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第一編 你喝咖啡誰賺錢:消費中的經濟學詭計(8)

供給指的是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這種供給是指有效供給,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生產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應的能力。需求指的是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指的是消費者想得到某種商品的愿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觀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兩個條件:消費者有欲望的購買和有能力的購買。

關于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人們普遍認為需求決定供給,如人們有穿皮鞋的需求,市場上才會出現皮鞋的生產與銷售。不過,供給學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認為需求會自動適應供給。

英國殖民者占領非洲沙漠地區后,就把市場拓展到了那里,于是,有兩個買鞋子的商人就來到了這里,他們來到沙漠地區后,了解這里的民族習俗、服飾打扮等情況,發現,生活在沙漠中的非洲人們不穿鞋子,看到這種情況,一個商人很失望,他想,這里的人不穿鞋子,我把鞋子賣給誰呢!于是,他離開了非洲沙漠這塊市場。另一個商人看到這里的人們不穿鞋子,他非常高興、非常興奮,他想這里的人們沒有鞋子穿,每人買我一雙鞋子我就發財了,于是,他把大量的鞋子運到非洲,到處去推銷,給人們講解穿鞋子的好處,將穿鞋養生之道。

幾年之后,這個商人發了大財,腰纏萬貫,過上了優裕的生活。另一個商人還在到處為推銷不下鞋子而愁眉不展,直到在貧窮病困中死去。

從某一個側面看出,這個商人認為需求會自動適應供給,當一個人開始穿鞋子的時候,其他的人會競相效仿,從而漸漸地打開市場。等腳習慣穿鞋以后,腳舒服會讓人們最終離不開鞋子。

腳需要鞋對人們來說是很自然的,但和尚需要梳子相對來說就有點費解了,但還是有推銷員把梳子賣給和尚了。

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營銷故事:向和尚賣梳子,賣得越多越好。

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這樣的命題表示懷疑:把梳子賣給和尚?這怎么可能呢?搞錯沒有?和尚沒有頭發,根本就用不著梳子。面對根本沒有需求的市場,許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還是有甲、乙、丙三個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戰……

一個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匯報各自的銷售實踐成果,甲先生只賣出一把,乙先生賣出10把,丙先生居然賣出了1000把。同樣的條件,為什么結果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甲先生說,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無數次和尚的臭罵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撓,終于在下山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小和尚因為頭皮癢在撓頭,他遞上了一把梳子,小和尚很高興地買了這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風大,把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的頭發都吹亂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說:“蓬頭垢面對佛是不敬的,應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頭。”住持認為有理。那廟共有10座香案,于是住持買下10把梳子。

丙先生來到一座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對住持說:“凡來進香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回贈,保佑平安吉祥,鼓勵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字,然后作為贈品。”住持聽罷大喜,立刻買下1000把梳子。

看似沒有需求,被丙開拓出來嶄新的市場。通過這個故事來看,經濟學的“需求決定供給”的論斷不是絕對的。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遜說,如果能教會鸚鵡說“需求”和“供給”這兩個詞,這只鸚鵡就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學家。

一位哈佛大學的學生在網上講了一個自稱是真實的故事;一天,快上課了,這位學生匆匆忙忙地往教學樓上趕,偏偏這個時候電梯十分緊張;他發現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羅也在一樓等電梯上樓。但是,接連幾部電梯都是開往地下室,這位學生叫道:“真是的,為什么每個地下室的人偏偏都要在這個時候上樓湊熱鬧!”阿羅立即嚴肅地糾正他:“你把供給和需求弄混淆了”。

懂供需的鸚鵡能做經濟學家,是因為經濟學家認為需求和供給的分析方法,是經濟學獨有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其他學科都沒有這樣的方法。需求分析能提供他們對于任何問題的完整答案,也成為經濟學家最萬能的分析范式。經濟學的詭異之處在于認識到需求,并在空白市場中創造需求。

銷售中有一句經驗之談:一定要撓到客戶的癢處,說的就是要摸透客戶真正的心理需求。市場的需求是由一個個客戶的個人需求組成的,猶太人“了解鉆石性能”,“選擇合理銷售場地”,“與顧客談判以獲取對方的信任”等等這些細節行為,目的就是為了準確抓住顧客心理,找到激發顧客個人需求的突破口,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需求。生意就是由一個個的個人購買需求累積起來的,但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抓住每個顧客的“胃口”,你也就抓住了市場。

