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蘿卜青菜,必有所愛——成功銷售從了解客戶心理開始(7)

客戶:“這套百科全書有些什么特點?”

銷售人員:“你看,這套書的裝幀是一流的,整套都是這種真皮套封燙金字的裝幀,擺在您的書架上非常好看。”

客戶:“里面有些什么內容?”

銷售人員:“本書內容按字母順序編排,這樣便于資料查找。每幅圖片都很漂亮逼真,比如這幅,多美。”

客戶:“我看得出,不過我想知道的是……”

銷售人員:“我知道您想說什么!本書內容包羅萬象,有了這套書您就如同有了一套地圖集,而且還是附有詳盡地形圖的地圖集。這對你們一定大有用處。”

客戶:“我是為孩子買的,讓他從現在開始學習一些東西。”

銷售人員:“哦,原來是這樣。這套書很適合小孩子的。它有帶鎖的玻璃門書箱,這樣您的孩子就不會將它弄臟,小書箱是隨書送的。我可以給您開單了嗎?”

(銷售人員作勢要將書打包,給客戶開單出貨。)

客戶:“哦,我考慮考慮。你能不能找出其中的某部分比如文學部分,讓我們了解一下其中的內容?”

銷售人員:“本周內有一次特別的優惠抽獎活動,現在買說不定能中獎。”

客戶:“我恐怕不需要了。”

對客戶來講,“值得買的”不如“想要買的”,客戶只有明白產品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才會購買。在銷售時,如果銷售人員只把注意力放在銷售產品上,一心只想把產品推給對方,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樣,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因為你可能推出了一件產品,但從此失去了一個客戶。

這位銷售人員給客戶的感覺是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好像他需要的就是客戶需要的。他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對產品進行理解,然后強加于客戶,讓客戶感覺:這樣的書是你需要的,而不是我需要的。

所以,以上的失敗只是源于銷售人員的疏忽,他自顧自地說話,沒有仔細想一想對方的需求,其實客戶已給過他機會,只是可惜他沒有及時抓住這樣的信息。

因此,一場不歡而散的談話所導致的失敗結局也就在所難免。

讓客戶自己說服自己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推銷員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對他們購買的產品感到滿意,從而自己說服自己。

客戶時常會這樣表示:“我已經有了……目前還不需要”、“我拿不了主意”、“以后再說吧”等等。面對客戶的這種信息,行銷人員要在交談中有意識地引導客戶發現自己的需求。

[案例一]

銷售員:“您好,我是××電器公司業務員楊威,我打電話給您,是覺得您會對我公司最新推出的LED電視機感興趣,它是今年最新的款式,全新配備了200Hz智能動感技術,色彩更艷麗,清晰度更高,而且是超薄的,還節能省電……”

客戶:“哦,我們的電視機,湊合著還能用,LED電視目前還不需要。”

銷售員:“哦,是這樣,請問您喜歡看體育比賽嗎,比如說F1賽車?”

客戶:“是啊,F1是我最喜歡的體育賽事了。”

銷售員:“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過,看比賽的時候,畫面會有抖動和閃爍的現象,看著非常不清晰。有時候,還有拖尾現象。”

客戶:“是啊,是啊。每次都讓我非常郁悶,但我一直認為電視機都是這樣的。”

銷售員:“不是的。其實采用一些智能技術之后,就可以消除這些令您不爽的現象。比如說我們的這款電視,就可以通過自動分析相鄰兩幀的運動趨勢并生成新幀,徹底消除畫面的抖動和閃爍現象,畫面就像絲綢一樣平滑順暢。要不您改天來親身感受一下?”

客戶:“聽起來不錯,那我改天去看一下吧。你們最近的地址在哪兒?”

[案例二]

情人節的前幾天,一位銷售員給客戶家里打電話推銷化妝品。接電話的是男主人。

銷售員:“先生,我是×××化妝品公司的美容顧問羅斯,我們公司的化妝品是公認的好牌子,深受廣大愛美女性的喜歡。我想您的夫人可能想買套化妝品。”

客戶:“化妝品?我太太沒準會喜歡,她一向就愛打扮。但她今天不在家,我沒法替她拿主意。”

銷售員:“先生,情人節馬上就要到了,不知您是否已經給您太太買了禮物。我想,如果您送一套化妝品給您太太,她一定會非常高興。”

客戶:“嗯。”

銷售員(抓住時機):“每位先生都希望自己的太太是最漂亮的,我想您也不例外。”

客戶:“你們的化妝品多少錢。”

銷售員:“禮物是不計價錢的,要送給心愛的太太,當然挑最好的。”

