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經絡通,做個氣血通暢的暖美人
氣血沖和,則萬病不生
女性生活館
相傳,慈禧懷孕時曾胎漏出血,時作時止,雖遍請名醫診治,但都毫無療效。眼見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唯恐胎兒難保,這可急壞了一直沒有子嗣的咸豐皇帝。正在這時,山東東阿人戶部侍郎陳宗媯奏告咸豐,建議慈禧服用東阿鄧氏樹德堂所產的阿膠治療。慈禧聽從他的意見,服下阿膠,果然血止病愈,后足月順產一個男嬰。這個男孩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咸豐皇帝因感念鄧氏進獻阿膠有功,特賜“福”字作為樹德堂的品牌。從此,福字牌阿膠便成了宮廷御用藥品,并聲名鵲起。
人的生命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出生,發育,壯盛,衰老,死亡。中醫學對人生歷程就有詳細的描述:“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真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九十歲,腎氣焦。”形象地概括了人處于各階段的生理變化,論述了氣血對于人體的重要性。
朱丹溪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就是說當人身上的氣血達到平衡、協調、通暢、有序的沖和平衡狀態之時,就能保持精力充沛,談得身心舒暢,體魄強健,益壽延年。
在中醫學上,“氣”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它被視為人體的生長發育、臟腑運轉、體內物質運輸、傳遞和排泄的基本推動能源。俗話說的“斷氣”表明一個機體的死亡,沒有氣就沒命了。故《莊子·知北游》謂:“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如果我們體內的“氣”不好好工作的話,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表現出各種癥狀:“氣滯”、“氣郁”、“氣逆”、“氣陷”等。
“氣滯”——就是氣的運行不暢,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脹痛。根據氣滯的部位不同,出現的脹痛部位也不同。比如:月經引起的小腹脹痛,這是典型的氣滯引起的婦科疾病。
“氣郁”——指的是氣結聚在內,不能通行周身。如果氣郁結在內,不能正常運行,我們人體臟腑的運轉,物質的運輸和排泄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如:胸悶憋氣,婦女冬天經常會感到手腳冰冷,其實就是因氣運行不暢導致的。所以,冬天一定要多吃、多運動才能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
“氣逆”——指的是氣在體內上升太過、下降不及給人體造成的疾病。氣在人體中的運行是升降有序的,上升作用能保證將體內的營養物質運輸到頭部,維持各臟器在體內的位置;下降則使進入人體的物質能自上而下地依次傳遞,并能將各種代謝物向下匯集,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如果上升作用過強就會使頭部過度充血,出現頭暈頭脹、面紅目赤、頭痛易怒、月經過多、兩肋脹痛,甚至昏迷、半身癱瘓、口角歪斜等癥,下降作用過弱則會使飲食傳遞失常,出現泛酸、惡心、嘔吐等癥。
“氣陷”——和“氣逆”正好相反,是指氣上升不足或下降太過。上升不足會導致頭部缺血、缺氧或臟腑不能固定在原來的位置,出現崩漏、頭暈、健忘、眼前發黑、精神不振等癥;下降太過則會導致食物傳遞過快或代謝物過度排出,從而出現腹瀉、小便頻繁等癥。
上面講了人體的重要物質——氣,那接下來就不得不講一講“血”。
血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它攜帶的營養成分和氧氣是人體各組織器官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血對女人來說尤為重要,血充足,則人面色紅潤,肌膚飽滿豐盈,毛發潤滑有光澤,精神飽滿,感覺靈敏,活動也靈活。因為血是將氣的效能傳遞到全身各臟器的最好載體,所以中醫上稱血為“氣之母”,又稱“血能載氣”。
如果“血”虧損或者運行失常就會導致各種不適,比如:失眠、健忘、煩躁、驚悸、面色無華、月經不調等等。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氣、血是構成人體生命、生理活動的基本物質,尤其是對氣、血的調養對女性來說特別重要。由于女性的生理特點,來月經時血液會有一定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之經期情緒、心理的變化,身體中的雌激素分泌降低,月經失調也就時常發生。隨之而來的肌膚變化可想而知,膚色暗淡,眼圈發黑,還有滿臉的痘痘。花容失色,令人苦惱。經期調節內分泌,提高荷爾蒙水平,補氣養血從根本上調經理血,當然也是擁有嬌美容顏的養顏之本。
如何做到氣血充合,百病不生呢?其中最有效、最省力、最省時的辦法就是經絡鍛煉,它能使女人的氣色好上加好,能讓女人永遠擁有18歲的嬌美容顏。
