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機遇資本:做好60%的準備就行動(1)
- 一生的資本:改變命運從掌握人生的資本開始全新實用版
- (美)奧里森·馬登
- 4994字
- 2016-02-29 11:00:57
幸運之神會光顧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如果她發現這個人并沒有準備好迎接她,她就會從大門里走進來,然后從窗子里飛出去。
抓住機遇,做自己的推銷員
成功的人能夠從普通的情形中發掘機會,然后成就自己。善于發現和利用機會的人能夠發現機會,把握機會,就像是在播種,在未來的某天,這些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給那些把握機會的人帶來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距離真理和幸福更近。踏實勤奮的人未來一定是坦途,他們獲得機會的可能性更大,所有的道路都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他們。通過這些道路,他們會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查爾斯古德是布法羅的一個收藏家。有一天,他花費500美元買了一個自動聯結器的專利權。那個時候美國已經為70多種型號各異的汽車自動聯結器頒布了專利權,可是古德卻執意要買下這個專利,因為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專利完全不同于其他專利。于是,古德毅然決然地掏錢買下了這個專利,他還向發明此專利的人保證,這個人能夠在他的工廠里上班,并且簽下了合同。古德的判斷力是超乎尋常的,只要抓住了機會,他就會不惜代價地去付諸實踐,直到成功。不久,他的工廠里就開始大量生產這種自動聯結器了。
機遇最喜愛善于進攻、有挑戰性格的人,并樂意為其效勞。在機遇面前,人需要敢于拼搏、鍥而不舍的勁頭,將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機遇的抓獲,是一個逐步進行優勢積累的過程。勤奮地、精心地積累是尋覓機遇的最佳途徑,當我們有一定程度的知識、能力時,機遇會不期而至。
一個有敏銳洞察力的人更容易抓住機會。19世紀的英國物理學家瑞利正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端茶水上來時,茶杯會在碟子里滑動和傾斜,有時茶杯里的茶水也會灑一些,但當茶水稍灑出一點弄濕了茶碟時會突然變得不易在碟上滑動了。瑞利對此做了進一步探究,做了許多相類似的實驗,結果得到一種計算摩擦的方法——傾斜法。當然,我們說培養敏銳的洞察力,留心周圍小事的重要意義,并不是讓人們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人們“小中見大”、“見微知著”,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發現機遇的機會。
機會存在于任何一次自信的表現中任何一次訓導都是一個機遇,大學校園中的每一堂課以及每一次考試也都是一個機會,報紙中的任意一篇文章也是機會,每一個客戶和任意一筆生意也都是機會,甚至每一次生病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機會。這些機會能讓我們變得更有涵養,更有男子氣概,更加踏實誠懇,也能夠讓我們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經營自己的人生時,我們不僅要做一個積極的生產商,而且要做一個稱職的推銷員。伯樂識才是對個人成長有利的機遇,我們要向社會、向同行、向伯樂們主動顯示自己的才能。世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因為伯樂在明處,而千里馬潛藏于暗處,而且伯樂也受到精力、智慧、時間、地位和信息獲得、活動范圍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盡管他們卓有眼力,也難以識盡天下之才。因此,千里馬就要踏入社會的舞臺,到廣闊的空間一顯身手,拿出自己的成果,以成果作敲門磚,敲開伯樂的家門。
兩個歐洲的推銷員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于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
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十分失望,郁郁地回了歐洲。
另一個推銷員看后卻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里的皮鞋市場大得很呢!”于是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后發了大財。
不肯輕易放過機會的人,才能看得見機會。使等待機會成為一種習慣是一件危險的事,人的熱情與精力,就是在這種等待中消失的。對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會胡思亂想的人來說,機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那些腳踏實地奮力前進的人,才會發現機會。機會的降臨往往非常偶然,機會就暗藏在我們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我們從事哪一類職業,其中都有機會。
