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練就好口才,辦事八面玲瓏(5)
- 做一個會說話會辦事的人全集
- 于海英 黃亞男編著
- 4889字
- 2016-02-26 10:10:44
2.寬泛式含糊法
這是一種用含義寬泛、富有彈性的語言傳遞主要信息的方法。
例如當你約人見面時,為了表示尊重對方,顯得隨和,也要用模糊語言。比如說:“明天上午我在家,你有空就來吧?!被蚴钦f:“請您明天上午來,我在家等候您?!比绻阏f得很明確:“請你明天上午9點準時到我家里來?!边@樣會讓人有點被“勒令”的感覺。若是約請上級、長輩和異性到家里來,這樣說話就更顯得不禮貌、不客氣了。
3.選擇式含糊法
即根據辦事的不同目的,用具有選擇性的語言來表達的方法。
如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時,老師不宜訓斥學生:“你怎么搞的?昨天你肯定沒有復習!”而應當模糊地說:“看來,你好像沒有認真復習,是不是?還是因為有點緊張不知該怎么說呢?”最好還應把批評對方的缺點過錯變成提出希望和要求,上面的話最好說成:“希望你及時復習,抓住問題的要領,爭取下回作出圓滿的回答好嗎?”
以上列出的幾種含糊法,你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加以選擇應用,以期使你的辦事更加順利。
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
一個推銷百葉窗簾的推銷員偶然得到一條消息:某公司要安裝百葉窗簾,而且其經理和某局長又是老相識,這位推銷員靈機一動,就想出了一個接近對方的好辦法。于是他便打聽到這位經理的所住之處,然后提著一袋水果前去拜訪。在彼此互相介紹之后,推銷員這樣說道:“這次能找到您的門,實在是多虧了劉局長的介紹,他還請我替他向您問好呢……”
“說實話,第一次與您見面就十分高興……聽劉局長說,你們公司現在還沒有裝百葉窗……”
第二天,百葉窗簾一事自然就成交了。
這位推銷員的高明之處就是他有意地撇開自己,借“劉局長介紹”來說出自己的目的,這種很巧妙地借他人之力的方法,讓對方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請求。
有事情想求別人幫忙,但出于多種原因,你又不好直接開口說,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妨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的話。事實證明,這是求人辦事的一個重要技巧。難堪的事經由“我聽人說”這一打扮,就變得不再尷尬;有風險的話,通過別人傳過去,便有了進退的余地;不想或不便直接面對的人,也可經第三者從中周旋,穿針引線,解決問題。
社會本來就紛繁復雜,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誰又能時刻提高警惕辨別真假呢?這就為那些懂得留心的人創造了絕佳的機會。
對于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來說,你求他辦事的原因是你與他有著某種關系,或是是朋友的朋友,或是親戚的親戚,顯然這是十分牽強的。但是,一般人是不會不給朋友面子的,也不至于讓你吃閉門羹,而這個方法是求人的一條捷徑,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聆聽是提高辦事效率的良方
人們都喜歡聽自己的聲音,當他們希望別人能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經驗時,就需要聽眾。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自我陶醉的心理:有人愿意聽就覺得高興,有人樂意聽就覺得感激。
成為一名好的聽眾在辦事時候能很大的功效。譬如說,一名推銷員向某位顧客推銷時,對顧客提出的種種問題表示關切,顧客就會感到很開心。見到此狀,便應進一步表現出自己是很好的聽眾,此時,顧客不僅樂意講,也愿意讓你聽他講,這是一種互惠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就是商談成功的第一步。無論是哪一種顧客,對于肯聽自己說話的人都特別有好感。
一言以蔽之,能成為一個好的聽眾,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善于傾聽等于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有人說,上帝創造人的時候,為什么只有一張嘴,卻有兩個耳朵呢?——那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
在美國,曾有科學家對同一批受過訓練的保險推銷員進行過研究。因為這批推銷員受同樣培訓,業績卻差異很大??茖W家取其中業績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對照,研究他們每次推銷時自己開口講多長時間的話。
研究結果很有意思:業績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銷時說的話累計為30分鐘;業績最好的上10%,每次累計只有12分鐘。
為什么只說12分鐘的推銷員業績反而好呢?
