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隨緣相安,不著意便無負擔】——從容生活,獲得自在自信

只看已有的,便是富人

【大師如是說】

倘若只盯著別人的種種好處,便成了純粹的嫉妒者,我們目下的所有,一點也不比他人的少。

——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希臘哲學家克里安德當年雖已八十高齡,但依然非常健壯,有人問他:“誰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克里安德斬釘截鐵地說:“知足的人。” 塞涅卡也說:“如果你不能對現在的一切感到滿足,那么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

這不僅讓人思考:何為富有?莊子曾告誡人們:“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這句話清楚地表明了利的欲望讓人身受其害。回顧滄桑歷史,人類始終難以擺脫欲望的糾纏,那些被無窮無盡欲望束縛的人們永遠在失望與掙扎中不得寧靜。

從前有一個青年總是哀嘆自己命運不濟,生活多舛,一輩子既發不了財也求不到一官半職,終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個老和尚,看到老和尚一臉的平靜祥和不由得嘆了口氣。

老和尚攔住青年,問他為何嘆氣,青年說:“我看到你開心的樣子覺得很羨慕。為什么我總是有這么多的煩惱?為何我總是一貧如洗?”

老和尚說:“年輕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青年問:“富有?我除了煩惱什么也沒有。”

老和尚并沒有急著解釋,而是繼續問他:“那么,假如有人給你一千兩銀子,換你十年的壽命,你換嗎?”

“當然不換!”

“給你五千兩銀子,換你的健康,你換嗎?”

“還是不換!”

“給你一萬兩銀子,換你的生命,你換嗎?”

“不換!”

老和尚頓時笑了:“年輕人,到現在為止,你至少擁有一萬六千兩銀子,難道你還不夠富有嗎?”

故事中青年的煩惱來自于未能真正認識到自己擁有的財富,他只看到了自己缺少的東西,卻從未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若能知足,則一切煩惱自會迎刃而解。知足是一種處世態度,當我們都忙于追求、拼搏而迷失方向的時候,知足常樂,這種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寧靜與溫馨,對于一路上風雨兼程的我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避風的港口。

所以,做人要知道滿足,要懂得珍惜,不可貪得無厭。其實,每個人出生時都含著一把通向富貴、幸福之路的鑰匙,只是你沒有用心去發現自己身上的這把鑰匙,而把眼睛停留在別人的幸福之門處。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勤勞的手,不要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上天的恩賜上,美好的生活應該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俗話說,知足的人最富足。能夠知足的人,雖臥荒地也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身處天堂卻猶身處地獄。不知足的人無法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也就無法珍惜,對他們而言,天下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他也永遠無法看到自己所擁有的青春、能力、經驗、激情、教養、信念……這時候,不滿之心就像是一團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燒得越旺;火燒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沖動。于是,人們奔來奔去,忙里忙外,既無暇休息,也體會不到忙碌的樂趣。擦亮眼睛,看看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如生命、時光、理想、熱情、知識、親情、友誼等,你擁有的東西,才是你真正的財富。

想開便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大師如是說】

放下才能承擔,空才能有。

——著名學者南懷瑾

很多人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意和困擾,總覺得自己失去了,自己成為世上最大的痛苦者。很多時候,我們傷心,痛苦的時候,最多的還是因為我們想不開,把事情看得太過沉重,不能越過自己的內心進而看到光明。

孤兒院里有一對好朋友,后來都被富裕家庭所收養。兩個人都上過世界各地有名的學校。但他們兩個人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別:其中一位是40歲出頭的成功商人,他實際上已經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個是學校教師,收入低,并且一直覺得自己很失敗。

有一天,他們在寺廟祈福時偶然相遇,于是互相訴說這些年的遭遇。商人去過很多地方,于是他津津有味地訴說周游列國的趣事,而那位學校教師開始只是一味地訴說自己的不幸:她是一個如何可憐的亞洲孤兒,又如何被領養到遙遠的瑞士,她覺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獨。

隨著她的怨氣越來越重,商人終于忍不住在她面前把手一揮,制止了她的敘述:“夠了!你說完了沒有?!你一直在講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養父母當初在成百上千個孤兒中挑了別人又會怎樣?”學校教師直視著商人說:“你不知道,我不開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著描述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終,商人朋友說:“我不敢相信你還在這么想!我記得自己25歲的時候無法忍受周圍的世界,我恨周圍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圍的每一個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對似的。我很傷心無奈,也很沮喪。我那時的想法和你現在的想法一樣,我們都有足夠的理由報怨。”他越說越激動。“我勸你不要再這樣對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運,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兒那樣度過悲慘的一生,實際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負有幫助別人脫離貧困漩渦的責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圍起來。在我擺脫了顧影自憐,同時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幸運之后,我才獲得了現在的成功!”