機遇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它到來的條件往往十分苛刻,且相當稀缺難得。對機遇的把握極為重要,把握機遇要有發散思維;要設置靈活的目標;交往方式要開放;意志要堅定;心理素質要有協調性,這種協調性表現為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成熟的時候,在這之前它們會不斷地得到補益,等到進入成熟狀態時,這種補益就會逐漸衰弱。品位高雅的人懂得在一件事物達到完美時享受它,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這一時機,即使能夠把握住,也不是每個人都懂得享受它。智慧的果實具有這種最高程度的成熟性,你得把握好時機,才能抓住并利用它。
在最適宜的時候辦最應該辦的事。抓住機遇需要我們審時度勢,有的事時機已過才去辦,效果不好;有的事時機未到,過早地去做,效果也不佳。成大事者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僅僅在于他們掌握了多少成功經驗,也不僅僅在于他們有多大的勇氣和膽量,最主要的是他們抓住了機遇,一旦發現機遇,便能牢牢抓住。
面對時機的變化,機遇也在變化,這就需要我們靈活變通,隨時抓住機遇,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對環境變化的各種因素有客觀的分析了解。
2.對各種由因素的變化發展而帶來的形勢發展變化,要作出正確的預測分析。
3.在分析的基礎上找到突破束縛的機會。
不付諸行動的想法,只是空想
一個人要想出類拔萃,實干與能力缺一不可,如果兩者兼備,就會取得顯赫的聲譽。沒有能力的實干者要比那些有能力卻不實干的人大有作為,實干能夠創造出業績,使你出人頭地。
一個人假如只是心中空有某些想法,卻不用實際行動將其實現,那他的期待也只是空想,不會變成現實。因此,除了要有期待之外,人們還必須用行動來為自己的期待奮斗,直到最終成功。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總是在做工作的時候幻想著自己能夠在另一個工作崗位上做事。結果往往是,他們手頭上的工作沒有做好,也永遠不可能得到另一份工作。這種期待與行動的背道而馳會讓人們的未來變得更加迷茫,有什么樣的期待,我們就需要用什么樣的實際行動來將其實現。只有這樣,期待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出來。
踏實肯干的人總是早早行動。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偉業,在確立遠大的目標之后,就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做好該做的事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不要夢想一步登天,如果基礎不扎實,我們的奮斗目標就無異于空中樓閣。所以,真正聰明的人,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的行動構筑成功。
一般人認為,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但這遠遠不夠。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得更多更好。
記錄問題不僅可以留待日后找出好的解決方法,還有一項效用:當我們把問題詳細記錄下來之后,由于不必擔心忘記它,便能很放心地把它暫時從記憶中完全撤離,把腦子清理出一大片的“凈土”,如此才得以安心地全力去做另一項工作。否則,雖然是擱置問題,但因為無法暫時遺忘而心有旁騖,做起其他的事來效率不彰、事倍功半。
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創意再好,不去落實,永遠沒有收獲。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積極行動的習慣:
1.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后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一旦發生問題,就立刻解決。
2.用行動來克服恐懼,同時增強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懼自然會立刻消失。
3.時時想到“明天”、“下禮拜”、“將來”之類的句子跟“永遠不可能做到”意義相同,要變成“現在就去做”的人。
機會不會敲第二次門
理想和現實并不遙遠。如果下定決心立刻去做,就能抓住機會讓希望實現。拖延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那些遇事拖延的人只會讓自己處處陷入被動,即便是機會到了面前,他們也抓不住。所以,機會出現的時候,給自己五分鐘的思考時間,想好了就去做,不然機會就會白白溜走。
一個參觀者觀看眾神的雕像。他看到了眾多神像中有一座長發遮住臉龐,腳上長著翅膀的雕像,就問雕塑家:“這是哪位神?”
“機會之神。”雕塑家回答。
“他的臉為什么被長發遮蔽?”
“因為人們幾乎不知道他什么時候降臨。”
“他的翅膀為什么長在腳上?”
