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2)
- 巴菲特投資思想大全集
- 梁素娟 王艷明
- 4919字
- 2016-02-29 16:33:30
如果10萬元以5%的免稅年獲回報率計算,經過30年后,將值432194元。但是若年獲回報率為10%,在30年后,10萬元將值1744940元,倘若年獲回報率再增加5%,即以15%累進計算,30年后,該10萬元將變為6621177元,若再從15%調升到20%,10萬元每年以20%累進,在30年后將會增加到23737631元。由此可見,相差甚微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所造成的差異是令人吃驚的。對長期投資來說,沒有什么因素比時間更具有影響力。隨著時間的延續,復利將發揮巨大的作用,為投資者實現巨額的稅后收益。
如果你新設一家公司,只發行100股,每股10美元,公司凈資產1000美元。一年后,公司的利潤是200美元,凈資產收益率為20%。然后,將這些利潤再投入公司,這時第一年年底公司的凈資產為1200美元。第二年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仍為20%,這樣到第二年年底公司的凈資產為1420美元。如此運作79年,那么1000美元的原始投資最終將變成1.8億美元的凈資產。
股神巴菲特也曾對10%與20%的復利收益率造成的巨大收益差別進行了分析:“1000美元的投資,收益率為10%,45年后將增值到72800美元;而同樣的1000美元,在收益率為20%時,經過同樣的45年將增值到3675252美元。上述兩個數字的差別讓我感到非常驚奇,這么巨大的差別,足以激起任何一個人的好奇心。”請注意,自從巴菲特1965年開始管理伯克希爾公司至今(2006年),41年來伯克希爾公司復利凈資產收益率為22%。也就是說巴菲特把每1萬美元都增值到了2593.85萬美元。
“時間創造金錢,金錢創造自由”,想要通過投資致富,爭取獲得財務自由的投資人,越早進行投資理財就越能創造出高成長的風箏曲線,如果在正確的運用投資回報較高的投資工具,發揮出復利的最大效益,你就會擁有讓自己都吃驚的收益。
第二節 全力保證價值不要偏離價格太遠
要以合理的價格買入股票
【巴菲特如是說】
從整體上來看,伯克希爾公司在不具備控股權企業方面的投資,反而要比具備控股權企業方面的投資來得更好。最可能的原因是,伯克希爾公司買到不具備控股權企業的股票價格,要比通過談判整體買下某家企業的價格低得多。單就這點來看,伯克希爾公司并不像有些投資者所想的那樣動不動就要求控股公司。到底需不需要,整體買下某家公司還需要要考慮許多因素,在通常的情況下,巴菲特列出的標準有五六條之多,但其中必有的一條是買入價格是否合理。如果購買該企業的部分比購買該企業的整體價格更合理的話,他仍然會選擇不具備控股權的投資方式。
——1981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一直贊成,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價格必須要合理,買入價格過高的話是很危險的做法,只有買入價格合理,才能談得上確保獲利回報。雖然絕對控股權和不具備控股權,這兩種不同的投資方式在核算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反應在財報上的經營業績也截然不同,但是巴菲特從來不依靠暫時的經營業績來評判自己的投資成果,而是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
例如,伯克希爾公司情愿用每股a美元的價格買入一家優秀企業10%的股權,而不是用每股2a美元的價格買入該企業100%的股權。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數經營管理層都傾向于后者,而且他們有自己的理由。總結起來,這些理由主要有:一是公司管理層容易興奮和激動。但是巴菲特的做法是,在伯克希爾公司即使購并成功在望,自己“心跳都不會加快一下”。二是大多數公司管理層追求的是“規模”而不是“獲利”,所以在他們衡量其他企業時也是如此。
當然,公司管理層需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否則自己不會甘心情愿地用每股2a美元的價格買下該公司。但事實上,“白馬王子”會真正出現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這些企業的特點是,企業產品很容易調高價格,并且這種變化并不會影響銷售量或市場占有率;或只需增加額外及少量資本支出,就能大幅增加銷售額。企業在符合上述兩個特征的情況下,即使你買入該股票的價格過高也照樣獲利,因為你能夠隨意通過提高產品售價來提高經營業績。二是,你在經營上擁有“無所不能”的本領。例如湯姆·墨菲就就是這樣一位經營奇才,他有把購并目標放在上面所述的那類公司上的能力,他本身所具備的管理才能又能在這方面使他成為佼佼者。但像湯姆·墨菲這樣的人才實在太少了,到最后還是發現回購股份是最實在的。所以巴菲特經營的伯克希爾公司,伯克希爾公司會持續地以合理的價錢購買股票,無論是購買整家公司還是部分股權都是如此。
對于投資者而言,在投資時需要用合理的價格買入股票,無論是你想買下整家企業還是買下部分股權都應該遵循此項原則。如果你買入的價格不合理的話,這樁買賣就應當堅決的放棄。寄希望于高價買入,再等待奇跡發生,這是一種十分不切實際的想法。
買入價格比買入時機更重要
【巴菲特如是說】
在買進股份時,伯克希爾公司注意的只是價格而不是時間,進一步來看,就是與內在價值相對照下的股票價格。我想,如果因為擔心短期因素的影響而放棄從長期來看前景很好的好的一只股票,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為什么只是因為短期的不可測因素就放棄一只好股票呢?
