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與世界和解,笑納缺憾】——不完滿才是人生
- 國學(xué)下午茶:國學(xué)大師的24堂心靈課
- 聶小晴
- 5459字
- 2016-02-29 11:36:26
不完滿才是人生真相
【大師如是說】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東方學(xué)大師、北大終身教授季羨林
“喜歡月圓的明亮,就要接受它有黑暗與不圓滿的時候;喜歡水果的甜美,也要容許它通過苦澀成長的過程”,人生總是“一半一半”,在人生的樂、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才是真正完整的幸福。
人生,永遠都是缺憾的。佛學(xué)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沒有缺憾就不能稱其為“人世間”。在這個缺憾的世間,便有了缺憾的人生。因此蘇軾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這是人生的實相所在。
人生實相,就如一只飄搖的生命之舟,無所牽系,卻有各種承載。小船向前行進的時候,苦與樂、愛與恨、善與惡、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聰明與愚鈍……紛紛從兩側(cè)上船,它們都是生命的必然伴侶。
如此看來,生命是有缺陷的,我們不能只接受幸福的垂青,卻把不和諧的因素完全屏蔽。
面對人生缺憾,星云大師主張該留有余地,他認為盡善盡美并不是絕對好,這與清人李密庵主張所謂“半”的人生哲學(xué)一樣,都在告誡世人不要過度追求圓滿。日本有一派禪宗書道在揮毫潑墨時總留下幾處敗筆,都是意在暗示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完美。更有日本東照宮的設(shè)計者因為自覺太完美,恐怕會遭天譴,故意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顛倒。
“我走過陽關(guān)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fēng);有山重水復(fù),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這是已逝的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對自己人生的總結(jié),他坦承自己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正是這種不圓滿才是真正的人生。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總有瑕疵,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使之更加美好,卻永遠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一個智者應(yīng)該明白這個道理:凡事不必苛求,與其追求那如鏡花水月一般不可觸及的完美,不如勤懇務(wù)實,才會活得更加快樂。
其實,人生也正是因為有所缺失才會有所獲得,就如同一個殘缺的木桶,雖然每次擔(dān)水回家之后你都無法獲得一整桶的水,但是某一天,當(dāng)你再次從這條路上經(jīng)過時,也許會發(fā)現(xiàn)路旁各色的小花,嗅到淡淡的花香。一天、一月、一年,從殘缺的木桶中滴落的泉水澆灌了路旁的草子花粒,它們便在這殘缺的遺憾中破土而出,帶給人意外的美麗驚喜。
留一點缺口才接近完美
【大師如是說】
很多人的人生目的是快樂的活,這本是正確的,但凡事都要照著自己的想法追求,事事都要通融、圓滿,也是不正常的。諸多的不確性,才是有趣的人生。
——著名哲學(xué)家馮友蘭
人生在世,起初誰都希望圓滿:讀書能上自己理想的學(xué)校,念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娶(嫁)自己中意的人……然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經(jīng)歷的也許是這樣的生活:上了一個還不錯的學(xué)校,學(xué)了一個不算討厭的專業(yè),干了一份糊口的工作,和一位還說得過去的人相伴一生。與原來的設(shè)定難免會有巨大的懸殊,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所有人的人生都會有遺憾,都不會圓滿。完美永遠只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中,它是我們的愿望,但卻不可實現(xiàn)。
世上難有真正的圓滿,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一時的缺陷與失落。臺灣作家劉墉先生寫過這樣一則故事:
他有一個朋友,單身半輩子,快五十歲了,突然結(jié)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齡差不多,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竊竊私語:“那女人以前是個演員,嫁了兩任丈夫都離了婚,現(xiàn)在不紅了,由他拾了個剩貨。”話不知道是不是傳到了他朋友耳里!
有一天,朋友跟劉墉出去,一邊開車,一邊笑道:“我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盼著開奔馳車,沒錢買不起,現(xiàn)在呀!還是買不起,買輛二手車。”他開的確實是輛老車,劉墉左右看著說:“二手?看來很好哇!馬力也足。”
“是啊!”朋友大笑了起來,“舊車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了個四川人,又嫁了個上海人,還在演藝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面見多了,現(xiàn)在,老了,收了心,沒了以前的嬌氣、浮華氣,卻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講句實在話,她真正最完美的時候,反而都被我遇上了。”
“你說得真有理,”劉墉說,“別人不說,我真看不出來,她竟然是當(dāng)年的那位艷星。”“是啊!”他拍著方向盤。“其實想想自己,我又完美嗎?我還不是千瘡百孔,有過許多往事、許多荒唐?正因為我們都走過了這些,所以兩個人都成熟,都知道讓,都知道忍,這種‘不完美’正是一種‘完美’啊!”
