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意好壞,商務應酬定成敗(4)
- 二十幾歲要懂的商務禮儀
- 穆清
- 4394字
- 2016-02-26 14:22:28
香港知名企業家李嘉誠善于為他人謀利,甚至做到了仁至義盡。杜輝廉是曾為李嘉誠的事業鼎力相助的一位“客卿”。他是英國人,出身倫敦證券經紀行,是證券專家。李嘉誠最輝煌的戰績在股市,最能顯示其超人智慧的場所也是在股市,而被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紀”的杜輝廉,在其中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他是長江多次股市收購戰的高參,并實際操辦了長實及李嘉誠家族的股票買賣。但杜輝廉并不是李嘉誠屬下公司的董事,他多次謝絕李嘉誠要他擔任長實董事的邀請,是眾“客卿”中唯一不支干薪者。但他并不因為未支干薪,而拒絕參與長實系股權結構、股市集資、股票投資的決策,這令重情重義的李嘉誠一直覺得欠他一份重情,總想尋機報答他。
1988年底,杜輝廉與他的好友梁伯韜共創百富勤融資公司,李嘉誠當即決定幫助百富勤公司,以報杜輝廉相助之恩。杜梁二人各占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其余股份,由李嘉誠邀請包括他在內的18路商界巨頭參股。他們都和李嘉誠一樣不入局、不參政,目的僅在于助其實力、壯其聲威。在李嘉誠和其他商界巨頭的大力支持下,百富勤發展勢頭迅猛,先后收購了廣生行與泰盛,也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證券,杜輝廉任這兩家公司的主席。當百富勤集團成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誠等巨商主動攤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其目的再明顯不過了,就是好讓杜梁兩人的持股量達到絕對的“安全”線。
李嘉誠對百富勤的投資,完全出于非贏利目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報杜輝廉之恩。盡管李嘉誠并不想從百富勤賺得分毫,但他持有5.1%的百富勤股份,仍為他帶來了大筆紅利。因為百富勤發展迅速,是市場備受寵愛的熱門股,他不想賺錢,也得賺錢。
唐太宗李世民用水和舟來深刻闡述民與君的關系,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李嘉誠的做法與他很相像,不同的是前者用在企業管理中。李嘉誠說,一支同心同德、身體力行、有凝聚力的軍隊,才是無堅不摧的軍隊,才能夠出奇制勝。一個光桿司令打不了天下,孤掌難鳴,就像舟和水的關系一樣。而且他也是這樣做的。他說如果要員工全心全意地工作,就要將心比心,讓員工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保證他們的利益。
懂得感謝員工,回報部下,不計利益和索取,是李嘉誠對人生的感悟,也是他成功的又一訣竅。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忙。但辦公室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要表示你的關切,必須是誠摯的。這不僅能使付出關切的人有些成果,接收這種關切的人也是一樣。它是條雙向道,當事人雙方都會受益。
學會為別人效力,你會發現,得到的總是會比付出的多。
大愚若智,揣著明白裝糊涂
《菜根譚》中曾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說老鷹站在那里的樣子好像睡著了一樣,老虎走路時的姿態好像生病了一樣,獵物往往被老鷹和老虎這種看似“糊涂”的行為所欺騙,放松了防備,讓它們常常能趁其不備出擊,順利達到自己的捕獵目的。
人們常說“大愚若智”,人們也常常說“難得糊涂”。在商務應酬中,處處充滿了陷阱,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這時你若鋒芒太露,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更容易樹敵;如果你懂得適時裝傻,揣著明白裝糊涂,大愚若智,放以別人對你的戒備,反而容易和他人溝通,順利達到你的商務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土耳其打敗了希臘,此舉激起了英國的不滿,英國遂聯合法、意、美、俄等國代表在瑞士的洛桑與土耳其談判,企圖迫使土耳其簽下不平等條約。
英國派出的外交大臣是克遵,其聲如洪鐘,是名震一時的外交家。與英國外相相比,土耳其派出的代表伊斯美則相形見絀。伊斯美不僅身材矮小,耳朵還有些聾,在國內及國際上均屬無名小輩。
會談開始后,克遵顯然不把伊斯美放在眼里,態度驕橫、囂張,其他列強代表也是盛氣凌人。然而,伊斯美從容不迫、鎮定自若,精心選擇外交辭令,有章有法,毫無懼色。特別是他的耳聾具有“特異功能”,對土耳其有利的言辭他都聽見了,不利的話好像全沒聽到。當伊斯美對列強們提出的苛刻條件概不理會,只顧提出維護土耳其的條件時,克遵雷霆大發,揮拳怒吼,咆哮如雷。恫嚇、威脅不斷向伊斯美劈頭蓋臉壓來,各列強代表也氣勢洶洶、咄咄逼人,那種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
伊斯美雖然有些耳聾,但此時對于克遵盛怒之下發出的“超強度”刺激信號,也是句句聽得清楚的,但他仍坐在那里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等到克遵聲色俱厲地叫嚷完了,各國代表看他有何表示時,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張開右手靠在耳邊,并將身子向克遵移動了一下,態度溫和地問:“您剛才說什么?我一句也沒聽見。”克遵氣得渾身發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克遵的暴怒是由對立意向引起的激怒,是由當時的情緒、氣氛引起的心理壓抑的一種急迫宣泄。這種激怒的宣泄,猶如突然爆發的火山,勢不可當,時間短暫卻強烈。不過,這種激怒是很難再現的。伊斯美用他的“特異功能”——耳聾,控制了整個談判局勢,在將近3個月的談判中,據理力爭,游刃有余,終于使土耳其贏得了談判。
裝聾作啞的人,往往才是具有高深智慧的人,所謂“大智若愚”說的就是這種人,他們不是真的傻瓜,而是在裝糊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凡事太認真,就會對什么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更難以應付利益攸關的商務應酬。
商務應酬中,也要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凡事斤斤計較,難以營造出和諧的商務氛圍,更難以實現自己的商務目的。許多時候,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學會揣著明白裝糊涂,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商務應酬,輕松獲得自己期望的商業利益。
舍卒保車,明處吃虧暗中得福
“吃虧是福”,人們常常以這句話告誡自己要心胸開闊,不被眼前的小利益牽絆住前進的步伐。商務應酬中,人們尤其要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學會在明處吃點小虧,而在暗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彼克是英國哈利斯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的總經理。有一次,他突然從化驗室的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劑,就會影響食品的鮮度。