——1994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股票交易價格雖然必須合理,但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該企業能否會為自己創造越來越多的獲利?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其他問題就是多余的。
伯克希爾公司1967年買進國家產險公司、1972年買下喜詩糖果公司、1977年買下水牛城日報公司、1983年買下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1986年買下斯科特·費策公司時,都是在這些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雖然在時機的選擇上是選在企業出現危難的時候,但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企業的股票的價格是合理的。
當伯克希爾公司在尋找新的投資目標時候,通常情況下都會優先考慮增加原有投資的追加項目。因為他認為既然該企業過去能吸引伯克希爾公司投入,那么再重復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伯克希爾公司就非常愿意繼續增加在喜詩糖果公司、斯科特·費策公司方面的持股比例,如果實在無法做到100%控股,通過股票市場上買入部分股權也是很有意義的。就好像1994年伯克希爾公司增加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的持股比例一樣。在這些投資中,巴菲特首先考慮的是買入價格。在1951年巴菲特第一次購買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股票。
當時該股票占他個人投資組合的比重高達70%。在25年后該公司在面臨破產倒閉的危險之際,伯克希爾公司大量收購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股票。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收購案例也是如此。在20世紀40年代他投資股票的第一筆資金中,有一半是來自自己業余投遞該報的收入。30年過去后,伯克希爾公司在華盛頓郵報公司公開上市兩年時,當時的股票價格特別低,所以買下了華盛頓郵報公司的一大部分股權。
當然,對于投資者而言,由于很難把握股票的“合理的價格”,所以這個有效策略雖然簡單,絕大多數投資者卻不敢采用,擔心錯過買入股票的良好時機。但事實是,股票買入的價格比時機更重要。如果沒有合適的價格就一直等下去,等待它出現。他以國家產險公司、喜詩糖果公司、水牛城日報公司、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等的交易為例證明了這一點。
巴菲特建議投資者為自己投資的股票數設定一定限值,比如一年內只能買賣一兩次甚至更少,這樣就會迫使自己在眾多的股票投資機會中選擇到合理的交易價格了。
不要貪婪煙屁股投資法
【巴菲特如是說】
假如你以很低的價格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能夠很容易找到機會以不錯的獲利進行出貨了結,雖然從長期看來,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并不是很好。我稱這種投資方法為“煙屁股投資法”將街頭隨處都能看到的香煙頭,撿起來能夠暫時緩解你的煙癮,但對于真正的癮君子來說,這并不能真正滿足于他們的需求。
——198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巴菲特把上面所述的這種速戰速決的投資方法稱之為“煙屁股投資法”。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在街頭撿到一根仍然點著的香煙屁股,這確實能夠緩解你的煙癮,但是對于真正注重長期投資的“癮君子”來說就根本不是長久之計。這也就暗示給投資者,投資不僅需要強調價格合理,還需要強調物有所值,并不是要你一味貪圖價格便宜就忽略長期投資價值。