“不完美”正是一種“完美”。我們老了,都銹了,都千瘡百孔,總隔一陣子就去看醫(yī)生,來修補我們殘破的身軀,我們又何必要求自己擁有的人、事、物,都完美無瑕、沒有缺點呢?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了一個缺口,雖然你不想要這個缺口,但是這個缺口卻如影隨形地跟著你。人生就像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圓,沒有一個人是生活圓滿的,也許正是因為認識到了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所以我們的人生才因此而更加美麗。
人生當(dāng)有不足
【大師如是說】
不圓滿才是人生的真面目,人活著學(xué)習(xí)、工作,不過是讓各種缺憾盡可能的少一點罷了。
——東方學(xué)大師、北大終身教授季羨林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當(dāng)有不足。有些遺憾,反倒可以使人清醒,催人奮進。有句話說道:“沒有皺紋的祖母最可怕。”那么,沒有缺憾的生命便無法鏈接人生。
世人皆期望有一個美麗而完美的人生,然而事與愿違,你愈苛求完美,愈得不償失。
一個靈魂對老天爺說:“您派給我一個最好的形象,我將永遠崇拜您。”
老天爺仁慈地回答:“好,你準(zhǔn)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靈魂問,“做人有風(fēng)險嗎?”
“有,鉤心斗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
“另換一個吧!”
“那就做馬吧!”
“做馬有風(fēng)險嗎?”
“有,受鞭笞、被宰殺……”
“唉,請再換一個吧!”
“老虎?”
“老虎!”靈魂樂了。“老虎是獸中之王,他一定沒風(fēng)險。”
“不,老虎也有風(fēng)險,有時被人獵殺,有一種小獸是它的克星……”
“啊,老天爺,我不想當(dāng)動物了,植物總可以吧!”
“植物也有風(fēng)險,樹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制成藥物,無毒的草人獸食之……”
“啊……恕我斗膽,看來只有您老天爺沒風(fēng)險了,讓我留在你身邊吧……”
老天爺哼了一聲:“我也有風(fēng)險,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zé)問,時時不安……”說著,老天爺順手扯過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靈魂,推下界來:“去吧,你做它正合適。
其實人生當(dāng)有不足才是一種“圓滿”,因為不完美才讓人們有盼頭、有希望。古人常說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聰明的人常想一二就是這個道理。
莎士比亞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里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去找出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chuàng)傷。”如果你做了還感到不好,改了還感到不快,考了99分還嫌不是100分,刻意追求完美,這樣定會“累”,這種情況必須要改善。
所以,不必苛求完美,任何事物都有缺陷與不足,也有長處與優(yōu)勢。要學(xué)會利用自己的長處,彌補甚至超越不足。托馬斯·杰斐遜就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人。
著名的音樂家托馬斯·杰斐遜其貌不揚,他在向他的妻子瑪莎求婚時,還有兩位情敵也在追求瑪莎。一個星期天,杰斐遜的兩個情敵在瑪莎的家門口碰上了,于是,他們準(zhǔn)備聯(lián)合起來,羞辱杰斐遜。可是,這時門里傳來優(yōu)美的小提琴聲,還有一個甜美的聲音在伴唱。如水的樂曲在房屋周遭流淌著,兩個情敵此時竟然沒有勇氣去推瑪莎家的門,他們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杰斐遜并不完美,也不出眾,但是他有了小提琴和音樂才華,他就不可戰(zhàn)勝了。生活中,對自己的缺陷和弱點,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辦法,杰斐遜是小提琴,我們呢?其實我們都有發(fā)現(xiàn)自己優(yōu)點的武器。
人不總是十全十美的。對于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但無須怨天尤人,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qū)。或用善良美化,或用知識充實,或用自己一技之長發(fā)展自己……生命的可貴之處,在于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后,能坦然面對。
苛求生活,徒增煩惱
【大師如是說】
把握原則,不求至善盡美。
——著名學(xué)者南懷瑾
很多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設(shè)計人生,在他們的心目中,總是渴望一種完美的生活狀態(tài)。可是人生并沒有完美可言,那些童話里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如果我們不能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一味地苛求生活,那么到頭來只是自尋煩惱。
在印度佛教的《百喻經(jīng)》中,有這樣一則可笑而發(fā)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個體態(tài)婀娜、面貌娟秀的太太,兩人恩恩愛愛,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美眷。這個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溫和,美中不足的是長了個酒糟鼻子,好像失職的藝術(shù)家,對于一件原本足以稱傲于世間的藝術(shù)精品,少雕刻了幾刀,顯得非常的突兀怪異。
這位丈夫?qū)τ谔谋亲咏K日耿耿于懷。一日出外去經(jīng)商,行經(jīng)販賣奴隸的市場,寬闊的廣場上,四周人聲沸騰,爭相吆喝出價,搶購奴隸。廣場中央站了一個身材單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雙汪汪的淚眼,怯生生地環(huán)顧著這群決定她一生命運的大男人。
這位丈夫仔細端詳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間,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極了!這個女孩子的臉上長著一個端端正正的鼻子,不計一切買下她!
