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完美掌控生活的七大要素(1)
-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掌握生活的平衡規律,邁向高效完美的成功人生
- 羅婷婷等編著
- 4564字
- 2016-02-26 11:28:04
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你珍惜生命嗎?那么就請珍惜時間吧,因為生命是由時間累積起來的。”
“別忘了,時間就是金錢。假設,一個人一天的工資是10個先令,可是他玩了半天或躺在床上睡了半天覺,他自己覺得他在炕上只花36個便士而已。錯誤!他已經失去了他本應該得到的5個先令……千萬別忘了,就金錢的本質來說,一定是可以增值的。錢能變更多的錢,并且它的下一代也會有很多的子孫。”
“假如一個人殺死一頭能下仔的母豬,也就是毀滅了它所有的后代,甚至于它的子子孫孫。假如誰消滅了5個先令的金錢,那樣就等于消滅了它所有能產生的價值。換句話說,可能毀掉了一座金山。”
這段話是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段經典名言,它簡單直接地告訴了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假如你想成功,必須認識到時間的價值。
事實上,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注重時間的價值。他們不會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例如,接待客戶是很多人經常要做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十分消耗時間的事情,一個善于利用時間的人總是能判斷自己面對的顧客在生意上的價值,如果有很多不必要的廢話,他們都會想出一個收場的辦法。老羅斯福總統就是這樣做的一個典范。當一個分別很久,只求見上一面的客人來拜訪他時,老羅斯福總是在熱情地握手寒暄之后,便很遺憾地說他還有許多別的客人要見。這樣一來,他的客人就會很簡潔地道明來意,告辭而去。
如果你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你就會發現那些以沉默寡言和辦事迅速、敏捷而著稱的成功者都是實力雄厚、深謀遠慮、目光敏銳的人,他們說出來的話,句句都很準確、到位,都有一定的目的,他們從來不愿意在這里多耗費一點寶貴的資本——時間。
商人最可貴的本領之一就是與任何人交往都能簡捷迅速。這是一般成功者都具有的通行證。在美國現代企業界里,與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時間產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屬。為了珍惜時間,他招致了許多怨恨,但其實人人都應該把摩根作為這一方面的典范,因為人人都應具有這種珍惜時間的美德。
摩根每天上午9點30分準時進入辦公室,下午5點回家。有人對摩根的資本進行了計算后說,他每分鐘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認為不止這些。所以,除了與生意上有特別關系的人商談外,他與人談話絕不超過5分鐘。
通常,摩根總是在一間很大的辦公室里,與許多員工一起工作,而不是一個人待在房間里工作。摩根會隨時指揮他手下的員工,按照他的計劃去行事。如果你走進他那間大辦公室,是很容易見到他的,但如果你沒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歡迎你的。
摩根能夠準確地判斷出一個人來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當你對他說話時,一切轉彎抹角的方法都會失去效力,他能夠立刻判斷出你的真實意圖。這種卓越的判斷力使摩根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有些人本來就沒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個人來聊天,卻耗費了工作繁忙的人許多重要的時間。摩根對這種人簡直是恨之入骨。
摩根憎恨浪費時間的行為說明他是一個懂得時間價值的人,正是這種重視時間價值的習慣造就了摩根金融大王的地位。
處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人們常因繁重的工作而緊張忙碌,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讓自己忙出效率和業績,我們就要向摩根學習,培養自己重視時間價值的習慣。
工作:和諧工作,才能擁有和諧生活
