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魯迅

【大師素描】

他是一位冷峻的國學大師,他更是一位奮不顧身的戰士。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他憑借一副錚錚的傲骨,一支犀利的如椽巨筆,勇敢地戰斗在思想的疆場。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吃的“草”,擠出來的卻是“奶”和“血”。和其他國學大師相比,他是一位最“薄命”的國學大師,而他對青少年的影響卻是最大、最深、最悠久。他給人的印象總是那么冷峻矍鑠、那么傲骨錚錚。而現實中的他,卻是一個愛孩子、愛家庭、愛國家、也愛錢的平常人。他是一個“叛逆的猛士”,更是一個有“戰斗智慧”的聰明戰士。他一生吶喊不止,讓彷徨的人們終于抬起了覺醒的頭顱、挺起了中華的脊梁。

他就是魯迅。一個我再熟悉不過的過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里,我們將感受的是他淵博的知識、鋒芒的個性和闡釋他并不為眾人所知的“生活的智慧”。品讀魯迅先生的文字,感悟魯迅先生的思想,我們收獲的將是蕩氣回腸的舒暢,和綿綿不絕的深思。

第一章 感悟魯迅先生的思想精華

魯迅先生的思想好比一座智慧的寶藏,里面應有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我們打開魯迅先生的智慧寶藏時,你會發現映入眼簾的是四顆耀眼奪目的光彩明珠。一一領略其中的光芒和精髓。將鑄就你的一副傲骨、明亮你困惑的雙眼、剔除你心中的頑疾、讓你像個脫胎換骨的“猛士”般,將個性的鋒芒展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空氣不能活,沒有骨氣不值得活

相信很多青少年朋友從各種文章和書籍中,都了解到魯迅先生是一個非常有骨氣,敢于向黑暗的反動力量挑戰的作家,革命家和思想家。通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句詩,我們就能看出,魯迅先生是一個敢于跟黑暗勢力斗爭、斗爭、再斗爭的鋼鐵戰士。魯迅先生不但寫出了許許多多振聾發聵的著作,通過不斷地“吶喊”喚起當時“彷徨”的人民起來斗爭?!罢嬲拿褪?,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這句話便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所以在當時青年們眼里,甚至是反動派眼里,魯迅先生都被視為是中國最有骨氣,骨頭最硬的人。

正是這種骨氣,促使魯迅先生成其為當時中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家,最具有革命精神的革命家。在魯迅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骨氣,奴顏婢膝,蠅營狗茍地生活將是最大的悲哀。那樣的人生簡直毫無意義。

關于人活著必須要有骨氣,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年少時的魯迅先生,目睹自己的父親因為生病被庸醫治死了的情景。于是立志學習西醫來拯救當時孱弱的民眾。1904年9月魯迅先生東渡日本,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當時他希望用新的醫學,來“促進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他學習勤奮,受到教師藤野嚴九郎的熱切關懷和幫助。不久,他在有關日俄戰爭的幻燈片上,看見一個替俄國軍隊當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抓住殺頭,圍觀的竟然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竟無動于衷。這使魯迅痛切感到:醫學并非緊要,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骨氣,思想不覺悟,即使體格健壯,也無濟于事。于是他認為頭等重要的還是改變人的精神,喚起人民的自尊心,使國人成為有骨氣的人,而不是毫無骨氣可言,奴顏婢膝的奴才。

雖然現在的時代變了,但是人不能沒有骨氣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而今的社會,物欲橫流,很多青少年朋友年紀輕輕便迷失在物質享受中,毫無骨氣可言。在大街上,我們經常看見一群學生模樣的人,跟著一個所謂的“大哥”橫沖直撞,而且左一句“大哥”,右一句“大哥”的喊不停。在網上我們真實的看到一段視頻:兩個中學生模樣的,在同是一群中學生模樣的人的吆喝和威脅下,叫他們自己打自己就自己打自己,叫他們跪下就跪下,叫他們干什么就干什么。在電視新聞中我們又會經常發現“校園暴力”的報導,當記者采訪一些學生對那些具有校園暴力傾向的學生有什么看法時,很多人竟然覺得那是一種瀟灑,覺得能跟某某人混是一種榮耀……

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這些毫無骨氣的青少年,你能想象他未來會有什么出息嗎?你能指望他們成為祖國的未來嗎?一個人不能沒有了骨氣,就好比一個人不能沒有空氣一般。你沒有了骨氣,你就是別人的奴才,你就是一具行尸走肉,那么你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古往今來,有骨氣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從“廉者不食嗟來之食”的古訓,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再到李白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朱自清寧可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他們都是一個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是真正挺起脊梁的大丈夫。

做人有骨氣,有尊嚴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當挺起做人的脊梁。在一個論壇里,有一位網友寫下了他親眼所見的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下著小雨的中午,北京市287路公交車車廂里的乘客稀稀拉拉的。到西直門站時,上來一對殘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個盲人,而他不到10歲的兒子呢,則只剩下一只眼睛略微能看到東西。父親在小男孩的牽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著走到車廂中央。當車子繼續緩緩往前開時,小男孩開口了:“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李平,下面我唱幾首歌給大家聽?!?

