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秋冬之韻(3)
- 給孩子講點美麗詩詞
- 華商學院少兒國學研究中心
- 3007字
- 2016-02-15 10:56:01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這句佳作不是王安石的獨創,魏晉的謝眺有“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詩句,被后人稱道。王安石活用了這句詩,將大江如練概括得更加精準、簡潔,與翠峰構成開闊的大場景。我們要學的也是這種活學活用的手法,有時候想到一個名句未必完全切合自己的語境,這時不妨自己動手“再加工”,也許就能錘煉出勝于前人的語句。
【智慧點撥】
《桂枝香·金陵懷古》可能作于王安石知江寧府時,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新政的領袖,他在作詞上只是偶爾為之,但成就不凡。這首詞放到兩宋名家之中,也不會有半點愧色。能有這樣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王安石是一個積極入世的人,他對歷史看得很冷靜,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所以他不會為了歷史而哭泣,他要拿來學習、反思,然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他改變生活的動力。學習知識不是為了掉書袋,生活才是學習的最終歸宿。
安逸是生活的麻醉劑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1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2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3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4,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1.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
2.天塹:塹讀qiàn ,這里指的是天然而成錢塘湖
3.巘:讀yǎn,重疊的意思。
4.高牙:代指權貴公子
錢塘杭州位于中華的東南,地勢重要、景色優美,又是有三吳的歷史,因此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垂簾、翠綠的帳幕,美輪美奐的樓閣,約有十萬戶人家。枝葉如云的樹木環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的浪花,錢塘江綿延無邊。集市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家都是綾羅綢緞,奢華無比。
西湖的內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清秀美麗,秋天有桂子,還有延綿十里的荷花。晴天羌管奏樂,夜晚采菱唱歌,漁翁和采蓮的姑娘們都嬉笑顏開。被上千騎兵簇擁著的長官,乘醉在簫聲鼓點中國,吟唱著煙霞風光。他日將這美景畫好,回京升官時還能向人們夸耀一番呢。
【堆砌之美】
“煙柳畫橋”,寫的是街巷河橋;“珠簾翠幕”,寫的是居民住宅;“參差十萬人家”,“參差”是大約,放眼一望,大約有十萬住戶,這是多么興旺的城市;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怒濤”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寫錢塘潮的奇觀,景色遠不止這些,還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集市上是都是“珠璣”和“羅綺”,市場的繁榮與生活的富足不一而足,也寫出了杭城聲色之盛。肆間商品琳瑯滿目,商人“競豪奢”,杭州奢靡與安逸就在這些華麗辭藻的雕琢中凸顯了出來。
【寫作指導】
柳永的詞是宋代詞作的最高峰,這一首《望海潮》,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當時的杭州之盛,讓人讀來不禁想要穿越時空去看一看那是怎樣一個人間天堂。柳永善于鋪陳,濃墨重彩地渲染錢塘是如何如何地繁華。這樣的寫法在突出景致時可以借用,但是要求語言的精致和雕琢,需要有一定的文采和邏輯構思。
【智慧點撥】
柳永的詞雖好,但錢塘當年的繁華不再,經歷了戰亂和自然變遷,讀完還是不禁想起一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安逸的生活會令人只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漸漸喪失了危機意識,相比而言,艱苦的環境更能培養一個人生存的能力。現在的生活繁華可比錢塘,柳永的詞在給我們敲響警鐘。
悲心如雪大如席李白《北風行》
北風行
李白
燭龍1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2。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柄釵。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3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1.燭龍:神話中司冬夏及晝夜的神。它人面龍身無足,住極北太陽照不到的寒門。銜燭照耀,以開、閉眼分晝夜,以吹、吸分冬夏。
2.軒轅臺:傳說中黃帝的陵墓。
3.捧土:比喻杯水車薪,不自量力。
燭龍棲息在極北,以它的睜閉、呼吸區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它口中所銜的蠟燭發出的微光。日月也照不到那里,只有從天上刮來的陣陣寒風。燕山上的雪花大得如同竹席,一片一片遮掩了軒轅臺。幽州思念丈夫的婦人在這寒冬臘月,停止歌舞愁眉緊鎖。她靠著門望著路上的行人,心中想著在長城服役的丈夫現在該多么受凍受苦,不禁心中悲傷。
當年他提著劍離開時想著要救邊關,只給我留下了一個虎紋金柄的釵子。還有他的一對用羽毛做箭尾的弓,如今滿是蜘蛛網和塵埃。箭還在,人也許已經戰死不能回來了。看到他的東西就叫人傷心,一把火燒成灰了反倒干凈。就算用一捧一捧的土去堵住黃河也是有可能的,但寒風和大雪沖不走我心中的恨!
【落雪之美】
北方的冬季經常下大雪,但是能有李白《北風行》中這樣的大雪的,還不多見。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雪花能像席子一樣大,一片一片連在一起,該是多冷的天呢?異常的大雪常常代表怨恨和冤情,這樣的大雪該是什么在怨恨呢?天寒地凍,在外的游子征夫怎樣過冬?……一場落雪,引發了讀者的種種猜想,也引發出下面的思婦訴苦焚剪的故事來。
【寫作指導】
《北風行》是樂府詩,古人用以傷行人不歸,李白仿照前人的模式,大膽創造,別出新意,被譽為“擅奇古今”。這首《北風行》從一個感嘆游人不歸的一般題材,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將這首樂府的創作題材大大的開闊了。我們也可以從古人常寫的題材入手,提煉一些自己的觀點,比如常見的望月遠懷、家書等等,都是可以在老套路上出新意的。
【智慧點撥】
也許我們還不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社會中,但是與這首詩中的人比起來,我們真的已經很幸運了,沒有戰爭、沒有饑餓、沒有生離死別。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做點什么,來回報這各安定的社會呢?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幸福,所以我們還有很多事情等著要做,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切莫辜負了這樣美好的責任和生命。
做一朵別具風格的小花白居易《夜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訝1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2聲。
1.訝:驚訝。
2.折竹:竹子折斷。
從睡夢中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如此冰冷。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積雪太重,不時聽到院里的竹子在雪壓下折斷的聲音。
【古樸之美】
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這就是一首典型的白體詩。詩中沒有色彩,也不作姿態的描摹。但細細品味,會發現它清新淡雅。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有“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氣象壯大的句子。但是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只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說出了雪沉沉的感覺,就像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凝重古樸。
【寫作指導】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看似不用心,卻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味覺、嗅覺等可以作為寫文章時的角度。當你要寫一件事物又感到詞窮的時候,想一想這些方面是否都照顧到了。
【智慧點撥】
很多人都想做最耀眼的花,成績要是第一名,舞蹈要跳得最好,衣服要穿的最貴,獎狀要拿的最多。其實,做一朵普通的小花也不錯,就像白居易的這首小詩,你能說它就不美么?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每一個人更是無可替代。不要在和別人的比較中看輕了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