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序篇 大觀世界(2)

通常,人們會把膚色相同的一類人稱為一個種族,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原來,每個種族在地球上都有各自獨立的居住區(qū)。不過隨著交通的發(fā)展和人際交往的加強,各個種族經(jīng)常混居在一起。比如,在白人居住區(qū)也我們也會看到黑人和黃種人,而白種人有時了也會在黑人居住區(qū)里定居。

如果我們把地球比作一個大村子,那么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是地球村里的一個家庭。地球村里一共有220多個家庭,也就是220多個國家。有家庭的家族成員多,有的則少一些。在地球村的不同家族中,中國的家庭成員最多,有十億,這個數(shù)字光是后面的“0”就夠你寫上一陣。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統(tǒng)治者,這就好比每個家庭都有一位大家長。不同的國家對統(tǒng)治者的稱呼不同,有的統(tǒng)治者叫國王,有的叫總統(tǒng)。國王可以將自己的王位傳給兒子,當然他自己的王位也是從他的父親那里繼承而來。國王從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天開始,直到他死去那一天,都是國王。總統(tǒng)則不同。如果你曾經(jīng)關(guān)注美國的總統(tǒng)選舉,會經(jīng)常聽到“這是XX位總統(tǒng)第二任期……”這說明,總統(tǒng)不能一直由一個人擔任。不同的國家對總統(tǒng)的任期有不同的規(guī)定,而且總統(tǒng)不能隨便將自己的位置傳給自己喜歡的人,哪怕是他的兒子也不行,因為總統(tǒng)必須由人民選舉產(chǎn)生。

有國王的國家多被稱為王國,若這個國王恰好統(tǒng)治幾個國家,那么他一般會被稱為皇帝,他所統(tǒng)治的國家就被稱為帝國;有總統(tǒng)的國家被稱為共和國,美國就是一個共和國。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政府,政府是由國王或總統(tǒng)及其他們的助手組成,政府負責制定政策、發(fā)行貨幣和郵票。

如果你有收集郵票的習慣,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國家的郵票都不一樣,但是這些郵票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正如每個國家的語言千差萬別,但無好壞之分一樣。世界上共有5600多種語言,有的人會說一種,有的人會說多種,當然會說的語言越多,與其他國家的人交流就會越容易。說起來也奇怪,每個美國人都會說英語,我自己就是美國人,英語是我們的母語,但事實上英語最初是英國的語言。

英國在歐洲,可是若你去歐洲旅游,你會在商店、賓館、餐廳聽到各種不同的語言。亞洲多是黃種人,使用最多的語言是中文;非洲多是黑人,他們的語言千奇百怪,估計連他們自己都說不出他們究竟有多少種語言。

每一種語言都有他們各自的發(fā)音系統(tǒng)和語言內(nèi)涵,想學會一種新的語言一般要花上幾年的時間,我有一個朋友會說12種不同的語言,不過聽說還有人會說100多種,這真是件令人驚嘆事!

【歷險小記】——人種分類

人類是在地球上分布最廣的一種動物。就像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地球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人們根據(jù)遺傳的體質(zhì)特征,譬如膚色、發(fā)色、眼色、身高等特征將人類分成不同的種族。

按照最通用的分法,現(xiàn)代人類分為四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尼格羅人種(又稱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

第四回 大洲的尋祖之路

如果我們拿著望遠鏡從遙遠的太空中看地球,會看見一片茫茫大海中漂浮著有幾塊“島嶼”。其實,這些島嶼就是我們生活的陸地。如果我們要給每一塊陸地都涂上不同的顏色,那么我們必須把七種顏色都用上才行。我們把這些漂在水上的大片陸地稱作“洲”。這些大洲的面積有大有小。面積最大的是亞洲、接下來分別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亞洲位于東方,那里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亞洲”也有“地方日出之地”的意思;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歐洲在西方,太陽從這里落下。“西方日落之地”便是“歐洲”的意思;

