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你喝咖啡誰賺錢:消費中的經(jīng)濟學詭計(7)

從廠商角度來看。廠商如果把價格定得過低,雖能賣出大量的產(chǎn)品,但由于每件產(chǎn)品所賺取的利潤小,總的利潤會較低;反過來,如果把價格定得過高,雖然每件產(chǎn)品所賺取的利潤大,可是能賣出的產(chǎn)品總數(shù)很少,總的利潤還是不高。事實上,廠商定價的決定因素是“總利潤”,而不是“價格”的高低。就是說,廠商必須鎖定具體的顧客,根據(jù)顧客的需求特點,根據(jù)顧客對產(chǎn)品價格的敏感程度,探索一個恰當?shù)膬r格水平,讓總利潤達到最大。競爭的殘酷和生存的需要,使得廠商不得不追求最高利潤。廠商根據(jù)顧客的需求特點和對產(chǎn)品價格的敏感程度,探索一個恰當?shù)膬r格水平的過程就是“價格歧視”形成的過程。

從消費者角度看,企業(yè)之所以能進行“價格歧視”,是因為每個消費者對同一種商品的主觀評價,即對某種商品的偏好是不同的。買一種商品時,每個消費者心里都有一個可以接受的最高價格,也就是消費者認為最多值多少錢,經(jīng)濟學稱其為“意愿支付”或“意愿價格”。企業(yè)會根據(jù)各個消費者的意愿價格對不同的消費者索取不同的價格,使實際價格無限接近甚至等于消費者的意愿價格,從而從每個消費者那里賺取盡量多的錢,這就是“價格歧視”。

麥當勞是如何通過優(yōu)惠券來將顧客分類的呢?

首先,要獲取麥當勞的優(yōu)惠券,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上麥當勞的網(wǎng)站瀏覽尋找優(yōu)惠券,閱讀麥當勞的宣傳報紙,需要花費搜尋成本;打印優(yōu)惠券,或者去發(fā)送優(yōu)惠券的路邊索取,需要花費時間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費這些成本呢?是時間成本比較便宜的人。能上麥當勞的人中,什么人時間比較便宜呢?顯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

此外,優(yōu)惠券通常指定了哪些商品在優(yōu)惠范圍之內(nèi),自己不能隨意購買。也就是說,使用優(yōu)惠券的顧客,是要付出代價——不能隨意挑選商品的代價。這也是一種成本。

上述方式,使得麥當勞成功地把顧客分成了兩類:富人和窮人。然后,對于富人——不持有優(yōu)惠券的人,麥當勞供給他們的商品就比較貴(沒有優(yōu)惠),而對于窮人——持有優(yōu)惠券的人,麥當勞給他們打折。同一商品收取不同價格,這就是典型的價格歧視。通過價格歧視,麥當勞的總利潤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

別忘了經(jīng)濟學家弗里德曼的一再提醒: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商家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商家對利潤的敏感猶如蒼蠅嗜血的本性,每一個打折的背后都有一筆精明的小算盤。

為什么折扣越多,商家賺的越多

如今的市場促銷手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打折”這兩個字了。每逢節(jié)假日,商場的促銷手段便紛至沓來,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平時工作忙,因此節(jié)假日成了商場血拼的最好時機。而商家也早就與消費者達成了假日促銷的默契,知道消費者們最經(jīng)不住的就是打折與讓利,只要你要買的,他全都在打折,看似便宜了但是你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口袋被商家掏空了。

情人節(jié)之際,章先生到花店買玫瑰。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平時2元一朵的玫瑰,這時候竟然標價20元/朵。

章先生想:花雖貴,但不能不買。可是,買了還真心疼,畢竟買少了,面子上掛不住,買多了又費銀子。

正在猶豫,店家走了過來,問,“先生,買花啊?”

章先生:“嗯……這……咳咳,就是貴了點……”

店家笑道:“送女朋友吧?追女孩子怎么能怕花錢呢?這一束花要是能讓你女朋友開心,讓你倆甜蜜幸福,那可是太劃得來了!”

章先生猶豫不決……

店家接著說:“要不這樣吧,您在我這里辦張會員卡,我給您五折優(yōu)惠。”

章先生說:“啊?有這個必要嗎?”

店家驚訝著說:“怎么沒有啊,誰家紅白喜事不送花?難道非要等遇到了才知道買啊?”

章先生想了想也對,就辦了張卡,買了束花。

所謂折扣效應,是指賣方按原價給予買方一定百分比的退讓,即在價格上給予適當?shù)膬?yōu)惠,從而誘使消費者再次消費。而折扣效應之所以能頻頻奏效,恰恰也是利用了消費者作為理性經(jīng)濟人的特點,即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便你明知打折是商家給我們挖的坑,然而我們依然照跳不誤。是商家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表演——“我已經(jīng)賠了,看在老鄉(xiāng)的分上就權當我給你捎一個了”——讓我們心軟了?還是我們天生就是上當?shù)闹鳌?

