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成長地標:青少年要知道的成長心理(1)
- 影響世界青少年的101個心理寓言
- 趙宇編著
- 4989字
- 2016-02-26 10:49:55
大象身體高大、強壯有力,卻在表演中像小貓一樣聽從主人吩咐。原來,在一頭大象的成長過程中,人類聰明地利用一條鐵鏈就限制了它。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也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鐵鏈在系住我們。于是,我們總是在否定自己,總是向環境低頭,總是怨天尤人。現在,請掙脫束縛你成長的心靈枷鎖,讓你生命的能量得到釋放。
不敢說話的推銷員:羞怯,走到哪兒都扭扭捏捏
有個人很想當推銷員,可是他和別人說話時總會心跳加速,臉漲得通紅,話也說不清楚。為了克服這種障礙,他決心去請教一位大師。
大師與這個人交談片刻后,說:“若要醫治此病,請你回答我幾個問題。”
他說:“請大師問吧!”
大師問:“假如你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那么,你想到哪里去呢?”
他答:“我想進入客戶的家中。”
大師問:“當你進入客戶的家中之后,你是否想過最壞的情況是怎樣的?”
他答:“最多被客戶趕出來。”
大師問:“被趕出來后,你會站在哪里呢?”
他答:“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大師說:“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這個人聽了大師的話,驚喜地發現,原來與人交談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于是,他成為了一名推銷員。每當來到客戶門口時,他總是對自己說:“讓我試著溝通,說不定還能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緊,我還能從中獲得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壞最壞的結果就是回到原處,對我沒有任何損失。”
這個人終于戰勝了“說話恐懼癥”。由于克服了這種心理疾病,他當年的推銷成績十分突出,被評為全行業的“優秀推銷員”。
心靈茶坊
故事的主人公想當推銷員,但自身有很大“缺陷”——害羞。每當他與人交談時不但緊張、臉紅,甚至連話也說不清楚。最后,在大師的耐心指點下,這個人不僅克服心理障礙,敢于“張口說話”,而且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推銷員。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害羞的時候,只是害羞的原因千差萬別:有的人天生膽小內向,性格原因使然;有的人認識有誤,怕在人前出丑,有損自己的面子;有的人十分敏感和自卑,過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顯得縮手縮腳,表現得不自在……
心理學家認為,偶爾的羞怯在所難免,但若在交往中經常為羞怯的心理所籠罩,就需要加以克服了。特別是年輕人,羞怯容易使自己喪失進取的機會,失去許多本可以交到的好友,錯過領導或老師賞識你的可能性,漏掉展示自我、發揮才能的時機等等。
羞怯心理會阻礙一個人的發展,束縛他前進的腳步。所以,一定要克服羞怯。克服羞怯,我們可以采用一些訓練方法。例如與人談話時看對方的眼睛,增強自己的膽量;在大庭廣眾的場合中,全神貫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必害怕別人的議論;多結交個性開朗的朋友,學習他們泰然自若的風度舉止……總之,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就沒有跨不過去的障礙,何況僅僅是羞怯的心理呢?
喜歡出風頭的葡萄:任性,聽憑秉性行事
在一個很大的葡萄園里,種植著數以千計的葡萄。為了讓葡萄健康地成長,農夫用木柱和竹枝精心地架設了牢固的葡萄架。園中所有的葡萄都把自己的藤蔓爬到農夫特意為它們架設的葡萄架上,惟有一株自以為聰明的葡萄動了個怪念頭。
這株葡萄覺得整天和大家擠在一起,不僅沒有意思,而且無法展現自己的特殊才能。因此,它經過認真考慮和觀察,終于想到了一個能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好辦法。
原來,它看到葡萄架附近有一棵大樹,它想:我只要爬到那棵樹上去,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再也不用與大家擠在一起了;而且我還可以爬得比所有的葡萄都高,讓它們看看我的本事。于是,它離開了葡萄架,悄悄地爬到了那棵大樹上。
伙伴們看到它盤繞到那棵老樹上,都好心地勸它說:“這棵老樹有什么好呢?它已經老朽不堪了,說不定哪天就會倒下,你還是趕快回到這牢固安全的葡萄架上來吧!”
