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堅定信念,方法總比困難多(2)

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尋找問題、發現問題的人。

一天,工程師梅斯塔爾打獵回家,他發現自己衣服上掛著一些牛蒡草的子實。在顯微鏡下,他發現每一個子實都環繞著許多小鉤,正是這些小鉤使牛蒡子頭掛在衣服上掉不下去。

受此啟發,他突發奇想:如果在布條上也安上相似的小鉤,不就可以用作扣帶了嗎!他花了八年的時間把這個設想變成原始的產品:兩條尼龍帶,一條上布滿成千上萬個小鉤,而另一條則是更為細小的絲絨。

當兩條尼龍帶合在一起的,就迅速成為一條實用的扣帶。這項發明之所以叫尼龍搭(Velcm),是因為它取自兩個法語單詞,一個是天鵝絨(Velour),一個是鉤針編織品(Crochet)。

梅斯塔爾并沒有停留于將牛蒡草的子實從衣服上摘下來,而是從中發現了問題:為什么它會掛在衣服上掉不下去呢?繼續觀察,明白了為什么,也就為下一步的發明做了準備。每一天的工作,常常會給我們提供很多發現的機會,就看我們能不能練就一雙慧眼,善于觀察,還要有一顆善于思考的頭腦,將發現的問題轉為實用的創造。

在通常情況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是一種創新,而解決問題只是一種執行力。不管是企業還是員工,在沒有問題時就去主動地發現問題,主動地尋求改進,只才能把握住工作中的每一次機遇,創造出新的價值點。

2003年,云南白藥集團股份公司決定跨界進入日化用品領域。面對云南白藥集團股份公司的這一驚人舉措,寶潔、聯合利華根本沒有將它放在眼里。一個是百年老字號的中國中藥制造商,一個是市場處于飽和的日化用品,兩者之間怎么可能聯系在一起?

云南白藥集團股份公司要在飽和的日化用品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確實不容易。它將面臨的挑戰有:如何在牙膏中添加白藥的有效成分?如何與寶潔、聯合利華等跨國巨頭爭奪市場的份額?如何取得消費者的信賴?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2004年,云南白藥牙膏正式上市,半年內創造了200萬元的銷售額,次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此后連年實現翻倍增長。

目前,在國內城市,云南白藥牙膏的銷售額已位居第三,僅次于高露潔和佳潔士,成功搶占了日化用品的市場份額。

廣大消費者對云南白藥牙膏產生如此奇妙的反應,讓寶潔、聯合利華等知名企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云南白藥牙膏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抓住近幾年該行業領先對手在市面上銷售的一些牙膏、洗面奶等日化用品屢次曝出安全問題的空當,在牙膏中添加了中國傳統中草藥成分,滿足了消費者潛意識里對安全的渴望。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边@句話含義深刻。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發現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一個人具有某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真正要想獲得一定的成就,還必須具備捕捉問題的能力。只有能發現問題,才能夠進一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努力提升問題的發現力,將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善于找問題,需要培養一顆關注細節、尋求突破的“心”。在工作中,如果我們能夠將自己的思維從“Know How”轉換到“Know Why”,從知道“怎么樣”到知道“為什么”,隨時從不尋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并能夠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就會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人。

難題就是課題,壓力就是動力

在企業的成長以及我們的工作過程中,時時處處隱藏著難題和壓力。于是,我們都不喜歡工作中難題出現的情形:推銷員面臨詰難的客戶;經理人碰到頭痛的下屬;業務不暢;產品受阻;管理乏味;人心渙散……難題帶給我們壓力,也是最不受我們歡迎的事情。

然而,難題與發展又是并存的,兩者互為條件,相互影響。松下幸之助說:“危機和良機本質上是一樣的,只要你改變觀念,重新評估,趁機下手,危機就會變成良機。”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在同時面對問題和機遇的矛盾中成長起來的。

所以,難題和壓力,可以是負擔,也可以成為課題和動力,關鍵在于轉化。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難題,并非沒有解決規律可尋。如果看過社會學家們的調查問卷,70%的人,都可能有相似的難題和壓力狀況。