接著,小男孩邊彈電子琴邊唱起來,電子琴音樂很一般,但孩子的歌聲卻有天然童音的甜美。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唱完了幾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車廂一頭,開始“行乞”。但他手里既沒有托著盤,也沒直接把手伸到旅客面前,只是走到你身邊,叫一聲“先生”或“小姐”,然后默默地站在那兒。乘客們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個人都裝出不明白的樣子,或干脆扭頭看車窗外面……

當小男孩兩手空空地走到車廂尾時,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尖聲大嚷起來:“真不知道怎么搞的,北京的乞丐怎么這么多,連車上都有!”

這一下,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這對殘疾父子的身上,沒想到,小男孩竟表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冷峻,他一字一頓地說:“女士,你說錯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賣唱。”

車廂里所有淡漠的目光剎那間都生動起來。有人帶頭鼓起了掌,然后是掌聲一片。

青少年朋友們,人活著必須要有骨氣,活著就該挺起剛正的脊梁,這是做人的根本。骨氣好比空氣一般,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一旦沒有了它,你將失去一個人稱之為人的資格,你的人格將因為“缺氧”而“死亡”。骨氣無價,一個人失掉了骨氣,做人的價值和樂趣就無從談起。這就是“沒有空氣不能活,沒有骨氣不值得活”的道理。青少年正值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在內心涵養一股骨氣,當自己的尊嚴受到侵犯的時候,一定要告訴自己:要挺起自己的脊梁,用行動捍衛自己的尊嚴。

“拿來主義”是最好的“藥”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在學習中是否仍是遵循著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的節奏?每日總是埋身于書山之中,面對眼前層出不窮的教科書,手足無措的將一段段內容塞進大腦,直到最后在“知識的海洋”中窒息。面對學無止境的知識,我們應該怎樣冷靜、正確、理智的對待呢?盲目的學習只是對時間的浪費,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與方法,我們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也才能真正的學到應該掌握的知識。對拿來的東西,魯迅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藥引”。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曾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做了精辟的論述,有著他獨到的見解。這種包含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對待文化遺產的方法,其實也可以借鑒到學習之中,在我們所學的知識面前,我們也應該采用“拿來主義”。

毛主席談學習時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為重要的學習?!蔽覀兊膶W習如果只是停留在書本上,而沒有在生活、學習上運用,就不能稱其為“學”,最終也不能更好的再學習、再使用?!蛾P尹子教射》中也像我們闡明了這個道理:只射中靶子還不行,還要知道射中的原因,目的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射中?!爸淙?,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為“學”,也是這樣。怎樣才能讀用結合,學習與使用渾然一體,始終貫穿我們學習的全過程呢?那就是教會學生自學,運用“拿來主義”。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濒斞赶壬摹赌脕碇髁x》談到對待東西方文化時說,要運用腦髓,放開眼光,去占有,去挑選,去拿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切采用“拿來主義。”在學習中,我們更需要拿來主義,即:自學,自選,自用。因為只有自己去拿來的知識,才能深入思考,不被別人的思想左右,獨辟蹊徑,及時發現問題,并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也只有這樣拿來的知識,才會記憶深刻,融會貫通,靈活、機敏地運用于學習、生活中去;也只有這樣拿來的學習成果,才能對學習保持永恒的興趣,堅持不懈,無止境的奮斗下去;也只有這樣拿來的知識,才能周而復始,在循環流動的學習生活中,更富有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

學生的主要的任務便是學習。學習,即對已有的知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的發揮與創作。何謂已有知識,即前人創造的一切有價值的成果,它不光包括理論、也包括實際的設計成果。在現階段,我們還處于學習階段,上無法對已有的知識充分掌握,到不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達不到可以自由的運用的境界。我們在已有知識的這個基礎上無法建立起來一定的知識體系,又有什么能力再進一步的發揮與創作。