為什么運動鞋貴過汽車輪胎

讓一位家長也同樣感嘆的是,一個家長在孩子的生日給孩子挑了雙運動鞋給,付賬的時候發現這一雙知名品牌運動鞋,要抵買四個輪胎。

運動鞋本不應該貴過四個輪胎,無論是從制造過程、原材料抑或是從功能,還是從耐久性來考慮,此外,在生產設施的投資以及從技術的層面上來看,生產輪胎的要求都要比生產運動鞋的要求高得多。因為,倘若是生產出不合格的輪胎,還不知道會貽害多少條寶貴的生命。這就是由于品牌的原因。從需求的層面上來看,輪胎與運動鞋并無二樣,只有當消費者認為其具有較高的價值時,商品才能以較高的價格“優雅”地賣到消費者手里。

無論是買一雙知名品牌運動鞋,要抵買四個輪胎的名牌運動鞋也好,還是價格令人瞠目結舌的牛仔褲,都要同時滿足下述兩個條件時:

第一:消費者對其品牌認知度與忠誠度較高。形象廣告時代消費者的選擇大部分基于品牌形象所提供的附加價值。這就是品牌忠誠度(Brand Loyalty)。消費者對某一商品認可或不認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種商品的市場銷量和品牌知名度。對消費者來說,商品品牌是自己身份、地位、個性、價值觀甚至于人品的體現。品質精良、把握國際流行設計風尚、不斷精進的舒適性能、切實可信的“貴族氣息”才能吸引“非草根階層”的垂青。

第二:通過商品差異化,賦予商品較高的稀少價值。小孩子說:“要買就只買XX品牌”,雖然當父母的高呼商品貴得不得了,但廠家卻不管這么多,只要確保10歲小孩子們喜歡就行。在設計上花工夫,在品質上賺噱頭、耐久性、伸縮性、時尚感等,讓消費者在進行比較時獲得優越感及滿足感。這個階層的消費者提供能讓其感到獨一無二地位的商品或服務。無論市場上的同樣商品的品種多種多樣,但尋找這個品牌運動鞋或牛仔褲的消費者卻始終不缺。

午夜,兩個竊賊偷偷摸摸進了一家商場,他們想趁此夜無人之時,大撈一筆。可沒想到,在他們花了老大的勁兒,終于進入一家大專賣店,卻發現收銀臺里沒有現金。無奈之下,兩人只好對著滿室的衣服大發牢騷。

突然,一個人對著另一個人說,“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另一個人問,“為什么?”

第一個人大叫說,“都說我們是搶劫犯,太冤枉了,這套衣服才是搶劫犯呢,還是光明正大地搶,你看這標簽。”

另一個竊賊看了一眼衣服的商標,也傻眼了,那上面標的是:20萬人民幣。

讓這兩個竊賊產生強烈不滿的那套衣服為什么有如此高的標價,原因就兩個字:品牌。在經濟學中,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它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

品牌的英文單詞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燒灼”。人們用這種方式來標記家畜等需要與其他人相區別的私有財產。到了中世紀的歐洲,手工藝匠人用這種打烙印的方法在自己的手工藝品上烙下標記,以便顧客識別產品的產地和生產者。這就產生了最初的商標,并以此為消費者提供擔保,同時向生產者提供法律保護。16世紀早期,蒸餾威士忌酒的生產商將威士忌裝入烙有生產者名字的木桶中,以防不法商人偷梁換柱。到了1835年,蘇格蘭的釀酒者使用了“OldSmuggler”這一品牌,以維護采用特殊蒸餾程序釀制的酒的質量聲譽。

隨著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涌入中國市場中,諸如時尚品牌,路易威登、愛馬仕、阿瑪尼、迪奧、香奈兒等,還有汽車品牌奔馳、寶馬、凌志、本田等,電腦品牌IBM、蘋果、戴爾、東芝等等,遍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如數家珍,非品牌不買,哪怕同樣的產品,品牌的貴過很多,很多消費者都會心甘情愿的掏錢。

2005年,耐克推出了限量版飛人喬丹13代復古低幫鞋,引得數百消費者排起了長隊。耐克pigeon?dunks推出,使得數十位爭搶的骨灰級耐克迷在耐克售店發生沖突,直到警察趕到才解決了問題。據說,該款耐克全球僅有150雙。