打折的手段花樣繁多,最直接的就是在商品價格欄上貼上“五折優(yōu)惠”的標簽,此外還有“滿200元立減100元”、“買一送一”、“滿200送100”等不計其數(shù),外加“跳樓價”“放血大甩賣”等慘烈的字眼,目的只有一個,讓消費者一看里面全是實惠,趕緊到我這來買吧。

事實上,消費者與商家都是理性的經(jīng)濟人,雙方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進行著“自利”的博弈。現(xiàn)實中,人們總是喜歡免費的午餐,這不是由于他們不理性,而是因為理性的人總是希望讓別人為自己支付午餐費。

美國P&G公司曾經(jīng)實行過“折扣券”制度,對積攢、保存、出示“折扣券”的顧客(往往都是收入較低的顧客)采用比較優(yōu)惠的價格。1996年,該公司以區(qū)分消費者需求彈性成本太高之名要取消此種制度。結果,經(jīng)常來光顧的顧客火了,一紙訴狀將P&G公司告到了紐約州司法部。最后,P&G公司被強制要求繼續(xù)執(zhí)行“折扣券”制度。

當享盡“折扣”瘋狂之后,“打折”的新鮮感逐漸退去,理性的消費者不免會心生疑問:商場打折廣告接二連三,打折花樣不斷翻新,有時全場打折,有時部分商品打折,有時分樓層打折,有時按專柜打折,逢年過節(jié)打折,喜慶活動打折,某產(chǎn)品專項打折……仿佛沒有不打折的時候。商家什么時候變得如此大方,一年到頭都在“讓利”呢?

在商場里,商家以種類繁多的商品吸引消費者,再用昂貴的價格獲取利潤,而為了能獲得更多的交易機會,他們就會適當?shù)亟o予消費者折扣。因為存在這些折扣,消費者多會感到心里舒服些。漸漸地,我們也就接受了這樣的銷售模式。這就是所謂的折扣效應。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商家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商家對利潤的敏感猶如蒼蠅嗜血的本性。每一個打折的背后都有一筆精明的小算盤。

“打折”不過是商家用來招攬顧客的幌子,其背后仍是利潤的上漲。由于商品定價投放是商家的自由,所以商家往往將商品的價格提升一點,然后再推出打折的廣告。如此一來,不僅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反而不會賠本,只會賺到更多的利潤。

為什么旅游門票會向當?shù)厝藘?yōu)惠“這收費也太不近人情了吧?忘記帶身份證就不能享受優(yōu)惠了嗎?我也是潮州本地人呀!”昨天下午,在廣濟橋售票處,一位手拿錢包的中年男子不停抖動手中的錢包,以確認自己是真的忘記帶身份證。

當一人問他事情的原委時,他顯出十分無奈的樣子:“我是潮州本地人,今天和朋友一起來廣濟橋參觀,可是忘記帶身份證了,沒辦法證明自己是潮州人呀!”這種情況下,售票小姐不肯按本地優(yōu)惠價10元賣票給他,一定要收他60元才肯讓他進去。對此,他表示很難理解,明明自己就是潮州人,忘記帶身份證就要多收50元,為什么同一個旅游景點會有兩種票價呢?

旅游景點為當?shù)厝私档推眱r。采取這樣的定價方式并不是潮州首創(chuàng),我國的桂林、張家界等旅游景點在設置門票時,就采取本地人憑有效證件入內(nèi)的方式。據(jù)了解,這樣的定價方式也是國際上的一種慣例,美國最著名的大峽谷,針對當?shù)厝司蛯嵭忻馄闭撸欢鞯乐惓杀据^高的旅游設施,則采取當?shù)厝讼硎艿驼劭鄣膬?yōu)惠。

佛羅里達的迪斯尼樂園為一半以上的當?shù)厝颂峁┱劭燮眱r,他們并不會聲稱是為了照顧這個地區(qū)的貧困人口,因為這不是他們做此決定的初衷。他們只了解這樣的情況,當票價降低時,很多本地人就會成為迪斯尼樂園的常客,而旅游者尤其是境外游客,無論票價是高是低,他們很可能只會光顧一次,以后不會再來。

這說明商家在定價時,會考慮到這些問題:當我提高價格時,我的銷售量下降了多少?而當我降低價格時,我的銷售量提高了多少?