中規中矩的“拿來主義”早已閃現于時代弄潮中。甲午戰爭以后,由于中國當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命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更積極全面地向西方學習,出現了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這一時期大量的西方知識傳入中國,影響非常廣泛。進入民國時期,由于對政治的不滿又進一步導致知識分子們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在五四時期這種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波的西學東漸,一直持續到當代而未止。一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喚醒了在西方文化面前唯唯諾諾的國人。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早給拿來主義現了個定義,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符合學習的目的,將別人有用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在許多人看來,拿來主義即是“抄襲”、“模仿”,是可恥的。然而,拿來主義與抄不同,抄及全盤接受人家的東西,不進行篩選,而拿來主義要進行篩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不是大師,亦無深厚功底,俯下身來,多學學別人,自己才能進步。因為有“拿”,所以有所“思”,有所“學”,拿不是一味的模仿,一味的接受,而是以此為踏板進一步的飛躍。這就是真正的“拿來主義”,這就是最好的“藥”

展現個性鋒芒,做個“叛逆的猛士”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漸漸地泯滅了自己的個性。畫畫要按照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模型畫,才能得到好成績,要不然畫得再好看也不能得個優;唱歌要按照節拍唱,不按節拍唱,就算唱得再好聽還是會因為走調而遭到別人的恥笑;解數學方程,要按照公式解答,用別的方法就算也得出了正確答案也不能算完全正確……就這樣,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模式化了,我們的個性被磨得淡然無存。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一旦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舉動,就會遭到周圍同學朋友的白眼和不解。

其實,這是一件非??杀氖虑?。因為人的個性是最應該得到尊重和發揚的。試想,要是學校里都是一些乖孩子,從來沒有人搗亂違反紀律,那么這個學校該是多么缺乏生機和活力。如果全社會的人們都是一種性格,那么社會將是多么單調。一個人就應該積極發揚的個性,做個與眾不同的人,才能顯出自己存在的價值。魯迅先生就是一個個性張揚,鋒芒畢露的人。

作為中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在《野草(題辭)》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達了自己與黑暗勢力絕不茍合,抗爭到底的個性鋒芒。他這么寫到: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梢姰敃r魯迅先生多么勇敢,他將自己比作野草,因為野草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具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他將黑暗的反動勢力比作地火,表達了自己就算被火給焚燒也毫不畏懼的勇氣。這其實就是一種鋒芒畢露的個性,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正是這種個性,讓魯迅先生成為中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他的文字總是那么嫉惡如仇,他的形象總是那么鐵骨錚錚。魯迅先生鋒芒畢露的個性,就是一張鮮活的名片。

在《淡淡的血痕中》魯迅先生曾寫過這么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戲;他將要起來使人類蘇生,或者使人類滅盡,這些造物主的良民們。造物主,怯弱者,羞慚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變色。

可見叛逆并非全是壞事。叛逆有時候是個性的代名詞。在黑暗的時代,你敢于叛逆,敢于展現自己對黑暗勢力不滿的個性,敢于表現出與逆來順受的人們的與眾不同,你就是一個值得人愛戴、尊重、敬畏的人。而你的叛逆,你的個性,將震懾那些腐朽的沒落者,羞愧那些奴顏婢膝的軟弱者。

當今的時代,呼喚的就是敢于展現自我風采,敢于表現自我個性的“叛逆的猛士”。超級女生中的冠軍李宇春的成功,就依賴于她的個性。

可能看過2005年湖南衛視“超級女生”的青少年朋友都清晰的記得:李宇春論長相沒有葉一茜登超女漂亮;論唱功絕對不是張靚穎等超女的對手;論身材李宇春長得甚至有點像男孩子……然而,李宇春卻一直以最高的投票穩居超級女聲的榜首。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北京太合麥田音樂董事總經理宋柯曾這么評價李宇春:“我就感覺,我的眼睛就離不開李宇春。這一屋子有一百個人,你老想看她,不想看別人,或者別人看兩眼就不想看了?;蛘咚簧衔枧_你就一直盯著她看,腦袋不會想別的事?!币徽Z道破了李宇春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與眾不同。而聲樂泰斗金鐵霖就曾直言指出李宇春唱功欠佳,一語擲地說:“她能成為全國歌星是個性的成功。”

青少年朋友們,李宇春不是很美麗,李宇春唱功不是很精湛,然而現在李宇春很紅很出名。為什么?就是因為她將自己鋒芒的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所以,不要再壓抑自己的個性了,快樂地展現自己的個性,做個魯迅先生所提倡的“叛逆的猛士”吧!