那位教師深受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她的想法,打斷了她的凄苦回憶,而這一切回憶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說明他二人在同樣的環境下歷經掙扎,而不同的是他通過清醒的自我選擇,讓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陰影。有人說:凡墻都是門。即使你面前的墻將你封堵得密不透風,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視作你的一種出路。

不同的心態,對所發生事件的評價是如此的不同,它必然會對處理問題的態度發生影響,也會對今后的人生之路產生影響。活著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不夠睿智,那至少可以豁達。以樂觀、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問題,就會看出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觀、狹隘、苛刻的心態去看問題,你會覺得世界一片灰暗。兩個被關在同一間牢房里的人,透過鐵窗看外面的世界,一個看到的是美麗神秘的星空,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垃圾和爛泥,這就是區別。

生于塵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苦雨凄風,面對艱難困苦,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對自己說“不要緊”

【大師如是說】

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著名學者南懷瑾

生活中,將許多人擊垮的有時并不是那些看似滅頂之災的挑戰,而是一些微不足道、雞毛蒜皮的小事。人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無休止地消耗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最終讓大部分人一生一事無成。生活要求人們不斷地清點,看忙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無須勞神去忙的。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要學會對自己說“不要緊,沒關系”,會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光彩。

田麗曾經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面臨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常常會覺得孤立無援,然而一位教授的一節課,讓她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看法。

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學教授在田麗的班上說:“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對你們的教學和生活都會有幫助,可使人心境平和,這三個字就是:‘不要緊’。”

田麗領會到那句三字箴言所蘊涵的智慧,在筆記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不要緊”三個大字,她決定不讓挫折感和失望破壞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來,她的心態遭遇考驗。她愛上了英俊瀟灑的周云。他對她來說很要緊,田麗確信他是自己的白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周云溫柔委婉地對田麗說,他只把她當做普通朋友。田麗感到世界土崩瓦解。那天夜里田麗在臥室里哭泣時,覺得記事本上的“不要緊”那幾個字看來很荒唐。“要緊得很,”她喃喃地說,“我愛他,沒有他我就不能活。”

第二天早上田麗醒來再看到這三個字時,就開始分析自己的情況:到底有多要緊?周云很重要,自己很要緊,我的快樂也很要緊。自己會希望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結婚嗎?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田麗發現沒有周云自己也可以生活。田麗想將來肯定會有另一個人進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沒有,她也仍然能快樂。

幾年后,一個更適合田麗的人真的出現了。在興奮地籌備婚禮的時候,她把“不要緊”這三個字拋到九霄云外。她不再需要這三個字了,她覺得以后將永遠快樂,她的生命中不會再有挫折和失望了。

婚姻生活和生兒育女不會有挫折失望?這當然不可能。有一天,丈夫和田麗得到一個壞消息:他們投資做生意的所有積蓄全部賠掉了。

田麗看到丈夫雙手捧著額頭,感到一陣凄酸,胃像扭作一團似的難受。田麗想起那句三字箴言:“不要緊。”她心里想:“真的,這一次可真的是要緊!”

就在這時候,小兒子用力敲打積木的聲音轉移了田麗的注意力。兒子見媽媽看著他,就停止了敲擊,笑了起來,那副笑容真是無價之寶。田麗把視線越過他的頭望出窗外,有兩個小孩正在興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在后面,田麗家的幾棵洋槐樹映襯著無邊無際的晴朗碧空。田麗覺得自己的胃頓時舒展,心情也恢復了平和,她感到自己在微笑。她對丈夫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損失的只是金錢,實在‘不要緊’。”

“不要緊”三個字看似簡單,但是當田麗真正面臨生活中的問題時,便了解了這三個字的力量。生命中有很多突發的變故,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壓力,很多人會因為這些壓力變得一蹶不振,甚至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氣。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無數的小事情組成,如果一個人過多地拘泥、計較小事,那么他的生活便了無生氣,沒有絲毫樂趣,他觸目所及的必然都是矛盾和沖突。

面對人生中的狂風暴雨,如果我們都能夠對自己說一句“不要緊”,然后平靜地接受它,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那么這些人生困難最終都將過去。

別用過長的尺子衡量生活

【大師如是說】

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但生活有生活的妙法,它本該是愜意的舒適的,切不可把生活過得逼仄。

——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過分渴望榮華富貴的人,永遠都不會滿足。他們每天都在不停地追逐和奔波,但是不知道何時能夠達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也不知道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他們以為得到越多就是越好的,于是總給自己制定過高的目標,達不到目標時又灰心失落,深陷苦惱中不能自拔。其實,衡量我們自己的生活,不要用過長的尺子,接受現實,相信自己已富有、已完美,生命才能無憾。

一個銀行家在一個沿海小漁村碰到了剛剛靠岸的一艘小漁船,船上只有一個漁夫,卻載著幾條大的金槍魚。銀行家夸獎漁夫捕魚的本領好,并且問他捕到這些魚需要多長時間。漁夫回答說:“要不了多長時間。”

銀行家接著問:“那為什么不多干一會兒,多捕一些魚呢?”

