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7)
- 巴菲特投資思想大全集
- 梁素娟 王艷明
- 4702字
- 2016-02-29 16:33:30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股市動蕩不已。很多優秀的股票價格都下跌了很多。這是一個抄底的好機會。很多人都想在這次危機中撿個大便宜。既有美國的伯克希爾公司,也有中國的平安集團。從投資的技術層次上來看,中國平安和巴菲特之間的投資顯然相差甚遠。
2008年伯克希爾公司對高盛集團和通用電氣進行了巨額投資。伯克希爾公司投入50億美元獲得高盛集團股息率為10%的優先股,同時伯克希爾公司有權在未來5年內任意時間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購入50億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認股權。同樣地,伯克希爾公司投入30億美元獲得通用電氣股息率為10%的優先股,同時伯克希爾公司有權在未來5年內任意時間以每股2.25美元的價格購入30億美元的通用電氣普通股的認股權。
中國平安集團也進行了抄底投資。從2007年底,平安集團用18.1億歐元以每股19.05歐元的價格購買了富通銀行4.99%的普通股。2008年,平安集團再度斥資8.1億元人民幣增持富通股份。
如果比較伯克希爾公司和平安集團的投資,我們就會發現巴菲特的投資有多么高明了。和平安集團購買的高盛集團的普通股相比,伯克希爾公司購買的優先股具有很多優勢。優先股是賺取固定利息的。像巴菲特購買的高盛集團和通用電氣的優先股每年都可以得到10%的股息。要知道,連債券都很少能夠達到10%的年利息,所以10%的股息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優先股能夠比普通股優先得到股息分配,這大大增強了巴菲特這次投資的穩定性。而平安集團購買的富通銀行的普通股的股息取決于富通銀行每年的利潤。如果富通銀行虧損,就沒有股息可分配。
除此之外,巴菲特還在高盛集團和通用電氣的投資中白撿了一個大便宜,那就是認股權。。根據認購協議,50億美元可以認購每股115美元的高盛股票為4347.82萬份;30億美元可以認購每股22.25美元的通用電氣股票1.348億份。長達5年的認股權,這在這兩家公司里幾乎沒有出現過。目前高盛集團最長的認股權是在2011年1月之前以每股120美元的價格認購,這種認股權的價格為36.20美元。即使按照這樣的價格計算,巴菲特獲得的認股權也價值15.74億美元。而目前通用電氣最長的認股權是在2010年1月之前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認購,這種認股權的價格為3.55美元。
如果按照這樣的價格計算,巴菲特獲得的高盛認股權也價值4.79億元。由此看來,巴菲特從這兩家公司一共獲得了至少價值20.53億美元的認股權。由此來看,巴菲特的80億美元投資換來的是每年10%的股息和至少價值20.5億美元的認股權。我們不得不說,巴菲特的投資真的很劃算。
抄底股市,并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投資者想要在抄底股市中立于不敗之地,那么就一定要和巴菲特學習,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投資方案,盡量降低投資的風險。
巴菲特投資指數基金的三點建議
【巴菲特如是說】
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后繼續努力工作。
——2008年5月3日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的問題回答
在這次的股東大會中,有人問巴菲特,如果現在他30來歲,在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的情況下,并且沒有時間去分析投資,但是有足夠的儲蓄去維持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么要攢的第一個100萬應該怎么投資并且應該有什么樣的投資資產種類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做出了上面的回答。在1996年致股東信中,巴菲特就說過,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對于指數基金投資,巴菲特有三個具體操作建議。
一是選擇成本更低的指數基金。
和那些由基金經理進行主動選股構建投資組合的共同基金不同,指數基金被動追蹤股票指數,基本上投資于大部分甚至所有股票,目標就是為了實現相當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不用研究選股,因此管理成本明顯低于那些主動型共同基金。指數基金的管理費越低,成本優勢越大,凈收益率越高。但是,假如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每年要被管理費等吃掉2%,那么你的投資收益率要趕上或者超過指數型基金將會是十分困難的事。中小投資者更需要安靜地坐下來,通過持有指數基金輕松進行投資,時間過得越久,自然積累的財富會越來越多?!?