第二章 “叛逆的猛士”現實生活中的智慧

現實生活中的魯迅先生是一個“愛錢、怕死、惜時”的人。這是現實生活中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而正是這些看似“俗氣”的生活智慧,讓魯迅先生能一生吶喊不止。感悟魯迅先生的生活智慧,你會發現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這位“叛逆的猛士”是多么了解生活的真諦。而他的這些生活中的智慧,更能讓我們一生也受益無窮。

“戰斗的智慧”讓生活更平安

有這樣兩個故事。

兩蒙面人手提尖刀,闖入吉林省舒蘭市吉舒街一所民宅,意圖搶劫戶主賣苞米所得的1.49萬元錢。遭到男主人的反抗后,將其刺死。而該戶人家年僅11歲男孩高健,看到自己的爸爸被刺倒后,為了救爸爸緊緊地抱著歹徒的腳,結果被歹徒刺成重傷。雖然沒有死亡,但已經在醫院里昏迷了20多天……

家住內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鎮章古臺嘎查的銀柱,在北京燕山保安公司當保安。2005年秋天,他準備回家幫助父母秋收。10月30日晚8時左右,銀柱在北京北站買第二天回家的火車票,就在他剛剛買完車票往外走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連聲高喊:“抓賊!”正匆匆行走的銀柱隨即停住腳步,問清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后便迅速前去追趕,在追到北京北站西北側轉運河時,發現嫌疑人跳入河中,銀柱與一同追趕的人說:“假如他是賊,也先把他救上來,再抓住他!”邊說他邊脫掉外衣跳入河中去救人。

當嫌疑人被另外一個人拖上岸后,讓聞訊趕到的北京市西外大街派出所民警抓獲,而不會游泳的銀柱卻再也沒有浮出水面。

看到這兩則故事,很多人都深深地佩服小高健敢于和歹徒搏斗的勇氣,贊揚銀柱見義勇為的行為,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小高健和銀柱太沖動,太不冷靜了。他們所做的舉動無異于無謂犧牲。小高健才11歲,根本不是歹徒的對手,銀柱自己不會游泳卻要跳水救人,因為缺少冷靜,釀成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見義勇為和歹徒搏斗,卻被打成重傷甚至失去生命的故事。雖然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所提倡,但是魯迅先生卻十分反對這種盲目而沖動的行為。在魯迅先生看來,只有學會冷靜,學會“智取”歹徒,才是正確和值得提倡的。那些無謂犧牲的人,無異于是愚蠢的傻瓜之舉。

魯迅先生最反對《三國演義》中許褚式的赤膊上陣,認為那是有勇無謀。魯迅的主張是盡量不做無謂犧牲,他勇于戳穿那些誘騙和教唆別人去無謂犧牲的人。

魯迅先生年輕時,在日本留學,一次革命黨委派他回國刺殺滿清權貴,魯迅沒有答應。他對派遣他的人說:“我可以立即動身的,現在只想了解一下,如果自己死了,剩下老母,那時候該如何替我照料呢?”組織上見他顧慮重重,就說:“不用去了,你算了吧。”魯迅是不是怕死?不是。他是認為暗殺不能達到真正的革命效果,他認為長期的思想斗爭才是對他最合適的。連政治斗爭他都懷疑,何況暗殺呢。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實行“左”傾路線的中共領袖李立三約見魯迅,請魯迅出面發表革命宣言,以配合城市暴動的革命計劃。魯迅表示,如果這樣,自己就不能在蔣介石統治下繼續寫作了。李立三說可以送他去蘇聯,但魯迅終于沒有答應。當時的革命領導何其幼稚,想把魯迅這么舉足輕重的思想戰士就這樣“一次性消費”掉了。魯迅是“打一槍就跑”對中國的貢獻大,還是堅持他的“游擊戰”對中國的貢獻大呢?魯迅跟李立三握手告別后,回家對馮雪峰說:“他的手真軟?。 睕]有戰斗的智慧,光有戰斗的魯莽,那是不會堅韌的,當然會“軟”。

為了戰斗,魯迅多次換筆名,他一生用了140多個筆名——這已經成了魯迅研究的一個專題。單是1932年至1936年,他就用了80多個筆名。為什么,不讓反動派辨認出來。比如“越客”,“隋洛文”,“洛文”,“何家干”,“宴之敖者”等,都各有幽默的涵義。

魯迅還善于利用法律戰斗——由于女師大風潮,教育總長罷了魯迅的官職,他就跟教育總長章士釗打官司,居然勝訴了,官復原職。他還跟北新書局打官司,在經濟上不肯受書商的剝削,也獲得勝利??梢姡斞甘莻€智勇雙全的杰出戰士。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很多讓人激憤的事情。當我們遭遇歹徒為非作歹的情況時,如果我們學習梁山好漢們一般,“路見不平,一聲吼!赤膊上陣”,那么結果往往是幫助不了別人,而白白犧牲了自己。不但使自己的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災難,而且也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所以,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習魯迅先生的“戰斗智慧”,用一顆冷靜的心來權衡各種可能的危險,而不做無謂的犧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取平安的生活。