健康風向標
女性保養氣血,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心情愉快、開朗樂觀,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時,還能促進造血機能更加旺盛,使面色紅潤、經血調暢、精力充沛。
經絡鍛煉“312”,氣血通暢強身體
女性生活館
好久沒見到好友敏梵了,不過今天終于可以見到她了。一見面她就讓我大吃一驚,紅潤的臉蛋白嫩而細膩:“最近氣色怎么這么好,是不是人逢喜事,把自己嫁出去了?”我調侃著。“哈哈,這倒沒有,不過我氣色現在這么好完全得益于鍛煉經絡。”她笑著說。“經絡有這么神奇啊?”我驚奇地問。“當然了,開始我也不相信,可是它真的改變了我,讓我年輕了好幾歲。”看她自信驕傲的樣子,我也心癢癢了,立志讓經絡給自己一副美麗的容貌。
健康、青春、活力,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哪個女人不想自己身體健康,面紅齒白,貌美如花?但現實總是很無情和殘酷的,上帝也不會把所有的美麗奉獻給每個女人,那些不被垂青的女人總是氣血不通。她們體弱多病、面容憔悴、膚色暗淡、精神委靡,更沒有事業可言、魅力可談。因為這些她們失去得太多,無奈和恐慌時刻侵襲著她們。誰能挽救這些即將枯萎的花朵?經絡鍛煉312可以成就女人的魅力夢想。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暢通無阻地營運于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臟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通暢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于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長期從事經絡研究的北京炎黃經絡研究中心主任祝總驤教授,據此總結出了一種簡便易行的“312”三種不同的經絡鍛煉方法。
“3”是指每天早晚兩次按摩合谷、內關和足三里3個穴位,按壓頻率約為每分鐘30次,每次按摩5分鐘,以達到酸、麻、脹感覺為有效。其原理是直接激活人體最主要的三條經絡,使全身氣血暢通。
“1”是指一個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基本氣功鍛煉,仍舊是每天早晚各兩次,每次5分鐘。其原理是通過靜態的思想集中,調動全身,尤其是腹部經絡的活動。調整五臟六腑的血氣運行,達到陰陽平衡。
“2”是指進行以兩條腿為主的自覺體育鍛煉,每天一次,每次5分鐘。
算下來,每天只要用25分鐘,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有計劃地激發經絡系統,就可收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在鍛煉中,要努力找準自己的反應點,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動作部位、力度和操作時間,同時注意保溫、食療、節食,使身體真正受益。
健康風向標
腹式呼吸是一種以“靜”為主的全面經絡鍛煉,對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失眠、糖尿病、胃炎、肥胖等臟腑疾病的防治均有效果,堅持做腹式呼吸,可使人精力充沛、青春常駐。
脾俞、足三里補脾氣虛有一招
女性生活館
鄰居一位老奶奶身體一直不好,體虛氣短、四肢無力,一到冬天就“冬眠”,不出屋了。她也很想出去透透氣,可是一出去就會大病一場,所以她只能在屋里過一冬了。后來,不知道她從哪得到的秘方,最近一陣子能出來了,而且臉色也異常紅潤,有光澤,問她原因時,她笑著說:“之所以有今天,全靠經絡按摩補脾氣。”
說起脾虛,想必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其實這種癥狀很常見:脘腹脹滿,食后更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蒼白;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這些表現體現了兩個方面的病理變化:一為脾臟運化功能減弱,脾失健運,精微不布,水濕內生,故納少腹脹,便溏;脾虛失運,水濕泛濫,故肢體浮腫。二為氣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肢體失養,故肢體倦怠;氣血虧虛,中氣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不同年齡,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嬰幼兒脾氣虛證,多表現為消化不良、嘔吐、肚腹脹大、身體消瘦、面色萎黃;年老體弱或大病、久病者見脾氣虛證,多表現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倦怠嗜臥或消瘦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黃。
脾氣虛證的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在經絡治療方面,應該選用脾俞和足三里兩穴。
