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以動為貴,動養天年——國醫大師的鍛煉功法(2)
- 大國醫2:30位“國醫大師”的養生秘術與治病絕學
- 王耀堂 焦亮
- 2859字
- 2016-02-26 10:43:55
功效:這個動作不太雅觀,但可以消除臉部的明顯皺紋,使皮膚更有彈性和活力,還可以起到瘦臉的功效。
(注:瑜伽動作難度較高,須在專業瑜伽老師的指導下練習。)
勤練賀氏八卦掌,掌掌生風心氣順
大師手記
我覺得練八卦掌最大的好處是健身。每次我鍛煉后,全身舒暢,工作不累,學習有精神。
——賀普仁摘自《中國醫藥報》
養生館
賀普仁先生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針灸專家,也八卦掌的第四代傳人。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他便跟隨八卦掌第三代傳人曹鐘升學習尹氏八卦掌,到現在仍然每天堅持練習。
在一次采訪中,賀老說,他學習八卦掌主要是學醫的需要,他指出:“醫術的提高需要武術的輔佐,特別是針灸醫生,要用點氣功,否則雖然用的針法一樣,效果卻不同。”事實上,賀老不僅把醫理、易理、拳理融為一體,加強并改進了傳統針灸技法,而且讓自己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年過八旬仍精力旺盛,依然能出診。
小貼士
八卦掌全稱八卦連環掌,是由清代河北文安縣人董海川(約1813~1882)在江南游歷時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的一門拳術。八卦掌下傳弟子眾多,其中屬尹福和程庭華最有名氣,分別開創了尹式八卦掌與程式八卦掌,賀老所學即尹式八卦掌。
賀老積數十年的練功經驗,總結了許多修煉八卦掌的法門,下面我們就選擇一些簡單實用的基本功法奉獻給大家。
1.站樁
站樁是八卦掌的基本功,樁法共有很多種,這里只介紹一種常用的“乾卦獅形樁”。
(1)預備式
身體面南背北,兩腳并攏站立,雙手自然垂于兩側,平心靜氣,全身放松,精神集中。
(2)起式(左式)
左腳向左側橫開三足步幅,重心放在兩腳中間,同時兩手從體側升與肩平,手心向下。手上升時有提物感,用意念使兩手的勞宮穴采氣,雙腳下踩,涌泉虛空,足趾抓地,呼吸細長、慢勻。
身體下沉,雙掌下壓,雙腿微彎,成半馬步,兩手四指并攏,大拇指內扣勞宮穴,成牛舌掌形。
(獅形樁正面掌型)
(3)定式(左式)
向左轉腰,左手由肩平向下過胸向左側甩出,手心向上,止手與眉同高。右手向左上方探出,肘與頭頂齊,右大臂距右耳一拳許。雙臂成獅子張嘴之式。
(定式樁功正面)
(4)收式
身體右轉,面向南方,重心移至右腿,同時雙手自然向胸前呈十字交叉,左搭右,雙手手心向內,隨雙手呈分手式由下經外向上向內畫弧,下落至胸,掌心向下,掌指向內相對,同時左腳回收至右腳處,兩膝相貼,兩手慢落于身體兩側,兩眼平視,調整呼吸,身體逐漸直立還原成預備式。右式反向做,要領同上。
練習獅形樁可健腦益智,強筋壯骨,通經活絡,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身體的觸感(聽力)。站樁要左右換練,每天須練習一小時左右,習者也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設定時間。
2.蹚泥步
蹚泥步也是八卦掌的一種入門功法,它的動作要領如下:
(1)身體保持中正、放松,同時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
(2)雙掌下按至丹田處,意如按水中浮木。
(3)屈膝下蹲至適宜高度。
(4)重心放于左胯,右腳蹬地,向前蹚出。
(5)左右兩胯重心相互轉換,向前直行。
(6)摩膝蹚脛(小腿),腳掌平起平落。
3.走圈
走圈是八卦特有的勁力與身法相結合的方法。初練走圈可以轉樹,即用蹚泥步法以樹為圓心不斷走轉。剛開始先走大圈,腳微微內扣,上身擰轉不要過大,否則腰不活,硬往里擰,走轉不穩,就會內氣不調,五臟受損。等身體完全變穩,再擰腰轉樹,不斷收縮。
