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件數計算
例如對搬運行李的飯店服務員,可按每件行李1美元或30便士左右付小費。當自己行李太多時,則不妨多給一些,以酬勞他們對你的服務。
3.按服務次數計算
像客房服務員每天可付2美元左右小費。如果無法確定賬單里是否包括服務費,則可以問清楚后再決定付與不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和新加坡等國沒有付小費的傳統。因此若不清楚何時應該付小費,出國前應先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或在詢問,當地人,以便提前做好準備。
7.西方人的花卉數字禁忌
1.花卉禁忌
在國際交往場合,一般忌用杜鵑花、石竹花、菊花以及其他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在歐美國家,如果被邀請到朋友家做客,給女主人獻花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國家,這樣做則違反了禮儀。郁金香在德國是“沒有感情的花”;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國認為菊花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與靈前;在巴西等國家,絳紫色的花一般用于葬禮。
2.數字禁忌
由于背叛、出賣耶穌的猶大是第13個參加《最后的晚餐》的人,而且那是在13號(星期五)被捕并被釘在十字架上,因此西方國家的人們非常憎恨猶大,同時認為“13”是個不祥的數字。
為了避開“13”這個數字,西方許多國家高樓的12層之上便是14層,宴會廳的餐桌14號緊挨著12號。并且人們還認為星期五也是個倒霉的日子,特別是遇到13日又是星期五時,一般不舉行任何活動。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汽車牌號、房間號等編號都要盡量避開13這個數字。
第三節 接待與拜訪禮儀常識
1.接待來訪者的原則
接待來訪者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接待中應注意自己的禮儀表現,做到得體接待來訪者。在接待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1.對來訪者,應起身握手相迎,對上級、長者、客戶來訪,要起身上前迎候。如果不是第一次見面的同事、員工,可以不起身。
2.不能冷落了來訪者。如果自己有事暫不能接待,一定要安排助理或相關人員接待客人。
3.認真傾聽來訪者的敘述。大多數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因此來訪者一般都是有事而來,所以要認真聽其講話。
4.不要輕率地對來訪者的意見和觀點表態,應思考后再作回復,對一時不能作答的,要約定一個時間后再聯系。
5.對能夠馬上答復的或立即可辦理的事,應當場答復,迅速辦理,不要讓來訪者等待或再次來訪。
6.正在接待來訪者時,有電話打來或有新的來訪者,盡量讓助理或他人接待,應盡量避免中斷正在進行的接待。
7.禮貌地拒絕來訪者的無理要求或錯誤意見,不要刺激來訪者,使其尷尬。
8.要結束接待,可以婉言提出,也可用起身的體態語言暗示對方。
2.接站時應注意哪些禮儀
不管是在機場,還是在車站,接站人員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禮儀表現,給客人一個好印象,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那么,如何接站呢?
1.對于貴賓,要備有其照片。
2.準確掌握客人乘坐的飛機、火車、船舶抵達的時間,如有變化,應及時通知。對提前預訂遠道而來的客人,應主動到車站、碼頭、機場迎接。一般要提前15分鐘趕到。
3.在前往接站之前,接待人員應先行以大紙明顯寫出貴賓姓名,由接待人員拿著,順序接到貴賓。
4.接待人員應熟悉各國人員對顏色的喜好。要考慮到不同國別的客人所能接受的服飾顏色的習慣。
5.西方人在初次見面時的禮節習慣是擁抱、吻頰,應坦然接受,大方應對。而東方人,尤其是日本人一向多禮,在初次見面時,有時會致送一份見面禮,所以,最好預先準備手提袋。
3.待客之道有哪些
1.待客態度熱情
客人前來拜訪時,主人應以高度的熱情來接待。這是對來訪客人的尊重。
客人敲門時,應熱情起身開門請客人進來,給客人讓座,如果拜訪在辦公室,順手把桌子上的有關文件及時收拾妥當放入抽屜或蓋好。切忌有陌生客人在時,桌上堆滿重要文件。一則給人以凌亂感,二則有可能泄密。
對待陌生客人切忌犯“冷熱癥”。起初不認識就傲慢無禮,得知客人來訪目的后,突然變得異常熱心,這就是典型的勢利眼,這也正是公務員接待工作中的大忌。
2.誠懇挽留客人
如客人提出告辭時,主人應婉言相留,但要看具體對象分別對待。客人執意要走,也要等客人起身告辭時,主人再站起來相送。切忌沒等客人起身,主人先于客人起立相送,這是很不禮貌的。
3.對客人的禮物有所表示
如客人隨身帶有禮物,告辭時非要留下不可。主人對此應有所表示,除了謝意外應請客人下回不再帶禮品來。有時,也應回禮給客人。切忌接受禮物時若無其事,受之無愧的樣子。也不能說“這禮物家里有好多了”之類的話語,這會使客人感到難堪。
4.送客有禮
本地客人,一般送到大門口,與客人“再見”,并說一些“希望下次再來”的禮貌用語,目送客人遠去再返身回屋。如客人剛走出,就“砰”的關上門是很不禮貌的。尤其對初次造訪的客人更應熱情、周到、細致些。對遠方的客人,應送客上車、上船為宜。主人應等車船開了,再揮手告別,以表誠意。
4.拜訪的時機要選擇好
拜訪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往現象,懂得應酬的人往往都十分注意拜訪的時機,這樣不管是日常應酬,還是求人辦事,都會收到不錯的效果。那么,如何選擇好拜訪的時機呢?