“誰要你們多管閑事,我自有辦法生活下去,用不著你們瞎操心!”葡萄不但不感謝伙伴們對它的關心,反而粗魯地把大家數落了一頓。它自以為自己的選擇很正確,把大樹纏得更緊了。心里還暗自盤算著:只要自己拼命往上爬,就可以多吸收一些陽光,長得比伙伴們都粗壯;不僅夏天能多結些葡萄,還能活得比所有的葡萄都長久。
可惜它選中的那棵大樹老得枝丫干枯,樹根搖動。有一天,刮起一陣大風,把這棵老樹吹得顫顫巍巍。老樹沉痛地嘆了口氣,“轟隆”一聲便倒在地上。而攀附在老樹身上的那株自以為比別人都聰明的葡萄也讓翻倒的大樹壓死了。
心靈茶坊
葡萄的教訓是深刻的,它的根源在于任性,誘因在于張揚個性。喜歡張揚個性的葡萄不愿和大家擠在一起,想要爬到一處最能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結果,由于它選中的那棵大樹太老了,禁不起大風的狂卷,最后轟然倒塌。
很多人認為,“有個性才有自我”,于是,不管何時何地,說話辦事總要按照自己的性子來。所謂“有個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見,在碰到問題時,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和合理行為,不隨風搖擺,更不違心屈從。任性雖然也表現為堅持自己的想法與行為,卻是無理取鬧,所堅持的不是合理的觀點和行為。
人會任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他們對自己的需要、愿望毫不克制,聽憑秉性行事,放縱不約束自己,抗拒、不服從外來的管教,不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任性行為大部分是在兒時,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溺愛的結果;也有后天形成,例如男朋友對女朋友的過分寵愛。
人的耐心有一定限度,如果任性者不懂得自我節制,始終以執拗發泄不滿,那么最后失去的就是周圍人對你的期望,以及他們的關心。穩定情緒不沖動,明白事理,這樣的人才最招人疼。
“你給我滾開吧”:世上沒有無約束的自由
有一個人,他追求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討厭生活對他的任何束縛。他討厭理發師對他的擺弄,因而拒絕理發,一任頭發胡須自由地瘋長。他討厭洗澡時受水的沖刷和毛巾的搓擦,因而拒絕洗澡,一任污垢滿身,虱子亂爬。他討厭鞋子、襪子對他的約束,因而拒絕穿襪、穿鞋。他討厭身上衣服對他的束縛,因而把上衣脫下扔掉,光著上身。
現在,他只剩下腰中皮帶和下身褲子的束縛了。
他對皮帶說:“你給我滾開吧!你干嗎總是這么緊緊約束著我?”
“可是,假如你失去我這惟一的約束,你就可能完全失去你的人格。”皮帶說。
“胡說!你給我滾開吧!”他找來一把剪刀,剪斷了皮帶。
皮帶斷掉,褲子自然滑落下來。
他喜不自勝——為解脫全身的任何約束而高興。當然,沒有多久,人們就把他當作精神病人關進病房。所有的約束他再也無法抗拒——他被徹底地約束了。
心靈茶坊
這個人為追求自由而達到瘋狂的狀態,結果被人們當作精神病關進病房,從此被徹底地約束,不能不稱之為一種可悲。
自由是一種生活的心理狀態,是每個人的精神信仰,是在超越我們想象的時光中,尋找到靈魂的棲息地。但是追求自由,絕不是想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而是任何時候都要受到生活的約束。如果一個人的言行違背了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人們約定俗成的準則,就必然要碰壁,更談不上自由了。只有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客觀規律,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不可否認,敢于突破束縛向往自由值得尊敬,但為了自由不擇手段卻十分可怕。只有約束才是避免這種狀況的最佳方法。雄鷹飛得再高,也難飛越珠穆朗瑪;巨龍舞得再狂,也難撼動巍峨高山。所以,自由只是一個我們思慕的境界,約束充斥現實。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各種約束的“管制”下享受自由。
為什么有五種本領還輸了:求知,貪多嚼不爛
鼯鼠掌握了五種技能:飛翔、游泳、攀樹、掘洞和奔跑,他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在動物世界里,有誰像我這樣多才多藝?雄鷹飛得高,但他會游泳、掘洞、攀樹、會奔跑嗎?老虎跑得快,但他會飛翔、攀樹、掘洞嗎?海豚是游泳能手,但他會其他四種技能嗎?鼯鼠把自己和各種動物都比了個遍,越比越覺得自己的本領高,越比越覺得自己了不起。在他看來,老虎當獸中之王,雄鷹為鳥中之王,都是徒有虛名而已。真正的動物首領,非他莫屬。
然而,人們還是把他與老鼠并列,劃入嚙齒目;還是將他與弱小動物排在一起,歸為松鼠科。鼯鼠為此憤憤不平:胡鬧,胡鬧!老鼠、松鼠算什么東西?我可是動物中的通才、全才啊!
