修路及造渡船。宜隨力助之。不可謂舍財不見獲福而不為。且如道路既成。吾之晨出暮入。過橋乘渡。并無疏虞。皆所獲福也人之經營財利。偶獲厚息以致富厚者。必其命運亨通。造物者陰隲致此。其間有見他人獲息之多。致富之速。則欲以人事強奪天理。如販米則加之以水。賣鹽則夾以灰。賣漆則和以油。賣藥則雜以他物。如此等類不勝其多。目下得其嬴余。其心欣然。不知造物者隨即以他事取去。終于貧乏。所謂人力不能勝天。大抵轉販經營。先存心地。凡物貨必真。又須敬惜。不貪厚利。任天理如何。雖目下所得之薄。必無后患矣

起造屋宇。最人家至難之事。年齒高大。世事諳曉。于起造一事。猶多不悉。況未更事。其不因此破家者幾希。蓋造屋之時。必先與匠者謀。匠者惟恐主人憚費而不為。則必小其規模。節其費用。主人以為力可辦。銳意為之。匠者則漸增廣其規模。至數倍其費而屋猶未及半。主人勢不可中輟。則揭債售產。匠者方喜興作之未艾。工鏹益增。余常勸人起屋宇。須十數年經營以漸為之。則屋成而家富自若。蓋先定基址。或平高就下。或增卑為高。或筑墻穿池。逐年漸為之。期以十余年而后成。次議規模之大小。材木之若干。必籍其數。逐旋收買備足。期以十余年而畢備。次議瓦石之多少。皆預以漸而儲之。雖工雇之費。亦不取辦于倉卒。故屋成而家富自若也

家禮

冠禮略

男冠

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溫公曰。古者二十而冠。所以責成人之禮。蓋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行于其人。故其禮不可以不重也。近世以來。人情輕薄。過十歲而總角者少矣。彼責以四者之。行。豈知之哉。往往自幼至長。愚騃若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今雖未能遽革。且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然后冠之。其亦可也

必父母無期以上喪。始可行之

文公曰。大功未葬者。亦不可行

女笄

笄女子許嫁笄。母為主

文公曰。年十五雖未許亦笄

婚禮畧

主婚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

溫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文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聽婚嫁。今為此說。所以參古今之道。酌禮令之中。順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也

身及主婚者無期以上喪。乃可成婚

文公曰。大功未葬。亦未可主婚。凡婚則以族人之長為主

必先使媒氏往來通言。女氏許之。然后納采

溫公曰。凡議婚姻。必先察其父母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茍慕其富貴。壻茍賢矣。今雖貧賤。安知異時不富貴乎。茍為不肖。今雖富貴。安知異日不貧賤乎。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茍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養成驕妬之性。異日為患。庸有極乎。借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茍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愧乎。又世俗好于襁褓童幼之時輕許為婚。亦有指腹為婚者。及其既長。或不肖無賴。或身惡疾。或家貧凍餒。或喪服相仍。或從官遠方。遂至棄信負約。速獄致訟者多矣。是以先祖太尉嘗曰。吾家男女。必俟既長。然后議婚。既通書不數月必成婚。故終身無此悔。乃子孫所當法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资阳市| 马龙县| 桃园市| 安阳县| 房山区| 广汉市| 平谷区| 天峨县| 连南| 泰宁县| 昭平县| 高要市| 西丰县| 汕尾市| 呼玛县| 潼南县| 津南区| 来凤县| 大足县| 弥勒县| 凤城市| 宿松县| 临桂县| 三穗县| 额尔古纳市| 桃园县| 关岭| 永修县| 平阳县| 安徽省| 德清县| 正宁县| 彭阳县| 常宁市| 大冶市| 仙居县| 玛沁县| 黔西县| 泰安市|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