漁夫說:“這些魚足夠一家人吃的了。”

銀行家又問道:“那你剩下的時間都做些什么呢?”

漁夫說:“我睡個好覺,釣釣魚,陪我的孩子玩耍,陪陪我的妻子瑪麗亞,每天晚上我都會到村子里去,和朋友們吃吃飯,彈彈吉他。我的生活非常充實。”

銀行家說:“我是銀行家,也許我可以幫助你。你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捕魚,掙錢買一艘更大的漁船,用大漁船掙來的錢再買更多的漁船,這樣,你就擁有一支船隊了。你不用再把自己打來的魚賣給中間商,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商,或者自己做批發零售。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村子,到墨西哥城,然后到洛杉磯或紐約,讓公司的業務發展壯大。”

漁夫問道:“但是這要花多長時間呢?”

銀行家回答:“大約15到20年吧。”

“然后怎么樣呢?”

銀行家笑了笑說:“到時候你就可以申請上市,向公眾出售公司的股份。此時,你會成為富翁,擁有數百萬財產。”

“數百萬……然后怎么樣呢?”

銀行家說:“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邊的一個小鎮上,一覺睡到下午,釣釣魚,陪孩子們玩耍,陪陪妻子,每晚到鎮上和朋友們吃吃飯,彈彈吉他。”

漁夫回答說:“難道這些不是我現在就已經在做的事嗎?”

銀行家無言以對。

漁夫追求的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釣釣魚,陪妻子孩子,和朋友吃飯休閑。如果按照銀行家的標準來衡量他的生活,去追求更多的財富,那么他的生命只能在忙碌中度過。所以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看清自己,用合理的生活尺子來衡量自己。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習慣于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殊不知,在你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時,別人可能也在羨慕你的長處。要懂得欣賞自己的生活,試著不要用那么高的標尺去要求自己,并且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多花心力去提高和完善自己,這樣,你的生活一定會多一份快樂與滿足。

不順心時提醒自己“轉念一想”

【大師如是說】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

——東方學大師,北大終身教授季羨林

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有很多瑣事會給我們帶來煩惱。有人不小心剮花了我們的新車,擁擠不堪的公交車上有人踩到了我們的腳,諸如此類的事件發生之后,本該快樂充實的一天就因為這些不順心的小事失去了。

其實,當我們不順心時,只要稍微那么一轉念,就會豁然開朗。

瑪莎曾在慈愛會中同廣為美國人所敬愛的特蕾莎修女共事30多年。從她下面講述的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出特蕾莎對待人生的態度:

一次,當我做完彌撒,和特蕾莎院長談到人世間諸多的困難挫折時,她對我說:“其實,世上的艱難困苦俯拾皆是,但如果我們視其為上天恩賜的禮物,那么人們周圍便會減少幾許悲觀,平添些許快樂……”

不久以后,我和特蕾莎院長乘飛機去紐約。飛機起飛前發現了故障,被迫停飛。當時,我感到失望和沮喪,但想起了特蕾莎院長說過的話,便這樣對她說道:“院長,我們今天得到了一份‘小禮物’——我們得待在這兒等4個小時,您不能按計劃趕回修道院了。”特蕾莎修女聽完我的話,微笑著看了看我,然后便安然地坐下來,拿出一本書,靜靜地讀了起來。從那以后,每當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難與挫折時,便會用這樣的話語來表達——“今天我們又得到了一份禮物”、“嘿,這可真是個特殊的大禮物”……這些話竟然有著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經意間,困頓難釋的心境變得開朗,莫名的煩惱也消失不見,連微笑也會在說話間悄悄爬上臉頰。

特蕾莎修女善于“轉念一想”,即使生活中的小麻煩,也將其當成一份禮物來對待,保持著一個平和的心境。

究竟是生活對我們過分吝嗇,還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出了問題呢?換種思維方式,如果我們都能夠像特蕾莎修女講的那樣,真誠地感謝生活,把來自生活的點滴都當成生命的一份禮物,將磨難當做命運的祝福,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生活得更加輕松、澄澈明亮。

生活中有一面鏡子,能照出我們失去的無奈、不得的遺憾。然而,好與壞,悲與樂都在我們的轉念之間,誰都沒有束縛我們,是我們捆綁了自己。遇到壞事時,提醒自己轉個念頭去想一想,煩惱、痛苦自然消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景宁| 敦化市| 镇江市| 米林县| 西贡区| 扎兰屯市| 阳东县| 定安县| 航空| 铅山县| 黄平县| 金溪县| 昌图县| 华亭县| 原平市| 辽中县| 元氏县| 汽车| 榆林市| 山阳县| 宜君县| 宿州市| 南皮县| 迁西县| 吴旗县| 云安县| 上饶县| 砚山县| 昌吉市| 淮滨县| 铜陵市| 阿坝县| 富蕴县| 永城市| 施甸县| 和龙市| 防城港市| 如东县| 梅州市|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