彼克考慮了一下,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即使暫時吃虧也是值得的。于是他毅然把這一有損銷量的事情告訴了每位客戶,隨之又向社會宣布: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
他這樣做之后,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食品銷量銳減,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聯合起來向他反撲,指責他別有用心,他們一起抵制彼克公司的產品,彼克公司一下子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苦苦掙扎了4年之后,彼克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經無以為繼,但他的名聲卻家喻戶曉。
這時候,政府站出來支持彼克。哈利斯公司的產品又成了人們放心滿意的熱門貨。哈利斯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了元氣,規模擴大了兩倍。哈利斯食品加工公司一舉成了英國食品加工業的“龍頭公司”。
由此可見,肯在明處吃虧的人,往往能夠看到暗處之福。
有個沙石老板,既沒文化也沒背景,但生意卻出奇的好,而且長盛不衰。他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只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如此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愿意與他繼續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最后擴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只拿小頭,但所有的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說到底他才是真正的贏家。
因此,做事真正有心機的人,都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這并不是簡單的阿Q精神,而是福禍相依的生活辯證法,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它可以使人心胸變得寬闊,心態更加樂觀、積極,而且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幫助。商務應酬中,人們要想實現自己的商業利益,需要學會在明處吃虧,這樣不僅免去了大動干戈之苦,而且無形之中成了一筆人情債的施予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從而得到更多的利益,在暗中得福。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我們知道,在釣魚時,線放得越長、越久,釣得大魚的可能性越大。商務應酬中,許多人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不懂得放長線,自然也釣不到大魚。
要知道,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許多時候,商務應酬也并非短時間內就能見效,讓你迅速獲得你的利益,它往往需要一個時間的沉淀過程,需要一個歲月考驗的過程,需要利益攸關的雙方經過縝密的全局考慮,才能作出決斷。這時,你只要耐心等待,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對方溝通、協調,就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唐代京城中有位竇公,聰明伶俐,極善理財,但他財力綿薄,難以施展賺錢本領。因此,他只有先從小處賺起,等待賺大錢的機會。
他在京城中四處游蕩,尋求賺錢門路。某日來到郊外,只見青山綠水,風景極美,有一座大宅院,宅院后花園有一個清澈的水塘,直通小河,打聽后才知是一個權要大官的外宅,但因無人管理,有些臟亂。竇公心想:生財路來了。水塘主人覺得那是塊不中用的閑池,就以很低的價錢賣給了他。
竇公買到水塘,就請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進出水道,種上蓮藕,放養上金魚,圍上籬笆,種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權要大官休假在家,逛后花園時聞到花香,到花園后一看,直饞得他流口水。竇公知道魚上鉤了,立即將此地奉送。
這樣一來,兩人就有了交情。一天,竇公裝作無意間談起想到江南走走,大官忙說:“我給您寫上幾封信,讓地方官吏多加照應。”
竇公帶了這幾封信,往來于幾個州縣,賤買貴賣,又有官府撐腰,不幾年便賺了大錢。后來,他又回到京師。
他早已看中了皇宮東南處一大片低洼地,那里因地勢低洼,地價并不貴。竇公買到手后,雇人從鄰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后在上面建造館驛,專門接待外國商人,并極力模仿不同國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館驛一建成,便客戶盈門,連那些遣唐使們也樂意來住。同時,竇公又辟出一條街來,多建妓館、賭場甚至雜耍場,把這條街建成“長安第一游樂街”,游人日夜爆滿。不出幾年,竇公掙的錢數也數不清了。
竇公敢于放線,不惜血本,釣到大官,而且耐性極好,使魚上了鉤仍渾然不覺。他的這種“釣魚”技巧即所謂的“放長線,釣大魚”。他既有足夠的耐性,在機會來臨時又懂得緊抓不放,這些都是成大事者必備的要素。
學會等待,是商務應酬中甚為關鍵的一課。莊稼的成熟是需要時間的,不能期盼早上剛播下種子,晚上就收割,必須經歷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日夜的考驗、風雨的摧殘、烈日的曝曬,方能成熟。不經過耐心等待,就不會有好的收成。但等待并不是讓你完全靜止不動,而是要積極主動,并且等待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耐心。
在電視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蟒蛇捕食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蟒蛇的身體很龐大,所以它的行動速度不是很快。它為了吃到食物,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埋伏在叢林間,等待獵物經過。有時候獵物一天不經過,兩天不經過,甚至十天半月不經過,但是它知道,只要在那兒等待,就一定會有獵物經過。關鍵時刻獵物出現了,它就迅速出擊,一口把獵物咬住,絕不放過任何機會。從表面上看,大蟒蛇在那兒一動不動完全是被動的,但實際上它每時每刻都很警覺,即使睡覺的時候都在用身體感受著周圍的變化。蟒蛇比任何動物都更加清楚等待的重要性。商務應酬之中,我們也要學習蟒蛇,靜靜地等待,一旦時機出現,就要敏捷地抓住它,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商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