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善待別人即是善待自己
- 知道更要做到的100個哲理
- 張艷紅 宿春禮
- 3890字
- 2016-02-29 16:25:06
善待社會,善待別人,并不是一件復雜、困難的事,只要心中常懷善念,生活中的小小善行,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能給予別人很大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這是守墓人親身經歷的故事。
每周守墓人都會收到一位素不相識的婦人來信,信中附著鈔票,要他每周幫她在她兒子的墓地放束鮮花,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很多年。
后來有一天,他們見面了。那天,開來一輛小車停在了公墓的大門口,司機匆匆來到守墓人的小屋,說:“夫人在門口車上,她病得走不動了,請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紀的婦人坐在車上,表情有幾分高貴,但眼神哀傷,毫無光彩。她懷抱著一大束鮮花。
“我就是魯比夫人?!彼f,“這幾年我每個禮拜給你寄錢……”
“買花。”守墓人答道。
“對,給我兒子。”
“我一次也沒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親自來,”老婦人溫存地說,“因為醫生說我活不了幾個禮拜。死了倒好,活著也沒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兒子,親手來放一些花。”
守墓人眨著眼睛,苦笑了一下,決定再講幾句:“我說,夫人,這幾年您常寄錢來買花,我總覺得可惜?!?
“可惜?”
“鮮花擱在那兒,幾天就干了。沒人聞,沒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別見怪。我是想起來自己常去的敬老院,那兒的人可愛花了。他們愛看花,愛聞花。那兒都是活人,可這兒墓里哪個活著?”
老婦人沒有作聲。她只是小坐一會兒,默默地禱告了一陣,沒留話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的一番話太直率、欠考慮,這會使她受不了的。
可是幾個月后,這位老婦人又忽然來訪,把守墓人驚得目瞪口呆: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老婦人微笑著,顯得很開心:“我把花送給那里的人們了。他們看到花是那么高興,這真讓我感到快樂!我的病也好轉了,醫生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
有時候,一個發自仁慈與愛的小小善行,會鑄就大愛的人生舞臺。
善待社會,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復雜、困難的事,只要心中常懷善念,生活中的小小善行,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能給予別人很大幫助,何樂而不為呢?給迷途者指路,向落難者伸出援手,真心祝賀他的成功,真誠鼓勵失意的朋友,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能給別人帶去力量,給自己帶來付出的快樂和良心的安寧。
如果人人都能以善心待人,世間便會少很多紛爭,多很多關愛。
愛,是一種循環
愛,給予別人,不見得有直接的回報,但最終也會循環到自己身上。如果每個人在愛護自己的同時,也去關愛別人,那么最終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愛護。
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一天傍晚,喬先生駕車回家。冬天迫近,寒冷緊裹著喬,一路上冷冷清清。天開始黑下來,還飄起了小雪,他得抓緊時間趕路。為此,他差點錯過那個在路邊徘徊的老太太。他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幫助,于是,他將車開到老太太的奔馳車前,停下來。
雖然他面帶微笑,但她還是有些擔心。一個多小時了,也沒有人停下來幫忙。他會幫助她嗎?他看上去窮困潦倒、饑腸轆轆,不那么讓人放心。他看出老太太有些害怕,站在寒風中一動不動。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會讓人這樣。
“我是來幫助你的,老媽媽。你為什么不到車里暖和暖和呢?順便告訴你,我叫喬。”他說。
她遇到的麻煩不過是車胎癟了,喬爬到車下面,找了個地方放上千斤頂,又爬進去一兩次。結果,他弄得渾身臟兮兮的,還傷了手。當他擰緊最后一個螺母時,她搖下車窗,開始和他聊天。她說,她從圣路易斯來,只是路過這兒,對他的幫助感激不盡。喬只是笑了笑,幫她關閉后備箱。
她問他該付多少錢,出多少錢她都愿意。喬卻沒有想到錢,這對他來說只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上帝知道過去在他需要幫助時有多少人曾經幫助過他呀。他說,如果她真想答謝他,就請她下次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也給予幫助,并且“想起我”。
他看著老太太發動汽車上路了。天氣依然寒冷,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卻很高興,開著車消失在暮色中。
沿著這條路行了幾英里,老太太看到一家小咖啡館,她決定進去吃點東西,驅驅寒氣,再繼續趕路。
侍者走過來,面帶甜甜的微笑,遞給她一條干凈的毛巾,以擦干她濕漉漉的頭發。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已有近8個月的身孕,但她的服務態度并沒有因為過度的勞動和身體的不方便而有所改變。
老太太吃完飯,拿出100美元付賬。女侍者拿著這100美元去找零錢,而老太太卻悄悄出了門。當女侍者拿著零錢回來時,正奇怪老太太去哪兒了,這時她才注意到餐巾上有字。“你不欠我什么,我跟你一樣,有人曾經幫助過我,就像我現在幫助你一樣。如果你真想回報我,就請不要讓愛之鏈在你這兒中斷?!迸陶邿釡I盈眶。
雖然還要清理桌子、服侍客人,但這一天女侍者都堅持下來了。晚上,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她心里還在想著那錢和老太太寫的話。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丈夫需要錢呢?孩子下個月就要出生了,生活會很艱難。她知道她的丈夫是多么焦急,當丈夫走到她旁邊時,她給了他一個溫柔的吻,輕聲說:“一切都會好的,我愛你,喬!”