1.拜訪應選擇適當的時間,如果雙方有約,應準時赴約。萬一因故不得不遲到或取消拜訪,應立即通知對方。
2.到達拜訪地點后,如果與接待者是第一次見面,應主動遞上名片,或做自我介紹。對熟人可握手問候。
3.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馬上接待,應安靜地等候,有抽煙習慣的人,要注意觀察該場所是否有禁止吸煙的警示。如果等待時間過久,可向有關人員說明,并另定時間,不要顯得不耐煩。
4.談話時開門見山,不要海闊天空,浪費時間。
5.與接待者的意見相左,不要爭論不休。對接待者提供的幫助要致以謝意,但不要過分。
6.要注意觀察接待者的舉止、表情,適可而止。當接待者有不耐煩或有為難的表現時,應轉換話題或口氣;當接待者有結束會見的表示時,應立即起身告辭。
5.拜訪時要提前預約
拜訪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應酬方式,是十分講究的。沒有人喜歡“天兵天將”式的突然拜訪,因此,在拜訪之前,要先和主人打好招呼,雖然這已經是常識,但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提前預約顯得非常重要。
現代人對于時間的安排,已經到了分秒必爭的地步。區區5分鐘、10分鐘,對你來說也許不算什么,卻可能造成對方的嚴重困擾。例如,工作中斷,或在那之后的行程無法連貫。 在時間安排方面,應盡量配合對方。原則上,如果對方的地位高,而且工作忙碌,應提早聯絡約定拜訪的時間。不過相對的,約得越早,其間發生變卦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把握理想的時間。
當你前往別的公司拜訪時,你所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代表整個公司的形象。因此,你的言行舉止必須要得體,否則就會損及公司形象。
首先是在拜訪之前,必須先以電話與對方取得聯系,這是基本的原則。此外,事先和對方約好的時間、地點一定要嚴格遵守。
嚴守時間是與人會面的必要條件。如果對方是重要的人物,其行程表多半排得很緊湊,即使只遲到5分鐘或10分鐘,亦足以在對方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出發前應將交通阻塞或其他意外因素考慮在內,比約定時間至少提早5分鐘,最好是提早10分鐘抵達。抵達后不妨順便把預備和對方討論的內容復習一遍,而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出現。
萬一中途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預料將會延遲抵達或必須取消會面,應盡早與對方取得聯系,以便重新約定見面時間,并且對于這一變故讓對方盡早作出調整。
6.尊重拜訪對象
既然到別人的住處拜訪,那么就要對他的嗜好、風格、觀點以及生活習慣等表示尊重,盡可能地去了解對方,盡可能地去欣賞對方所喜愛的事物。如果對方所處的環境使你非常不舒服,那么,你可以及早離開,或是下次不再來拜訪。但在沒有離開以前,不要有任何不滿或厭煩的表示。因為這次拜訪完全是你出于自愿,對方并沒有強迫你要接受。但是如果能夠對于別人的趣味、風格等也有欣賞的能力,有接受的雅量,這是一種容易和別人相處的修養。
7.拜訪時要守時踐約
這是對交往對象尊重友好的表現。萬一因故不能準時抵達,要及時通知對方,當然也可將拜訪另行改期。要記住向對方鄭重其事地道歉。
8.拜訪時要登門有禮
在進入對方的辦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門之前,要先向對方進行一下通報。
當主人開門迎客時,務必主動向對方問好,互行見面禮節。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時,則在先后順序上應合乎禮儀慣例。標準的做法是先尊后卑,由近而遠。
然后在主人的引導下,進入指定的房間,切勿擅自闖入,要與主人同時入座。倘若自己到達后,尚有其他客人在座,應當先問一下主人,自己的到來會不會影響對方。在拜訪外國友人之前,要隨身攜帶紙巾、擦鞋器、襪子與爽口液等。入室后要除去帽子、墨鏡、手套和外套。
9.拜訪時要舉止有方
