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珍惜工作,工作才會尊重你(1)
- 你在為誰工作
- 鄭博文
- 4474字
- 2016-02-04 16:58:21
競聘上崗,優勝劣汰,你的工作來之不易
小盧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談起自己的求職經歷,感慨萬千。雖然是今年畢業,但是從去年一開學,同學們都做好了找工作的準備。去年十一月初,學校舉行了一次招聘會。招聘單位不少,但是應聘的學生更多,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小盧擠了好半天才到招聘單位的桌前,看到桌子上已經放著堆積成山的簡歷,他的心里開始打退堂鼓了,但是一想到自己好半天才擠到桌前,不能浪費了,就拿出自己的簡歷,恭敬地遞上。招聘人員說,回去等通知吧,會盡快聯系你的。折騰了三個小時就投出去兩份簡歷,第二份也說會盡快答復他。這讓小盧帶著幾分喜悅、幾分期待離開了招聘會現場。
但是小盧足足等了兩個星期,一個電話都沒有,他知道自己第一次找工作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了。
我們身邊有許多像小盧這樣投出簡歷而“石沉大海”的現象,并不是說這些人沒有能力,而是現在的工作真的是很難找的,人才市場一直是供大于求,處于飽和狀態。
據有關報道,2008年全國共有559萬高校生畢業,近幾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在一直增加,而2008年又將這數據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2007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495萬,與2006年相比增加了82萬,同比增幅19.9%。而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有關方面估計,除去10%的畢業生要考研、考博、專升本和出國留學,再加上2007年待就業的70萬至90萬人,2008年實際需要就業的人數將超過600萬人。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大學生就業的形勢還是不容樂觀的。看到上面的一組組數字,不禁讓我們感嘆,現在找一份工作越來越難了。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說:“是嗎?我有工作,還不想好好干呢!”這只能說這個人太不懂得珍惜了,擁有一份工作是幸運的,如果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就是把已經得到的幸運拱手送出去。
小孟和幾個同學在畢業前就被一家公司相中,雙方簽訂了工作協議。
許多同學都很羨慕小孟,能有這么好的工作機會。可是等到參加工作后,小孟發現工作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玩”、“刺激”,每天都是面對電腦中的一堆代碼,處理程序中的問題。他對工作感到厭倦,也就不再那么上心了。和他在同一個辦公室的是李國,剛開始的時候,李國也感覺有些不適應,但是他想到,現在競爭這么激烈,自己能得到這份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自己不好好珍惜,因為工作不好而被淘汰,真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經過一個月,李國已經完全適應工作的環境和工作的內容了。這一天,經理把新員工們都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們說:“大家來公司也都一個月了,一個月的時間,相信大家也都適應得差不多了,這么跟大家說吧,現在你們總共有8個人,等到三個月適應期滿,公司會留下6個,競爭上崗,優勝劣汰。”聽了經理的話,每個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如果說在一個月前,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但是現在,小孟知道自己和別人已經有很大差距了。想到自己可能會被“優勝劣汰”,心里頓時后悔以前自己的行為。他曾經陪朋友去過招聘會的現場,也感受過“僧多粥少”的局面,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和這些沒有工作的人比起來擁有這么好的工作機會,還不知道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從那一天開始,小孟像是換了一個人,每天早來晚走,向老員工請教問題,和李國一起學習工作中的新知識,終于在兩個月后的考核中合格,沒有被“淘汰”掉。這次經歷讓小孟知道競爭的激烈和工作的來之不易。這不僅是對小孟,對所有的新員工來說,都是參加工作后最重要的一課:珍惜你的工作機會。
珍惜工作,就是珍惜自己的就業機會,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積累人生的經驗。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會知道后悔,如果你對工作總是漫不經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機會,總是以為自己是在為別人、為企業工作,那么到頭來損害的不光是企業的利益,自己也會因此丟掉手中的飯碗,重新踏上尋找工作的漫漫征途,等到那時再后悔,已經晚了。
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都應該珍惜自己難得的工作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工作,與那些人相比,你是幸福的,你應該珍惜自己的幸福。
珍惜工作機會,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踏實地干下去,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人與公司是一種智豬博弈:不是工作追求你,而是你追求工作
在經濟學里有一個智豬博弈的例子。
假設豬圈里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兩只豬在同一個食槽里進食,并且這兩頭豬都是有智慧的“智豬”。豬圈兩頭距離很遠,一頭安裝了腳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踩一下,就會有相當于10個單位的飼料進槽,但是踩踏板和跑到食槽處所需要的勞動,需要消耗相當于2個單位的飼料。
兩頭豬都有兩個選擇:自己去踩踏板或是等待另一頭豬去踩踏板。
大豬先去踩踏板,它將比小豬后到食槽,除去大豬運動消耗,雙方純得益為[6,4],若大豬選擇等待,得益為0;小豬先踩踏板,它將比大豬后到食槽,吃到的飼料少,除去運動消耗,雙方純得益為[9,-1],若小豬選擇等待,得益為0;兩頭豬同時踩踏板,雙方純得益為[5,1];兩頭豬都等待,都吃不到飼料,雙方得益都為0。下表用矩陣表示會更明了一些。