英國滑板品牌西拉斯&瑪麗亞的東京店,消費者每次只能進20人,其他人需要站在門外由工作人員拉起的繩子后面等待。在前一批購物者離開之后,貨架上的產品會重新更換。消費者不僅不因排隊而煩躁,反而樂此不疲。

這就是雖然價格昂貴,但仍然能讓消費者忠誠,且讓消費者感到自己獲得了獨一無二的榮譽感。這就像消費者買電腦一樣,很多人只認ThinkPad這個品牌的筆記本。說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性能,如果你沒有這個牌子,消費者就不愿意買賬,有了品牌效果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在搬新家后,會選擇換一套新的家具家電,這個時候他們的選擇往往是一些大的名牌產品。比如最常見的電視機,在商場上,同樣規格、不同品牌的液晶彩電,價格相差很大。而實際上,國內家電尤其是電視機產品的質量相差不大,用的都是進口顯像管,但多數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價格更高的名牌產品。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名牌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信賴感。所以即使在產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人們依然會選擇名牌,而不在乎價格的差異。

人們對電視產品的質量認可,并不能通過實踐得來。電視機不像普通的易耗品那樣需要經常更換,購買一臺電視機后通常能使用數年甚至十幾年,因此消費者很難積累起感性經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多數是受報紙上公布的評比和調查結果影響,如哪種電視銷量最大,哪種電視評比第一,哪種電視壽命最長等,而在這些方面,名牌產品的投入會更大。

不僅僅局限于商品市場上,即使在高校培育上,也存在這名牌效應。經濟學家斯賓塞在哈佛大學讀博士的時候,就曾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MBA的學生在進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經過幾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比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多掙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這就是名牌大學的作用,哈佛的名校效應使得它的畢業生比同類大學生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中,人們認可名牌,是名牌潛在效益的體現。

名牌具有的潛在效益,根源在于最初建立名牌時的投入。在經濟市場上,企業的產品價格主要受成本、需求和競爭等因素的影響,而名牌產品的定價還要考慮其無形資產的價值。一個名牌就是一筆財富,具有豐富的價值內涵:

首先,是名牌的成本價值。成本價值是形成名牌效益的物質基礎,培育一個名牌產品往往要付出更高的投入。企業需要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市場調研、委托專家設計產品等等。而當產品投入市場之前,還需要投入更多的廣告宣傳費用。企業在打造名牌之前,往往還要注重產品的商標包裝,比如美國的埃克森公司,就曾為自己的一個汽油商標,支付的設計、咨詢、印刷等費用超過10億美元。

其次,名牌具有的信譽價值。信譽價值主要是指名牌在市場上較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這是構成名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知名度反映了消費者對名牌產品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美譽度體現了消費者對名牌的認同與偏好程度。名牌產品的信譽價值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也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其為企業創造的潛在效益甚至遠遠高出企業研發產品時的成本投入。

說到底,名牌的生命保障其實就是產品的質量。在經濟市場之中,名牌產品無一不是以優質贏得消費者的。而企業為了維持名牌產品的質量是需要付出較高代價的,如采用先進的技術、精湛的工藝、優質的原料以及獨特配方等等,所有這些投入,都只是為了很享受到更多的名牌效益“產出”。

為了要保持住名牌產品的質量領先地位,企業往往會為其制定一個較高的價格,這樣才能彌補名牌產品的成本并且加大對名牌產品的科技投入和廣告投入,使其成為市場上的常青樹。我們經常會看到,在市場上,一件名牌服裝的價格是普通服裝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而消費者一旦認可了名牌產品,多數都會心甘情愿地付出較高的代價。

因為投入成本的巨大,為了得到更好的回報。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會著重打造自身的品牌。品牌是消費者保證自身購買到高質量商品的最有效方法,因為品牌使消費者能夠更容易判斷產品的質量,也能促使企業保持自己品牌聲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如皋市| 麻江县| 西林县| 泗阳县| 凤庆县| 汾西县| 新民市| 瑞昌市| 科尔| 河西区| 襄城县| 郁南县| 湖北省| 宜川县| 乐东| 东乡族自治县| 台东县| 三门县| 胶南市| 会昌县| 绩溪县| 兰考县| 萝北县| 沁水县| 两当县| 井研县| 怀远县| 抚州市| 大宁县| 雷波县| 日照市| 化隆| 平舆县| 西青区| 古田县| 民丰县| 内黄县| 平泉县| 永安市|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