解決人生“三問題”,“猛士”也理財

你會管理自己口袋里的錢嗎?據一項調查顯示,92.8%的青少年存在亂消費、高消費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攀比,消費呈成人化趨勢;93%的學生缺乏現代城市生活經常觸及的基本經濟、金融常識,甚至不清楚銀行信用卡的服務功能,不知道銀行存款的利率,等等。類似問題在其他城市也比較突出。這反映出青少年的理財觀念尚未形成、理財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

也許很多青少年朋友們都做過諸如“給你100萬,你怎么去花”的測試題,其實這是對你的財商的一種檢驗。有的人覺得這是意外之財,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于是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揮霍一空,最后又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甚至還因此欠下了債。有人也意識到這是意外之財,但他懂得錢能生錢的道理,重視這個天賜良機,用這100萬在不長的時間里又掙了100萬,結果將原來的100萬歸還給別人之后,擁有了自己的100萬。這才叫會花錢。

魯迅先生就是一個有著高財商的人。雖然他給我們大家更多的感覺,是一個橫眉冷對、目光犀利的“猛士”形象,似乎魯迅先生是根本不會關心錢這樣俗氣的問題。然而在現實中的我們的這位“猛士”卻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情調、生活智慧的人。

魯迅先生的人生觀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后來又解釋道:“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茍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魯迅先生很重視錢,絕不假裝清高。在魯迅先生的日記里仔仔細細地記著他的幾乎每一筆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薪水,講課費,稿費。后兩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當時的教育部每月可以拿三百大洋。按照那時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標準是兩三塊大洋。一塊大洋購買基本生活品的購買力大約是今天一塊人民幣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也就是說按現在的標準,魯迅先生一個月大概能拿將近三萬塊錢的月薪。

在當時的情況下,魯迅先生是很看重他的三百大洋的月薪的。因為魯迅先生也有家庭,也有老母親需要贍養。后來,他離開了大學,由廣東到上海。領導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給他干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魯迅先生的做法,說魯迅先生為什么拿著國民黨政府的錢,還要罵國民黨。然而在魯迅先生看來,錢是該拿的,但罵也是該罵的。跑到外國去,在帝國主義的大旗下面罵中國,那是沒出息的表現。我就在中國批評中國,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

除了拿薪水之外,魯迅先生還到處兼課,最多時曾經在8所大中學校上課。當然,那時的講課費也比較多。稿費他也很計較,因為那是他的勞動,是吃草擠奶的勞動。

魯迅先生后來到上海后,便用自己的勞動所得買了一幢三層樓的豪宅。而這正是魯迅先生善于理財的結果。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樣》這篇文章中說:“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后,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后,再來聽他發議論?!彼裕F實中的魯迅先生從不避諱“錢”字。到飯店吃飯,他一般不說什么“買單”那種文理不通的話,他總是直接說:算錢。而且還要檢查一下賬單。

可見,魯迅先生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當然也值得尊敬。但一味追求理想,不顧生活實際,在魯迅先生眼里,那就可能成為“幼稚”青年了。

而今,我們經常聽到周圍的同學或者朋友們,總是抱怨沒錢,郁悶的話。當然可能我們自己也經常捉襟現肘,我們有錢了就拼命花,沒錢了就喊窮。種種畸形消費、胡亂花錢的現象在我們身上發生。事實上,青少年階段正是長知識、養成良好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的最佳時間,也是樹立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只要我們學會合理的使用我們的零花錢,不浪費,懂得節約的重要作用,學習魯迅先生在日記中記賬的方法,建立自己的花銷賬本。多看一些有關于理財方面的書籍。那么未來我們也能夠像魯迅先生一樣,在大城市買一幢三層的豪宅。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對自己的零花錢“下手”吧!不是對它狠一些,而是對自己胡亂花錢的欲望狠一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慢慢地學會理財,才能解決自己將來的生存、溫飽和發展這“人生的三問題”。

要珍惜時間,學會“擠海綿里的水”

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時間是你可以掌握在手中的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認識到時間的價值。對于青少年來講,時間尤其寶貴,我們應當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有限的人生中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重視時間的價值,合理規劃時間,善于利用零碎時間,掌握你的時間節奏——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那么的充實。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如活得精彩。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也就像他所說的:“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睈鄣仙χ终f?!叭松虝毫耍嘞朕k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敝至⒖套x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 笔前。松虝海瑲q月如梭,又有多少時間可以讓我們揮霍呢?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懊绹苏f,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币虼?,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對時間一點一滴的積累,造就了他的成功。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么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卑l言時間僅為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古人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弊蛱旌徒裉鞗]什么大區別,今天和明天也沒有不一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往復。猛回頭,才發現自己該學的沒有學,該做的沒有做,但是過去的時間卻再也找不回來了,這樣碌碌無為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珍惜時間,學會“擠海綿里的水”,讓自己的生命在對時間的珍惜中,綻放出美麗的華彩,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三章 國學大師給青少年人生的三個智慧錦囊