于是一套很貴的化妝品就推銷出去了。

客戶最不喜歡被人說服和管理,尤其是自己不喜歡的人。對于新客戶而言,你還不足以讓他產生對你的信任。這個時候你最好別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客戶。人們討厭被推銷員說服,但是喜歡主動作出購買決定。推銷員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對他們購買的產品感到滿意,從而自己說服自己。也就是讓客戶認識到自己的需求。

案例一中的銷售員就很善于引導顧客發現自己的需求。

首先,肯定客戶的說法。銷售員向顧客介紹LED電視機,而顧客表示暫時不需要。這時候,如果繼續向顧客介紹產品,得到的回答必然是拒絕。銷售員很聰明地及時打住了。

然后,話鋒一轉,問顧客是否喜歡看體育比賽。這是很家常的提問,顧客不會有防范意識。接下來就自然地提到電視機技術,從而激發顧客對LED電視機的興趣。之后的產品介紹就水到渠成了。這個過程是銷售員為客戶創造需求的過程。最終以銷售員的勝利而結束。

跟案例一類似,案例二中的銷售員是抓住了情人節這個契機推銷成功的。

首先,推銷員反復向男主人介紹化妝品的好處,結果并不理想。這時,銷售員靈機一動:“如果您送一套化妝品給您太太,她一定會非常高興。”結果那位男主人果然心動,當他詢問價錢時,推銷員又機智地說:“禮物是不計價錢的。”最后化妝品以原價成交了。推銷員正是抓住了“情人節”這個契機,成功銷售了昂貴的化妝品。抓住新舊需求的拐點,既是考驗銷售員的隨機應變能力,更是一場與客戶的博弈。

“沒有需求”型的顧客很多情況下并不是真的沒有需求,只是出于本能的防范心理,不愿意被銷售員纏住。但是銷售員如果能發揮思維優勢,提出讓顧客感興趣的事情,他也愿意和你交流。這時候要及時把握好客戶關注的焦點,讓自己有機會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掌握好客戶的真正需求所在,進而促進成交。

贊美是不流血的刀子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贊美能夠獲得客戶的好感,采用贊美的策略確定能輔助生意的成功。

李波是某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的推銷員,這個公司剛剛開發出一種新型油漆,雖然廣告費花了不少,但銷售收效甚微。這種新油漆色澤柔和,不易剝落,防水性能好,不退色,具有很多優點。這么好的產品推銷不出去一定和策略有關,李波通過仔細調查,最終決定以市內最大的家具公司為突破口來打開銷路。

這天,他直接來到家具公司,找到總經理,說:“張總,我聽說貴公司的家具質量相當好,特地來拜訪一下。久仰您的大名,您又是本市十大杰出企業家之一,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這么輝煌的成就,真是太了不起了。”

張總聽后,心里很高興,于是向他介紹了本公司的產品特點,并在交談中談到他從一個販賣家具的小販,走向生產家具的大公司總經理的奮斗歷程,還領李波參觀了他的工廠。在上漆車間里,張總拉出幾件家具,向李波炫耀那是他親自上的漆。

李波順手將喝的飲料倒了一點在家具上,又用一把螺絲刀輕輕敲打,但總經理很快制止了他的行為。還沒等總經理開口,李波發話了:“這些家具造型、樣式是一流的,但這漆的防水性不好,色澤不柔和,并且容易剝落,影響了家具的質量,您看是不是這樣?”

張總連連點頭:“是啊,最近聽說有家公司推出了一種新型油漆,但并不了解,沒有訂購。”李波連忙從包里掏出了一塊刷了漆的木板,把它放在身邊的水池里,然后介紹說:“如果待會木兒板沒有膨脹,就說明漆的防水性很好,如果用工具敲打,漆不脫落,放到火上烤,漆不退色,就說明漆的耐用性很好。”就在張總贊嘆效果的時候,李波亮出了自己的推銷員身份。這家公司很快就成了李波公司的大客戶,雙方都從中受益。

客戶最初與推銷員接觸時,必定會進行初步的判斷,接觸這個人是否對我有利,他想從我這兒得到什么。但是,由于判斷是需要大量的信息的,而在不完全了解推銷員的情況下,進行判斷是不準確的,于是客戶不得不采用感性的感覺來幫助判斷,因此推銷員在開始遭到拒絕也就很正常了。為了避免遭到客戶的直接拒絕,此時推銷高手就需要來消除客戶的防范心理,案例中的李波就是這樣成功的。

首先,李波在見到客戶時,并沒有直接稱贊自己的油漆多好,而是從贊美這家公司的產品入手。這讓總經理的心里非常受用,防范心理逐漸減弱。

其次,總經理在高興之余,帶領客人去參觀其產品,李波趁其心情愉快,在車間內,點出了家具公司的產品的油漆性能差,直接影響了家具的質量,并在這個時候,展示了本公司最上乘的產品。相比之下,凸顯了本公司新型油漆的優點。