這位丈夫以高價買下了長著端正鼻子的女孩子,興高采烈,帶著女孩子日夜兼程趕回家,想給心愛的妻子一個驚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頓好之后,他用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著血淋淋而溫?zé)岬谋亲樱舐暭埠簦骸疤】斐鰜恚】次医o你買回來最寶貴的禮物!” “什么樣貴重的禮物,讓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狐疑不解地應(yīng)聲走出來。
“你看!我為你買了個端正美麗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說完,突然抽出懷中鋒銳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時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趕忙用雙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貼在傷口處。但是無論丈夫如何努力,那個漂亮的鼻子始終無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憐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買回來的端正而美麗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雖然丑陋但是貨真價實的酒糟鼻子,并且還受到無端的刀刃創(chuàng)痛。而那位糊涂丈夫的愚昧無知,更叫人可憐!
這個行為雖然讓人覺得有些可笑,但是人們追求完美的心理,卻與文中那個手拿利刀的丈夫如出一轍。有些人以為自己追求完美的心理是積極向上的表現(xiàn),其實他們才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所追求的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也就是說他們所有的追求如海市蜃樓,只是一個幻影而已。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歷史記載,西施的腳大,王昭君雙肩瘦削,貂蟬的耳垂太小,楊貴妃還患有狐臭。道理雖然淺顯,可當(dāng)我們真正面對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盡如人意之處時,卻又總感到懊惱、煩躁,不知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
其實,面對生活,只要我們不經(jīng)常用完美的心態(tài)去要求它、設(shè)計它,那么我們自然就會減少很多的煩惱和憂傷,那些不完美也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
與其挑剔不如充實自己
【大師如是說】
這個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難堪忍,沒有一樣事情是圓滿的,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眾生堪忍,受得了。所以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因為如此,這個娑婆世界上的眾生,才最能夠成佛。
——著名學(xué)者南懷瑾
《尚書·伊訓(xùn)》中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話,是說我們與人相處的時候,不求全責(zé)備,檢查約束自己的時候,也許還不如別人。要求別人怎么去做的時候,應(yīng)該先問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團結(jié)能夠團結(jié)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挑剔別人,反而做不好事情。
他是一位咖啡愛好者,立志將來要開一家咖啡館。閑暇時間,他到處喝咖啡。除了品嘗不同的咖啡之外,也看看咖啡館的裝潢。有一次,他約一位朋友喝咖啡。帶著朝圣的心情,朋友跟他去了一趟咖啡館。很不巧,他對那家咖啡館似乎沒有什么好感。朋友問他:“怎么樣,這家店的咖啡口味還不錯吧?”他淡淡地說:“沒什么!”朋友繼續(xù)問:“店面的裝潢呢?”他還是回答:“沒什么!”以后的日子里,朋友陸陸續(xù)續(xù)跟他到過不同的咖啡館,品嘗不同口味的咖啡,“沒什么!”仿佛是他的口頭禪,對所有去過的咖啡館,他的評價都是“沒什么”,而且?guī)е悬c兒不屑的語氣。朋友心想:大概是他的品位太高了,這些咖啡館提供的飲料及氣氛果真都不如他的心意。
另外,有一位對西點蛋糕有興趣的女孩。從前,她也常說:“沒什么!”她不但愛吃西點蛋糕,還利用空閑時間拜師學(xué)藝,到專業(yè)的老師那兒上課,學(xué)做西點蛋糕。剛開始學(xué)習(xí)的那段日子,她還是不改本性,不論到哪里,吃到什么西點蛋糕,都會給對方“五星級”的評價:“沒什么!”標(biāo)準(zhǔn)之嚴(yán)苛,讓大家覺得她挑剔得過火。過了半年,當(dāng)她從“西點蛋糕初學(xué)班”結(jié)業(yè)之后,態(tài)度有了180度大轉(zhuǎn)變,無論在哪里,品嘗過誰做的西點蛋糕,她都很認真地研究里面的配方,用什么材料、多少比例、烘焙的步驟。如果做西點蛋糕的師傅在場,她還會很好奇地向?qū)Ψ接懡獭⒀芯砍晒Φ年P(guān)鍵技巧。朋友笑著對她說:“你變了。從前是說:‘沒什么!’現(xiàn)在是問:‘有什么?’”“沒錯,沒錯,其實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有什么’,差別只在于你有沒有觀察到它‘有什么’而已。”
挑剔是人們的普遍心理,人們總感到這也不好,那也不如意,卻又沒有比別人更好的辦法來改進。如果放下對別人嚴(yán)苛的審視目光,改為通過各種途徑來充實自己,做一個從“沒什么”到“有什么”的轉(zhuǎn)變,你會從別人身上發(fā)現(xiàn)更多值得稱道的東西。
沙子與珍珠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沙子落下便無法再被拾起,而珍珠無論在哪里都是明亮耀眼的,沙子與珍珠,要做哪一個,全在乎你自己。
放棄對生活的過分挑剔,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加進步的空間,有時候,與其挑剔不如先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