經(jīng)濟學家往往稱之為“自身價格彈性”,有人則認為稱之為“價格敏感度”更準確一些。

佛羅里達本地人比游客的價格敏感度高,這就意味著,如果迪斯尼樂園將門票價格提高后,本地人就會減少去那里的次數(shù),甚至不去。反之,如果門票價格下降,本地人就可能增加光顧的次數(shù),而外地游客因為客觀原因,通常沒有這樣的選擇機會。

相對來說,富人對價格的敏感度要低一些,但有時候也并非如此。飛機的商務艙的票價很高,因為公司愿意出這筆錢,而航空公司正好利用這種稀缺力量。公司的電話費價格不高,因為雖然公司愿意掏錢,但參與競爭的電話公司太多了,價格沒法高起來。

咖啡屋為周邊工作的白領提供折扣價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位于繁華商業(yè)區(qū)的咖啡屋會對在周邊工作的白領人群發(fā)放折扣卡,比如每次消費打八折。這不是因為本地的工作者窮困——他們當中多數(shù)是大型企業(yè)的高收入員工和管理者。這種折扣價反映出一個事實:盡管有錢,但本地工作者的價格敏感度更高。匆匆忙忙路過該地的人只能看到一兩家咖啡屋,他們?yōu)榱藞D方便,多花點錢也樂意,當然很大程度上,他們只在此消費這一次而已。但在每天的休息時間,本地工作者涌出辦公室,熟悉周邊環(huán)境的他們可以從很多家咖啡屋購買咖啡,對他們來說,這些咖啡屋都很方便,他們可以對所有的咖啡屋進行嘗試。如果味道都差不多,他們就會選擇價格相對低廉一些的。因此,雖然富有,但他們的價格敏感度往往更高。咖啡屋為了吸引更多的固定顧客,必然會使出對周邊的白領們實施優(yōu)惠等策略來。

針對本地人的優(yōu)惠策略易于實施,能給商家?guī)砀嗬麧櫍沂艿缴鐣恼J可,有時甚至受到歡迎。這種雙方都滿意的策略,商家怎會不樂意而為之!

講完只為本地人提供優(yōu)惠后,再來看看一個只為外國游客提供優(yōu)惠的例子。日本的物價指數(shù)很高,這對于日本吸引外國游客賺取旅游收入不利,為此,日本向外國游客提供一種國有鐵路通票,一周之內(nèi)任意使用,只要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你完全可以憑這張通票跑遍日本除沖繩以外的每一個縣。可是購買這種鐵路通票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必須是外國人才能買,其次一定要預先在外國買,如果你已經(jīng)在日本,不管是哪國人,對不起,你都不能買到這種鐵路通票。

仔細想一想,他們的營銷策略是用極其便宜的鐵路通票把你“賺”到日本來了,到了日本,你的衣食住行哪樣都得花錢,你這部分錢就夠他賺了。所以對于日本來說,向外國游客發(fā)售具有很大吸引力的鐵路通票,是吃小虧賺大便宜的策略。

至于到了日本就不能再購買這種鐵路通票,其背后的奧秘在于,鐵路通票是為了吸引你到日本來旅游而發(fā)售的;如果你已經(jīng)在日本,何須再提供優(yōu)惠?因為你作為外國人到日本旅行,絕大多數(shù)只是一次性的行為,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物價昂貴,另一方面是其他發(fā)達國家離日本都很遠。估計到絕大多數(shù)外國人只能到日本旅行一次,那么對于已經(jīng)踏上日本國土的外國人,日本就不必再給予這種優(yōu)惠了,因為給了這種優(yōu)惠也很難讓他再來一次。

說來說去,不管是針對本地人的優(yōu)惠,還是針對外國人的優(yōu)惠,商家的行為最終都會落到一點上,那就是,如果給予對方優(yōu)惠,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就給對方優(yōu)惠,否則,就沒有優(yōu)惠。

饅頭和蘋果,哪個更有價格彈性為什么洋布沒有銷路,而和尚卻需要梳子。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供需不平衡導致這些商品的尊貴,因此,白菜在浙江能賣出好價錢,而蘆薈在北京也能賣出好價錢。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英國用槍炮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英國商人為能打開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而欣喜若狂。當時英國棉紡織業(yè)中心曼徹斯特的商人估計,中國有4億人,假如有1億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兩頂,整個曼徹斯特的棉紡廠日夜加班也不夠,何況還要做衣服呢!于是他們把大量洋布運到中國。

結果與他們的夢想相反,中國當時仍然處于一種自給自足的封建經(jīng)濟,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保守、封閉甚至排外的社會習俗。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但沒有改變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當時,上層人士穿絲綢,一般老百姓穿自家織的土布,中國人晚上沒有戴睡帽的習慣,洋布根本賣不出去。

英國的洋布之所以賣不出去,是因為市場上根本沒有對洋布的需求。美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經(jīng)說過,學習經(jīng)濟學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你只要掌握兩件事,一個叫供給,一個叫需求。一般來說,供需平衡時,市場價格就是正常價格。當供大于求時,市場價格低于正常價格;當供不應求時,市場價格高于正常價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阿尔山市| 慈溪市| 合川市| 错那县| 崇信县| 南部县| 德江县| 赫章县| 高州市| 乐山市| 呼图壁县| 北辰区| 永城市| 泸溪县| 美姑县| 琼海市| 江北区| 钟祥市| 桃源县| 徐水县| 海兴县| 武功县| 金沙县| 通河县| 柳林县| 丁青县| 方正县| 衢州市| 泸西县| 商都县| 眉山市| 陵水| 宜宾市| 盘山县| 汝阳县| 浦江县| 湘乡市| 翼城县| 界首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