脾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是脾臟的精氣輸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連,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復脾的功能。
《針灸大成》中說它可治“善欠,不嗜食”,也就是老打哈欠,總是昏昏欲睡。
刺激脾俞最好的辦法是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艾灸。但是因四季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夏末和冬季應該艾灸,夏冬兩季艾灸不但可以溫補脾氣,還可以祛濕,尤其是夏末,這時候的天氣有濕有寒,艾灸最為合適。其他時候則以按揉為主。
每天晚上8點左右刺激最好,因為這是脾經精氣最旺盛的時候。這時,一天的工作已基本結束,而且運轉了一天的“脾氣”已經有些疲憊了,這時補,一來可以緩解白天的勞累,二來可以為第二天蓄積力量。
脾俞在脊柱旁開兩指的直線上,平對第十一胸椎棘突(肚臍正對著脊柱的地方為第二腰椎,向上四指處即為十一胸椎)。
足三里:這是古今公認的“長壽第一穴”,是胃經的合穴,“所入為合”,它是胃經經氣的必經之處。要是沒有它,脾胃就沒有推動、生化全身氣血的能力。古人稱“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民間流傳“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可見足三里對身體有多重要。
足三里一定要每天堅持刺激,也可以找一個小按摩錘等東西進行敲擊,力量要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至少揉3分鐘。冬天的時候也可以艾灸。
操作方法:每天飯前飯后各半小時的時候按揉兩側足三里穴3分鐘,可以左右交替著刺激,然后晚上8點左右再在兩側脾俞上拔罐15分鐘,起罐之后喝一小杯溫開水。
健康風向標
氣虛者的養生關鍵在于補氣。腎為氣之根,脾為氣之源,故補氣重在補脾益腎。當代著名中醫專家楊力教授認為女性如果氣虛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治愈。
1飲食調養。氣虛質人養生宜補氣健脾。常用的藥物及食物包括人參、山藥、蓮子、大棗、黃豆、薏仁、胡蘿卜、香菇、雞肉、牛肉等。
2精神調攝。氣虛的人精神情緒常處于低落狀態。精神調攝即要讓精神振奮起來,變得樂觀、豁達、愉快。
3運動健身。氣虛者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可多做內養功、強壯功。
4環境調攝。氣虛者適應寒暑變化之能力較差,寒冷季節常感手腳不溫、易感冒。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溫。
5藥物補養。偏脾氣虛者宜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偏腎氣虛者可服用腎氣丸;屬肺氣虛者,可常服補肺散。
血海和三陰交使女人氣血生輝
女性生活館
關之琳的美是一種傳統的美,美得含蓄內斂,不飛揚跋扈。連老天也會偏愛美人,歲月仿佛鳥兒在天空輕盈飛過一般在她的臉上全無痕跡。關之琳的肌膚就像剝了殼的煮雞蛋,細嫩幼滑、紅潤有光澤。
你一定以為她要不就是美得渾然天成、麗質天生,要不就是保養品滿坑滿谷、用之不竭,殊不知她的美麗是靠日復一日、規律的生活習慣來控制的。她的生活習慣就是處處以養血為根本,因為她深諳血足才能肌膚紅潤、身材窈窕的道理。
健康美麗、富有青春活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永遠追求的目標。身材窈窕、膚色紅潤是每個女人一生的夢想。但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因某種原因,導致女性無法實現這個夢想,其中最大的敵人便是血虛。一旦血虛,隨之而來的便是面容憔悴,頭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脈細無力等等,再好的化妝品也無法掩蓋,還會讓疾病乘虛而入,威脅身體健康。
關愛自己的女人,只要注意調養經絡,補血活血,擁有美麗容顏不再是一件難事。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屈膝時位于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血海穴為治療血癥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之效。
每天上午9~11點刺激血海穴最好,因為這個時間段是脾經經氣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處于上升階段,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側3分鐘,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晚上9~11點再進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