很顯然,他說得少,自然聽得多。聽得多,對顧客的各種情況自然了解很多,自然會采取相應措施去解決問題,結果業績自然優秀。
日本松下電器馳名全球,它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就特別善于傾聽。他說,如果你手下的人提的意見、建議你都不聽,那長此以往,他們就不愿再提了,腦子也不愿開動了。因為提了也沒有用,聽你的不就完了嘛!這樣公司會死氣沉沉。在企業是這樣,在家里也是這樣。
善于傾聽,還能使你有好人緣,有好人緣,辦事肯定會得心應手。
善于傾聽,意味著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強迫自己對別人感興趣。如果你認為生活像劇院,自己就站在舞臺上,而別人只是觀眾,自己正在將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別人也都注視著自己。如果你有這種習慣,那你會變得自高自大,以自我為中心,也永遠學不會聆聽,永遠無法了解別人!
在辦事過程中,如果你認真聆聽別人說話,可以獲得以下好處:
1.聆聽可以幫助你正確地下判斷
如果你沒有專心聆聽對方的談話,就無法正確地判斷他的想法;不能正確地判斷他的想法,就根本不能夠利用他的想法創造對自己有利的狀況。
2.聆聽能使你更加理解別人
如果你不能理解對方的談話,你就不可能使事情很有條理地進行。而你能不能理解對方的談話,完全取決于你有沒有專心聆聽對方的談話。
3.通過聆聽你可以影響對方
當你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你可以思考出如何影響他的方法。你為對方提供說話的機會,就是讓對方把說服他所必備的利器交到你的手中。但是,你必須記住,為了影響別人而聆聽他人說話時,不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必須敞開胸懷仔細聆聽才可以。
總之,在辦事時,要善于積極聆聽別人說話,這樣才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辦事效率。
從現在開始,對別人多聽多看,將他們當做世上獨一無二的人對待,你將發現你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善于與人溝通。
第三節求人辦事過程中這樣說服他人
攻心有術,暗示有方
生活中往往正面的勸告使人產生逆反心理,勸說不成,適得其反。這時不妨改變一下策略,另辟蹊徑,調換個方法來暗示他,從側面打開缺口,或許能事半功倍。此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
暗示時可以以人與人的感情為媒介,人對新事物的興趣、注意力或以列舉有關事例為突破口,對其進行“攻心術”。
荷蘭物理學家彼得·塞曼大學一年級時十分貪玩,物理成績也不好,被人稱為浪蕩公子。他的母親為此很傷心。她勸告自己的兒子時,沒有單純地說教,而是先講述有關他的家鄉的往事:家鄉位于西海岸的一個半島上,自古以來常被大海淹沒。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鄉又遭到了大海的侵襲,一個孕婦在孤舟上漂流了幾天幾夜,產下了一個男孩——彼得·塞曼。幸虧鄉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得以平安無事。接著,母親不無悲哀地說:“早知塞曼是個平庸的人,我當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比犕昴赣H的話,羞愧萬分。從此他改掉壞習性,努力學習,最終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總喜歡以最大的熱情去表現自己的思想,所以要使別人樂意采納你的意見,最佳的方法,便是讓他自信這是他自己的創作,而不是受人“指使”。
默多克是從一份小報奮斗到25家報紙和15種雜志的著名出版大家,他因為著名繪畫大師瓊斯為他畫的彩畫不大滿意而感到失望。默多克與瓊斯本不大熟悉,此次請他來是為了幫助完成一個重要的計劃,可是瓊斯畫了那張令人失望的漫畫。
默多克想,一定要引導瓊斯重畫一張滿意的才行。可是怎樣才能使繪畫家重畫一張令自己滿意的杰作呢?如果重畫,這張令人失望的作品就得作廢。怎樣才能既不使他掃興又重畫一張呢?當晚晚餐的時候,默多克對瓊斯的繪畫技術大大贊頌了一番,接著便說:“這城里的電車已經傷亡了許多孩子,有時我看著這些電車,覺得那開車的人簡直就像個死人。據我看來,那些死人好像都在斜睨著那些在街上玩耍的孩子,不假思索地直沖過去?!杯偹惯@時驚跳起來,大聲嚷著:“天啊,默多克先生,這完全可以畫一張震懾人心的好作品。你把我畫的那張作廢了吧,我再替你重畫一張。”于是豪斯勁頭十足地在旅館里連夜趕著又畫了一張令人滿意的杰作,一張使電車公司屈服的圖畫。
默多克巧妙的暗示法,真可以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千百種類似情景的范例。默多克巧妙地引導瓊斯自動取消了第一張畫稿,而且還不辭辛勞地連夜將默多克心中的想法畫出。而瓊斯還以為是被自己的靈感所觸而即興創作,辛勞一夜為人做嫁衣卻樂此不疲,真是皆大歡喜。設想一下,如果默多克不是用他的“巧妙暗示法”將自己的思想移植到瓊斯心中,不露一點痕跡,而是直言指出瓊斯的畫令他不滿意并要求瓊斯按照他的設想重畫一張,那么瓊斯準會憤怒地將他的作品扯碎然后拂袖離去。
“暗示法”之所以巧妙,就在于它是通過“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委婉曲折地傳遞信息。用這個方法來面對上司或是下屬,都能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并努力朝你希望達到的目標努力。
用“是”說話,用心誘導
小芳已經連續三次被評為某汽車公司“金牌”業務人員,那么她是如何成功的呢?我們先來看一段她與顧客的對話。
小芳:請問你需要多大噸位的?