“因為他瞬間就會飛走,一旦飛走,人們就再也看不到他了。”
機遇難求,唯有努力才能換來機遇,只要我們能夠讓自己誠心地對待生活,就能把握住悄然到來的機遇。總是有一些人,他們有機會卻沒有緊緊地將其抓住,可也有很多人,他們牢牢地把握住了每一次機會,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價值。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平日的生活中積累各種各樣的經驗和知識,從而讓自我的能力得到提升。
霍桑帶著一個來自塞勒姆的朋友一同去朗費羅家做客。吃完飯之后,他的朋友講述了一個故事,聽了那個故事,朗費羅問霍桑:“你能把這個題材借給我寫一首詩嗎?如果你不打算以這個故事為題材構思小說的話。”朗費羅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寫成了《伊凡吉林》。
機會總是來得毫無征兆而且稍縱即逝,有敏銳直覺的人更容易把握住機會。機會從不會敲第二次門,我們應當時刻準備著,在其第一次敲門的時候就將其捕獲。
談到成功的經驗,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則認為:“取道‘等一等’之路,常走入‘永不’之室。”在追求事業的旅程中,有時稍一疏忽,就地觀望,裹足不前,就有可能與機遇失之交臂。
英國詩人布萊克的一首詩中,寫出了時機“即時”的特性:
如果在時機成熟前強摘時機,
你無疑將灑下悔恨的淚滴;
一旦把成熟的時機錯過,
無盡的痛苦將使你終生哭泣。
機遇是稍縱即逝的火花,一旦失去,再要擁有它就不容易了。因此,對于每一個人而言,時機都顯得至關重要了。
不要讓安逸吞噬你的進取心
“什么都阻擋不了我,天空才是我的極限。”不要讓生活的安逸吞噬自己的進取心,要時刻提醒自己,生活還在繼續,要一直向前,而不該原地踏步,數著自己的腳印過活。想讓自己能夠迅速地成長,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拼搏。
我可以貧困,但不可以卑賤;我可以矮小,但不可以卑微。古往今來,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者大都是頑強拼搏,勇于進取的人。他們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力量和打不垮的意志,執著于理想與追求。而有的人面對挫折,不是悲觀失望就是怨天尤人,從不想著如何改變命運,轉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讓雙眼睜開,你就會發現到處都充斥著機會;讓心靈敞開,你的才華和能力就不會找不到施展的地方。
生活中,一些極富潛力的人滿懷希望地出發,卻在半路停了下來,滿足于現有的溫飽和生存狀態,然后庸庸碌碌地度過余生。對于一個滿足現狀的人來說,他沒有任何更好的想法、更美的愿望,他不知道是不滿足造就了生活中的精英。不滿足現狀,是強烈的進取心,是巨大的驅動力,是敢想、敢做。敢于追求他人不敢追求的夢想,機遇才會張開雙手擁抱我們。
進取思維從不允許我們休息,它總是激勵我們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奮斗。人的成長是無限的,所以我們的進取思維和愿望也是無法滿足的。我們目前所到達的高度雖足以令人羨慕,但是,今日所處的位置和昨日的位置都無法讓我們完全滿足,更高的理想和目標不斷向我們召喚。
進取心是一顆生命力頑強的種子,我們若用汗水來澆灌它,用努力來培育它,它就會開出鮮花。沒有進取心的心靈就像一片污濁的泥塘,野草、毒蟲在里面恣意生長,慢慢地就會讓人失去身上所有閃亮的東西。
天才是用2%的靈感和98%的汗水造就的。天才往往產生于超乎常人的精力與工作能力的人群里。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讓它燃燒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勤奮。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有時候人們覺得的成功是因為天賦,其實,真正創造成功的不是天分而是勤奮。”
壓力帶給我們的感覺不僅僅是痛苦和沉重,也能激發我們的進取心和內在的激情,使潛能得到開發。正是激勵的競爭機制才有了飛速發展的企業和層出不窮的人才。
你的上司可以控制你的工資,可是他卻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他無法阻止你為將來作努力,也無法剝奪你因此而得到的回報。許多員工總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尋找理由。有的說上司對他們的能力和成果視而不見,有的會說上司太吝嗇,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大傷腦筋,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資背后的成長機會呢?
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差別只在于一些小小的動作:每天花10分鐘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多一個微笑、演出時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并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每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時刻刻保持進取心,機遇女神自然會青睞你。
率先邁出第一步的人才能得到先機
拖延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愷撒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看到警告,結果被謀殺于議院。幾分鐘的延遲,讓他喪失了一切。精確和守時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在人的生命中總有幾個關鍵性時刻,在這些時刻上的任何猶豫和遲疑都會讓你和成功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