工作中很努力的人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兩類人,一類是能夠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效率高,同時生活也很輕松很幸福的人,這樣的人可以長久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并且身體也很健康,生活也很完整。還有一種人,他們工作起來不分上下班,即便是下了班回了家還有堆積如山的工作等著他。這種人是只會工作而不懂得調節和享受生活的人,他們的生活就像是一個上足了發條的鬧鐘,除了發出嘀嗒嘀嗒的單調聲音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聲音。這種人不可能保持長時間的高效率的工作,同時也很可能讓健康成為自己努力工作的“成本”——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是不平衡的。
據調查,一般工人的生活是不平衡的,從商者尤其如此。許多白領一星期工作的時間超過常規的40小時。經常拼命工作的人就是工作狂,過度追求盡善盡美、強迫自己、迷戀工作是工作狂的心理特征。現代社會,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做到工作和生活兼顧,是每個人都不應該回避的問題。
如果可能,讀恐怖小說,在花園中工作,躺在吊床上做白日夢,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指數,可以嘗試著少點工作,多點游戲。生活中一定數量的休閑能夠增加你的財富,當然,這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財富。如果你在休閑上花更多時間,或許你最終也會增加經濟收入。
在休閑時間中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也有很多好處。工作之余的興趣愛好有助于你在工作中有所創新。當你追求休閑生活時,你的精神會從跟工作有關的問題中解脫出來,從而得到休息。
另外,你也會因此關注工作以外的事情,會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能為企業提供一些有創造性的新點子。很多最有創造性的成就往往是在走神或胡思亂想中產生的。
下面一張表是工作狂與和諧工作者的對比,教你如何區分工作狂與和諧工作者:
工作狂和諧工作者
工作時間長工作時間正常
沒有確定的目標——工作只是為了積極有確定的目標——主要是為目標而工作
不會委托別人盡可能委托別人
工作之余沒有興趣愛好工作之余有許多興趣愛好
為了工作放棄假期能按照公司規定正常地休假
在工作中發展膚淺的友誼在工作外發展深刻的友誼
經常談論工作問題盡量減少對工作的談論
經常忙著做事情能夠享受休息
覺得生活很累覺得生活是節日
工作狂習慣于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而沒時間休息。工作狂雖然拼命工作,但成績有限,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說事實上他們大都缺乏能力。實際上,許多工作狂都被解雇了。
沉迷于工作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工作狂對工作的著迷導致他們患有潰瘍、背部疾病、失眠、抑郁癥和心臟病,許多人甚至因此而早亡。
一個可以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和諧工作者能夠享受工作和娛樂,所以他們是最有效率的。如果需要,他們可能會大干一兩個星期。然而,如果僅僅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他們可能懶得做,并以此為豪。
對于和諧工作者來說,人生的成功并不局限于辦公室。要做一個有著平衡生活方式的和諧工作者,就意味著是工作在為你服務,而不是你為工作服務。
有生活和工作計劃顧問建議,要想有平衡的生活方式,必須滿足生活中的6個領域。這6個領域是:智商,身體健康,家庭,社會福利,精神追求和經濟狀況。
一般來說,每一個執著于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帶有工作狂的傾向,工作狂是一種病態的工作方式,下面主要為你詳細地分析一下工作狂的病狀、診斷依據,以及應對的措施,以助你優化工作狀態,成為一個和諧工作者。
1.臨床癥狀
工作狂的臨床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工作的狂熱和興奮程度,超過家庭和其他事情。
(2)工作有時有薪酬,有時沒有。
(3)將工作帶回家。
(4)最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是工作。
(5)家人和友人已不再期望你準時出現。
(6)額外工作的理由,是擔心無人能夠替你完成。
(7)不能容忍別人將工作以外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8)害怕如不努力工作,就會失業或成為失敗者。
(9)別人要求你放下手頭工作,先做其他事,你會被激怒。
(10)因工作而損害與家人的關系。
2.病因分析
工作狂的病因主要有下面三種:
(1)真正熱愛工作或金錢,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樂此不疲,激情不減。