有一天,鼯鼠正在向幾只老鼠炫耀自己的五種技能,突然,一只老虎出現在他面前:“小兄弟,你在說什么?”
鼯鼠嚇得魂飛魄散,撒腿就跑。但是,他用盡力氣跑了半天,老虎幾步就追上來了。沒辦法,他慌忙爬上一棵樹,這時,一只金錢豹又躥過來,三下兩下就躥上了樹頂。情急之中,鼯鼠張開四肢飛到空中。但是,他的“翅膀”并不能像鳥一樣扇動,只能滑翔。一只雄鷹輕輕扇動兩下翅膀,眼看就要抓住他。無路可走,鼯鼠“撲通”一聲鉆進水里。他想喘口氣,一只水獺已箭一般地向他撲來。鼯鼠狼狽地爬上岸,伸出利爪掘洞藏身。水獺跟蹤追來,沒費吹灰之力,就扒開他的洞穴,把他抓在手中。
“兄弟,我想領教領教,你還有什么招數嗎?”水獺譏諷地問。
鼯鼠渾身像篩糠一樣顫抖不止,后悔不迭地說:“原以為學會很多本領就可成為強者,沒想到,還是輸給了行家。”
心靈茶坊
渴望掌握多種本領的愿望是好的,非常值得鼓勵,但是只求學不求精,就會出現“樣樣通,樣樣松”的情況。正如鼯鼠掌握五種本領,可還是輸給了每個本領的行家。
對大部分人來說普遍存有這種心理:希望自己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完人”,于是不斷勉勵自己,像黑洞吸收一切物質那樣大量去吸收各種知識。結果東學一點、西學一點,盡管忙碌一生卻往往沒有什么專長,到頭來沒有一點成就,更談不上有淵博的知識。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但知識無窮。俄國學者巴甫洛夫曾說:“要想一下子知道,就意味著什么也不知道。”
所以,即使好學也不可貪婪,因為“貪多嚼不爛”。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或者一件事做完之后,都應該進行總結與回顧,也就是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這樣才能沿著學習、收獲、博學的階梯不斷提高。
隨手將“金子”丟進海里:習慣,一切都靠養成
傳說,誰能找到點金石誰就能致富。根據書中記載: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的金屬點化成純金。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這兒。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卻冰涼。
一個窮人得知“點金石”的秘密后,只身一人來到黑海。他一次次地摸著石子,當他感覺石子是冰涼的,就將它們扔到大海里。窮人干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子。窮人不死心,又接著干了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窮人總是重復這樣的動作:撿到一塊石子,涼的,將它扔到海里,再撿起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到海里,又一顆……
但是有一天他撿起一塊溫暖的石子——沒想到,他把它隨手扔進海里。窮人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石子都扔進海里。他已經習慣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于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海里……
心靈茶坊
“溫暖的石頭就是點金石”,懷著致富夢想,窮人在海邊不斷地摸石頭。但是他已經習慣將冰涼的石頭扔進海里,于是,當窮人真的找到點金石時,出于慣性也把它扔進海里。
心理學家曾論證:一個行為重復一定次數就會成為習慣。所以習慣的形成是需要一定重復的。正如窮人一直重復扔石子的動作一樣。如此,我們可以對習慣下個定義:所謂的習慣,就是人和動物對于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這是相同的場合和反應反復出現的結果。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從學習到工作,從為人到處事,從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自己就會受益終生。
或許你習慣懶懶散散、心灰意冷地過日子;或許你對抽煙、酗酒、拖延、懶惰等這些壞習慣熟視無睹,那么你就不要再慨嘆生活對你的不公,你就不要說夢想很難實現,更不要說你的一切都很倒霉。歸根到底這一切都是你的壞習慣在作祟。如果你永遠抱著這種壞習慣不放,卻還在想著成功,那真是難于上青天。
愛找借口的狼:貫徹“沒有借口”的思想
從前,有一匹天生愛找借口的狼。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它都能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正所謂“無理辯三分”。
一天,這匹狼和一頭豹子一起圍獵羚羊,結果羚羊在他負責的區域內逃走。狼不但不檢討自己,反而說豹子進攻時沒有及時通知他,否則羚羊早就是自己的晚餐了。
又一天,這匹狼與一頭熊一起捕鹿,沒想到這頭鹿在被熊咬傷的情況下,毅然頑強拼搏,最后脫逃了。對此,狼十分生氣,不斷地抱怨熊咬得太輕。從此,熊再也沒有與狼一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