與主人或其家人進行交談時,要慎擇話題。與異性交談時,要講究分寸。對于主人家里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若遇到其他客人較多,要以禮相待,一視同仁,切勿厚此薄彼。在主人家里,不要隨意脫衣、脫鞋、脫襪,也不要大手大腳,動作囂張而放肆。未經主人允許,不要在主人家中四處亂闖,隨意亂翻、亂動、亂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10.拜訪時間不宜過長
拜訪的時間一般不宜過長。如果對方興致勃勃、情緒高昂,不妨多談一會;如果對方反應冷淡、心不在焉或主人與家人東拉西扯消磨時間,與你話不投機,那你必須立即結束談話,準備告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主人挽留你,也應離開,這時候的挽留往往是出于客套,并不是真心,要是發現主人偷偷看表,應知趣地告退,因為主人已在下“逐客令”了。
當遇有其他人也來拜訪時,也應盡快談完所要談的話,向主人告辭。對其他來訪者,或打招呼,或點頭微笑示意,以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如果你與來客熟悉或主人真情挽留,亦可坐一會兒再告辭。
在拜訪即將結束時,應向主人及其親屬、在座其他客人握手或點頭致意,對主人的接待表示謝意。主人相送時,應說“請回”、“留步”、“再見”。不能悄悄走掉或無視主人的禮貌相送。
11.拜訪結束后,要禮貌告別
當遇有其他人也來拜訪時,應盡快談完所要談的話,向主人告辭。對其他來訪者,或打招呼,或點頭微笑示意,以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如果你與來客熟悉或主人真情挽留,亦可坐一會兒再告辭。
在拜訪即將結束時,應向主人及其親屬、在座其他客人握手或點頭致意,對主人的接待表示謝意。主人相送時,應說“請回”、“留步”、“再見”。不能悄悄走掉或無視主人的禮貌相送。
12.帶領來訪客人的禮儀
帶領來訪的客人時,要講禮儀。二人并行,以右為上,所以應請客人走在自己的右側,為了指引道路,在拐彎時,應前行一步,并伸手指引。三人同行,中間為上,右側次之,左側為下,隨行人員應走在左邊。如果是接待眾多的客人,應走在客人的前面,并保持在客人右前方2~3步的距離,一面交談一面配合客人的腳步,避免獨自在前,臀部朝著客人。引客人時應不時地根據路線的變化,招呼客人注意行走的方向,如:“請向這邊走”、“請注意前面有積水”、“請慢慢地通過,前面路較窄”等。在引導客人的路上避免中途停下來與他人交談,除非有必要。在向客人介紹建筑物等場所或指示方向時,避免使用食指,正確的做法是掌心稍微傾斜向上,四個手指自然地并攏并伸直,大拇指微微地彎曲,這表示出對客人的禮貌。
13.慰問時要酌情選擇慰問形式
要因對象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慰問形式。選擇具體的慰問類型與形式時,應當綜合考慮以下三項要素,然后再做決斷。
其一,慰問的主要原因。因何要對慰問對象進行慰問,這對慰問類型與形式的選擇關系極大。
其二,慰問雙方的關系。慰問的具體類型與形式,必須要與慰問雙方關系的現狀相適應。做得過了頭,會讓人起疑;做得不到位,則又會顯得失禮。
其三,慰問的可操作性。理論上適當的慰問類型與形式,在現實的使用中一定要有可行性。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靈活應變是慰問時應該遵守的。
14.慰問要體現真情
慰問的中心點應是對慰問對象的關懷。要使慰問對象感受到慰問者深切的關懷之意,需要做到:真心地表現出同情;給予慰問對象力所能及的幫助;慰問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耐心;努力使慰問對象感到寬心。
1.要體諒對方。就是要用心忖度對方的心情與處境,并且善解人意地給予諒解。
2.對于慰問對象所需要的幫助應盡力提供。慰問就是為了幫助對方擺脫困難,為其分憂,所以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需要的幫。
3.要在慰問時顯示出持久的耐心。
4.努力幫助慰問對象排解心中的苦惱,使其寬心。
15.把握好慰問的尺度
慰問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否則會對慰問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在慰問活動中,有些禁忌是不能打破的。
1.禁止為慰問對象增加新的憂愁,使其更加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