正是因為有了難題的存在,才能促進企業不斷取得成績。相反,沒有問題恐怕就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和壓力,企業也就少了一份前進的動力。

小米手機一直嘗試用“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手機業務”。雷軍團隊,很清楚自己的產品,并不完善,消費者更是挑剔和善變。但六十萬手機“發燒友”,通過網絡參與手機系統的開發,至今已經對安卓系統做了一百多項改進。

立足于客戶,研發了“米聊”,一款跨手機平臺、跨運營商的免費社交聊天軟件,包括提供語音聊天、發送圖片和手寫涂鴉等功能。

最終,小米手機顛覆傳統銷售模式,只在互聯網上銷售,依靠“米粉”與“米聊”的口碑相傳,小米手機快速沖破了300萬部的大關。

的確,麻煩、難題、缺陷、缺點、不滿、失敗、挫折、抱怨、不方便……這些難題,的確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是,這些來自顧客的反饋對企業家來說,就是發掘市場的絕好機會。

出現一個問題,也意味著出現了一個完善自己的機會;沒有問題,就如同沒有引爆的地雷一樣隱藏著危險。我們抱怨工作太重、任務太大、難題太多,都毫無用處。關鍵是如何去面對現實,如何去把這些問題解決掉,讓壓力變成動力。主動去思考如何解決難題。

難題可能會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也會為企業提供一次超越競爭對手的機遇。難題的存在,通常意味著事態發展過程中的不足,而且這種不足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不斷地發生改變。而且是問題越多,機遇越多;問題越大,機遇也就越大。

美國百事可樂公司是國際著名的大公司,但就是在公司事業如日中天、表面上企業不存在任何問題的時候,總經理韋瑟魯普卻開始擔心汽水市場將會走下坡路,同業之間的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

因為韋瑟魯普知道,不存在難題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如果不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百事公司的員工們相信,只有拆散這部金錢機器,并重新把它建立起來,百事公司才不至于走向衰亡。

于是,韋瑟魯普制造了一場危機。韋瑟魯普和銷售部經理重新設計了工作方法,規定了工作任務,要求公司年收入增長率必須達到15%,否則百事可樂公司將不復存在。

這一要求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及由此可能會產生的后果。最終,韋瑟魯普完成其在公司生涯中一次最艱巨的行動,即被他稱為“末日管理”的戰略。

然而,這種為企業制造問題的方法,卻充分運用了各類資產,使公司的現有設備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減少了資金的占用,使得資產的循環周轉順暢起來,一些日常管理的節奏也快速起來,公司的經濟效益不斷地獲得提高,事業也蒸蒸日上了。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認為,不安于現狀,并努力尋找企業自身發展的瓶頸和難題,是企業面對外部競爭的內在能力。一家優秀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贏得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不斷地給自己找問題。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沒有問題,就很難再取得突破,這樣的企業是注定沒有前途的。

誠如心理學家們所指出的那樣,每一個難題就是最好的科研課題,動力就源于壓力。善于發現工作上的難點,多思考,多想辦法,充分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以轉換的思維,積極應對,難題常常成為成功的突破口,甚至事業的新開端。

事實上,如果一家企業安于良好的現狀,不能夠發現和挖掘運作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會缺乏創新能力,甚至失去長久發展的未來。企業只有充分發揮預見性——積極地去尋找難題,發現潛在的難題,把難題變為研究的課題,把難題帶來的壓力變為前行的動力,才能主動贏得發展的機會。

第二節不解決問題,企業請你來做什么

工作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

工作的本質是什么?

如果去問一位銷售人員,他可能會說每天跑市場、簽合同、下單、出單、收單、催款、為客戶服務等,他認為這就是他的工作;

如果去問一位產品開發部的經理,可能會說負責公司品牌的定位、負責工作人員的培訓、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制定工作任務等。

當然,如果一個人所從事的是另外的工作,他的工作內容又會不一樣。但是,在這些不同的工作內容的背后,有一個相通的因素:那就是遇到問題。區別在于,有時問題能順利解決,有時卻困難重重。

比如,有時候會覺得客戶太難伺候,太不講信用;有時會嫌研發部門沒有把產品設計得更有競爭力,有時抱怨老板規定的任務指標太高了……于是,在問題面前,抱怨在所難免,甚至有些人會想到放棄,準備換一份工作??墒?,即使換了一份工作,依然會有問題和困難出現。

實際上,在我們的工作中,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才是一種常態。管理專家說:“工作,就是憑借人的經驗、能力、智慧,憑借人的干勁、鉆勁、韌勁,去克服困難,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目標的問題。這就是工作的實質?!?