阿非利加洲這個名字不太好記,所以你可以簡單地把它叫做“非洲”。在這里,陽光特別充裕,因此這里也被稱為“陽光灼熱的大地”;

為了紀念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人們用他的名字給一片大洲命名為亞美利加洲,這就是美洲。整塊美洲大陸分為北美洲與南美洲。

大洋洲與其他大陸相比顯得有些孤單。亞洲與歐洲連在一起,它們與非洲的距離也很近。北美洲與南美洲也一直呆在一起。但是,大洋洲卻與其他陸地相隔很遠,獨自處在一茫茫大海之中,或許正因為這樣,人們才把它叫做大洋洲,意為大洋中的陸地;

南極洲是個冰雪覆蓋的地方,它因處于南極地區(qū)而得名。

每個大洲之間有一些自然地理風貌和人造工程作為分界線。七大洲像七巧板一樣,相互搭配,巧妙組合,共同組建了地球上的陸地。

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緊密相連,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也叫亞歐大陸。人們將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作為歐亞兩洲大陸的分界線;

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它連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如果你要從北美洲到亞洲大陸去,從這里走的距離最短。

帝汶海和阿弗拉海是亞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線。

位于冰島與格陵蘭島之間的丹麥海峽是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同時,丹麥海峽,也貫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巴拿馬運河是人們在中美地峽最窄處開鑿的一條運河,它的開通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是世界重要的海洋航運的樞紐。在巴拿馬運河的北面是北美洲,南面是南美洲。

如果你從地中海附近國家去大西洋的話,那么你一定會經(jīng)過一處名叫直布羅陀海峽的地方。這條海峽同時也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德雷克海峽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也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狹窄水道。

每個大洲都有其特殊的地質(zhì)特點和自然風景,但人們總是相信造物者偏愛歐洲,因為那里的文明和大自然孕育了人類的藝術(shù)。這種優(yōu)勢延續(xù)了500年左右。

【歷險小記】—— 后出世的大洲

如果你翻開一張16世紀的世界地圖,會發(fā)現(xiàn)上面只畫了四個大洲:歐洲、亞洲、美洲和非洲。另外兩個大洲到哪兒去了?人們忘記畫了嗎?不,事實是當時的人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地球上還有大洋洲和南極洲。直到1770年,人們才發(fā)現(xiàn)那塊孤單處于大洋當中的大洋洲。

第五回 地底的秘密

從小我就是個好奇心極強的人。一天,我和保姆珍妮在人行道上散步。這時我問她:“珍妮,人行道下面是什么啊?”

她隨口說道:“下面是些泥土。”

我追問道:“那泥土下面又是什么呢?”

“除了泥土,還是泥土。”

我覺得這是她對我的敷衍,很不滿地看著她。于是,她想了想又說道:“我也不知道,也許什么都沒有吧,為什么你總喜歡問這樣的問題呢?”

我知道地下一定有些什么東西,只是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么。對此,我充滿了強烈的好奇。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會覺得地底下一定有一個巨大的山洞,那里漆黑一片,又潮濕又寒冷,而且還有壞人住在里面。因為那時我時常聽大人們說,壞小孩死后會到地下;我還聽說,在地球的另一邊住著一些人。他們是頭朝下,腳朝上,在天花板上行走。我驚訝極了,很想去看個究竟。于是,我決定挖一條通隧道,穿過地球,到中國去看看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我的宏偉計劃開始了。我從家里后院的葡萄架開始挖起,一天接著一天不間斷。起初挖到的是些松軟的泥土,越往深處泥土越硬,不久我就挖出了一個和自己齊腰的坑。(插圖五)

終于有一天,爸爸發(fā)現(xiàn)了我的秘密。他問道:“孩子,你在院子里挖這么大的坑做什么用?”我支支吾吾了一陣,看瞞不過去,就將自己的計劃全盤告訴了爸爸。

我正等著爸爸哈哈大笑,笑我是個大傻瓜,但是,爸爸只是平靜地問了我一句:“那你知道你需要挖多深的坑才能挖穿地球嗎?如果它需要像華盛頓紀念碑那么深,你能挖嗎?”