李波通過贊美對方,先讓客戶對自己建立了好感,然后通過產品展示引導客戶進行理性思考,于是,客戶很自然地接受了李波的建議。就這樣,李波爭取到了這家客戶,達到了推銷產品的目的。

可見,采用贊美的策略確定能輔助生意的成功。但在使用這一策略的同時,以下幾點也必須注意:

首先,贊美千萬不要過頭,否則會令人生厭。

其次,贊美一定要是顧客所喜愛的東西,是他引以為傲的,否則無法使顧客心動。

最后,贊美的同時最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這能充分證明推銷員的態度是誠懇的。

給顧客創造瘋搶的理由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注意積極地營造促銷的氛圍,給消費者樹立“示范”的榜樣,絕對是聰明的行為。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想法:要搬新家了,通常會換一套新的家具家電。拿電視機來說,到了商場一看,同樣尺寸同樣液晶彩電,價格相差很大,但很多人買的并不是價格便宜的,而是價格高的名牌產品。這個現象讓人很困惑,據行家說,國內家電特別是電視機產品質量其實相差不大,用的都是進口顯像管。

那為什么人們選擇價格高的呢?因為名牌產品給人信賴感,越多的人愿意買品牌,便有其他很多的人會效仿,同樣購買市場口碑好的“品牌”。如果其他產品的質量不如名牌的,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在產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這種選擇顯然是不公平的。

人們對電視產品的質量的認識,并不是通過實踐得來的。電視不像日常低質易耗品那樣經常更換,購買一臺電視通常要用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因此人們無法積累感性經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大多受報紙上公布的評比和調查結果影響,或是其他消費者的經驗與推薦,如哪種電視銷量最大,哪種電視評比第一,哪種電視壽命最長等,而并非完全依據自己的理性來進行購買決策。

有這樣一句話:“市場上吆喝得最響的人,往往就是要賣出東西最多的人。”在信息爆炸的當代社會,已經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無論怎樣的產品,都面臨著同質化的巨大競爭,無論多么“物美價廉”的商品,都可能湮滅在大量的同類產品中。因此,銷售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有效的廣告營銷,招徠更多的顧客。只有顧客聽到了你的吆喝,他才可能關注你的產品。換句話說,只要顧客聽到了你的吆喝,他就有可能給你帶來商機。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不完全是理性的,他們在消費過程中可能受到各類因素的干擾,做出感性的消費決策。其中,廣告和品牌的效應是干擾其作出選擇的重要因素。

廣告和品牌的效應實際上就是對于消費者的一種示范效應。示范效應這個名詞最早是心理學家對人類行為研究所做的總結,現在已廣泛地被經濟學家用于研究人的經濟行為,尤其是人類的消費行為。所謂的示范效應就是指某個人(或群體)的行為被作為榜樣,其他人向他學習而產生的影響。

一個群體中,某些有影響的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盡管在起初被視為有違傳統,但逐漸有可能使其成為人們仿效的模式,從而成為未來的主流。示范效應往往是雙向的,這就是所謂“壞”榜樣和“好”榜樣所起的影響。從動態上看,示范效應最終會使少數成為主流。

那么人們最終為什么會形成這種主流趨勢呢?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利·伯克爾的著作《口味的經濟學分析》中的理論,可以得到解釋。

說來有意思的是,伯氏理論的獲得竟和他經常陪太太去餐館有密切關系。當時,在加利福尼亞有兩家海鮮餐館。伯克爾發現他太太總有一個很奇怪的行為,就是在兩家餐館中,她總選座位被占滿的那家。而在伯克爾看來,兩家餐館質量完全一樣,差別在于,其中一家餐館人多,而另一家人少得可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經過細心觀察研究,伯克爾得出了后來獲諾貝爾獎的基礎理論之一:理性的人們支持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費者對某些商品的需求,取決于其他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需求,簡稱這就是消費的示范效應。

用示范效應解釋大家的就餐行為,就是每個人在不知道選擇哪家餐廳就餐時,往往參照其他消費者的選擇,哪家餐廳的已有顧客多,說明它的口味一定受歡迎,價格也能被普遍接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香河县| 潢川县| 武功县| 依兰县| 稻城县| 怀宁县| 梁河县| 镇坪县| 无棣县| 平定县| 垣曲县| 毕节市| 晋州市| 贺兰县| 宜阳县| 黄龙县| 清苑县| 达拉特旗| 伊川县| 西充县| 阿城市| 土默特右旗| 乌鲁木齐市| 浏阳市| 玉林市| 民和| 延吉市| 宜春市| 尼玛县| 和顺县| 通榆县| 安徽省| 晋州市| 邛崃市| 滨州市| 云阳县| 玛多县| 肥城市| 永仁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