二是長期投資指數基金。
個人投資者在把握股市波動時機方面的歷史記錄很差,他們過于熱衷于跟蹤股價最新漲跌,結果反而更容易在錯誤的時機進出,造成經常性的高買低賣。在選擇買賣指數基金時,投資人需要記住的一點是,過于興奮與過高成本都是大忌。投資者需要堅強的判斷和堅強的意志。
在2008年巴菲特用100萬美元打賭:長期投資一只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未來10年內的收益將會“跑贏”普羅蒂杰公司精心選擇的5只對沖基金。他的理論依據就是,在20世紀的時候美國的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速度為128倍,道瓊斯工業指數從66點上升到11497點,上漲173倍。即使是過去44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在75%的年份都是上漲的。
三是定期投資指數基金。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最佳的投資選擇就是買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并在一段時間里保持持續定期買入。這樣你將會買入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品種,事實上你買入一只指數基金就相當于同時買入了所有的行業。假如,你堅持長期持續定期買入指數基金,你可能不會買在最低點,但你同樣也不會買在最高點。
對于投資者而言,在對任何行業和企業都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但對整體經濟前景卻又有很大信心,并且愿意長期投資,這時,投資者最好應該進行廣泛的分散投資。這類投資人應該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業的公司股份,并且進行分期分批購買。比如可以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這樣往往能夠決勝市場。
市盈率的功勞
【巴菲特如是說】
如果你沒有持有一種股票10年的準備,那么連十分鐘都不要持有這種股票。
——《巴菲特投資語錄》
巴菲特擅長于長期投資,他上面這句話對于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然而看似一句簡單的投資理論,真正能夠運用得當的卻還需要下一番工夫。
市盈率又稱股份收益比率或本益比,是股票市價與其每股收益的比值,計算公式是:市盈率=當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后利潤。由于市盈率把股票市價與贏利能力聯系起來,其水平的高低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行為。
舉例來說,兩只股票股價同為100元,其每股收益分別為10元和5元,則其市盈率分別是10倍和20倍。如果企業未來贏利能力不變,投資者需要從企業營利中收回投資,前者只需后者的一半時間。如果現在兩只市盈率相同的股票,看其投資價值,則要看其預期未來的利潤增長速度,成長性較高的品種其未來相同時間內的收益會更多。
市盈率還應該與其他指標聯系起來運用,而不只是簡單地看它數值的大小。假如市盈率受到基準利率的影響,一般認為基準利率較高,市盈率會偏低,并呈現負相關的關系。在美國,市盈率還與股本掛鉤,小盤股的平均市盈率高于大盤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幾倍。因此對市盈率偏高或偏低的判斷需要綜合各種因素,而不是認為數值小就是市盈率偏低,投資價值就大。有對市盈率持否定態度的西方學者甚至認為:“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卻太低?!?
