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財產是希望
- 知道更要做到的100個哲理
- 張艷紅 宿春禮
- 3151字
- 2016-02-29 16:25:06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財產是希望。希望能讓漆黑的夜晚出現指路明燈,希望能讓狂風暴雨出現絢麗的彩虹。只要心存希望,你的人生就會多姿多彩。
亞歷山大大帝給希臘世界和東方、遠東的世界帶來了文化的融合,開辟了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絲綢之路的豐饒世界。據說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發遠征波斯之際,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
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必須買進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物,為此他需要巨額的資金。但他從珍愛的財寶到領有的土地,幾乎給臣下分配光了。
群臣之一的庇爾狄迦斯,深以為怪,便問亞歷山大大帝:“陛下帶什么啟程呢?”
對此,亞歷山大回答說:“我只有一個財寶,那就是‘希望’。”
據說,庇爾狄迦斯聽了這個回答以后說:“那么,請允許我們也來分享它吧。”于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臣下中的許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只有保持“希望”的人生才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則通向失敗之路。“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里一直抱著美“夢”的人是幸福的。也可以說抱有“希望”活下去,是只有人類才被賦予的特權。只有人,才由其自身產生出面向未來的希望之光,才能創造自己的人生。
在走向人生的這個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意念,即“希望”。因為那種毫不計較得失,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會生出勇氣;不以困難為事,肯定會激發巨大的激情,使自己的內心開始閃爍出洞察現實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與時俱增、終生懷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勝利者。
只要內心充滿希望,就永遠不會破產
保羅·迪克剛剛從祖父手中繼承了美麗的“森林莊園”,就被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化為灰燼。面對焦黑的樹樁,保羅欲哭無淚,年輕的他不甘心百年基業毀于一旦,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復莊園,于是他向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但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接下來,他四處求親告友,依然是一無所獲……
所有可能的辦法全都試過了,保羅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他的心在無盡的黑暗中掙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蔥蔥的樹林了。為此,他閉門不出,茶飯不思,眼睛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保羅說:“小伙子,莊園成了廢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見希望呢?”
保羅在外祖母的勸說下,一個人走出了莊園,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他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里的木炭忽然讓保羅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里,保羅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里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那里。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不久,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后,“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當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無希望的人生當中,那么他只能是敗者。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敗或障礙,于是悲觀失望,消沉下去;或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怨恨他人,結果落得個唉聲嘆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放棄希望的人,肯定會打開一條活路,在內心里也會體會到真正的人生歡樂。
只要你是一個內心充滿希望的人,那么你永遠都不會破產。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黑夜多么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霜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
奇跡在希望中誕生
多年以前,美國曾有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則園藝所重金征求純白金盞花的啟事,在當地轟動一時。高額的獎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但在千姿百態的自然界中,金盞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許多人一陣熱血沸騰之后,就把那則啟事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園藝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熱情的應征信和一粒純白金盞花的種子。當天,這件事就不脛而走,引起軒然大波。
寄種子的原來是一個年已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花人。20年前當她偶然看到那則啟事后,便怦然心動。她不顧8個兒女的一致反對,義無反顧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種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盞花開了,她從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選了一朵顏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次年,她又把它種下去。然后,再從這些花中挑選出顏色最淡的花種栽種……年復一年。終于,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園中看到一朵金盞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類似白色,而是如銀如雪的白。一個連專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位不懂遺傳學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這是奇跡嗎?
當年曾經那么普通的一粒種子,也許誰的手都曾捧過,只是少了一份對希望之花的堅持與執著,少了一份以心為圃、以血為泉的培植與澆灌,才使你的生命錯過了一次最美麗的花期。種在心里,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種子,也能長出奇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心中存有希望,只要我們心中有一顆希望的種子,那么就一定會創造出奇跡。
希望帶來美好,美好的希望更是讓人激動,讓人無限憧憬。社會能進步,幾乎是希望的功勞,是它讓會思考的生命去奮斗、拼搏,讓社會天天在進步。同時,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希望只是希望,只有用勤奮去澆灌,才能盛開希望之花,得到希望之果。
心存希望
人類精神的自然飛翔并不是從快樂到快樂,而是從希望到希望。不管一個人的人生境遇有多么坎坷艱辛,只要他心存希望,他就能好好地活下去。
有位女子在她23歲那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一直沒回來,她等呀等,盼呀盼,帶著只有3歲的兒子艱難度日。
幾年過去了,好心的大嬸們都勸她別等了,孩子他爹是回不來了,趁早改嫁吧,她想,說不定丈夫哪天做生意發了就回來了。她精心照料兒子,耐心等著丈夫。兒子18歲了,說去外面找爹。兒子也走了。
誰知兒子走后又是音信全無。有人告訴她說她兒子在一次戰役中戰死了,她不信,一個大活人怎么能說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兒子不僅沒有死,而是做了軍官,等打完仗,天下太平了,就會衣錦還鄉。她還想,也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給她生了孫子,回來的時候是一家子人了。
兒子依然沒有消息,但這個想像給了她無窮的希望。她是一個小腳女人,不能下田種地,她就做針頭線腦的小生意,勤奮地奔走四鄉,積累錢財。她告訴人們,她要掙些錢把房子翻蓋了,等丈夫和兒子回來的時候住。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有一年她得了大病,醫生已經判了她死刑,但她最后竟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她說,她不能死,她死了,兒子回來到哪找家呢?
這位老人一直在村里健康地生活著,今年已經滿百歲了。直到現在,她還是做著她的小生意,她天天算著,她的兒子生了孫子,她的孫子也該生孩子了。這樣想著的時候,她那布滿皺褶的臉上,立刻蕩漾著春天般的笑容。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換取希望對于人的價值。因為沒有什么比希望更能改變我們的處境!”是啊,當我們處于逆境的時候,當我們經歷失敗的時候,當我們面對災難的時候,如果沒有了希望,你想你的人生將會怎樣?
人生也一樣:時間不停流逝,新的事件發生了,新的因素像冰塊一樣加進了舊有的情緒里頭,把它調稀、調淡或者調濃。
世事是無常的,所以沒有永遠的悲苦,也沒有永久的怨恨,因此美好光明的希望便成了可以實現的目標。
炎熱的時候,你為自己的玉米水加進了一顆冰塊,使它變得清涼可口,那么,絕望的時候,為自己的人生加進一顆希望的冰塊吧。
一時的得失并不算什么,因為它們即將成為過去。失敗了,沒關系,收拾心情,再努力一次吧!成功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那只是一次美好的機緣巧合,條件具備了,事情也就會成功。
讓我們懷抱希望去迎接每一天的來臨,只要心存希望,你的人生一定會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