魯迅先生是一位時刻關注青少年思想和成長,并與青少年打成一片的國學大師。正如一首詩描述的:“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他的思想和智慧將與我們的人生一路同行。這里他給青少年三個智慧的錦囊,帶著它開始人生的旅程,我們將平安而快樂地抵達成功的彼岸。

心態樂觀,“吶喊”才響亮

樂觀的心態開創成功的人生。心理學家認為,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僅僅是他的能力,更重要的還要看他是否能夠始終樂觀地看待自己周圍的事物,看他在身處逆境時是否依然能夠積極樂觀地尋找改變逆境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主宰,也是自己人生的主宰,面對人生的磨難和挫折,我們應當時刻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樂觀中汲取繼續走向成功的力量。變更心境就能夠變更生活,在心靈播下快樂的種子,每天送給自己一個希望,對自己說“不要緊”,未來的路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它充滿未知的旅途。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曾談過自己的過去: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己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樂觀的生活態度使魯迅先生一直堅持著“吶喊”,他將痛苦的瑣事化作尖銳的文字在文章中表現出來。沒閱讀這自序之前,誰能知道這對革命充滿信心的戰士居然有著曲折的過去?對未來的樂觀,使他看到了曙光。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里。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著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女子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臨考之際做此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張床上,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裹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怎么就打道回府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唉,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能考中。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雙保險嗎?跟你心愛的女子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最后居然中了個探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多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思考,往往會有好的結局。

在《吶喊》自序的最后魯迅先生這么說到:至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于自己,卻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在魯迅先生看來,樂觀是能傳染的。在當時水深火熱的社會背景下,魯迅先生以樂觀的心態來勇猛地“吶喊”,他的聲音是非常響亮的,在他的吶喊聲下,中華民族沉睡的民族精神終于漸漸醒來??梢?,樂觀的心態是多么重要。

一名養路工在五年內先后經歷過兒子考學落榜、妻子患重病住院半年之久、父親去世、家中最值錢的東西被盜、自己被汽車撞斷胳膊。如果你不認識他,你可能會為他擔憂,覺得他的日子快沒法過了。但他留給周圍人的,依然是快樂。在一次本行業評先“公路衛士”的活動中,這名養路工當選了。在介紹各自事跡的巡回演講會上,這名養路工談起如何克服困難,忠誠于本職工作。他說:“大家都以為我是個快活的人,其實,我活得很累,但我必須快樂。兒子大學落榜時,如果我不保持樂觀,對他,對我,對老婆,都會產生更大的打擊;妻婦住院半年,當時我忙前忙后,每天累得半死,但我還是將笑容掛在臉上,就是怕她失去信心;父親去世,我的內心一度空蕩蕩的,但人死不能復生,我只得迅速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工作和生活;家中被盜,那是人禍,我自己也有防范不嚴的責任,怨天尤人不管用,還是開口笑吧;而胳膊被撞斷后,我告訴自己,趁這個時候好好休息休息……我不能垮掉,也不敢垮掉,我必須坦然面對現實——那也是一種快樂!當我沒有足夠的錢購買快樂的生活時,我就笑!笑是免費的,它伴隨我渡過許多難關……”

這個養路工人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災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它,如果我們怨天尤人,感嘆老天對自己的不公,而陷入消極頹廢沮喪的境地。那么我們的生活將因為這些看似可怕的災難而被毀。這時堅強地對自己微笑,告訴自己這不算什么,那么雨過天晴后的你會笑得更加燦爛。

青少年朋友:遇到生活的不公,坎坷乃至災難時,讓我們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給自己一個鼓勵的微笑吧!如果我們永遠保持著樂觀的心態,那么,我們也能在人生的舞臺中,“吶喊”出響亮的聲音。

“野草”因大度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白居易詩中描繪野草的一句名言。魯迅先生創作了一本散文詩集《野草》,創作野草時,適逢“五四運動”退潮這一時期。然而,魯迅先生看到了希望,他覺得進步的思想和運動,終將如野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魯迅先生對社會局勢的看法。在現時的生活中,魯迅先生將自己比作為“野草”,而他的思想,他的文章之所以能像“野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深層原因,則是他大度的胸懷。