在2004年巴菲特投資1億美元,購買韓國股票,結果獲得了較高收益。在他認真閱讀花旗集團在韓國收集并向一些顧客提供的參考資料后,最后才做出了購買哪只股票的決定。
讓我們來看一下韓國股市的大致情況,在2005年之前韓國股市的市盈率只有7倍左右(同期的中國股市的市盈率25倍左右),在當時看來,韓國股市的市盈率幾乎是周邊市場中最低的。巴菲特果然沒有看錯,在2005年韓國股市整體大漲50%,拉動MSCI亞太市場指數(MSCIAP)全年上揚21%。巴菲特最終獲得暴利。
投資者應該清楚地知道,長期投資的好處,但更應該知道選擇一支值得你長期持有的股票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不必研究巴菲特那句話,倒是應該好好研究我們需要長期投資的股票,應該熟練的掌握種種內在指標,及它未來的成長性等。只有這樣才會收到預想的收益,否則你不一定能夠找到值得你長期持有的股票。
第四節 持續戰勝市場的核心價值投資法
價值投資以高收益和低風險持續戰勝市場
【巴菲特如是說】
如果用60美分買進1美元的紙幣,其風險明顯大于用40美分買進1美元的紙幣,但是比較而言后者的預期回報率卻更高。在價值構造的投資組合基礎上,預期報酬更大,風險卻更低些”。假如投資者在買入價格上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這樣不僅能降低因為預測失誤而導致的投資風險,而且在預測基本正確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買入成本,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
——《巴菲特投資語錄》
巴菲特上面的話指出,投資者如果按照安全邊際進行價值投資的投資報酬與風險不成正比而是成反比,如果風險越低報酬往往就越高。也就是說,按照安全邊際進行的價值投資,風險更低,收益卻更高。
曾經,法瑪和弗蘭奇對市值和市凈率對投資收益的影響作過一個研究。這一研究期限跨度為1963~1990年,內容涵蓋了所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掛牌的非金融企業的股票。研究結果表明,市凈率最低的投資組合中,市值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最高,然而同類市值規模中低市凈率股票投資收益最高。仍然有很多人對市凈率與股票投資收益相關性做了檢驗,它們得出的結論是:價值投資策略(持有低市凈率的投資組合)的收益的所有情況都戰勝了成長投資策略(高市凈率的投資組合),并且在股市下跌時期表現更好。
實證研究是按照一些財務指標與股票價格的比率分析(價格與收益比、價格與賬面值比、價格與現金流量比等)表明,投資于低市盈率、低股價股利收入比率、低股價現金流比率股票,能夠取得超額投資利潤。這些指標并不能直接表示安全邊際的大小,但仍然可以證明比率較低的公司股票相對于比率較高的公司股票可能被低估,所以,相對而言具有較大的安全邊際。
價值投資策略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風險。此外,根據很多對低市盈率股票和低股價現金流比率股票與投資收益相關性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短期的幾個月內或者幾年內投資收益率是變化無常的,但如果通過重復投資于大量相對而言內在價值被市場低估的廉價股票組合,經過一段時期的積累后,就可以形成超額投資利潤。
巴菲特后悔沒有長期持有迪斯尼
【巴菲特如是說】
在1965年,迪斯尼公司的稅前利潤是2100萬美元,但是從它所擁有的現金來看,它的現金超過了它的負債。當時,迪斯尼樂園投資了1700萬美元的加勒比海盜船才剛剛拉開序幕,公司的全部市值只不過是這艘海盜船的5倍,這么看來當時的股價真是太便宜了。
——1995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曾經兩次持有迪斯尼公司的股票,但是兩次持有的時間都不長,但是性質都不一樣,但從總體上來看,他對這兩起短期持股都抱有遺憾。
在20世紀60年代,整個迪斯尼公司的買價大概是8000萬美元,在那個時候,他們對它的投資有1700萬美元。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公司的買價已經為初始投資的5倍左右。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一年后也就是在1967年,他就用600萬美元的價格把這些股票賣了出去,雖然當時這項交易的獲利率高達20%,但是,如果這筆投資能夠持有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話,那么就會由原來的500萬美元就會變成10億美元都不止。
后來一次巴菲特持有迪斯尼公司的股票,有一段插曲,在1995年7月31日上午,迪斯尼公司情愿用每股127美元的價格將資本城/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進行并購,交易總額達到了190億美元,其中包括了一部分現金和一部分迪斯尼公司的股票。在這件事發生之后,巴菲特選擇了換股并繼續收購了一些股票。這樣,巴菲特最終持有迪斯尼公司的股票的比重達到了3.5%,所以巴菲特成了該公司的一個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