(2)未能營造起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內心焦慮、無愛、無寄托,或因家人不在身邊,或生活單調乏味,只有同事沒有朋友,不得不從工作中尋找樂趣,缺少與工作徹底無關、只為愉悅身心的興趣愛好。
(3)把工作當作逃避手段。這樣的人,影視劇中常見,在生活中有某種苦惱、不滿或自卑,為了逃避或者忘卻這些令人傷神的事,只好瘋狂地投入工作,以全情投入工作忘記煩惱憂愁。譬如剛剛失戀之人就容易成為工作狂。
3.處方
工作狂主要是由于工作壓力過重或者內心成就動機過強,與個人能力脫節所致。下面專門列舉一些處方,幫你擺脫或者避免陷入工作狂。
(1)認識對位: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2)時間充裕:讓自己從容完成工作。
(3)適當游戲:人非機器,要避免不停工作。
(4)松弛練習:了解自己身體的壓力反應(如心跳、頭痛、出風疹等),盡量松弛。
(5)向外求援:相信他人,避免孤軍作戰。
(6)悅納自己:追求完美,但又不為完美所累。
金錢:正確支配金錢是實現價值的有效途徑
在很大程度上,金錢是獲得感官快樂和社會地位的手段。事實上,人性中的一些最優秀的品質是與正確使用金錢密切相關的,例如,慷慨、誠實、公平和自我犧牲精神,更不用說節儉的美德。另一方面,是它們的對立面,如貪婪、欺詐、不公平和自私,就像一個愛財如命的人所表現出來的一樣。一部分人濫用和誤用了金錢,產生了浪費、鋪張、揮霍、奢侈等令人討厭的行為。正如亨利·泰勒在他經過深思熟慮寫成的《生活備忘錄》一書中所指出的:“在賺錢、儲蓄、花銷、送禮、收禮、接觸和饋贈等方面,正確的行為原則和方法幾乎為一個人的完美無缺做了論證。”
一個人如果總是在金錢的欲望世界里徜徉徘徊,那么離成為金錢的奴隸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樣的人一旦身處逆境,要么靠別人的施舍恩典度日,要么靠給貧民的救濟生存。如果他很有能力,他也會把自己的眼光盯在錢財上,很容易失去做事業、謀發展的機會。因此,我們對待金錢必須有個正確的態度,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而應讓金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從古至今,金錢一直是許多人追逐的目標,且往往因此而耽誤了許多本可以輕松生活的光陰,使得向上的雄心受到了玷污,這些都是需要人們以恬淡的心境去對待的。
我們也能夠看到,許多富翁,他們并不是守財奴,而是讓金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用自己的財富來回報社會,使人格得到提升、價值實現升華。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到五十歲就成為億萬富翁,不過,他自認為自己只是財富的保管人。所以,樂于將財產捐獻給社會大眾。
然而,找他捐錢的人太多了,無論早晨或夜晚,還是上班與用餐時候,都有人請他捐錢。有一次,在一筆大捐款之后,一個月內請求捐助的人數竟超過五萬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筆捐款都必須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請案均須仔細調查。面對那么多的求助者,他急得跳腳。他的助手蓋茲提出忠告:“您的財富像雪球般,愈滾愈大。您必須趕緊散掉它,否則,它不但會毀了您,也會毀了您的子孫。”
洛克菲勒告訴蓋茲:“我非常了解。但請求捐助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們的用途才肯捐錢。我既無時間也無精力去處理此事,請你趕快成立一個辦事處,負責調查事宜。我根據你的調查報告采取行動。”
于是,在1901年,設立了“洛克菲勒醫藥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會”;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紀念基金會”。
哲學家史威夫特說過:“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洛克菲勒深諳這個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五億五千萬美元,他的捐助,不是為了虛榮,而是出自至誠;不是出于驕傲,而是出自謙卑。
他一生不做錢財的奴隸,將大量的錢財及時捐助出去,使自己不被名利所束縛。他喜愛滑冰、騎自行車和打高爾夫球,到了九十歲,依舊身心健康,耳聰目明,日子過得很愉快。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九十八歲。他死時,只剩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因為那是第一號,其他的產業都在生前捐贈或分贈給繼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