舉例來說,在1972年伯克希爾公司買入了喜詩糖果公司時,在當時該公司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了1600萬磅,每磅的銷售價格是1.95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買入成本是2500萬美元,稅前利潤有400萬美元。從表面上看來,這筆投資的價格好像并不是很低,但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認為,該公司仍然沒有一種被開發出來的“定價魔力”。經過它們的計算,如果說現在將當前每磅1.95美元的喜詩糖果價格提高到2.25美元再賣出去的話,是一件很輕而易舉的事。但是不要輕視這每磅0.3美元的波動幅度,1600萬磅就能夠增加480萬美元的額外利潤。這樣來看,原來是每年能過達到400萬美元的稅前利潤,而現在看來應該被看做是980萬美元。在這個時候,2500萬美元的買入價格就是一個十分合理的價格了,所以巴菲特會毫不猶豫地買入該股。
所以對于投資者而言,在買入股票時不能只看該股票的絕對值,而是要看該股票的相對值,如果只看該股票的絕對值的話,便宜的股票價格有時只是意味著一只經營業績奇差的垃圾股,這種投資就是眼屁股式的。可能在開始的時候,你購買該股票便宜的價格確實是一大優勢,但是很快這種價格上的優勢就會被企業的不良的經營業績侵蝕掉。
選擇A股H股價差大的股票
【巴菲特如是說】
A股市場上中石油和境外市場上的股票的價格差別曾經到達了1倍左右,這是很瘋狂的一件事,因為這意味著用1美元和2美元在購買著同樣的東西。一旦這種情況出現,這就是發出了一個信號,肯定有些奇怪的事發生了。
——2008年沃倫·巴菲特回答記者問
巴菲特的意思就是,在這個時候是存在投資機會的。事實上,他的這種看法非常簡單的明了,是很值得中國投資者在衡量股票價格高低時做出參考。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時的價格必須合理,如果買入的價格過高的話,獲利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判斷某支股票的價格是否合理的時候,巴菲特的秘訣之一,那就是看到同一只股票在不同市場上的價格差別是否足夠大。
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爾公司公司投入了4.88億美元,來買入中國石油的H股,依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占到中國石油公司總股本的1.33%。在最初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巴菲特和他的伙伴查理·芒格都認為中國石油公司的價值應該在1000億美元左右。依據當時的價格來看,當時,該股的市場價值只有370億美元。換句話來說,這個股票的價格已經想相當便宜了,只相當于其內在價值的37%。
但是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國際原油的價格開始不斷攀升,此外,中國石油公司的管理層努力在石油和天然氣的儲備方面下工夫,巴菲特簡單的計算后,得出此時中石油的股票的市場價值已經上升到了2750億美元。此時,實際上中石油的A股和H股的價格差異是依然存在的,可是較之前已經大大縮小了。所以最后巴菲特的決定是,當機立斷的拋出手中持有的所有中石油的H股。
從上面這個例子中很容易發現,雖然某只股票在不同市場上價格懸殊是能夠提供給投資者發現投資品種的機會,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判斷股票的價格是否在合理價位上,不得不承認,投資者應該向巴菲特學習了。他最擅長用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買入股票了。否則,他也并不那么輕易地就將自己辛苦經營的伯克希爾公司的大量資金投入在幾只股票中,對于普通的投資者而言,這筆投資可以天文數字啊。
投資者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當某種東西在兩個不同的市場上存在這不同的價格,尤其當價格差異非常懸殊的時候,這就表示,該股票的實際價值處在這兩個價格之間,或者應用小學數學中的比較不等式時用到的“兩小服從小”——實際價值一定會在這兩個不同的股票的價格中較低的價格附近。
未來現金流估值股票價格
【巴菲特如是說】
每個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是該企業在未來經營中所能產生現金流量的折現值。每個投資者在計算該公司內在價值時都應該注意,未來現金流的修正和利率變動,都是會影響最終計算結果的。雖然這種計算結果無法得到精確計算,但這卻是能夠用來評估投資標的和股票的合理方法。
——1994年巴菲特致股東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