愛默生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幫助別人吧!你付出的愛終將循環到你自己的身上。
幫助他人,獲益自己
生命像回聲,你送出什么它就回應什么,你播種什么就收獲什么,你給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想要別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別人的朋友。心要靠心來交換,感情只有用感情來交換。同樣的道理,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回報。
雖然我們幫助別人的初衷并非要得到回報,但是大部分獲得幫助的人都會感恩,會記住別人的善意。有些時候,與人方便的同時,也是與己方便。
一對夫婦平時待人不錯,在街坊鄰居中極有人緣,他們下崗不久,便在朋友、親屬以及街坊鄰居們的幫助下,在小城新興的一個市場里開起了火鍋店。
火鍋店剛開張時,生意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照顧;但不出三個月,夫婦倆便以待人熱忱、收費公道而贏得了大批的“回頭客”。火鍋店的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轉起來。
幾乎每到吃飯的時間,小城里行乞的七八個大小乞丐,都會成群結隊地到這家火鍋店來行乞。
人們從未見過小城里其他店主能夠像這夫婦倆一樣寬容平和地對待這些乞丐。其他店主一見到乞丐上門,就會拉下臉來嚴厲地呵斥辱罵,而這夫婦倆則每次都會笑呵呵地給這些骯臟邋遢的乞丐的討飯盆中盛滿熱飯熱菜。而且夫婦倆在施舍乞丐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做作之態,他們的表情和神態十分自然,就像他們所做的這一切原本就是分內的事情,正如佛家禪語所說的,這是一對具有“慈悲之心”的夫妻。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著。一天深夜,市場里一家從事絲綢生意的店鋪忽然失火,很快殃及了火鍋店。
這一天,恰巧丈夫去外地進貨,店里只留下女人照看。一無力氣二無幫手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張羅起來的火鍋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沒,正當她束手無策、萬分著急之時,只見那群平常天天上門乞討的乞丐不知從哪里鉆了出來,在老乞丐的率領下,冒著生命危險將那一個個笨重的液化氣罐迅速地搬運到了安全地段。緊接著,他們又沖進馬上要被大火包圍的店內,將那些易燃物品也全都搬了出來。消防車很快開來了,由于搶救及時,火鍋店雖然也遭受了一點小小的損失,但最終給保住了。而周圍的那些店鋪,卻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助,貨物早已燒得精光。
火災過后,人們都說這是夫婦倆平時的善行得到了回報,要是沒有那些平時受他們施舍的乞丐們出力,火鍋店恐怕只好關門了。
佛家講究善惡輪回,因果報應。實際上,這種所謂的“因果報應”只不過是心存感激的受惠者對行善者的一種報償而已。
在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帶有人發出呼救的哭泣聲,他當即放下手中的農具,迅速跑到泥沼地邊,發現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里,他急忙將這個男孩救起來,使男孩脫離了生命危險。
兩天以后,一位高雅的紳士駕著一輛華麗的馬車來到了弗萊明所住的農舍,彬彬有禮地自我介紹說,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特此前來道謝。
這位紳士表示要以優厚的財禮予以報答,農夫卻堅持不受,他一再聲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正在互相推讓之際,一個英俊少年突然從外面走進屋來,紳士瞥了一眼便問道:“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高興地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么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辫b于紳士的誠心誠意,農夫只好答應了他的提議。
紳士非常講信譽重承諾,不但把農夫的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而且還供他到圣瑪利醫學院上學,直至畢業。
這個農夫的孩子不是別人,他就是后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霉素,后來又經過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開始用于臨床,并于1943年逐漸加以推廣。青霉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并列的第三個重大發明。而上面提到的那個紳士便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那個被農夫救起的兒子后來成了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二戰時期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誰也沒有料到,一個農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對后世會發生如此重大的影響,他自己的兒子也因此而獲得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日后竟然會成為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和青霉素的發明者。丘吉爾首相在二戰中的卓著功勛無須贅述,弗萊明教授發明的青霉素也不知拯救了多少過去根本無法拯救的生命,真是為全人類造福不淺。
福樂是每個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處處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就會眾叛親離;過于孤立,則成功的緣分就會漸漸疏離;不該得的財富一心想要擁有,到頭來你會失去更多的回報和機會。試著幫助他人,給他人方便,你就會得到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