初練時走轉要慢,由慢到快,不可操之過急。呼吸任其自然,氣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氣沉涌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氣足,催動全身,則走轉會越來越快。
另外,八卦掌根據身體重心高低不同,將身體分為上、中、下三盤,由此演化出了三種走圈方法。
(1)練上盤:身體直立,走轉時重心與平常走路一樣,不向下坐胯或稍向下坐胯,重心的高低與走路時相同。
(2)練下盤:腿極力彎曲,使膝和胯相平,重心下降的距離與大腿長度相等,走轉時好似蹲著走一樣。
(3)練中盤:腿彎曲,介于中、下兩盤之間,走轉時重心在上盤至下盤的中間過渡段。
一般來說,老年人或體弱者以走上盤為宜,不用花費很大力氣就鍛煉了身體。中盤一般人都可以練習,也是現在最普遍采用的一種。下盤是最困難的練習,而且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之后,才能從中盤走到下盤。如果能走到下盤,下肢就會有超乎尋常的力量。
健康錦囊
除了八卦掌之外,賀老對各種武術功法也多有涉獵,尤其是氣功的修煉,對他的健康保養極為重要。因此,他建議大家要常練坐功,方法如下:
在最初練習時,一定要謹守規矩,使自己的心身擺正,巍然豎直,胸要硬、腰要挺,不可佝僂。左腿抱右腿,兩手翻置于膝上,以眼觀鼻,以鼻觀心,徐徐吐納,由淺入深。先徐徐將胸中之濁氣吐出,再吸入新鮮空氣,初始時一定要微細,采天地之靈秀,取日月之精華,吐胸中之惡濁,納自然界之清氣。每吸一口氣,要全部由精神吸入,從胸中經過,然后納入丹田(丹田即氣海,在肚臍之下,小腹之上)。初練時,氣要隨入隨出,不能收留,堅持打坐終能存于丹田,等氣滿之時就達到了保健的效果。
轉眼揉承泣,解白內障、老花眼、近視眼患者之憂
大師手記
開始是順時針,轉36次;然后反過來逆時針,轉36次。這樣長期堅持鍛煉,我相信它對好多病都可以有療效,不僅是白內障,它對老花眼、近視眼都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
目得血而能視,它有了血才能看東西。揉承泣,直接對眼睛供應血液有幫助,所以保持眼睛的視力不下降。
——賀普仁摘自《中華醫藥》
養生館
有些針灸專家上點年紀之后眼神不好了,不得不退休。然而,素有“神針”之稱的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如今已有84歲了,仍然活躍在針灸治病的第一線。別看賀教授年紀這么大,扎起針來依然又穩又準。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除了手上有功夫之外,就是眼神出奇的好。84歲的賀老不僅能給患者扎針,讀書看報不用老花鏡,還能穿針引線。其實,賀老早年間曾經得過白內障。
小貼士
經常讓孩子打乒乓球,可以防治近視眼,每天打1~2個小時,會收到明顯的效果。因為在打乒乓球時,雙眼以乒乓球為目標,不停地上下調節運動,可以改善睫狀肌的緊張狀態,使其放松和收縮;眼外肌也可以不斷活動,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眼睛視敏度,消除眼睛疲勞,從而起到防治近視的作用。
那是在30多年前,51歲的賀教授作為國際醫療援助隊的成員,到非洲某國家工作了1年,去之前眼睛還好好的,回來之后就出問題了,看什么東西都覺得模糊。為什么原先那么好的視力會突然下降呢?原來,非洲的氣候炎熱,人特別容易出汗,而汗是血的一部分,目得血而能視,血供應不足,視力必然會下降。后來經過檢查,才知道這是輕度的白內障。在當時的條件下,白內障沒有什么特效的治療方法,只能等徹底失明之后,動手術換個晶體。賀老不想挨這一刀,他開始用中醫方法調理自己的眼睛。
賀老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閉著眼睛,轉動眼球,開始先順時針轉36次,然后逆時針轉36次。轉完眼睛之后,再用食指按住承泣穴(目視正前方,黑眼球正下方,眼眶骨上的這個點,就是承泣穴),反復地揉搓。就用這兩種小方法,賀老不僅治好了白內障,而且讓眼睛比同齡人要好很多。賀老指出,這種方法不僅能治療白內障,對老花眼、近視眼都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