顧客:很難說,大致兩噸吧!
小芳: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對嗎?
顧客:是這樣。
小芳:究竟要哪種型號的卡車,一方面要看你運什么貨,一方面要看在什么路上行駛,你說對嗎?
顧客:對,不過……
小芳:假如你在丘陵地區行駛,而且你們那里冬季較長,這時汽車的機器和車身所承受壓力是不是比正常情況下要大些?
顧客:是這樣的。
小芳:你們冬天出車的次數比夏天多吧?
顧客:可不是,多多了,夏天生意不行。
小芳:有時候貨物太多,又在冬天的丘陵地區行駛,汽車是否經常處于超負荷狀態呢?
顧客:對,那是事實。
小芳:從長遠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決定買車型號時,是否留有余地?
顧客:你的意思是……
小芳:從長遠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決定買一輛車值不值呢?
顧客:當然要看車的使用壽命。
小芳:一輛車總是滿負荷,另一輛車從不超載,你覺得哪一輛壽命更長些呢?
顧客:當然是馬力大、載重多的一輛。
小芳:所以,我建議你買一輛載重4噸的卡車可能更劃得來。
顧客表示贊同。
小芳就是在平淡無奇的談話中,設法讓顧客跟著他的思想走,達到成功推銷的目的。
我們在求人辦事特別是陌生人時,對方能不能答應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幫助你把事情辦成,關鍵是什么?關鍵是你是否能牽著對方的思維跟著你的話題走。這種行為就是“誘導”。
誘導別人的一個絕妙方法就是從一開始你就要對方回答“是”,而千萬不要讓他說出“不”來。
心理學家說,當一個人對某件事說出了“不”字,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比他往常說其他字要來得緊張,他全身組織——分泌腺、神經和肌肉——都聚集起來,成為一種抗拒的狀態,整個神經組織都準備拒絕接受。反過來看,一個人說“是”的時候,沒有收縮作用的產生,反而放開,準備接受,所以在開頭我們獲得“是”的反應越多,才能越容易得到對方對我們最終提議的認同。
而且,每個人都堅持他的人格尊嚴,他開頭用了“不”字,即使后來他知道這“不”字是用錯了,但為了自尊,他所說的每句話,他都會堅持到底,所以我們要絕對避免對方一開頭就說“不”字。
可見,學會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引別人接受,一點一點誘別人上鉤,既是求人辦事的小技巧,也是嫁接成功的大原則。
迎合有道,投其所好
人人都有被人理解的欲望,若與被求之人有了情感共鳴,滿足他“被人理解”的心情,就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對方也就樂于幫忙了。所以在交談中,要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就應該投其所好。只有投其所好,你的話才能在對方心中發生作用。
有一次,美國黑人出版家約翰遜招徠真尼斯無線電公司的廣告,當時真尼斯公司的領導是麥克唐納,他是一個精明能干的總經理。約翰遜寫信給他,要求和他面談真尼斯公司廣告在黑人社區中的利害關系,麥克唐納馬上回信說:“來函收悉,但不能與你見面,因為我不分管廣告。”
約翰遜不能讓麥克唐納用那官腔式的回信來避開他,他拒絕投降。答案是再清楚不過的:麥克唐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廣告政策。約翰遜再次給他寫信,問他可否去見他,交談一下關于在黑人社區所執行的廣告政策。
“你真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年輕人,我將接見你。但是,如果你要談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廣告的話,我就立即中止接見。”麥克唐回信說。
于是就出現一個新問題。他們該談什么呢?
約翰遜翻閱美國名人錄。發現麥克唐納是一位探險家,在亨生和皮里準將到達北極那次聞名探險之后的幾年,他也去過北極。亨生是個黑人,曾經將他的經驗寫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