一個人的工作,從表面上看是完成工作所賦予的特定任務。但是,從根本上看,是解決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

這樣,我們不難得出最后的結論,工作的本質:就是不斷遭遇問題、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從這一本質出發,作為公司的員工,就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

工作中有問題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才不正常;

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們習慣了逃避問題;

只要下決心去解決,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

只有面對問題,才能激發潛藏的力量,喚醒我們沉睡的智慧;

卓越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不怕解決問題。

然而,面對工作當中不斷出現的問題,有些員工會有這樣兩種錯誤的心態和表現。一種是逃避問題,找借口、拖延、投機取巧等;另一種是畏懼問題,害怕、消極等。

逃避問題的人,是因為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不自信,這種不自信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確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是自己有能力也不想解決;畏懼問題的人,是因為害怕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或者害怕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出現失誤,給領導帶來不好的印象。

當然,在問題面前,也有很多喜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員工,他們把發現問題當成一種避免更大問題發生的良藥,而且把解決問題當成了一種尋求更好發展的契機。這樣,從對待問題的態度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以及對企業的價值和忠誠度。

那么,我們如何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呢?

1.有正確的態度。我們要了解解決問題是一種態度而非技巧,我們要相信能夠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

2.關注于方法。要將90%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解決方案上,而非問題本身。不要問一些讓頭腦不停打轉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我為什么這么倒霉”之類。

3.落實到行動。方法固然好,沒有行動就沒有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執行力起到關鍵的作用,善于行動的人,才會將解決問題進一步落實在行動上。

問一問自己“我能為公司做什么”

在美國肯尼迪總統就職演說中曾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同樣,在工作上,也可以引用“不要問公司能為我做些什么——而問我能為公司做些什么”。

公司就像一部機器,每個員工都是一個零件,都有自己的崗位。對于整部機器而言,每個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要成為公司的一名合格、優秀的員工,我們每一天都要回顧自己的工作,并且應該捫心自問:“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是否完成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我能為公司做些什么?”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客廳中一架巨大的掛鐘滴答滴答地響著。某一個晚上,突然出現一陣啜泣聲,于是客廳里的家具到處尋找聲音的來源,原來是秒針在飲泣。

秒針哭著說:“我的命真苦,每當我轉一圈時,長針才走一步;我轉60圈時,短針才走5步。一天我必須要轉1440圈,一星期有7天,一年有365天……我如此瘦弱,卻必須分分秒秒地轉下去,我實在是不堪重負?!?

旁邊的臺燈安慰它說:“不要過多地去想其他的事情,你只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你的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你就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會變得輕松愉快?!?

優秀的員工,是最擅長為公司解決問題的員工。無論在工作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只要是自己分內的工作,就應當盡力把它做好。再小的事、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也是為公司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工作中,不要用譴責的眼光,而應用同情或者是負責任的眼光去看待同事、老板甚至是公司。問題不在于別人沒有干什么或者別人應該干什么,問題在于我們自己選擇對情況作出什么樣的反應,我們能夠為公司做些什么、并帶來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新竹市| 青浦区| 延寿县| 海林市| 临猗县| 昌图县| 贡山| 增城市| 锡林郭勒盟| 龙井市| 深泽县| 汝州市| 澄城县| 凤阳县| 辉县市| 饶平县| 神池县| 静海县| 曲松县| 西贡区| 祥云县| 鸡西市| 琼结县| 平潭县| 微博| 蒙自县| 左权县| 大竹县| 荃湾区| 怀柔区| 青神县| 灵石县| 双辽市| 即墨市| 宜良县| 乾安县| 哈巴河县| 澄迈县| 当阳市|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