我想了一想,華盛頓紀念碑很高,我要費力抬起頭,把脖子伸得老長才能看見它的頂端。不過我還是堅定地回答說:“我能!”

接著,爸爸抱著我說:“孩子,別說華盛頓紀念碑那樣深的坑,就是比它再深坑我們也能挖出來。可是,這些都離挖穿地球相差太遠了。如果真要知道從地球的這一端挖個坑穿到另一端,我們至少要挖一個8000英里深的坑才行。而且,地下可不僅僅只有泥土,那里還有許許多多堅硬無比的石頭,非常難挖,所以直到今天還沒有人能挖出這樣的坑來。”

“既然沒有人挖穿過地球,你又怎么知道它有8000英里那么深呢?”我反問道。爸爸回答了我,可是當時我太小,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忘記父親的回答。但是,我現(xiàn)在可以告訴你們,為什么人們不用挖坑就能知道挖穿地球需要一個8000英里的坑。

不論是大球還是小球,每一個球最大的一圈(即數(shù)學上指的周長)約是直徑的三倍左右。一定是三倍左右嗎?一定是,不信你可以用蘋果、橘子或其他球形的東西來進行驗證。既然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那它自然也遵循這個規(guī)律。之前人們已經(jīng)測量出地球的周長是25000英里,這樣用數(shù)學公式一算,便能得出地球的直徑是8000英里。“直徑”,如果用你能理解的話來解釋,便是“穿過”,所以“地球的直徑是800英里”,意思就是從地球這一頭進去,從另一頭穿出來,距離是8000英里。

地球的表面是一層像烤焦的土豆皮一樣的巖石。這圈巖石就像果醬三明治一樣分了很多層。只不過,地球的層里夾里不是果醬,而是小石子、殼類和煤等。假如有把巨大無比的鋒利大刀能把地球切成兩半,那我們就會在巖石之間看到煤,或者是金、銀、鉆石等等。人們在巖石層中挖深深的礦井,為的就是將巖石層中的這些礦產(chǎn)挖掘出來。

巖石層下面,除了堅硬的石頭外什么也沒有。越往下,石頭的溫度越高。地球最中心的地方,溫度已經(jīng)熱到能把巖石熔化。這里熾熱的氣體和煙也會通過地球的煙囪——火山跑到地面上來。

至于地球為什么是由巖石組成,而不是由銅、玻璃或陶瓷組成;地球的形狀為什么像球,而不像盒子,這就留給大家慢慢思考吧。

【歷險小記】——地球的結(jié)構(gòu)

如果將地球的結(jié)構(gòu)進行細致的劃分,那么由外到內(nèi)可以將地球分為:地殼、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內(nèi)核。地殼的厚度不同,海洋處較薄,大洲下較厚。內(nèi)核與地殼為實體;外核與地幔層為流體。不同的層由不連續(xù)斷面分割開,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地殼與上地幔間的莫霍面——不連續(xù)斷面。

地球的大部分質(zhì)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們所居住的只是地球整體的一個小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勃利县| 伊通| 蒙阴县| 德阳市| 新乐市| 庆安县| 鹿邑县| 星子县| 新余市| 壶关县| 房山区| 屏边| 紫阳县| 德格县| 凤凰县| 文登市| 台前县| 高陵县| 安陆市| 五台县| 彭州市| 和龙市| 葫芦岛市| 阿拉尔市| 大冶市| 如皋市| 荣昌县| 安图县| 宝山区| 定陶县| 中阳县| 宁陵县| 策勒县| 安福县| 赤水市| 鹤峰县| 威信县| 惠来县| 潼关县|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