當時魯迅先生在報刊媒體上發表的一些文章,仿佛像投槍匕首一般,深深地刺向了反動的當局。自然,他的文章會遭到當局的不滿和封殺。然而魯迅先生的文章卻“野火燒不盡般”屢屢出現在各大報刊雜志上。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從下面這個故事中,我們就能找出原因來。

當時有一個叫做魏猛克的年輕人,由于少年氣盛,見識少短,在《曼陀羅》刊物上發表許多篇文章諷刺魯迅先生,又在《論語》刊物上發表漫畫挖苦魯迅先生。然而魯迅先生對他的這些諷刺文章和漫畫,并沒有給與回擊。而是主動給魏猛克寫信,因為魯迅先生通過魏猛克的文章,發現他是一個有著激進思想,有遠大抱負的人。只是因為自己年少氣盛的緣故,才顯得有些恃才傲物。通過幾次通信后,魏猛克發現大作家魯迅竟然有著如此大度的情操。于是便托人主動找到魯迅先生,表達自己的歉意。于是魯迅先生和魏猛克便結成了忘年之交。

后來,魏猛克憑借自己精湛的漫畫功底,給魯迅先生的英譯本《阿Q正傳》畫了5幅精美的插圖。當魯迅先生的犀利文章被反動當局注意后,魯迅先生本人遭到了通緝。為了能夠堅持斗爭,魯迅先生便經常地換用其他的筆名,在各種進步刊物上發表抨擊時政的文章。由于變換了筆名,所以一時間很多刊物都沒有登錄魯迅先生的文章。而此時的魏猛克創辦和主編了《雜文》刊物,他大量地發表魯迅的雜文和其他作品,大力地支持了魯迅先生的革命斗爭。

這就是魯迅先生能不停創作發表文章的原因。因為大度,魯迅先生換來了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因為大度,魯迅先生才能夠不停地“吶喊”?,F實生活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非常懂得大度智慧之人。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魯迅先生在北京大學教書的時候,有個北大的旁聽生叫馮省三。他是個山東的青年,由于是北大學潮中的英雄,所以被學校當局給開除了。一天他跑到魯迅先生家里,往床上一坐,蹺起腳說:“喂,你門口有修鞋的,把我這雙破鞋,拿去修修?!濒斞赶壬谷缓敛贿t疑地給他拿去修好,這位馮省三連句謝謝也沒有說就走了。后來,當別人問魯迅先生怎么評價這件事呢?魯迅先生說:“山東人真是直爽??!”。而這句話后來也被廣為流傳。由于魯迅先生對待青年學生的大度,使得很多青年學生們,都愿意和魯迅先生交朋友,而魯迅先生也從和青年的交流中,發現了當時青年們所感興趣的思想和觀念,從而使自己的文章也能更適合青年學生的口味,更能反映出時代的呼聲。這就是魯迅先生大度智慧的過人之處。

相反,而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青少年朋友們說:“我恨死某某人了”這樣的話。也經??吹胶芏嗲嗌倌昱笥?,因為一丁點的小事情而和別人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這些情況的出現,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個人氣量太過于狹小所致。和魯迅先生比起來,我們真的應該感到慚愧和愚昧。

可以說,我們的古人,是特別推崇大度的情操和智慧的。比如形容彌勒佛的這幅對聯,就流傳千古被人稱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古人們之所以如此推崇大度容人的情操,是因為一個人只有學會大度,他才能在人生中左右逢源,才能有所作為。如果遇到一件不稱心的事情,就立即氣憤感慨;別人稍有怠慢或者毛紡,便勃然大怒;那么他將顯得非常刻薄,自然這樣的人是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支持的。一個不懂大度容人的人,是一個涵養欠缺的人。用我們的古話說,更是一個福氣淺薄的人。

氣量是一種情操,更是一種修養。只有擁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人生才會活出大境界。人有一分氣量,便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成功。當你大度地對待別人的冒犯時,你會發現因為自己的大度,得到的終將是別人的回報;當你大度地對待你周圍的朋友時,你會發現在不知不覺間,自己獲得了那么好的人緣。

這就是魯迅先生大度所帶來的回報。因為大度的胸懷,魯迅先生在當時的黑暗統治下,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在當時的文壇能夠左右逢源。也正是因為大度的胸襟,才是魯迅先生那些具有重大革命意義的文章得以發表,喚醒了當時青年們革命地意識。在《朝花夕拾》中,收錄了魯迅先生《狗,貓,鼠》這篇文章,這篇文章通過描繪狗貓鼠之間如何結怨,實際上來反映當時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最后魯迅先生在文章的末尾點明:結怨,結得沒意思。這就是魯迅先生大度,豁達的智慧感悟。

