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認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星云大師談自知(3)
- 聽星云大師講人生智慧大全集
- 史慧莉
- 2531字
- 2016-02-04 15:41:10
神會答:“只有肉身來來去去,沒有靈魂往往返返!”
六祖拾起禪杖,打了他一下。
神會毫不躲避,只是高聲問:“和尚坐禪時,是見還是不見?”
六祖又杖打了三下,才說:“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
神會答:“感覺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義?”
神會答:“只有俗人才會因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頭和石頭是不會感覺到痛的。”
“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舍棄一切塵想與貪欲的。見與不見,又有什么關系?痛與不痛,又能怎樣?無法擺脫軀殼的束縛,還談什么生命的本原?”
六祖又說:“問路的人是因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還用問嗎?你生命的本原只有自己能夠看到,因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來問我有沒有看見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問我見或不見?”
神會默默禮拜合十。
在神會禪師雙手合十的剎那,你是否在一片智慧禪光中看到了自己呢?
如星云大師所言,做人應該做一面鏡子,時時刻刻通過對自身的關照來反省,不斷加深對自己的認識。而現實中,人們常常“認識諸世間,不能認識自己”,就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名僧人問智門禪師:“蓮花在尚未出水的時候是什么樣呢?”
智門禪師回答說:“還是蓮花。”
僧人又問:“那出水之后呢?”
智門禪師:“出水之后就變成了荷葉。”
雪竇禪師恰巧從他們二人身邊經過,聽到他們二人的對話之后作了一首詩:“蓮花荷葉報君知,出水何如未出時,江北江南問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蓮花始終是蓮花,正如本來清凈的人之本性,但若不能正確認識,一疑才解,一疑又生,不能自己解決,反而事事求助他人,必然在疑惑叢生中迷失自我。
當人迷失在對自我的尋找中時,又怎能以一種坦然與平和的心境迎接生命更多的挑戰?
做一個明白人,首先要正確地認識并評價自己,既不可自卑,更不能自傲。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要擦亮眼睛去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發現和重用自己,同時又要時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得意忘形,每個人都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不過是偌大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到底人要認識自己的什么呢?星云大師為困惑中的眾生列舉了六點:認識自己的環境,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學識,認識自己的因緣,認識自己的家世,認識自己的志趣。當然,這只是每個人需要了解的一部分而已。認識自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好像人必須一步一步攀山越嶺,從山中走出來,才能在豁然開闊的視野中看清山的本來面目。
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做一個明白人,才能有一個明朗的未來,到耄耋之年,才不至于悔恨,才不會覺得虛度此生。
【星云開示】
人的一生,只和兩種人相處,一是自己,二是他人。在星云大師眼中,人生時空本是一個渾融的圓,所以無論自處,還是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就是那個人生時空的圓。
要想將這圓畫得圓滿,最重要的莫過于認識自己。
當爭千秋風景,不圖一時風光
【智慧分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詩,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層層云間,山霧繚繞,人們是否會急于看到山上的景色呢?是否會因沿途的艱難而放棄、止步?
人生又何嘗不是在爬山。爬山總是有自己的難處,但難中有苦,苦中有甜。
一個人在遭遇打擊后,仍然勇敢地挺直脊梁,人們便能在世事的磨煉中看到他閃光的品格。
【人生道場】
童年時期,星云大師曾寫過一篇文章,拿給老師看之后,老師在他的文章下面做了兩句批注:“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星云不解,向老師請教后得知,老師是以黃鶯在柳枝上的啼叫,白鷺飛上青天的一聲長鳴來形容其文章的“不知所云”。
這樣的評語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打擊。但是星云大師并未因這種批評而喪失斗志,只是暗暗地在心里想:“老師不了解我沒有關系,總有一天,我會憑借自己的能力讓世人了解我。”
幾十年后,他不僅為眾人所了解,更成為很多人心靈的導師、精神信仰的寄托。
一個真正明智的人必定清楚,若想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敬,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站得更高,才能眺望到更遠處,而那些處處標榜自己、處處炫耀自己的人,只會成為他人的笑談。
每一只手都有五根手指,很多事情必須依靠五根手指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它們一直相親相愛、互敬互助。某一天,五根手指卻為了爭誰是老大而爭吵起來。
大拇指說:“當人們想要表達‘第一’時都會伸出大拇指以示贊美,而且,我排在最前面,所以,當然我最大了!”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所有人在品嘗食物時都會經過我,誰見過有人用拇指品嘗味道呢?”食指不甘示弱,繼續說道:“有時候,我這食指一伸,指向哪個方向,所有人就必須朝向那個方向。所以,當然是我最有用!”
中指不服氣地說道:“你們仔細看看,五根手指我最長,我在中間,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無名指也很不服氣,它不滿地說道:“雖然我叫‘無名’,但無名才是真名,在很多人心目中,我都有著無法替代的意義。你看所有結婚的人都會把鉆戒戴到無名指上,所以我是珠光寶氣的,而且寄托著人生最重要的承諾和情感,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
四根手指爭得不可開交,小拇指卻一直不開口,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大拇指終于沉不住氣了,問道:“你為什么不說話呢?”
小拇指說:“我最小,而且位置也在最后,哪里能跟你們比呢?”
大家一聽,覺得小拇指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位置,有幾分難得的自知之明。但這時小拇指又開口了:“我知道自己很渺小,所以努力地向著圣賢靠近。當人們心存謙卑與恭敬,雙手合十面對佛祖,是我最靠近圣賢。”
五指尚會爭大,社會上爭做老大的人更是屢見不鮮。雖然五指試圖通過確定“排名”來確定自己老大的位置,但星云大師說,真正的老大,不是用身份的高低、排名的先后去衡量的,而是必須有懂得恭敬別人、包容別人的心量。正如故事中的小拇指,以一顆最虔誠的心向圣賢靠近著,在自我完善與包容他人中贏得了真正的智者的位置。
是什么,能夠悄無聲息地帶走滿腹煩惱,讓你春風滿面、樂觀生活?
是什么,能夠讓你從青澀走向成熟,不斷沉穩,獨當一面?
是什么,讓你的生命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不是其他,正是自己。當年少的輕狂氣息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沉淀,睿智、坦蕩、包容、大氣的你必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星云開示】
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生命自有其韌性,勇敢地經歷歲月寒暑的流遷,承受風霜雨露的考驗,就能展現蒼勁、瑰麗的生命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