智豬博弈的收益矩陣
大豬/小豬 行動 等待
行動 5/1 4/4
等待 9/-1 0/0
綜合以上分析,大豬選擇行動優于等待,小豬選擇等待優于行動。為了讓雙方達到雙贏,最佳選擇就是大豬行動,小豬等待。
“智豬博弈”的道理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有所體現,員工就是“大豬”,而公司則是“小豬”。為什么這么說呢?員工在公司里,要么努力工作,讓公司和自己都受益;要么敷衍工作,給多少錢干多少活兒,久而久之,不是自己感覺個人能力沒有施展選擇辭職就是公司對你不滿意辭退你,你的收益自然大受損失。公司也是有兩種選擇,要么主動培養員工——這樣風險很大,就猶如小豬去踩踏板,收益為負數——很少有公司會作出這樣的決定;要么選擇等待,等待員工行動,如果員工不主動積極,公司也能維持基本的運轉,收益并不受損,即使員工辭職,還會立刻有人來補充這個崗位,對收益沒有什么影響。公司就像小豬一樣具有先天的優勢。因此,在員工與公司博弈中,只有員工主動行動,才能夠與公司達到雙贏。
郭文是在一家公司已經工作一年了。這家公司很小,只有郭文一名會計。
他總認為自己是公司的“財政大臣”,自己掌握著財政大權,同時又認為自己所學的知識沒有完全施展開,好像是公司欠了他一樣。每天面對前來報銷、送報表的同事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工作也不積極,他想,反正公司就我自己懂這方面知識,你們都得來求我,沒有我,你們誰也領不到工資。就這樣,他把應該這個月報銷的單子拖到下個月,本來應該每月8號發工資,他硬是到10號才清算完畢。公司同事都對他很不滿意,有的人向領導反映了此事。
一位和郭文很要好的同事勸他:“現在大家都對你頗有微詞,你要注意一些,要不會被公司辭退的。”
郭文對于同事的勸告根本不當一回事:“沒事,公司就我一個會計,要是離了我,公司的正常運營都會出現問題。再說了,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都沒有得到充分應用,我還感覺委屈呢。”
沒想到一個月后,郭文真的收到公司的辭退信。
現在郭文又換了兩家公司,每次都是因為他感覺自己的能力沒有施展開而離職。這時,郭文又想回到原來那家公司,把以前的同事約出來了解情況,原來公司在他離開后,立即就招聘了一名新會計,她在一周之內已經把公司的業務以及郭文以前留下的問題都解決了。現在公司正在準備上市,因為這個會計的工作非常出色,她已經升職做了財務經理,除了處理日常的一些事務,還參與未來公司規劃的討論,以及一些公司事務的管理,她的工作得到老板和同事們的認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聽到以前同事的話,郭文真是追悔莫及,如果自己當初積極主動一些,現在坐在財務經理位置上的就是他了。
人們開玩笑總愛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工作中也是一樣,沒有了這個員工,會有更合適的人去把這份工作做得更好。而員工丟了工作卻要從頭開始,繼續投身應聘大軍,尋找工作。
如果員工感覺在工作中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因此而懈怠,只能造成兩種選擇:一是員工感覺這份工作真的不適合自己,辭職;還有一種是公司對員工不滿意,辭退他。兩種選擇只會造成一種結果,那就是員工繼續找工作,公司再重新招聘。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主動挖掘新員工的價值,都需要員工自己尋找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繼續抱著以前那些“不得志”、“懷才不遇”的想法,那只能是繼續跳槽,當然結果還是一樣。公司并不會因為某個人的離去而影響正常運轉。不努力工作、跳槽,最終損失最多的是自己。
是員工追求工作,而不是工作追求員工這是每位在職的和求職人員都應該明了于心的道理。沒有一個工作崗位是專門為你設定的,就算現在擁有的工作崗位可能都有幾十人在競爭,每個員工都必須讓自己主動,緊緊把握工作機會,才不會讓自己丟掉這份工作,同時還能得到領導的賞識。
應該是員工去適應工作,而不應該讓工作適應員工。如果員工沒有努力,每天讓工作追得“人仰馬翻”,不僅讓自己處于疲憊之中,總有一天也會被公司拋棄。只有主動去工作,爭取更多的工作機會,才會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公司也會更加重視這樣的員工,給他更多的任務,最終達到個人與公司的雙贏。
抱怨、困難都是偽命題,工作就是解決問題
一天下午,在某個餐廳的角落里,有一個人正在獨自喝悶酒,他是一位別人眼中成功的企業家。這時,有一位熱心人走到他跟前,問道:“您一定有什么難題吧!能不能告訴我?或許我可以幫助你。”
企業家還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抬頭看了他一眼,冷冷地回答:“我工作中的問題太多了,沒有人能幫助我。”
這位熱心人聽完了企業家的回答,沒有說什么,只是掏出自己的名片遞給這位企業家,原來他是一位咨詢師。咨詢師請企業家明天到他的辦公室來做客。
第二天,企業家如約前往,但是他還是緊鎖眉頭。咨詢師對他說:“走!我現在帶你去一個地方。”企業家不知道咨詢師究竟想要干什么,但是出于好奇心,還是跟他去了。
咨詢師開車,是出城的方向,企業家不知道他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不一會兒,兩人來到郊外,企業家下車一看,原來是一處墓地。咨詢師指著前面的墳墓對企業說:“你看看吧,只有在這里的人是不會被問題困擾的。”
企業家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很簡短,但是所蘊含的意義卻是非常深刻的,其實,只要我們還活著,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必須面對的事情。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解決問題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小時候,解決說話、走路、自己拿餐具吃飯、自己穿衣服的問題;上學后,又要面對學習中的問題。
參加工作,自然要解決工作的問題,如果沒有問題的話老板也不會雇傭人來工作。因此,接受了工作就是接受了解決問題的任務。抱怨問題和困難的人,只能他對工作認識不充分。
在工作中,當你為了解決問題而嚴密地思考、認真地研究,尋找各種方法時,既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又鍛煉自己的辦事能力。
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可以不斷前進。假如一個人希望在工作中“沒有問題”,試圖回避現實,說明這個人沒有正確的工作態度,不明白工作的實質就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