青少年朋友們,一個有出息,有思想的年輕人,絕對懂得豁達、大度才能容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的道理。所以,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那些瑣碎的小事時,讓我們學會魯迅先生“野草”般的大度智慧。少發些火,多些忍耐,慢慢地學會大度,等你修煉到家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也成了一株“野草”,能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

信念堅定才能告別“彷徨”

人都有彷徨的時候。尤其是在希望破滅,遭遇失敗之時,彷徨就會從內心中冒出來。魯迅曾經也有過彷徨的一段時間,至少在寫《彷徨》的時候。在寫《彷徨》之前,魯迅先生可以說是滿懷希望的,然而這希望,最終是破滅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在當時。于是,魯迅先生也開始彷徨了。然后,他寫了關于“彷徨”的小說。

收入《彷徨》的,有11篇小說?!蹲8!穼懴榱稚┖翢o希望、就是有點希望也要被撲滅的一生;《在酒樓上》寫曾經激進的青年呂緯甫,最終回到子曰詩云的教授之中;《幸福的家庭》其實在經濟的壓迫之下并不幸福;《長明燈》中的瘋子瘋瘋傻傻,他就是要把廟里的長明燈打滅,被阻了,他就說:“我放火?!弊詈?,他就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里的廂房之中;《示眾》依然寫的是看客。中國人永遠只是看客,只會當看客??戳?,就散了。不問被看者為什么示眾,也不問自己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兄弟》似乎是在諷刺那種貌似親睦的兄弟情份,而《離婚》就純屬一個鄉下女人的不幸了。魯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個愛姑在“七大爺”的威嚴之下,竟不敢說她早已想好的話了。有什么辦法呢?他們是官,且有勢。而她,只是一個鄉下人……

在魯迅先生的文集《彷徨》中,魯迅先生將他生活中所見的所有不幸,都付諸于文字,描繪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們的悲哀,從中也抒發了自己彷徨看不見光明的情緒。魯迅先生將這部小說集取名為《彷徨》,就是描繪當時自己心態的最好佐證。

雖然現實的黑暗是可怕的,但是魯迅先生并沒有因此而喪失對光明和希望的信念。他堅定地認為黑暗終將過去,光明終將到來,他依舊堅持著“吶喊”。后來魯迅先生便走出了彷徨。當魯迅先生反思自己這段彷徨的過去時,他發現了信念堅定的重要。于是,他寫下了《最先與最后》這篇文章。

在《最先與最后》中他說:中國一向少有失敗的英雄,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仍然堅持跑到終點的競技者,以及見了這種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國將來的脊梁。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用意,就是告訴我們,面對希望的破滅和失敗的陰影,我們必須像“落后但仍然堅持跑到終點的競技者”一般,有著堅定的信念,不停止自己的步伐,我們才能成為“中國將來的脊梁”,我們才能走出失敗,告別彷徨。

下面這個故事,就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面對希望的破滅、失敗的打擊,堅定信念的重要性。

在美國,有兩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他們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他們都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們根據自己認真計劃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的電影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愿意聘用他們兩個。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其中一個放棄了,他實在不愿再去看人家的嘴臉,受盡別人的嘲笑,他轉身走進了一家餐館打工。另一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后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后,他重新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那位選擇去餐館打工的年輕人勸誡他應該像自己那樣找到實際的工作掙點溫飽錢,而不要再

試了,否則就會身無分文遭到別人的白眼。

而這位年輕人一咬牙又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50家后,第351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開荒地答應,愿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后,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并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叫史泰龍。

在電影史上,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后紅遍全世界的巨星史泰龍,皆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同去追尋夢想的年輕人已然銷聲匿跡,過著和大多數失敗者一樣失敗的生活。

青少年朋友們,在失敗的彷徨中,走出來了就是勝利,誰不害怕因為失敗而受到別人奚落,誰就能讓那些奚落他的人大跌眼鏡。所以,在面對失敗的痛苦時,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終將獲得成功,不停止追求成功的步伐。那么,我們肯定能走出失敗的“彷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武安市| 巴林左旗| 长兴县| 五原县| 康定县| 金坛市| 东方市| 杭锦后旗| 张家港市| 定州市| 邹城市| 澎湖县| 封开县| 务川| 江阴市| 攀枝花市| 二手房| 盖州市| 五大连池市| 洛川县| 鹤庆县| 青神县| 龙门县| 深水埗区| 靖宇县| 凤阳县| 林甸县| 平远县| 邳州市| 平顺县| 乌恰县| 镇康县| 奉节县| 泰安市| 呼和浩特市| 平遥县| 特克斯县| 安化县| 噶尔县|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